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二語文下冊3月月考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級中學2011-2012學年高二3月月考試題(語)
一、語言基礎與運用(每小題3分,共24分)
1.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且注音全對的一項是( )
A.素芭不會說話,卻有一雙長長睫毛掩藏著的大黑眼睛;她的兩片嘴唇,只要獲得心靈情緒的少許暗示,就會像兩片嬌嫩的新葉,顫(zhàn)抖不已。
B.“出發(fā)!”他用一種紆尊降貴的男低音慢騰騰地喝道,隨即穿過果園向打麥場(chǎng)走去。他大口地吸著黎明時分的凜冽(lǐnliè)的寒氣和夜間上了凍的光禿禿的果園的氣息。
C.他沿著船舷爬行,手里拿著鐵棍和繩子,大炮仿佛很懂事,好像猜出他的詭計似的逃走了。偉大的漢子追趕它。……大炮仿佛瞥(piē)見了他,根本不屑把身子轉過,就用一種劈斧似的速度向后倒退,朝漢子沖過。
D.騾車從橋邊蹣跚(pánshān)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幫著推動輪幅?ㄜ嚫赂碌伛偵闲逼戮烷_遠了,把一切拋在后面,而農(nóng)夫們還在齊到腳踝(huái)的塵土中躑躅(zhízhú)著。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物質(zhì)空間是人精神世界的 和 。當我們無意中走進一個陌生人的房間時,會 房間內(nèi)的陳設、裝潢,這些物品的風格無疑會顯示出主人的身份、地位、趣味、愛好,甚至性格。巴爾扎克 葛朗臺家里的布置和陳設,通過一系列物品的細節(jié)刻畫葛朗臺吝嗇如命的性格特征。
A.反映 遺存 留意 描摹
B.反應 遺留 留心 描繪
C.反應 遺存 留心 描繪
D.反映 遺留 留意 描摹
3.下列各組句子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A.平素我是不說謊的,沒有別的理由,只是因為怕累。人活在世上,真實的世界已經(jīng)太多麻煩,再加上一個虛幻世界摻和在里面,豈不更亂了套?但在我的心靈深處,生長著一棵謊言三葉草。當它的每一片葉子都被我毫不猶豫地摘下了的時候,我就開始說謊了。
B.當我們說到悲劇的時候,不由自主地持了一種觀望的態(tài)度。也許是“劇”這個詞,將我們引入歧途。以為他人是演員,而我們只是包廂里遙遠的安全的看客。其實,作繭自縛的情況,絕不如想象的那樣罕見。
C.失去了妻子的男人,胸口就缺少了生死攸關的肋骨,心房裸露著,隨著每一陣輕風滴血。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就是齊斬斬折斷的琴弦,每一根都在雨夜長久地自鳴……
D.只有計算一下我們一生吃進去多少谷物,飲下了多少清水,才凝聚成一具美輪美奐的軀體,我們一定會為那數(shù)字的龐大而驚訝。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講故事的技藝是可以習得和模仿的,而深邃的思想?yún)s必須通過鍛造卓越而豐富的靈魂達到,這個難度顯然要大得多。
B.小說的主題,應該是能引起人們廣泛的、持久的興趣的。這些主題具有普遍性意義,能夠超越歷史。
C.男孩告訴他自己,實現(xiàn)自己天命的旅程中,他已經(jīng)學會了他需要知道的一切,經(jīng)歷了他可能夢想到的所有事情。
D.中等貴族的生活方式對我還記憶猶新——那是不久以前的事。
5.下列學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海明威的小說簡練明快,長篇代表作有《喪鐘為誰而鳴》《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他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理論,叫“冰理論”。他認為,作者應該把思想、情感乃至語言、動作等八分之七的內(nèi)涵隱藏起,不要袒露出。傳說他為追求簡潔甚至站著寫作,因此成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B.維克多•雨果被譽為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最杰出的代表作家,《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等長篇小說都是他的代表作,其中《九三年》是他人道主義的巔峰之作。
