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屆高三化學下冊4月綜合測試題(附參考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廣東省潮州市金中學2012屆高三4月綜合測試試題
化學
7.化學與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氯氣與燒堿溶液或石灰乳反應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劑
B.Na2O2能與CO2反應產生O2,可用作高空飛行或潛水的供氧劑
C.SiC的硬度很大,可用作砂紙、砂輪的磨料
D.常溫下濃硝酸與鋁不反應,可用鋁制容器存放濃硝酸
8.已知電離平衡常數(shù):H2CO3>HClO>HCO3-,氧化性:HClO>Cl2>Br2>Fe3+>I2。
下列有關離子反應或離子方程式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能使PH試紙顯深紅色的溶液中,F(xiàn)e3+、Cl-、Ba2+、Br-能大量共存
B.向溴水中加入足量氯化亞鐵溶液能使溴水變成無色
C.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離子方程式:2ClO-+CO2+H2O 2HClO+CO32-
D.向FeI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2++Cl2=2Fe3++2Cl-
9.設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代表粒子數(shù)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標準狀況下2.24 L H2O中,分子數(shù)為0.1NA
B.將1ol Cl2通入到水中,則N(HClO)+ N(Cl )+ N(ClO-)= 2NA
C.常溫常壓下16g O2和O3混合氣體中,氧原子數(shù)為NA
D.7.8g Na2O2與足量水反應,轉移電子數(shù)為0.2NA [r(Na)=23)]
10.右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已知A元素的原子中最外層
電子數(shù)是其電子層數(shù)的3倍。關于表中六?元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X元素形成的氣態(tài)氫化物水溶液中存在三種離子
B.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最強的元素是元素
C.X、Y、Z三種元素形成的單核陰離子半徑中Y最大
D.X、A、的氫化物分子間存在氫鍵,三種氫化物中A的氫化物沸點最高
11.下列實驗裝置圖正確的是

12.25℃時,某一元酸(HB)的鹽NaB的水溶液呈堿性,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NaB溶液中存在如下關系:c(Na+)+c(H+) == c(HB)+c(B一)
B.0.1 ol/L NaB溶液中水電離的OH一濃度大于l0-7ol/L
C.HB的電離方程式為:HB == H++B—
D.NaB溶液中:c(Na+)>c(B一)>c(H+)>c(OH一)
D.變壓器的輸入功率增大
22.下列分離或提純物質的方法正確的是
選項物質雜質試劑及主要操作
A苯Br2加苯酚過濾
BCO2SO2通過盛有飽和NaHCO3溶液的裝置洗氣
C乙酸乙酯乙酸、水加飽和碳酸鈉溶液,振蕩、靜置、分液
DCO2CO點燃

23.鎂電池毒性低、污染小,電壓高而平穩(wěn),它逐漸成為人們研制綠色電池的關注焦點。其中一種鎂電池的反應原理為:Xg + o3S4 gxo3S4 ,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放電時,正極反應式:o3S4+2xe-=o3S42x-
B.充電時,陰極反應式:xg2++2xe-=xg
C.放電時,o3S4發(fā)生氧化反應
D.充電時,g2+向陽極遷移
30.(15分)黃酮醋酸(F)具有獨特抗癌活性,它的合成路線如下:
已知:RCN在酸性條件下發(fā)生水解反應:
(1)已知A轉化為B的同時還生成了乙酸,則A的結構簡式為 ,該反應類型是 。
(2)E的分子式為 。
(3)F分子中有3個含氧官能團,名稱分別為醚鍵、 和 。
(4)寫出D與過量氫氧化鈉水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5)寫出兩個符合下列條件的C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 。
①能與NaHCO3反應生成CO2 ②苯環(huán)上有兩種不同化學環(huán)境的氫原子。
31.(16分)有可逆反應Fe(s)+CO2(g) FeO(s) + CO(g),已知在溫度938K時,平衡常數(shù)K=1.5,在1173K時,K=2.2 。
(1)能判斷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依據(jù)是 (填序號)。
A.容器內壓強不變了 B.c(CO)不變了
C.v正(CO2)=v逆(CO) D.c(CO2)=c(CO)
(2)該反應的正反應是_______(選填“吸熱”、“放熱”)反應。
(3)寫出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__________。若起始時把Fe和CO2放入體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CO2的起始濃度為2.0ol/L,某溫度時達到平衡,此時容器中CO的濃度為1.0 ol/L,則該溫度下上述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__________(保留二位有效數(shù)字)。
(4)若該反應在體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狀態(tài),如果改變下列條件,反應混合氣體中CO2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如何變化(選填“增大”、“減小”、“不變”)。
①升高溫度__________;②再通入CO___________。
(5)該反應的逆反應速率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下圖:
①從圖中看到,反應在t2時達平衡, 在t1時改變了某種條件,改變的條件可能是__ _。
A.升溫 B.增大CO2濃度
C.使用催化劑
②如果在t3時從混合物中分離出部分 CO,t4~ t5時間段反應處于新平衡狀態(tài),請在圖上畫出t3~ t5的V(逆)變化曲線。

