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化學物質的溶解性專題訓練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6.3 物質的溶解性
一.選擇題(共20小題)
1.(2015•樂山)20℃時,在三個各盛有100g水的容器中分別加入甲、乙、丙三種純凈物(不含結晶水,不與水反應)各10g,充分溶解后,情況如下表所示,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物      質 甲 乙 丙
未溶解固體的質量/g 7 0 3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飽和溶液
  B.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乙>丙>甲
  C.升高溫度,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一定會改變
  D.20℃時,甲的溶解度最小
 
2.(2015•鄂州)取四份20℃時一定質量的飽和硝酸鉀溶液,分別進行如下實驗后,所得結論正確的是( 。
  A.保持溫度不變,蒸發(fā)10g水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增大
  B.保持溫度不變,加入10g硝酸鉀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增大
  C.保持溫度不變,蒸發(fā)10g水后,硝酸鉀的溶解度增大
  D.降溫至1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
 
 3.(2015•泰州)如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T℃時,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B.乙的飽和溶液降溫時,溶質質量分數(shù)保持不變
  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甲
  D.T℃時,甲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20%
 
4.(2015•連云港)如圖表示的是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2℃時,KNO3溶液的濃度一定等于NaNO3溶液的濃度
  B.T1℃時,在50g水里加入15g KNO3固體,充分溶解,可得到65g溶液
  C.T1℃時,往180g NaNO3飽和溶液中加入620g水可配成質量分數(shù)為10%的NaNO3溶液
  D.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蒸發(fā)溶劑的方法提純
 
5.(2015•揚州)KNO3與NH4Cl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常溫下,NH4Cl易溶于水
  B.t2℃,兩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一定相等
  C.t3℃,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
  D.兩種飽和溶液從t2℃降到t1℃時,均有晶體析出
 
6.(2015•濟寧)碳酸鈉從溶液里結晶析出時,晶體里總是結合著一定數(shù)目的水分子(結晶水),隨溫度變化可分別得到Na2CO3•10H2O、Na2CO3•7H2O和Na2CO3•H2O三種晶體.分析碳酸鈉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曲線(見圖)得到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隨溫度升高,碳酸鈉的溶解度逐漸增大
  B.碳酸鈉從溶液結晶析出時,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
  C.碳酸鈉溶液在高溫條件下結晶,析出的晶體是Na2CO3•H2O
  D.碳酸鈉溶液在低溫條件下結晶,析出的晶體主要是Na2CO3•7H2O
 
7.(2015•呼和浩特)20℃時,將等質量的a、b兩種固體,分別加入到盛有l(wèi)O0g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現(xiàn)象如圖甲,升溫到50℃時,現(xiàn)象如圖乙,a、b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線
  B.圖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a大于b
  C.圖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D.30℃時a、b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不相等
 
8.(2015•濱州)如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t2℃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a>b>c
  B.t2℃時,將50ga物質(不含結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飽和溶液
  C.將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關系是b>a=c
  D.將c的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海刹捎媒禍氐姆椒?br> 
9.(2015•蘇州)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t1℃時,A、C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相等
  B.t2℃時,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飽和溶液,其中溶質和溶液的質量比為1:3
  C.將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大小關系是B>C=A
  D.將C的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可采用升溫的方?br> 
10.(2015•哈爾濱)圖為甲、乙兩種物質(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物質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質的溶解度
  B.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蒸發(fā)溶劑的方法提純甲
  C.t2℃時,乙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一定小于甲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D.t2℃時,將等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的溶液分別降溫至t1℃,析出晶體的質量甲一定大于乙
 
11.(2015•眉山)如圖所示,甲圖表示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乙圖表示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由甲圖可知,氯化鈉在40℃時的溶解度為36.6g
  B.由乙可知,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C.比較甲乙可知,可采用蒸發(fā)結晶來提純混有少量氯化鈉的硝酸鉀晶體
  D.比較甲乙可知,相同溫度下影響固體溶質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質的性質
 
12.(2015•玉林)圖1是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圖2是30℃時,取其中兩種固體各1g分別放進盛有10g水的兩支試管中,充分振蕩后的溶解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物質的溶解度比乙物質的溶解度大
  B.加入試管1的固體是丙
  C.向燒杯中加入NH4NO3固體后,試管2中一定有晶體析出
  D.將30℃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20℃,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大小關系是乙>甲=丙
 
13.(2015•南寧)如圖是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t1℃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順序為C>B>A
  B.當A中混有少量B時,可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A
  C.將A、B、C的飽和溶液從t3℃降溫到t2℃,溶液中均有固體析出
  D.若要將N點的A溶液轉變?yōu)镸點的A溶液,可在恒溫條件下采用蒸發(fā)溶劑法
 
14.(2015•南昌)如圖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時等質量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
  C.t2℃時等質量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時,兩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
  D.氧氣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與圖中的甲相似
 
15.(2015•茂名)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t1℃時A和B的溶解度相等
  B.t2℃時A和B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兩者仍是飽和溶液
  C.t2℃時在A的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變小
  D.t2℃時在100g水中加入40g A,可形成不飽和溶液
 
16.(2015•煙臺)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2所示.現(xiàn)將兩支分別裝有甲、乙兩物質飽和溶液的試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體)浸入盛有水的燒杯里,然后向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固體,攪拌至完全溶解(如圖1),此時對相應變化的判斷正確的是( 。
 
  A.甲溶液可能變成不飽和溶液
  B.盛乙的試管中未溶解的固體質量減少
  C.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都增大
  D.乙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減小
 
17.(2015•咸寧)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物質的溶解度是20g
  B.將丙物質的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嚎梢圆捎眉铀蚪禍氐姆椒?br>  C.t2℃時,等質量水分別配成甲、乙、丙的飽和溶液,所得溶液質量的大小關系是乙>甲>丙
  D.t3℃時,甲、乙、丙三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大小關系是甲>乙>丙
 
18.(2015•恩施州)如圖是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t1℃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是丙>乙>甲
  B.t2℃時,甲和丙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
  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D.當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時可用冷卻其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純
 
19.(2015•漳州)氯化鉀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升高溫度可使接近飽和的氯化鉀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br>  B.10℃時,65.5g氯化鉀的飽和溶液中加入5g氯化鉀,充分溶解后將溫度升高到40℃,得到70g氯化鉀飽和溶液
  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鉀充分溶解,形成氯化鉀飽和溶液
  D.40℃時,氯化鉀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40%
 
20.(2015•黃岡)甲、乙兩種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物質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質的溶解度
  B.t1℃時,甲、乙兩種物質各50g分別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質量都是140g
  C.t2℃時,甲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D.t2℃時甲、乙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析出晶體的質量甲一定大于乙
 
 
二.解答題(共10小題)
21.(2015•遵義)溶解度是解決溶液相關問題的重要依據.