C.伊凡•蒲寧和列夫•托爾斯泰都是俄國著名作家。前者的創(chuàng)作繼承了俄國古典學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代表作有《安東諾夫卡蘋果》《米佳的愛情》《阿爾謝尼耶夫的一生》等,1933年獲得諾貝爾學獎;后者是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代表作品《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是“世界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寧稱頌為“最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
D.1913年獲得諾貝爾學獎的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是印度著名詩人,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紹到中國,重要作品有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短篇小說《素芭》,長篇小說《沉船》《戈拉》等。
6.下列有關鑒賞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當使用第一人稱時,敘事者同時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內(nèi)部的參與者角度講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視角。
B.場景是小說的最小構成因素。它與單純的環(huán)境不同,它是以人物為中心的環(huán)境描寫,一般由人物、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組成。
C.小說忌諱“主題鮮明”,但所有的作品最終都是有主題的。主題應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實說話,形象大于思想。
D.小說在刻畫人物的路數(shù)方面不盡相同。不管是描寫“圓形人物”,還是描寫“扁平人物”,都需要貼著人物的心理寫和貼著人物的言行寫。
7.下列句子的組合,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 )
①卡夫卡的《城堡》與《審判》中的主人公都叫K,不僅名字簡化為符號,性格也幾乎蕩然無存。
②這個人是一群人的縮影,甚至就是人類社會的縮影。
③怎樣看待現(xiàn)代小說人物個性的消失呢?
④在無法獲準進入城堡和莫名其妙強加的審判面前,人物被一種莫名的體制所驅(qū)使,到處碰壁,又甘受擺布。
⑤從這個意義上說,現(xiàn)代派小說與其說是消滅了人物,不如說是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人物。
A.①②④③⑤ B.③①②④⑤
C.①④②③⑤ D.③①④⑤②
8.仿照下列句子,另選一個學科名作為開頭,再寫一個結構大致相同的句子。(3分)
示例:語是一幅意境高遠的圖畫,你盡可以流動明眸,欣賞白云藍天、飛流急湍。

二、言(16分)
9.下列段,翻譯畫線句子(5分)
子曰:“素隱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為之亦。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亦。君子依孚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譯:

10.用斜線(/)給下面言斷句(3分)
(趙困于秦)齊人、楚人投趙。趙人乏食,粟于齊,齊王弗許。周子曰:“夫 趙之于齊楚,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 日 亡 趙 明 日 患 及 齊 楚 矣 且 教 趙 高 義 也 卻 秦 師 顯 名 也 不 務 為 此 而 愛 粟 為 國 計 者 過 矣。(取材于《資治通鑒•周紀五》)
11.補寫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李密《陳情表》)
(2) ,禾黍秋風聽馬嘶。(王實甫《長亭送別》)
(3)安能以皓皓之白, ?(《楚辭•漁父》)
(4)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流言, 。(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5) ,則芥為之舟。(《逍遙游》)
