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過自我提問,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
自我提問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不知或想進一步探究的知識信息進行反思(省),進而形成問題并表達出問題的心理過程。它是訓練學生自我監(jiān)控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自我提問法一般是首先列出學習活動的問題清單,然后對照問題清單進行思考并逐個予以解決。但對于初學者來說,可能還不會針對學習材料進行自我提問,那么教師可針對某一學習材料幫助學生列出“自我提問清單”,以便學生學習和模仿,最終達到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使學生逐漸學會自己列出提問清單,養(yǎng)成自我提問的習慣。
如,在學習了實驗課“反應熱的測量”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列出如下自我提問清單:
①我掌握了反應熱的測量步驟了嗎?
②我清楚測量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嗎?
③我能根據(jù)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利用公式計算出中和反應的反應熱嗎?
④實驗如果用硝酸或醋酸代替鹽酸,用氫氧化鉀或氨水代替氫氧化鈉溶液,測量的中和熱會有所改變嗎?
⑤如果我是出題人,我會就此實驗設計哪些問題?
這些“自我提問”的清單,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新課的教學內(nèi)容,提高學習的效果,并逐步學會運用自我提問法,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更好的自我監(jiān)控。
另外,自我提問法還可以運用在對化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發(fā)現(xiàn)隱蔽條件,同時對自己的思維進行全程監(jiān)控。例如,在解決下面一道化學計算題時,就可以通過“自我提問法”引導學生借助解題來監(jiān)督自己的思考過程。
例:有CuO和木炭組成的混合物4.24g,在高溫條件下充分反應后,剩余固體混合物呈紅色,質(zhì)量為3.36g;若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全部被過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沉淀2.00g,試通過計算指出固體產(chǎn)物的組成及質(zhì)量分數(shù)。
在認真閱讀和思考問題后,可引導學生就題目內(nèi)容所涉及的知識點設計如下的自我提問內(nèi)容:
①我看清混合物由哪些物質(zhì)組成了嗎?
②在高溫條件下可能發(fā)生了什么反應?紅色物質(zhì)是什么?為什么要說它是混合物?除了銅以外還有什么物質(zhì)是紅色的呢?
③產(chǎn)生的氣體全部被澄清石灰水吸收能說明木炭全部參與了反應嗎?通過沉淀的質(zhì)量我能算出木炭的質(zhì)量嗎?
④我寫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正確嗎?
⑤我的計算對嗎?我已經(jīng)檢查了嗎?
⑥我解題過程中有沒有漏掉條件,有沒有看錯條件,思路有問題嗎?
通過以上問題清單的提出,可以逐步分解題干信息,使問題更加明朗,最終達到逐步解決問題的目的。同時通過自我提問法,對該題的解題過程進行細化,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經(jīng)驗,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我監(jiān)控能力,提高解題的準確性。
二、通過自我評價,提高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
學生的自我評價是根據(jù)評價的不同主體而劃分的一種評價類型,它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各種表現(xiàn)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分析,從而達到自我提高的過程。我們要讓學生針對自己的學習計劃、目標達成情況或學習活動本身,隨時通過自我反思、自我評判、自我糾正等方式,逐步養(yǎng)成自我評價的習慣,以達到對學習進行自我監(jiān)控的目的。
自我反思 化學學習中學生的自我反思是指學生對已經(jīng)告一段落的化學學習過程進行深入的再思考,通過回顧自己的化學學習過程,確認自己在本次學習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找出問題的根源,達到改進和調(diào)控化學學習進程的目的!镀胀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課程目標中也明確要求:“學生能對自己的化學學習過程進行反思評價和調(diào)控”。學生在學習中常需要進行自我反思的內(nèi)容有:①時間的安排問題。如,是否常常沒有安排固定的學習時間;是否常常無故拖延完成作業(yè)的時間;是否花費足夠的時間來學習化學等;②注意力的集中問題。如,注意力完全集中的狀態(tài)能持續(xù)多久;學習時是否常想著其它事情;是否經(jīng)常邊學習邊與別人聊天等。③學習興趣問題。如,是否看書就頭痛;是否不喜歡化學,有明顯的偏科問題。④學習方法問題 。如,是否經(jīng)常采用機械記憶法記憶有關知識點;是否不習慣向老師請教問題;是否很少主動鉆研課外資料等。
自我評判 自我評判是建立在自我反省的基礎上,是對自己的學習活動或發(fā)展狀況做出判斷,形成一定的自我意識。如,針對上面的各種反思,自己做出公正客觀的評判:我作業(yè)不能按時認真完成,說明我的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我學習時老想與別人聊天,說明我注意力難以集中;我需要強迫自己才能學習,說明我學習興趣不濃、學習自覺性不夠;我不習慣向別人請教、也不肯鉆研,說明我的學習方法不夠好、有待于改善,等等。
