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復習課本知識點的重點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學習指導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摘要:高考復習就像是一場持久戰(zhàn),我們不僅要制定好大的戰(zhàn)略,針對每一場戰(zhàn)役更要制定好相應的戰(zhàn)術。2014高考歷史如何復習?下面是“高考歷史復習課本知識點的重點”歡迎大家點擊參考!

一、利用歷史教課書目錄,加強記憶

歷史教課書目錄是對歷史教材的高度概括和提煉,是學生回顧已學歷史知識,拓展聯(lián)想思維的陣地。對高三學生來說,首先閱讀教材的目錄,以此從宏觀上整體把握教材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知識框架。如復習《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上冊)這本教材時,教材目錄共有五章十八節(jié),通過分析“章標題”不難看出,五章內容依次講述了世界近代史的四個時期,即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時期(14至16世紀)、資本主義制度產生時期(17至18世紀)、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時期(19世紀)、資本主義進入壟斷時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就表明,世界近代史主要是資本主義產生和發(fā)展、并逐步形成世界體系和向帝國主義過渡的歷史,這樣學生頭腦中就有了清晰的線索。再如通過分析“節(jié)標題”,其中有十二節(jié)內容講的是資本主義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等領域全面戰(zhàn)勝封建主義并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有三節(jié)內容講的是被壓迫民族反抗殖民侵略和殖民統(tǒng)治的斗爭;有兩節(jié)內容講的是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與發(fā)展;

有一節(jié)內容講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由此可得出這樣的結論: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內容是三股進步歷史潮流和一股反動逆流并存。三股進步潮流是資本主義即自由主義、民族解放運動即民族主義、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即社會主義,一股逆流則是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角逐,最后釀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通過對于教材目錄的分析,同學們就會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才能弄清目錄之間的關系,對課本內容就有了初線條的認識,有了總體框架,就能克服記憶的畏難情緒。

二、把握歷史階段特征,有利于記憶

歷史階段特征的把握,對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歷史,分析歷史現(xiàn)象具有點石成金的作用,并可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鞏固記憶知識。例如《世界近現(xiàn)代史》(上冊)第三章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發(fā)展,本章共六節(jié)內容,如何了解各節(jié)間的關系,形成本章的歷史階段特征呢,這就要抓住一核心內容—工業(yè)革命。工業(yè)革命是世界史上重大歷史事件發(fā)生的物質基礎和原動力。在工業(yè)革命推動下出現(xiàn)了三股進步潮流,即自由主義思潮,社會主義思潮,民族主義思潮。在自由主義思潮影響下,一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自由經濟政策盛行,以英國為代表;一是在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下,資本主義要求進一步鏟除工業(yè)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障礙,以解決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間的矛盾,由此引發(fā)了1848年歐洲革命和19世紀60、70年代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俄國、日本、德國等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確立。

工業(yè)革命提高了生產力,資本主義經濟得以迅速發(fā)展,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資產階級加緊對內剝削,導致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于是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興起。這一時期典型的事件有馬克思主義誕生,第一國際,巴黎公社革命。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資產階級加緊對外侵略擴張,將許多亞,非,拉國家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促使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初步形成,同時也導致資本主義殖民宗主國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矛盾激化,于是被壓迫民族開展了反抗殖民侵略和殖民統(tǒng)治的斗爭,民族解放運動興起,典型的事例如亞洲革命風暴。通過這樣分析,同學們就對本章內容,階段特征就把握了,這樣就不難記憶了。

三、運用歸納分類法記憶歷史知識  歸納分類法不僅培養(yǎng)同學們歸納概括能力,還能便于記憶。例如復習中國古代史,可把教材內容這樣歸類:政治制度即專制主義中居集權制度以及與之相關的選官制度,監(jiān)察制度等,社會經濟發(fā)展又可分為封建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的發(fā)展,民族關系,對外關系,農民戰(zhàn)爭,科技文化等,各部分還可再細分。農業(yè)又可細分為歷代土地政策的變化,比如賦稅制度的演變:春秋魯國—初稅畝,中國賦稅制度的開始;北魏、隋—租調制;初唐—租庸調法,中唐—兩稅法。分夏秋兩季交稅,由按丁征稅變?yōu)榘刺锂和資產征稅。宋—王安石變法中,募役法(由政府雇人服役),方田均稅法(清丈土地,防止偷稅漏稅)。

明朝—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賦、役、雜稅合并為一,一律折銀交納,改按丁數(shù)和田糧攤派。清—康熙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雍正實行攤丁入畝、地丁銀。明晰了這條線索,也就把握了中國古代賦稅制度和總體趨勢和特點是;征收的標準由人丁向田畝、資產過渡;征收的方式由實物地租轉向貨幣地租;征收的名目由多種成分轉向單一貨幣;征收時間由不定時發(fā)展為定時;農民服役由必須服役發(fā)展為可以代役。通過歸類,對同學們鞏固知識,加強記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總結:以上就是“高考歷史復習課本知識點的重點”的全部內容,請大家認真閱讀,鞏固學過的知識,小編祝愿同學們在努力的復習后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

相關精彩內容推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152476.html

相關閱讀:高中生物一輪復習重點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