(6)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論語〉選讀》)
(7)君子 ,以友輔仁。(《〈論語〉選讀》)
(8) ,則不復也。(《〈論語〉選讀》)
三、現(xiàn)代閱讀(共20分)
(1)內(nèi)閱讀
閱讀下面一篇小說,完成12—15題(每小題2分,共8分)
丹柯(節(jié)選)
高爾基
古時候地面上就只有一族人,穿越不過的森林從三面把這族人的營地包圍著,而在第四面才是一片草原。這是一些快樂的、強壯的、勇敢的人。但是有一次,艱難的時候臨了:不知從什么地方出現(xiàn)了另外一些別的種族,把他們趕到林子的深處去了。因為這座森林非常古老,在那兒盡是泥沼和黑暗,樹枝又這樣密層層地交纏在一起,透過這些樹枝都看不見天空,而太陽的光線也好不容易才穿過濃密的樹葉,為自己打穿一條照到泥沼的路。但是當它的光線落到泥沼的水面上時,泥沼就升起一陣惡臭,而人們就因為這種惡臭接二連三地死掉了。那時候,這一族人的女人和孩子們都開始哭泣起,而父親們則在沉思著,天天墮進了憂愁。必須走出這座森林,要這樣做那就只有兩條路:一條是后退,——在那兒有著強悍的和兇惡的敵人;還另有一條路是前進,——但矗立著巨人似的樹木,它們用粗大的樹枝互相緊緊地擁抱著,把交錯的樹根深深地插進泥沼的粘滑的污泥里面。白天的時候,這些像石頭一樣的樹木,靜默無語地,動也不動地在灰暗的暮靄里矗立著,可是每當夜晚人們?nèi)计痼艋饡r,它們就更加密實地在人們的四周圍緊逼過。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始終有一個堅固的黑暗的圈子,把這些人包圍住,它好像要壓倒他們。而這些人本是習慣于草原的空曠的。可是還有更可怕的,就是當風吹打著樹梢,整個森林都陰沉地喧響起的時候,就像是在威脅他們,為這些人唱送葬的歌似的。但無論怎樣說,這畢竟是些強有力的人,他們能夠和那些曾經(jīng)一度戰(zhàn)勝過他們的人們作殊死的斗爭,他們知道不能在斗爭中死掉,因為他們有著許多先人的遺訓,假如他們輕易死掉的話,那么他們的遺訓就也和他們同歸于盡了。因,他們在漫漫的長夜里,在森林的陰沉的喧響之下,在泥沼的毒臭之中坐著想著。他們這樣坐著,而篝火所照出的影子,就在他們的四周圍跳著無聲的舞蹈,這一切看起,好像并不是影子在跳舞,而是森林和泥沼的惡毒的幽靈在狂歡勝利……大家還是坐著和想著。但從沒有一種東西,無論是工作、或者是女人,比這些憂愁的思想更能使這些人的身體和心靈困乏。大家都因為想得太多而困憊無力了……恐怖在大家的心里誕生,用堅強的手把他們束縛住了。女人們?yōu)槟切┧烙趷撼舻娜藗兊氖w和那被恐懼所束縛住的活人的命運而哭泣,更加引起了恐慌,于是在森林里面開始可以聽見懦怯的話語了。最初這還是膽小的和低聲的絮語,但是后聲調(diào)越越高了……他們想走到敵人那里去,向敵人獻出他們自己的自由,被死所威嚇住了的人,再也不害怕奴隸的生活了……但就在這個時候,丹科出現(xiàn)了,他一個人救活了所有人的性命。
丹科是這群人當中的一個漂亮的年輕人。美麗的人時常都是勇敢的人,F(xiàn)在他就向他們,向自己的伙伴們這樣講道:“只靠空想,是推不開擋在大路上的石頭的。誰什么事都不做,誰就會毫無辦法。我們?yōu)槭裁匆丫Χ祭速M在空想和憂愁上呢?起吧,讓我們走進森林,穿越過它,要曉得,它總有個盡頭的,世界上一切的事情都有個盡頭的!走吧!喏!嗨!”大家都看著他,看出他是所有人中間的一個最優(yōu)秀的人,因為在他的兩只眼睛里面,閃耀著無窮的力量和活生生的火光。
“你帶領著我們走吧!”他們說道。
那時候他就帶領著他們向前走……
丹科帶領著他們。大家都友好地跟在他后面走——大家都深信他。這是一條艱苦的道路呀!他們走了很久……森林是愈愈濃密了,大家的氣力也愈愈小了!于是大家開始埋怨丹科,說他是個年輕而沒有經(jīng)驗的人,正把他們帶領到死亡城去。但丹科始終是走在他們的前面,勇敢而又泰然。但有一次,一陣大雷雨在森林的上空震響起,樹木陰沉地、威嚴地喧囂著。那時候,森林里變得非常黑暗,就好像自從世界誕生以的所有的黑夜,一下子都聚集在它里面一樣。這些渺小的人,在巨大的樹木之間和在閃電的威嚴的咆嘯之下走著,氣力越越小。人們開始抱怨他年輕而沒有經(jīng)驗,可是他還在他們的前面走著……這是一條艱苦的道路,那些被它折磨夠了的人們都喪失了勇氣。不過他們羞于承認自己的無力,于是他們就把怨恨和憤怒發(fā)泄到那個走在他們前面的人——丹科身上。他們開始責備他沒有能力帶領他們,——瞧,他們就是這樣的!大家都停下了,在森林的勝利的喧擾之下,在戰(zhàn)栗著的黑暗之中,這群疲倦了和兇惡的人們就開始審問丹科。他們吼道:“你是個對我們毫不足道和有害的人!你帶領著我們,把我們都弄得疲憊了,為了這,你就應該死!”