Ⅰ.根據圖1解決下列問題:(M,N均不含結晶水)
(1)溫度為      ℃時,M,N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2)t1℃時,將20gM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質量為      g.保持溫度不變,向該溶液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攪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將     。ㄌ睢白兇蟆、“變小”或“不變”);
(3)t2℃時,將25gN加入50g水中,完全溶解后要提高該溶液的溶解質量分數(shù),其操作方法是     。
Ⅱ.根據表格解決實際問題:
 溫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KNO3 31.6  45.8 85.5  100  169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某KNO3樣品中含有少量K2CO3,其提純過程如圖2:
(1)圖2中溶液C是     。ㄌ睢帮柡汀被颉安伙柡汀保┤芤;
(2)樣品中鉀元素的質量為      g(結果保留整數(shù)).
 
 
22.(2015•臨沂)已知氯化鈉、碳酸鈉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下:
溫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鈉 35 35.5 36 36.5 37
 碳酸鈉 6 10 18 36.5 50

(1)依據上表數(shù)據,繪制出了氯化鈉和碳酸鈉的溶解度曲線(如圖,圖中能表示碳酸鈉溶解度曲線的是      (填“A”或“B”).
(2)圖中兩溶解度曲線相交于M點,此點表示的意義是     。
(3)40℃時,把50gA物質放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
(4)生活在鹽湖(主要成分是NaCl和Na2CO3)附近的人們習慣“夏天曬鹽(NaCl),冬天撈堿(Na2CO3)”.請你答出“冬天撈堿”的道理      .
 
 
23.(2015•長沙)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請你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D點表示的意義是     。
(2)t2℃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從大到小的順序是     。
(3)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的物質是      (選填“A”“B”或“C”).
 
 
24.(2015•揭陽)如圖一是A和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結合圖形回答下列問題:
(1)70℃時B物質的溶解度為     。
(2)圖中P點的含義是      .
(3)將40℃時的A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之一是     。
(4)某同學配制了20℃的A的飽和溶液,利用圖二所示裝置進行實驗,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左邊的試管中沒有晶體析出.甲物質為(填序號)     。
①濃硫酸  ②氫氧化鈉  ③水   ④氧化鈣.
 
 
25.(2015•遂寧)根據圖中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
(1)t2℃,a的物質的溶解度為     。
(2)t1℃時,將接近飽和的c物質的變成該物質的飽和溶液,可采用      .
(任填一種方法即可)
(3)t2℃時.將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降?至t1℃時,所得溶液中溶質質置分數(shù)的大小關系是      
A.a>b>c     B.b>a=c    C.b>a>c.
 
 
26.(2015•長春)分析圖中NaCl、KNO3的溶解度曲線,回答問題
(1)1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約      g;
(2)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的是      ;
(3)30℃時,將30g KNO3、30g NaCl分別放入100g水中,均完全溶解,降溫到10℃時,有晶體析出的是     。
 
 
27.(2015•婁底)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甲、乙兩種物質中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的是      物質;
(2)P點的意義是     。
(3)t2℃時,50g甲物質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質量等于      g.
 
 
28.(2015•丹東)A、B、C三種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
(1)      ℃時,A、B兩種物質在100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溶解的質量相等;
(2)若B中混有少量的A,最好采用      的方法提純B;
(3)現(xiàn)有接近飽和的C物質溶液,使其變成飽和溶液的方法有:①加入C物質;②恒溫蒸發(fā)溶劑;③     ;
(4)t3℃時將20g A物質放入50g水中,充分攪拌,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     。
(5)將t3℃時等質量的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時,所得溶液的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29.(2015•東營)如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據圖回答:
(1)P點的含義      .
(2)要使接近飽和的甲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寫出一種),當甲中含有少量乙時,可采用      的方法提純甲.
(3)30℃時,將40g甲物質放入盛有50g水的燒杯中,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魺瓋任镔|升溫到50℃(不考慮蒸發(fā) ),溶液中變化的是     。ㄟx填序號).
a.溶質的質量   b.溶液的質量   c.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4)從圖中還可獲得的信息是      (答出一條).
 
 
30.(2015•瀘州)根據下列坐標圖回答:
 
(1)圖一表示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①t2℃時,甲、乙的溶解度均為      .
②將甲、乙、丙三種物質t1℃時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3℃,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最大的是     。
(2)某學習小組模擬海水,以測定海水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取模擬海水(含NaCl、MgCl2)2000g,向溶液中滴加10%的硝酸銀溶液,其沉淀質量變化如圖二.
①沉淀的化學式為     。
②模擬海水中氯的質量分數(shù)是     。
 
 
6.3 物質的溶解性
一.選擇題(共20小題)
1.(2015•樂山)20℃時,在三個各盛有100g水的容器中分別加入甲、乙、丙三種純凈物(不含結晶水,不與水反應)各10g,充分溶解后,情況如下表所示,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物      質 甲 乙 丙
未溶解固體的質量/g 7 0 3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飽和溶液
  B.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乙>丙>甲
  C.升高溫度,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一定會改變
  D.20℃時,甲的溶解度最小

考點: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A.根據乙溶液的狀態(tài)來分析;
B.根據溶劑質量相同而甲、乙、丙三種溶液中溶質質量的大小來分析;
C.乙已經完全溶解,改變溫度后可能不會對溶質產生影響;
D.根據溶解度是指在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該物質的質量進行分析.
解答: 解:A.甲和丙中均有不溶解的溶質存在,說明二者均已飽和,根據乙物質未溶解固體的質量為0可知乙溶液可能為飽和溶液,也可能為不飽和溶液,故正確;
B.20℃時,在三個各盛有100g水中,所溶解的三種物質的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為:乙>丙>甲,所以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乙>丙>甲,故正確;
C.乙物質已經完全溶解在水中,如改變溫度可能不會對溶質的質量產生影響,故錯誤;
D.由溶解度的概念可知,20℃時,在100g水所溶解的溶質質量越。ㄟ_到飽和狀態(tài)時),其溶解度越小,故正確.
故選C.
點評: 該題考查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判斷,應注意在一定條件下有固體不能繼續(xù)溶解則為飽和溶液,若沒有固體剩余時應考慮可能恰好溶解達到飽和的情況.
 
