引言:寶寶很淘氣,剛換的衣服就在地上爬來爬去,把鞋子丟在水盆里,把書弄得滿地都是,把吊蘭的葉子掐的突突的,哎!很無語,真想打他一頓屁股。想了想,我忍下不發(fā)火,心平氣和的問他為什么這樣做?寶寶不說話,就是委屈的叫著“媽媽、媽媽”。估計是寶寶自己玩沒意思了,想要我陪他。好吧,媽媽投降了。
如果你實在是忍不住對寶寶發(fā)火,就來讀一讀《牽一只蝸牛去散步》吧,讓它來熄滅怒火,走進孩子的內心。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么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么上帝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么?
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原來夜里的微風這么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么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
是上帝叫一只蝸牛牽我去散步。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家長不能走的太快,寶寶還小跟不上大人的步伐。其實寶寶一直在努力追趕,是我們家長太急了。在家長準備放手時,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家長又何妨放慢腳步,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傾聽孩子內心聲音在俗世的回響,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從沒完沒了的生活里探出頭,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總結:家長對孩子要求的太多,所以總愛對孩子發(fā)火。其實,孩子沒有錯,他只是做著這個年齡該做的事。他喜歡玩、喜歡動、喜歡弄的臟臟的,這也許就是我們喜歡孩子的地方,天真無邪。只有靜下心來才能感受到這些美好,讓父母對孩子的愛回到最初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51946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