“你該死!你該死!“他們叫道。
森林還是在怒吼著,怒吼著,重復著他們的叫喊聲,而閃電則把黑暗撕成一塊塊的碎片。丹科看著那些他費力所帶領的人,看見這些人就好像是群野獸一樣,站在他的周圍,他們的面孔上找不到一點高尚的品格。丹科知道絕不能得到這些人什么寬恕,這時候他的心里沸騰起一陣憤怒之火,但因為憐憫這些人而又熄滅下去了。他愛人們,他想:也許沒有了他,這些人真會毀滅掉的。于是在他的心里就迸發(fā)出了一陣想要拯救他們的愿望的火光,要把他們帶領到容易走的路上去,這時候在他的眼睛里就閃耀出一種強烈的火焰的光線……當人們看見這種情形的時候,以為他要發(fā)狂了,所以他的眼睛才這樣明亮地燃燒著。可是他們像狼群一樣地準備起,等待著,猜疑他會同他們搏斗,因此他們把他包圍得更緊了,為了更容易抓住和殺死丹科。而他也早已明白了他們的心思,因此他的心也燃燒得更加明亮,因為他們的這個心思,在他的心里產(chǎn)生了一種憂慮。森林還是在唱著它的陰沉的歌曲,雷還在轟響著,雨還在下著……“我要為人們做些什么事呢?!”丹科比雷聲更有力地狂叫道。他忽然用雙手撕開他自己的胸膛,從里面挖出他自己的那顆心,把它高高地舉在頭頂上。那顆心正像太陽一樣明亮地燃燒著,而且比太陽還更明亮,整個森林靜默無聲了,都被這個對于人類偉大的愛的火炬照得通亮,而黑暗也因為它的光亮向四面八方逃跑了,躲進森林的深處戰(zhàn)栗著,或者墮進到泥沼的深洞口里去。人們呢,大驚失色,變得像石頭一樣。
“我們走吧!”丹科高叫著,他沖到所有人的前面的位置上去,高高地舉著那顆熾燃的心,給人們照亮著道路。
他們都像著了魔似地跟在他后面走。這時候森林又重新咆嘯起,驚奇地搖擺著樹梢,但是它的咆嘯聲,全被奔跑的人們的腳步聲所淹沒了。大家都迅速地勇敢地奔跑著,為這顆熾燃的心的驚人的景象所吸引著,F(xiàn)在即使有人毀滅了,但是他們也會毫無怨言和眼淚地死掉。丹科始終是走在前面,他的心始終在燃燒著,燃燒著!
森林閃避不及地在他們前面讓開路,待他們走過卻又仍然是密層層的和啞默的留在后面。而丹科和所有的人,立刻就像沉浸在充滿著陽光,有著新鮮的空氣和被雨水所洗刷過的大海中。雷雨還在那兒,在他們后面,在森林的上空;而這兒太陽照耀著,草原透散著清鮮,草兒帶著鉆石一樣的雨珠在閃耀著,大河也泛著金光……這正是黃昏的時分,由于太陽落時的光線,大河變成了紅色,就好像是從丹科被撕開了的胸膛里所流出的熱血一樣。 高傲的勇士丹科,向出現(xiàn)在自己前面的草原的空曠投射出視線,——他向自由的大地投射出快樂的視線,并且驕傲地大笑起,然后他倒了下去——就死掉啦。
那些快樂的和充滿了希望的人們,并沒有注意到他的死亡,也沒有看見那顆勇敢的心還在丹科的身體旁邊燃燒著。只有一個謹慎小心的人注意到這件事,他害怕得什么似的,就用腳踏在那顆高傲的心上……于是它就碎散成為許多火星而熄滅了……
在暴風雨臨之前,出現(xiàn)在草原上的藍色火星就是這樣的!