2.(2015•鄂州)取四份20℃時一定質量的飽和硝酸鉀溶液,分別進行如下實驗后,所得結論正確的是( 。
  A.保持溫度不變,蒸發(fā)10g水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增大
  B.保持溫度不變,加入10g硝酸鉀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增大
  C.保持溫度不變,蒸發(fā)10g水后,硝酸鉀的溶解度增大
  D.降溫至1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

考點: 固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A、根據飽和溶液,減少溶劑,會析出晶體分析;
B、根據飽和溶液的定義分析;
C、根據影響溶解度的因素分析;
D、根據硝酸鉀的容積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分析.
解答: 解:
A、飽和硝酸鉀溶液減少溶劑,會析出晶體,仍為該溫度的飽和溶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不變.故A結論不正確;
B、飽和硝酸鉀溶液加入硝酸鉀不再溶解,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不變.故B結論不正確;
C、影響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質、溶劑的性質和溫度,與溶劑的多少無關.故C結論不正確;
D、由于硝 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降低至10℃后,溶質的溶解度減。蔇結論正確.
故選D.
點評: 準確地理解飽和溶液、溶解度、飽和溶液中溶解度與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關系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3.(2015•泰州)如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T℃時,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B.乙的飽和溶液降溫時,溶質質量分數(shù)保持不變
  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甲
  D.T℃時,甲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20%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已有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進行分析解答,交點表示在該溫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根據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變化確定析出晶體的方法,根據溶質質量分數(shù)計算即可.
解答: 解:A、據圖可以看出,在T℃時,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正確;
B、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當乙的飽和溶液降溫時,溶液的組成不變,故溶質質量分數(shù)保持不變,正確;
C、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明顯,故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甲,正確;
D、T℃時,甲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 ,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線的應用,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進行.
 
4.(2015•連云港)如圖表示的是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2℃時,KNO3溶液的濃度一定等于NaNO3溶液的濃度
  B.T1℃時,在50g水里加入15g KNO3固體,充分溶解,可得到65g溶液
  C.T1℃時,往180g NaNO3飽和溶液中加入620g水可配成質量分數(shù)為10%的NaNO3溶液
  D.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蒸發(fā)溶劑的方法提純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用水稀釋改變濃度的方法.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A、根據溶解度曲線交點的意義分析;
B、根據溶解度的意義分析;
C、根據溶解度的意義、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公式計算分析;
D、根據KNO3、NaNO3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分析.
解答: 解:A、由KNO3的溶解度曲線可知,T2℃時,KNO3、NaNO3的溶解度相同,此溫度下KNO3、NaNO3飽和溶液的濃度相同,如不是飽和溶液,無法確定.故A錯誤;
B、由KNO3的溶解度曲線可知,在T1℃時,KNO3固體的溶解度是20g,由溶解度的含義可知,在50g水里加入15gKNO3固體,只能溶解10g,可得到60g溶液.故B錯誤;
C、由NaNO3的溶解度曲線可知,在T1 ℃時,NaNO3固體的溶解度是80g,由溶解度的含義可知,T1℃時,180g NaNO3飽和溶液中含有溶質的質量為80g,加入620g水可配成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為: =10%,故C正確;
D、由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線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大,NaNO3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小,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純,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主要考查了固體溶解度曲線的意義及分離混合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2015•揚州)KNO3與NH4Cl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常溫下,NH4Cl易溶于水
  B.t2℃,兩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一定相等
  C.t3℃,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
  D.兩種飽和溶液從t2℃降到t1℃時,均有晶體析出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xiàn)象;物質的溶解性及影響溶解性的因素;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A、物質的溶解性是根據在20℃(室溫)時的溶解度來劃分的,溶解度大于10g,屬于易溶物質.
B、根據t2℃,兩種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進行分析判斷.
C、由溶解度曲線,可以比較t3℃KNO3與NH4Cl的溶解度大。
D、根據KNO3與NH4Cl的溶解度均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小,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A、由溶解度曲線可知,NH4Cl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0℃時NH4Cl的溶解度為29g,則20℃NH4Cl的溶解度大于29g,則NH4Cl易溶于水,故選項說法正確.
B、t2℃,兩種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兩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不一定相等,故選項說法錯誤.
C、t3℃,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故選項說法正確.
D、KNO3與NH4Cl的溶解度均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小,兩種飽和溶液從t2℃降到t1℃時,均有晶體析出,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體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通過本題可以加強學生對固體溶解度曲線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6.(2015•濟寧)碳酸鈉從溶液里結晶析出時,晶體里總是結合著一定數(shù)目的水分子(結晶水),隨溫度變化可分別得到Na2CO3•10H2O、Na2CO3•7H2O和Na2CO3•H2O三種晶體.分析碳酸鈉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曲線(見圖)得到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隨溫度升高,碳酸鈉的溶解度逐漸增大
  B.碳酸鈉從溶液結晶析出時,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
  C.碳酸鈉溶液在高溫條件下結晶,析出的晶體是Na2CO3•H2O
  D.碳酸鈉溶液在低溫條件下結晶,析出的晶體主要是Na2CO3•7H2O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xiàn)象.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結合碳酸鈉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特點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隨溫度的升高,碳酸鈉的溶解度先是增大,當大約40℃時開始減小,錯誤;
B、碳酸鈉從溶液中析出,與水結合形成了新的物質,是化學變化,錯誤;
C、根據圖象可以看出,碳酸鈉溶液在高溫條件下結晶,析出的晶體是Na2CO3•H2O,正確;
D、根據圖象可以看出,碳酸鈉溶液在低溫條件下結晶,析出的晶體主要是Na2CO3•10H2O,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線的應用,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以及題干提供的信息進行.
 