自我糾正 自我糾正就是通過對自己學習結果的評價來控制自己的行為。如,通過前一步的自我評價已經(jīng)找出了問題所在,那么就要針對問題進行矯正。如果癥結是行為拖拉,就應該給自己訂一個規(guī)則,每天不完成預訂的任務就不能做其它自己喜歡的事;如果問題是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就應分析不集中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調(diào)節(jié)或利用自我暗示強制注意力集中;如果是對化學學習不感興趣,則應與任課老師或同學多交流學習的體會和感受,或樹立合理的學習目標,以提高學習的成就感,找回久違的化學學習興趣;如果是學習方法問題,那就針對具體的學習方法進行改進。
三、通過錯題分析,強化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
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常有很多做錯的題目,教師可通過引導他們主動反思自己的學習習慣,糾正和分析錯題,按出錯方式、錯題知識點所屬類型、錯題所屬章節(jié)等進行分類整理,從多方面分析出錯的原因,找出出錯本源,然后有針對性的采取補救措施,最終達到幫助學生重建和完善已有的認知體系,形成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促進自我監(jiān)控能力的發(fā)展。
從審題是否清楚的角度加以分析 有些題目其實學生也應該會做,但卻常常出錯,究其原因往往是因為審題不清造成的。不是看錯某一個條件,就是漏掉了某一關鍵信息或題干中的隱蔽條件,這往往被稱作“粗心”而不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總以為下次看清就沒事了。其實“粗心”不是小問題,它是注意欠缺,屬于認知障礙。要改掉這個毛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對題目進行“復述(不是背誦)”,即不用看題大體說出題目的主要意思,能做到這一點則說明對問題已進行了仔細研究,這樣,漸漸即可養(yǎng)成讀題“細心”的好習慣。
從認知結構是否完備的角度加以分析 學生解題出錯或不會解題主要是因為知識點掌握不全,知識儲備沒有條理,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所以在需要時無法正確提取,導致解題錯誤。如,在推斷題中,由于對某種物質(zhì)的性質(zhì)掌握不清或寫不出相關反應等,導致知識鏈出現(xiàn)斷裂,最終不能推出正確結果;在根據(jù)化學反應進行計算時,由于對化學反應方程式在量上所表達的意義和“物質(zhì)的量”這個物理量還沒有接軌,所以在計算中“物質(zhì)的量”的單位“摩爾”和“質(zhì)量”的單位“克”常會混用,導致計算錯誤。針對以上這些情況,就要在完善認知結構上狠下功夫,查漏補缺、完善認知體系。
從推理是否合理的角度加以分析 合理、正確的推理可以使學習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而隨意、不符合實際的推理往往會得到錯誤的結論。學習中既要考慮知識點間的內(nèi)在邏輯性、連貫性、相似性,同時又要考慮知識點可能具有的特殊性、反常性。如,要求寫出F2與H2O的反應,學生很容易類比Cl2與H2O的反應,寫出生成物為HF和HFO。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推理呢?因為F與Cl是同族元素,性質(zhì)上有很多相似處。這就是認知結構不完備導致的思維欠缺,這時可以引導他們從F、Cl、O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出他們的性質(zhì)差異:F雖然與Cl身為同一家族,但F是周期表中最活潑的元素,在與別人化合時它不可能顯正價,無法形成HFO這種化合物。這樣學生通過錯題分析,重新形成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正確認知結構。
從表述是否精當角度加以分析 化學試題中有很大一部分為簡答題,需要用精練而準確的語言表達出結果,該類題型不僅要求學生思路清晰、認知結構完備,還要語言組織精當、條理清楚、表達準確。例如,在不少實驗題中都考到“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往往因為實驗裝置較復雜,使許多學生不知如何檢查氣密性,或即使知道檢查方法,也表述不清。對于前一種情況下問題的解決,我們要使學生明白:無論裝置怎樣,但檢查氣密性的原理都相同,即采用內(nèi)外壓強差加以判斷,只不過視具體的裝置找出具體的操作方法;而對表述不清的問題的解決方法,就只有從平時的基礎做起,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習慣:做到“說”要讓別人聽得懂,“寫”要讓別人看得懂。
從計算是否正確的角度加以分析 化學試題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計算型的試題,有部分學生計算時頻頻出錯。出現(xiàn)這種情況有兩種因素:第一,心理重視程度不夠;第二,依賴計算器的結果;瘜W學習中,有不少學生重分析,輕計算,認為計算是小問題,只要仔細或用計算器誰都能算對的。其實計算也是一項技能,不僅考查細心,同樣也體現(xiàn)出技巧。如果不能掌握一些計算的要領(如估算、簡便運算等),僅靠仔細往往費時過多,導致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計算錯誤或計算不完?傊,不管是哪一種因素導致,我們教師都應該在日常教學中給予足夠重視,進行計算訓練,掌握計算技巧,擺脫依賴計算器的習慣。
總之,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盡可能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充分利用自我提問、自我評價、錯題分析等方式,提高和強化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使學生在化學學習及問題解決過程中能夠針對問題、促進思考、有的放矢,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053605.html
相關閱讀:單質(zhì)與氧氣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