12.下列對小說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丹柯作為一個成功的英雄形象,除了作者精心設置的情節(jié)結構和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外,還得益于這一人物一心為公的高貴品格和勇于實踐、永不言敗的性格特點。
B.面對族人的困難處境,丹柯果敢而自信地站出,在眾人還在為可能面對的困難彷徨失措的時候,他指引并鼓勵大家行動起,向著希望的方向前進。在遇到密林時,他不急不躁,依舊葆有樂觀的天性。
C.在大雷雨臨之時,因疲憊和軟弱喪失了斗志的人們眾口一詞地詆毀他,他們不去戰(zhàn)勝森林的黑暗反而開始圍攻引路的丹柯,丹柯孤身一人面對自然界和族人的雙重“大雷雨”,卻沒有對走出森林的信念產(chǎn)生絲毫的動搖。
D.族人的出爾反爾并沒有改變它繼續(xù)為眾人引路的念頭,恰恰相反,當族人在咆哮的雷聲中掏出了他的心之后,他還高舉著自己燃燒的心,為眾人照亮通往希望的道路。
13.下列對小說寫作特點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丹柯》的浪漫主義色彩非常明顯,人物形象對比鮮明,在緊急關頭,年少的丹柯眼睛明亮如火,族人則惡如野獸,美丑對比之中飽含了作者強烈的愛憎之情。
B.丹柯和魯迅《藥》中的夏瑜都是悲劇人物,不同的是,丹柯是一個浪漫主義的悲劇英雄形象,夏瑜卻是一個現(xiàn)實主義的悲劇英雄形象。
C.這篇小說的浪漫主義手法對主題的表達,在效果上有加強作用。但丹柯高舉燃燒的心為眾人引路,顯然不可能存在于現(xiàn)實之中,因此違反了小說真實地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要求。
D.小說結尾,一顆勇敢的心卻被膽小鬼踏滅,頗有魯迅筆下啟蒙者的味道。
14.“這是一些快樂的、強壯的、勇敢的人”對這句話在中的含義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它極力描寫森林給這些落難人群的恐懼感和壓迫感。
B.既用說明這些人曾經(jīng)享有自由和夢想,并非身體孱弱或天生膽怯,平時看起也很勇敢,同時又反襯出這些人遇到困難時的膽小和恐懼。
C.強調(diào)這群人樂觀、身體強健、能從容面對困難。
D.強調(diào)這群人在關鍵時刻缺乏挑戰(zhàn)困難、拯救族群的勇氣。
15.下列概括丹柯領導族人遇到的困境與原不同的一項是( )
A.在森林的恐懼的壓迫下,族人開始猶豫、退縮甚至想回去當奴隸,丹柯卻呼吁人們勇敢地面對。
B.遇到密林時,人們開始抱怨他年輕而沒有經(jīng)驗,可是他還在他們的前面走著。
C.大雷雨臨時,人們勇氣全失,遷怒于丹柯,抱怨指責甚至要弄死他,可他掏出自己的心為人們引路。
D.樹林分開了,廣大的海洋出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
(2)外閱讀
閱讀下面一篇小說,完成16—19題(共12分)
美好的聲譽
比爾•蓋瑟
⑴一天下午,本吉和我一起在院子里工作,這正是大學的暑假期間,在我兒子前途未卜的時候。我真想向他說些什么。
⑵休息時,本吉環(huán)視著我那15英畝的土地,有溪流,有樹林,還有如碧波起伏的青草地。
⑶“這地方真美!彼f,顯出沉思和迷戀。
⑷于是,我就將這片土地的歷告訴了本吉。
⑸我們的第一個孩子蘇珊娜出生不久,格洛麗亞和我在我長大的那個鎮(zhèn)上教書。我們很需要一塊土地建造房子。我注意到在鎮(zhèn)南面農(nóng)民放牧牛群的那片土地,那是92歲的退休銀行家尤爾先生的土地。他有許多土地,但一塊也不賣。他總是說:“我已對農(nóng)夫們許諾,讓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放牧牛群。”
⑹盡管如此,格洛麗亞和我還是到銀行拜訪了他。他依舊在銀行里消磨退休的歲月。我們走過一扇森嚴可畏的桃花芯木制的門。進入一間光線暗淡的辦公室。尤爾先生坐在一張辦公桌后面,看著《華爾街日報》。他幾乎沒有挪動一下,只從他那副眼鏡上方看著我們!安毁u,”當我告訴他我們對這塊土地感興趣時他自豪地說,“我已經(jīng)將這塊土地許諾給一個農(nóng)民放牧了!