7.(2015•呼和浩特)20℃時,將等質量的a、b兩種固體,分別加入到盛有l(wèi)O0g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現(xiàn)象如圖甲,升溫到50℃時,現(xiàn)象如圖乙,a、b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線
  B.圖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a大于b
  C.圖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D.30℃時a、b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不相等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已有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進行分析解答,根據溶液中是否含有固體確定溶液是否飽和,根據溶解度曲線結合物質的溶解隨溫度的變化確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據此解答.
解答: 解:A、據圖可以看出,a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大,故M表示的是a物質的溶解度曲線,錯誤;
B、圖甲中,a中溶解的固體質量小于b中溶解的固體質量,故a的質量分數(shù)小于b,錯誤;
C、圖乙中,ab全部溶解,形成的是不飽和溶液,正確;
D、30℃時,a、b的溶解度相等,若是飽和溶液則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溶解度曲線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解決相關的問題.
 
8.(2015•濱州)如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t2℃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a>b>c
  B.t2℃時,將50ga物質(不含結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飽和溶液
  C.將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關系是b>a=c
  D.將c的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海刹捎媒禍氐姆椒?/p>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已有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進行分析解答,根據溶解度曲線可以比較在同一溫度下不同物質的溶解度的大小,根據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轉化方法以及溶質質量分數(shù)比較解答即可.
解答: 解:A、據圖可以看出,t2℃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a>b>c,正確;
B、t2℃時,a的溶解度是50g,將50ga物質放入100g水中恰好溶解,得到a的飽和溶液,正確;
C、將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ab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在t1℃時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質量分數(shù)大于a的質量分數(shù),c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組成不變,溶質質量分數(shù)與t2℃時相同,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關系是b>a>c,錯誤;
D、c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將c的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海刹捎媒禍氐姆椒,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線的應用,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進行.
 
9.(2015•蘇州)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t1℃時,A、C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相等
  B.t2℃時,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飽和溶液,其中溶質和溶液的質量比為1:3
  C.將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大小關系是B>C=A
  D.將C的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可采用升溫的方?/p>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已有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進行分析解答,交點表示在該溫度下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根據溶解度確定物質能否全部溶解,根據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轉化方法解答即可.
解答: 解:A、t1℃時,相同質量的A、C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相等,此處沒有提溶液的質量,故無法比較溶質質量的大小,錯誤;
B、t2℃時,A的溶解度是50g,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飽和溶液,只能溶解25g,故溶液質量是75g,其中溶質和溶液的質量比為25g:75g=1:3,正確;
C、將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AB的溶解度減小有晶體析出,t1℃時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大于A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C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組成不變,溶質質量分數(shù)與t2℃相同,據圖可以看出,C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最小,故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大小關系是B>A>C,錯誤;
D、將C的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可采用降溫的方法,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線的應用,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進行.
 
10.(2015•哈爾濱)圖為甲、乙兩種物質(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物質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質的溶解度
  B.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蒸發(fā)溶劑的方法提純甲
  C.t2℃時,乙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一定小于甲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D.t2℃時,將等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的溶液分別降溫至t1℃,析出晶體的質量甲一定大于乙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xiàn)象;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①某物質在某溫度下的溶解度,②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③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④判斷通過降溫還是升溫的方法是晶體析出,據此解答.
解答: 解:A、比較物質的溶解度,需要在一定的溫度下比較,故A錯誤;
B、由于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明顯增大,而乙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因此可以通過降溫結晶的方法來提純混有乙的甲,故錯誤;
C、由于在t2℃時,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則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甲>乙,故正確;
D、t2℃時,將等質量的兩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至t1℃,由圖可判知,析出晶體的質量甲大于乙,但是溶液不一定飽和,故錯誤;
故選:C
點評: 主要考查了固體溶解度曲線的意義及固體溶解度和溫度間的關系,并能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11.(2015•眉山)如圖所示,甲圖表示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乙圖表示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由甲圖可知,氯化鈉在40℃時的溶解度為36.6g
  B.由乙可知,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C.比較甲乙可知,可采用蒸發(fā)結晶來提純混有少量氯化鈉的硝酸鉀晶體
  D.比較甲乙可知,相同溫度下影響固體溶質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質的性質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固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某一溫度時物質的溶解度大;

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的溶解度變化情況;

從溶液中結晶的方法有兩種:蒸發(fā) 結晶和降溫結晶,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時,應該用蒸發(fā)結晶;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時,應該用降溫結晶;
溶質的性質是影響物質溶解度大小的一個重要方面.
解答: 解:A、由甲圖可知,氯化鈉在40℃時的溶解度為36.6g,該選項說法正確;
B、由乙可知,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該選項說法正確;
C、比較甲乙可知,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小,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大,因此可采用降溫結晶來提純混有少量氯化鈉的硝酸鉀晶體,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比較甲乙可知,相同溫度下影響固體溶質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質的性質,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
點評: 溶解度曲線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變化的規(guī)律,從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同一溶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溫度下,不同溶質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溫度對不同物質的溶解度影響不同.
 
