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一:媽媽小組
澳洲每個社區(qū)都有政府設(shè)立的兒童健康中心。孩子出生后,媽媽可以帶孩子去那里做例行檢查或進行育兒咨詢,健康中心的員工也會登門看望孩子。
最有意思的是,他們會選擇孩子年齡相近的媽媽們,組成GROUP定期交流育兒心得。澳洲是個多種文化交匯的移民國家,因此在媽媽小組中往往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育兒理念。
寶寶出生后,我這個新媽媽一直處于手忙腳亂的狀態(tài)中,健康中心是沒空去,于是社區(qū)的兒童健康中心便派了育兒顧問到家中看望孩子。印象最深的是那個顧問來到家中后,馬上先用衛(wèi)生鞋套把自己的鞋套上,然后到廚房把手洗干凈后再去抱孩子。其實,我不是特別講究的母親,但看到人家這樣謹慎、在意,心中立時對她、對健康中心有了好感。臨行前顧問建議我們一定要參加媽媽小組。
于是我忙里偷閑去參加了媽媽的聚會。由于大家都住得很近,寶寶年齡又相仿,所以可交流的話題特別多??母乳喂養(yǎng)、疾病預(yù)防、智力開發(fā)、性格培養(yǎng)、社區(qū)活動……新媽媽參加這樣的聚會真是受益良多。
女兒6個月時,一位媽媽告訴我,6個月的孩子對色彩、數(shù)量、形狀都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大人用不同顏色的筆在畫板上描出簡單的圖形,一個個地增加,可以對她識色、識數(shù)方面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我一試之下,發(fā)現(xiàn)其言不虛,且不說筆下的變換,光是那流動的線條就讓6個月的孩子看得癡迷呢!
媽媽聚會,受益的豈止是媽媽?寶寶更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結(jié)識許多年齡相近的小朋友,這對他們學(xué)本領(lǐng)可大有益處呢!
這不,我的寶寶在家怎么也學(xué)不會翻身,到了健康中心,看其他孩子在那里“烙餅”,她就極力模仿,很快就翻得有模有樣了。
形式二:教堂聚會
教堂會為孩子們定期組織活動,像做蛋糕、手工和餐會等,可以讓他們從小習(xí)慣和不同種族、膚色的人們相處。家長們也可借此機會邊喝早茶邊交流。
逢年過節(jié),尤其是圣誕節(jié),教堂還會給每個孩子派發(fā)禮物。
形式三:社區(qū)活動
澳洲的自然景觀是世界聞名的。社區(qū)會舉辦一些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的活動,像釣魚、剪羊毛等,對孩子們良好性格的形成實在大有益處。
通過教堂和媽媽小組的活動已經(jīng)彼此熟稔的家長們,也可以自行結(jié)伴帶孩子們享受澳洲的藍天碧海。
不久前,外甥女毛毛參加社區(qū)活動去了悉尼著名的海灘THEENTRANCE,邂逅了美麗的醍醐。和大自然相親時,孩子們欣賞到的豈止是天地之壯美。那天有一只鵜鶘折翼了。猜猜接下來孩子們目睹了什么?一位澳洲老婦游向了它,把它抱到岸上,然后她的同伴用衣服為它包扎好,打了個的士,送它去獸醫(yī)院了。佳景難得,淳樸的民風(fēng)更讓人難忘。毛毛回家一直說:“動物是我的好朋友!
形式四:幼兒園
澳洲的孩子,2個月以后就可以送幼兒園了,這無疑方便了雙職工父母。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幼兒園為每個入園的孩子記日記,從孩子入園的第一天開始記。
另外,澳洲幼兒園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允許孩子每家幼兒園只去2~3天。毛毛就同時加入了兩家幼兒園,可以同時接受不同風(fēng)格的教育。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587126.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