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心理學家高頓教授通過一項專題研究證實:孩子從來沒挨過批評,到處都是贊揚聲,很容易變成“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小霸王,不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是非不分,這對他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是毫無益處的;而當這些在兒童時代難以接受批評的孩子長大后,也大多會對批評抱有“敬而遠之”,或干脆“拒之門外”的消極態(tài)度,他會無法面臨挫折,更無法適應社會的需要,這對促成事業(yè)成功是不起任何積極作用的。因此,孩子還是需要適當?shù)呐u的。
德國著名的早期教育的典范卡爾·威特對于兒子的善行,他會加以表揚。盡管如此,老威特仍然提醒其他父母:不要對孩子過多表揚,也不要表揚過頭。原因之一是隨便表揚,表揚也就失去了作用。原因之二則是不讓他自滿。父母總是炫耀孩子在這方面或那方面的“與眾不同”,這很容易使孩子感到自滿。孩子一旦自滿起來以后就難以糾正了。因為一些潛質(zhì)很好的孩子不能成為棟梁,源于孩子的驕傲自滿,狂妄自大,正是驕傲自大毀掉了他的潛質(zhì),毀掉了他成為天才的機會。
那么,父母如何讓孩子樂意接受你的批評呢?
1.教育孩子仍堅持以表揚為主。
當孩子取得成績時,克服困難取得成功時,父母一定要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讓他們嘗到戰(zhàn)勝困難的喜悅。但要注意不要表揚過頭,一定要讓他感到做好事得到父母的表揚與支持是來之不易的。如小威特做了一件好事,父親只是說“啊,不錯”,當做了更大的好事時,表揚再深一層,他會說:“好,做得好,上帝一定會很高興”,當小威特做了特別大的好事時,父親才會抱著親吻他,但這不是常有的。表揚之后,讓孩子有意識地聽到一些“反面”的批評,指出其“美中不足”,語氣一定要溫和,分析一定要中肯,以理服人。這種把批評蘊藏于表揚之中的做法,會幫助孩子早早意識到批評和表揚是同樣常見的,培養(yǎng)他正確面對批評的心態(tài)。
2.批評時,千萬不能損傷孩子的自尊心。
當孩子做了錯事時,孩子處于悔恨之中,不知所措,此時父母批評孩子時,應先對孩子做得好的方面給予肯定,然后再指出做得不對的地方,要讓孩子知道家長不是光把眼睛盯住他的錯處。批評孩子錯處時時,只談眼前做的錯事,不翻舊賬,以前的事已經(jīng)批評過了就應該“結(jié)案”了,不能老是記著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讓孩子覺得在父母面前永無法翻身。這樣很容易傷孩子幼稚的自尊心,孩子從內(nèi)心里就會不接受這種批評的。
3.允許孩子做出解釋。
如果批評不符合事實,也應允許孩子作出自己的解釋。告訴孩子:給他解釋權(quán),目的絕不是推卸他所負的責任,而是要他實事求是地面對。如果你強硬地要求孩子改正錯誤,孩子從心理不服,他就會虛假地答應你,表面上接受了你的批評,但心里感到受了很大的委屈,這對他接受你的批評沒有任何作用。
4.增加身體接觸。
在批評孩子時可以摟著他的肩膀說話,或拉著他的手講道理給他聽。我們都知道忠言逆耳,有些聽不得一句重話的孩子會非常排斥所有指責他的話。所以當我們實在需要責備他時,應該用眼睛正視孩子,在說著指責他的話時,身體部分要有接觸,這樣就能達到恩威并用的效果。
5.批評過后要表達對孩子的感情依舊。
批評過后,父母不要一直板著臉說話或不理睬孩子,如果本來打算和孩子出去玩,也不能以孩子今天做錯事為理由不帶他出去,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了事就應受到批評,但父母不會因為他做了錯事就不愛他。實際上,孩子不愛聽批評,問題還是出在父母身上。因此在批評孩子時如果能注意上面這些原則,孩子通常就容易接受你的批評了。孩子學會了善待批評,那么批評也會跟表揚一樣,成為鼓勵孩子前進的動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601544.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