12.(2015•玉林)圖1是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圖2是30℃時,取其中兩種固體各1g分別放進盛有10g水的兩支試管中,充分振蕩后的溶解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物質的溶解度比乙物質的溶解度大
  B.加入試管1的固體是丙
  C.向燒杯中加入NH4NO3固體后,試管2中一定有晶體析出
  D.將30℃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20℃,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大小關系是乙>甲=丙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xiàn)象;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xiàn)象;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A、比較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須確定溫度;
B、據30℃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C、向燒杯中加入NH4NO3固體后,溫度降低,若降到20℃以下,才有晶體析出,高于此溫度,無晶體析出;
D、據三種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情況及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分析解答.
解答: 解:A、比較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須確定溫度,故選項說法錯誤;
B、30℃時三種物質只有丙的溶解度小于10g,即100g水中溶解溶質的質量小于10g,則10g水中溶解溶質的質量小于1g,所以30℃時,取其中兩種固體各1g分別放進盛有10g水的兩支試管中,充分振蕩后有剩余固體的是丙,即試管1,正確;
C、向燒杯中加入NH4NO3固體后,溫度降低,若降到20℃以下,才有晶體析出,高于此溫度,則無晶體析出;所以向燒杯中加入NH4NO3固體后,試管2中不一定有晶體析出,故選項說法錯誤;
D、將30℃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20℃,甲乙溶解度減小,均析出晶體,溶質的質量減小,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減小,丙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質、溶劑的質量不變,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降溫前相等;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 ×100%,即溶解度越大質量分數(shù)也就越大,20℃時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30℃時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大小關系是乙>甲>丙,故錯誤;
故選:B.
點評: 明確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線的意義,及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和溶解度的關系等知識,才能結合題意正確解答.
 
13.(2015•南寧)如圖是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t1℃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順序為C>B>A
  B.當A中混有少量B時,可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A
  C.將A、B、C的飽和溶液從t3℃降溫到t2℃,溶液中均有固體析出
  D.若要將N點的A溶液轉變?yōu)镸點的A溶液,可在恒溫條件下采用蒸發(fā)溶劑法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xiàn)象.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知:
①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
②判斷出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確定通過降溫還是升溫的方法使飽和溶液轉化成不飽和溶液;
③在溶解度曲線上及上方的點表示的都是飽和溶液,而在曲線下方的點表示的是不飽和溶液,由于可以通過蒸發(fā)溶劑的方法使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從而確定是否可以使溶解度曲線下方的點轉變成溶解度曲線上的點.
解答: 解:A、根據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知,在t1℃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是C>B>A,故A說法正確;
B、A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大,當A中混有少量的B時,可以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A,故 B說法正確;
C、由于C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將t3時C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2時,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不會有晶體析出,故C說法錯誤;
D、由于N點在A溶解度曲線下方,代表的是A的不飽和溶液,當恒溫蒸發(fā)水分時,不飽和溶液就會變成飽和溶液,N點就會變成M點,故D說法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從而加深學生對固體溶解度的理解和應用.
 
14.(2015•南昌)如圖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時等質量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
  C.t2℃時等質量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時,兩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
  D.氧氣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與圖中的甲相似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氣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A、不知溫度,無法比較物質的溶解度大小;
B、據該溫度下兩物質的溶解度大小分析解答;
C、據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和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情況分析解答;
D、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
解答: 解:A、不知溫度,無法比較物質的溶解度大小,故錯誤;
B、t1℃時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即等質量的水中最多溶解的物質的質量相等,所以等質量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正確;
C、t2℃時等質量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時,甲溶解度減小,析出晶體,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減小,乙的溶解度變大,溶液中溶質、溶劑的質量不變,所以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降溫前相等,而t1℃時甲乙溶解度相等,且都大于t2℃時乙的溶解度,所以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大于乙,故錯誤;
D、氧氣的溶解度隨溫度增大而減小,與乙的溶解度曲線相似,故錯誤;
故選:B.
點評: 了解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線的意義、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等知識,才能結合題意靈活解答,能較好的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5.(2015•茂名)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t1℃時A和B的溶解度相等
  B.t2℃時A和B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兩者仍是飽和溶液
  C.t2℃時在A的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變小
  D.t2℃時在100g水中加入40g A,可形成不飽和溶液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A、溶解度曲線的交點表示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B、據AB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情況分析解答;
C、溫度不變,物質的溶解度不變;
D、據該溫度下A的溶解度解答.
解答: 解:A、t1℃時A和B的溶解度曲線交于一點,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正確;
B、A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減小,B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增大,所以t2℃時A和B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A仍飽和,B變?yōu)椴伙柡腿芤,故錯誤;
C、溫度不變,物質的溶解度不變,所以t2℃時在A的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不會改變,故錯誤;
D、t2℃時A的溶解度是4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5g的A,所以在100g水中加入40g A,形成的是不飽和溶液,正確;
故選:AD.
點評: 了解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線的意義等知識,才能結合題意靈活解答,能較好的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6.(2015•煙臺)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2所示.現(xiàn)將兩支分別裝有甲、乙兩物質飽和溶液的試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體)浸入盛有水的燒杯里,然后向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固體,攪拌至完全溶解(如圖1),此時對相應變化的判斷正確的是( 。
 
  A.甲溶液可能變成不飽和溶液
  B.盛乙的試管中未溶解的固體質量減少
  C.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都增大
  D.乙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減小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xiàn)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情況;
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況;
溶質質量分數(shù)= ×100%.
解答: 解:A、向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固體時,氫氧化鈉溶于水放出熱量,溶液溫度升高,甲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甲溶液可能變成不飽和溶液,該選項說法正確;
B、因為乙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因此盛乙的試管中未溶解的固體質量增多,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甲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乙溶液中,溶質質量減小,因此溶質質量分數(shù)減小,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D.
點評: 溶解度曲線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變化的規(guī)律,從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同一溶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溫度下,不同溶質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溫度對不同物質的溶解度影響不同.
 
17.(2015•咸寧)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物質的溶解度是20g
  B.將丙物質的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嚎梢圆捎眉铀蚪禍氐姆椒?br>  C.t2℃時,等質量水分別配成甲、乙、丙的飽和溶液,所得溶液質量的大小關系是乙>甲>丙
  D.t3℃時,甲、乙、丙三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大小關系是甲>乙>丙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某一溫度時物質的溶解度大小;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溶質質量、溶劑質量可以判斷配制的溶液質量;
溶質質量分數(shù)= ×100%.
解答: 解:A、t1℃甲物質的溶解度是20g,其它溫度下,甲的溶解度不是20g,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由溶解度曲線可知,丙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將丙物質的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嚎梢圆捎眉铀蚪禍氐姆椒ǎ撨x項說法正確;
C、t2℃時,乙的溶解度最大,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因此等質量水分別配成甲、乙、丙的飽和溶液,所得溶液質量的大小關系是:甲=丙>乙,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t3℃時,由于不知道甲、乙、丙三種溶液是否飽和,并且不知道溶質質量和溶劑質量,因此無法比較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大小,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B.
點評: 溶解度曲線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變化的規(guī)律,從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同一溶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溫度下,不同溶質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溫度對不同物質的溶解度影響不同.
 