32.(16分)由固體堿熔氧化法可制備重鉻酸鉀,已知精選后的鉻鐵礦主要成分是亞鉻酸鐵[Fe(CrO2)2或FeO•Cr2O3],還含有硅、鋁的氧化物等雜質。

(1)若氧化焙燒在實驗室進行,所用的主要儀器是______(填序號,下同);蒸發(fā)濃縮時所用的主要儀器是_______。
A.蒸發(fā)皿 B.普通坩堝 C.鐵坩堝
(2)氧化焙燒時,發(fā)生重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


以及: 。
(3)用水浸取熔塊時,NaFeO2強烈水解,生成氫氧化鐵沉淀而除去,試寫出離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殘渣2的主要成分有(填化學式) 、 。
(5)已知K2Cr2O7和NaCl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變化如下
溫 度10℃20℃50℃80℃100℃
K2Cr2O7溶解度(g)8.513.137.073.0102.0
NaCl溶解度(g)35.836.037.038.439.8

則最后一步由混合液轉變成K2Cr2O7晶體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過濾、洗滌、烘干。
33.(17分)已知草酸是酸性強于醋酸的二元弱酸,對應的鈣鹽(CaC2O4)不溶于醋酸,能溶于強酸,它還是一種還原性較強的物質。下圖是利用飽和草酸溶液與KClO3粉末在60℃時反應制得ClO2,ClO2是一種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熔點-59℃,沸點11.0℃

A B C
(1)該反應的反應原理為以下化學方程式,試配平:
_____KClO3+_____H2C2O4 ——____KHCO3+____ClO2↑
(2)B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裝置是尾氣處理裝置,反應一段時間后,C中含有NaOH、NaClO2、NaClO3等溶質,有同學說,C中還可能含有Na2CO3,試分析可能的原因 ________ 。
(4)某同學查資料得知“菠菜中富含可溶性草酸鹽和碳酸鹽”,他將菠菜研磨成汁、熱水浸泡、過濾得到溶液,調節(jié)溶液呈堿性,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過濾、洗滌,沉淀備用,對生成的沉淀進行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設
假設1:只存在CaCO3;
假設2:既存在CaCO3,也存在CaC2O4;
假設3: 。
②基于假設2,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請在答題卷上寫出實驗步驟以及預期現(xiàn)象和結論。限選實驗試劑:1 ol•L-1 H2SO4、0.1 ol•L-1 HCl、0.01 ol•L-1 KnO4、澄清石灰水。
實驗步驟預期現(xiàn)象和結論

步驟1:取少量沉淀于試管中,加入
。

步驟2:

潮州金中2012屆高三年級第二學期綜合測試化學試題參考答案
題號7891011122223
答案DACBCBBCCD
30.(15分)

(1) ; 取代反應(各2分) (2)C11H11O2N(2分)

(3)羧基、羰基(各1分)


(4)(3分)

(5)
(任寫二個。4分,各2分)


31.(16分)
(1)B、C(2分) (2)吸熱(2分)
(3)k=c(CO)/c(CO2)), 1.0(各2分)
(4)減。2分) 不變(2分)
(5)①A、C(2分) ②如圖(2分)
32.(16分)
(1)C(2分) A(2分)(2)
(3)FeO2-+ 2H2O = Fe(OH)3↓ + OH-(2分)
(4)Al(OH)3 (2分) H2SiO3(2分)(5)蒸發(fā)濃縮(2分)、冷卻結晶(2分)
33.(17分)
(1) 2 1 2 2 (2分) (2)將ClO2冷凝收集(2分)
(3)過量的草酸與KHCO3反應,逸出的CO2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Na2CO3。(或因KClO3具有較強氧化性,將草酸氧化成CO2,逸出的CO2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Na2CO3)(3分,答對其中一個原因就給滿分)。
(4)①只存在CaC2O4(2分) ②
實驗步驟預期現(xiàn)象和結論
加入足量0.1 ol•L-1 HCl(2分)沉淀全部溶解,有氣泡產生,說明沉淀中有碳酸鈣(2分)
往步驟1的剩余物中,再滴加幾滴0.01 ol•L-1 KnO4(2分)溶液紫紅色褪去,說明沉淀中有CaC2O4,結合步驟1,假設2成立。(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43216.html

相關閱讀:2010年全國高考寧夏卷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化學部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