⑺“我知道,”我有點緊張不安地回答,“但是我們在這里教書,也許你會賣給打算在這里定居的人。”他噘起嘴,瞪著眼看著我們,“你說你叫什么名字?”
⑻“蓋瑟。比爾•蓋瑟。”
⑼“嗯!和格羅費•蓋瑟有什么親戚關系嗎?”
⑽“是的,先生,他是我的爺爺。”
⑾尤爾先生放下報紙,摘下眼鏡,然后他指著兩把椅子。于是我們就坐下!案窳_費•蓋瑟是我農(nóng)場里曾經(jīng)有過的最好的工人。”他說,“他到得早,走得晚,他把所有要干的事都干了,用不著吩咐!崩先颂缴硐蚯啊!叭绻型侠瓩C要修理,讓它擱著,他覺得不好受!庇葼栂壬[縫著眼,眼神中流露出遙遠隱約的記憶,“你說你要什么,蓋瑟?”
⑿我又將買地的意思對他說了一遍。
⒀“我想一想,你們過兩天再!
⒁一周后我又到他的辦公室。尤爾先生說,他已經(jīng)考慮過了。我屏住氣息。“3800美元怎么樣?”他問。以每畝3800美元計,那我要付出約6萬美元,這不明擺著是拒絕嗎?“3800美元?”我喉嚨里仿佛梗塞著什么!安诲e,15英畝賣3800美元!蔽覠o限感激地接受了。
⒂將近30年后,我和本吉漫步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氨炯!蔽艺f,“這全都因為一個你從未見到過的人的美好的聲譽!
⒃在爺爺?shù)膯识Y中,許多人對我說,爺爺寬容、慈祥、誠實和正直。這使我記起了一首詩:“我們要選擇的,是美好的聲譽,而不是財富,是愛的恩澤,而不是金銀財寶。”美好的聲譽就是爺爺蓋瑟留給我們的遺產(chǎn),我希望本吉將在這片溫柔的地上散步時,也將這個故事告訴他的兒子!
(選自《青年摘》2006年第2期)
16.小說第一節(jié),比爾•蓋瑟想對兒子說些什么?他為什么選擇在兒子前途未卜的時候講這個故事?(3分)


17.小說在第五、第六兩節(jié)為什么極力渲染銀行家尤爾先生不肯賣土地?(3分)

18.先概括小說主人公爺爺?shù)钠焚|(zhì),再分析小說為什么沒有直接描寫爺爺?shù)囊羧菪γ,而是通過其他人的語言介紹他的人品和聲譽。(4分)


19.分析小說結尾所引用的那首小詩的作用。(2分)


四、(40分)
20.閱讀下面提示,根據(jù)要求: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聽到別人或褒揚或貶斥、或武斷或中肯、或友善或惡意的評價,如何認識和對待別人的評價呢?關于“評價”你有怎樣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呢?
請以“評價”為話題,寫一篇作,所寫內(nèi)容必須在這個話題范圍之內(nèi)。
要求:體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襲。



12.D
13.C
14.C
15.D
20.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er/42213.html

相關閱讀:2013高二語文上冊期末試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