18.(2015•恩施州)如圖是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t1℃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是丙>乙>甲
  B.t2℃時,甲和丙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
  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D.當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時可用冷卻其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純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已有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進行分析解答,根據溶解度曲線可以比較在相同溫度下不同物質溶解度的大小,根據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特點確定析出晶體的方法,據此解答.
解答: 解:A、據圖可以看出t1℃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是丙>乙>甲,正確;
B、t2℃時,甲和丙的溶解度曲線相交于一點,溶解度相等,故甲和丙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正確;
C、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錯誤;
D、甲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大,當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時可用冷卻其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純甲,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線的應用,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進行.
 
19.(2015•漳州)氯化鉀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升高溫度可使接近飽和的氯化鉀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br>  B.10℃時,65.5g氯化鉀的飽和溶液中加入5g氯化鉀,充分溶解后將溫度升高到40℃,得到70g氯化鉀飽和溶液
  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鉀充分溶解,形成氯化鉀飽和溶液
  D.40℃時,氯化鉀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40%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已有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以及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轉化以及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解答即可.
解答: 解:A、氯化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溫度不能使接近飽和的氯化鉀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錯誤;
B、10℃時,氯化鉀的溶解度為31g,65.5g氯化鉀的飽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鉀15.5g,加入5g氯化鉀,溶質質量=15.5g+5g=20.5g,充分溶解后將溫度升高到40℃,此時只能溶解20g,得到70g氯化鉀飽和溶液,正確;
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鉀充分溶解,沒有提在什么溫度下,不一定形成氯化鉀飽和溶液,錯誤;
D、40℃時,氯化鉀的溶解度為40g,氯化鉀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錯誤;
故選B.
點評: 了解溶解度曲線意義、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和溶解度之間的關系,飽和溶液降低溫度溶解度變化大的析出晶體多等知識,才能結合題意靈活分析解答問題.
 
20.(2015•黃岡)甲、乙兩種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物質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質的溶解度
  B.t1℃時,甲、乙兩種物質各50g分別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質量都是140g
  C.t2℃時,甲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D.t2℃時甲、乙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析出晶體的質量甲一定大于乙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xiàn)象;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已有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進行分析解答,交點表示在同一溫度下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可以比較同一溫度下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的大小,根據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特點確定析出晶體的方法,根據溶質質量分數(shù)進行比較即可.
解答: 解:A、物質的溶解度是在某溫度下的溶解度,而這里沒有指明溫度,故無法比較甲和乙的溶解度的大小,錯誤;
B、t1℃時,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40g,甲、乙兩種物質各50g分別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40g,故得到的溶液質量都是140g,正確;
C、t2℃時,甲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一定大于乙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如果是不飽和溶液則不一定,錯誤;
D、t2℃時,等質量甲、乙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析出晶體的質量甲一定大于乙,此處沒有提溶液質量的關系,無法比較,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考點考查了溶解度曲線及其應用,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進行,通過溶解度曲線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本考點主要出現(xiàn)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
 
二.解答題(共10小題)
21.(2015•遵義)溶解度是解決溶液相關問題的重要依據.

Ⅰ.根據圖1解決下列問題:(M,N均不含結晶水)
(1)溫度為 t2 ℃時,M,N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2)t1℃時,將20gM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質量為 65 g.保持溫度不變,向該溶液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攪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將 不變。ㄌ睢白兇蟆、“變小”或“不變”);
(3)t2℃時,將25gN加入50g水中,完全溶解后要提高該溶液的溶解質量分數(shù),其操作方法是 降低溫度,繼續(xù)加入N物質。
Ⅱ.根據表格解決實際問題:
 溫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KNO3 31.6  45.8 85.5  100  169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某KNO3樣品中含有少量K2CO3,其提純過程如圖2:
(1)圖2中溶液C是 飽和。ㄌ睢帮柡汀被颉安伙柡汀保┤芤;
(2)樣品中鉀元素的質量為 7 g(結果保留整數(shù)).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已有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進行分析解答,交點表示在同一溫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根據溶解度曲線確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變化;物質提純時要注意不能生成新的雜質,根據元素的質量計算即可.
解答: 解:Ⅰ(1)據圖可以看出,在t2℃時M和N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2;
(2)t1℃時,M的溶解度是30g,將20gM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15g,形成溶液的質量為15g+50g=65g.保持溫度不變,向該溶液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攪拌,10g水中能溶解M3g,故仍然是飽和溶液,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將不變,故填:65,不變;
(3)t2℃時,N的溶解度是50g,將25gN加入50g水中,完全溶解形成的是飽和溶液,要提高該溶液的溶解質量分數(shù),可以降低溫度,繼續(xù)加入N物質,故填:降低溫度,繼續(xù)加入N物質;
Ⅱ.(1)加入硝酸鈣溶液,硝酸鈣與碳酸鉀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硝酸鉀,故B是硝酸鉀的飽和溶液,降溫析出晶體,溶液C是硝酸鉀的飽和溶液,故圖2中溶液C是飽和溶液,故填:飽和;
(2)5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65.5g,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g,析出晶體是53.9g,恰好是100g水中析出的硝酸鉀的質量,故溶液C中水的質量是100g,其中硝酸鉀的質量是31.6g,故硝酸鉀的質量是53.9g+31.6g=85.5g,樣品中鉀元素的質量為85.5g× ≈7gg,故填:7.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線的應用,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進行.
 
22.(2015•臨沂)已知氯化鈉、碳酸鈉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下:
溫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鈉 35 35.5 36 36.5 37
 碳酸鈉 6 10 18 36.5 50
(1)依據上表數(shù)據,繪制出了氯化鈉和碳酸鈉的溶解度曲線(如圖,圖中能表示碳酸鈉溶解度曲線的是 A。ㄌ睢癆”或“B”).
(2)圖中兩溶解度曲線相交于M點,此點表示的意義是 在30℃時氯化鈉和碳酸鈉的溶解度相等。
(3)40℃時,把50gA物質放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所得溶液是 飽和 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
(4)生活在鹽湖(主要成分是NaCl和Na2CO3)附近的人們習慣“夏天曬鹽(NaCl),冬天撈堿(Na2CO3)”.請你答出“冬天撈堿”的道理 碳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減小明顯。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表格提供的數(shù)據結合物質的性質進確定碳酸鈉的溶解度曲線;根據交點表示在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相等解答;根據溶解度曲線確定析出晶體的方法.
解答: 解:(1)根據表格提供的數(shù)據可以看出,碳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大,故A曲線表示的是碳酸鈉的溶解度曲線,故填:A;
(2)圖中兩溶解度曲線相交于M點,表示在30℃時氯化鈉和碳酸鈉的溶解度相等,故填:在30℃時氯化鈉和碳酸鈉的溶解度相等;
(3)4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是50g,把50gA物質放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所得溶液是飽和溶液,故填:飽和;
(4)碳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變化明顯,冬天溫度低,碳酸鈉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以晶體的形式析出,故冬天撈堿,故填:碳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減小明顯.
點評: 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溶解度曲線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解決相關的問題.
 
23.(2015•長沙)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請你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D點表示的意義是 t1時物質A和物質C的溶解度相等 .
(2)t2℃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從大到小的順序是 A>B>C。
(3)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的物質是 C (選填“A”“B”或“C”).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題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線可知: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都是隨溫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少;t1時物質A和物質C的溶解度相等;根據溶解度曲線可以比較在同一溫度下不同物質的溶解度的大小,據此解答.
解答: 解:(1)據圖可以看出,在D點時AC的溶解度相交于一點,表示在t1時物質A和物質C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1時物質A和物質C的溶解度相等.
(2)據圖可以看出,在t2℃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從大到小的順序是A>B>C,故填:A>B>C.
(3)據圖可以看出,C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故填:C.
點評: 本考點考查了溶解度曲線及其應用,通過溶解度曲線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本考點主要出現(xiàn)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
 
24.(2015•揭陽)如圖一是A和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結合圖形回答下列問題:
(1)70℃時B物質的溶解度為 10g。
(2)圖中P點的含義是 在30°C時,物質A和B的溶解度相等。
(3)將40℃時的A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之一是 增加溶質或降低溫度或蒸發(fā)溶劑。
(4)某同學配制了20℃的A的飽和溶液,利用圖二所示裝置進行實驗,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左邊的試管中沒有晶體析出.甲物質為(填序號)、邸。
①濃硫酸  ②氫氧化鈉  ③水   ④氧化鈣.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解時的吸熱 或放熱現(xiàn)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1)根據溶解度曲線解答;
(2)根據曲線中交點的含義考慮;
(3)根據固體物質從溶液中結晶析出的方法考慮;
(4)根據濃硫酸、氫氧化鈉、冰、氧化鈣的性質進行分析.
解答: 解:
(1)由圖可知,70℃時B物質的溶解度為10g;
(2)曲線A和B的交叉點P表示的含義是在30°C時,物質A和B的溶解度相等;
(3)由圖可知,A物質的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將40℃時的A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增加溶質或降低溫度或蒸發(fā)溶劑;
(4)20°C的A飽和溶液,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左邊的試管中沒有晶體析出,說明甲物質不易吸水、易潮解的物質,則不能為濃硫酸或氫氧化鈉或氧化鈣;故選③
答案:
(1)10g
(2)在30° C時,物質A和B的溶解度相等.
(3)增加溶質或降低溫度或蒸發(fā)溶劑
(4)③
點評: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知道溶解度曲線表示的意義,知道交點表示的意義,固體物質從溶液中結晶析出的方法.
 
25.(2015•遂寧)根據圖中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
(1)t2℃,a的物質的溶解度為 50g :
(2)t1℃時,將接近飽和的c物質的變成該物質的飽和溶液,可采用 加入c物質(或升高溫度、蒸發(fā)水)。
(任填一種方法即可)
(3)t2℃時.將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降?至t1℃時,所得溶液中溶質質置分數(shù)的大小關系是 C 
A.a>b>c     B.b>a=c    C.b>a>c.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1)據溶解度曲線可知某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
(2)不飽和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旱囊话惴椒ㄊ羌尤肴苜|、蒸發(fā)溶劑、降溫;
(3)據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計算方法及物質的 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情況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由圖可知:t2℃時a的物質的溶解度為 50g;
(2)c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所以t1℃時,將接近飽和的c物質的變成該物質的飽和溶液,可采用 加入c物質、蒸發(fā)溶劑、升高溫度的方法;
(3)t2℃時.將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降?至t1℃時,ab的溶解度減小,析出晶體,但依然是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減小,c的溶解度變大,溶質、溶劑的質量不變,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降溫前相等;飽和時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100%,即溶解度越大質量分數(shù)也就越大,而t1℃時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2℃時c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質質置分數(shù)的大小關系是b>a>c;
股答案為:(1)50g;(2)加入c物質(或升高溫度、蒸發(fā)水);(3)C.
點評: 了解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飽和溶液中溶解度大則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大、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相互轉化方法即可順利解答.
 
26.(2015•長春)分析圖中NaCl、KNO3的溶解度曲線,回答問題
(1)1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約 20 g;
(2)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的是 氯化鈉。
(3)30℃時,將30g KNO3、30g NaCl分別放入100g水中,均完全溶解,降溫到10℃時,有晶體析出的是 硝酸鉀溶液。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xiàn)象.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已有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進行分析解答,據圖可以查出某溫度下不同物質的溶解度、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特點以及析出晶體的方法,據此解答.
解答: 解:(1)據圖可以看出,1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0g,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約20g,故填:20;
(2)據圖可以看出,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故填:氯化鈉;
(3)30℃時,將30g KNO3、30g NaCl分別放入100g水中,均完全溶解,降溫到1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小于30g,有晶體析出.而氯化鈉的溶解度大于30g,不會有晶體析出,故填:硝酸鉀溶液.
點評: 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從而加深學生對固體溶解度的理解和應用.
 
27.(2015•婁底)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甲、乙兩種物質中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的是 乙 物質;
(2)P點的意義是 在t℃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3)t2℃時,50g甲物質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質量等于 95 g.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①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時的溶解度,②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③判斷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然后判斷一定量中的水中加入的溶質是否能夠完全溶解,據此解答.
解答: 解:(1)據圖可以看出,乙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故填:乙;
(2)P點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交于一點,表示在t℃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填:在t℃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3)t2℃時,甲的溶解度是90g,50 g甲物質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45g,形成溶液的質量=45g+50g=95g,故填:95.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解決相關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28.(2015•丹東)A、B、C三種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
(1) t2 ℃時,A、B兩種物質在100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溶解的質量相等;
(2)若B中混有少量的A,最好采用 蒸發(fā)結晶(或蒸發(fā)溶劑) 的方法提純B;
(3)現(xiàn)有接近飽和的C物質溶液,使其變成飽和溶液的方法有:①加入C物質;②恒溫蒸發(fā)溶劑;③ 升高溫度。
(4)t3℃時將20g A物質放入50g水中,充分攪拌,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 20% ;
(5)將t3℃時等質量的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時,所得溶液的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C>B>A。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1)根據溶解度曲線的意義來分析;
(2)A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很大,提純A最好用降溫結晶,B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得到B的晶體,最好采用蒸發(fā)結晶.
(3)根據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方法來分析;
(4)根據t3℃時A物質的溶解度來分析;
(5)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隨著溫度的變化,分析溶質質量分數(shù)變化的情況.
解答: 解:(1)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交點對應的溫度是t2℃,說明該溫度下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也就是t2℃,A、B兩種物質在100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溶解的質量相等;故填:t2
(2)從題目提供的信息可得:A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很大,提純A最好用降溫結晶,B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得到B的晶體,最好采用蒸發(fā)結晶.故答案為:故填:蒸發(fā)結晶(或蒸發(fā)溶劑);
(3)由圖象可知,C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所以要把C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采取升溫的方法,故填:升高溫度;
(4)由溶解度曲線可知,t3℃時A物質的溶解度是25g,也就是在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質25g,50g水中最多溶解12.5g,那么t3℃時將20g  A物質放入50g水中,充分攪拌,并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20%;故填:20%;
(5)將t3℃時等質量的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時,A、B析出晶體,A析出的多;C變成不飽和溶液,溶液質量不變,所以降溫后溶液質量大小關系是:C>B>A.故填:C>B>A.
點評: 解答本題關鍵是要熟悉溶解度曲線的含義,溶解度大小的比較方法,不飽和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旱姆椒,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
 
29.(2015•東營)如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據圖回答:
(1)P點的含義 30℃時,甲的溶解度是60g .
(2)要使接近飽和的甲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增加溶質。▽懗鲆环N),當甲中含有少量乙時,可采用 降溫結晶 的方法提純甲.
(3)30℃時,將40g甲物質放入盛有50g水的燒杯中,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37.5%。魺瓋任镔|升溫到50℃(不考慮蒸發(fā) ),溶液中變化的是 abc。ㄟx填序號).
a.溶質的質量   b.溶液的質量   c.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4)從圖中還可獲得的信息是 t℃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答出一條).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某一溫度時物質的溶解度大;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100%.
解答: 解:(1)P點的含義是30℃時,甲的溶解度是60g;
(2)甲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 近飽和的甲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質、降低溫度等;
 甲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大,乙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小,因此當甲中含有少量乙時,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甲;
(3)30℃時,甲的溶解度是60g,將40g甲物質放入盛有50g水的燒杯中,只能夠溶解30g,并且析出飽和溶液,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100%=37.5%;
若燒杯內物質升溫到50℃(不考慮蒸發(fā) ),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增大,溶液的質量增大,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增大;
(4)從圖中還可獲得的信息有:t℃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溫度小于t℃時,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等.
故填:30℃時,甲的溶解度是60g;增加溶質;降溫結晶;37.5%;abc;t℃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點評: 溶解度曲線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變化的規(guī)律,從 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同一溶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溫度下,不同溶質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溫度對不同物質的溶解度影響不同.
 
30.(2015•瀘州)根據下列坐標圖回答:
 
(1)圖一表示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①t2℃時,甲、乙的溶解度均為 30g。
②將甲、乙、丙三種物質t1℃時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3℃,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最大的是 丙。
(2)某學習小組模擬海水,以測定海水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取模擬海水(含NaCl、MgCl2)2000g,向溶液中滴加10%的硝酸銀溶液,其沉淀質量變化如圖二.
①沉淀的化學式為 AgCl。
②模擬海水中氯的質量分數(shù)是 1.775%。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有關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專題: 溶質質量分數(shù)與化學方程式相結合的計算;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已有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進行分析解答,交點表示在該溫度下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根據溶解度確隨溫度的變化特點確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變化;根據硝酸銀與氯化鈉和氯化鎂的反應結合圖示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①據圖可以看出,t2℃時,甲、乙的溶解度均為30g,故填:30g.
②將甲、乙、丙三種物質t1℃時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3℃,甲和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溶質質量分數(shù)不變,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據圖可以看出,大于甲和乙,故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最大的是丙,故填:丙.
(2)某學習小組模擬海水,以測定海水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取模擬海水(含NaCl、MgCl2)2000g,向溶液中滴加10%的硝酸銀溶液,其沉淀質量變化如圖二.
①氯化鈉和氯化鎂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的沉淀是氯化銀,故填:AgCl.
②生成沉淀的質量是143.5g,化學反應前后氯元素的質量不變,氯化銀中氯元素的質量就是模擬海水中氯元素的質量,故模擬海水中氯的質量分數(shù)= =1.775%,故填:1.775%.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線的應用,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進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san/290220.html

相關閱讀:2016中考化學金屬的性質和利用專題訓練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