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學策略的研究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摘要:高中生物新的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本文通過對高中生物探究性學習的主要類型、探究性學習的基本過程進行研究,反思其中出現(xiàn)的問題,為更好地進行高中生物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物;探究性;類型;過程。 

 

一、探究性學習的意義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科領域或現(xiàn)實生活的情境中,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調查研究等探究活動,以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探究能力和應用能力、獲得情感體驗為目的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提出了四個課程的基本理念,即提高生物科學的素養(yǎng),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和注重理論與生活的聯(lián)系。其中倡導探究性學習指: “在普通高中生物課的學習過程中倡導探究式學習,力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于動手與動腦,逐步培養(yǎng)學生搜索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時間能力。”探究是學生認識生命世界,學習生物課程的有效方法之一。學生的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xiàn)、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從而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過分依賴教材講授灌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式學習、死記硬背及機械性訓練的現(xiàn)象。

 

生物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它與其他學科交叉性較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發(fā)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引導學生實踐學習來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發(fā)揮。

 

二、探究性學習的類型

 

新的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生物學科可以探究性學習的類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生物史探究、實驗探究和調查探究。

 

1、生物史探究

 

生物科學發(fā)展史相關知識的探究,主要是對經典事件的科學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探究。高中生物教材中諸如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生長素、酶的發(fā)現(xiàn)等典型的科學發(fā)展史。通過剖析典型事例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發(fā)展史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科學精神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案例1、人教版高中課本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一章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的知識,“探究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我們可以探討孟德爾生平,讓學生認同其作為科學遺傳學奠基人的地位;分析孟德爾實驗的科學方法,討論孟德爾對實驗材料的選材,實驗數(shù)據的處理。讓學生循著科學家的足跡,探索遺傳的奧妙。

 

案例2、人教版高中課本必修3《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的知識,“探究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我們可以讓學生查閱相干的資料,領悟科學家是如何發(fā)現(xiàn)為什么在單側光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長,然后尋找證據,合理推理,不斷將問題深化認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究的精神。

 

2、實驗探究

 

生物實驗過程與結果的探究,主要是教材中的實驗,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以往生物實驗課主要是驗證性實驗,學生按照實驗步驟進行操作,然而在他們的心中可能有很多的疑問。探究性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案例3、人教版高中課本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五章細胞的代謝的知識,“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我們可以讓學生分小組,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氣條件下細胞呼吸的方式,通過比較來學習知識。

 

案例4、人教版高中課本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五章酶的應用的知識,“探究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在實驗中了解生活中的酶,如加酶洗衣粉等,從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

 

3、調查探究

 

調查探究,主要是對教材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對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東西用生物學知識來探究。讓學生走出課堂,在社會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觀察,調查,測量數(shù)據篩選、整理、分析能力。

 

案例5、人教版高中課本必修3《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第六章生態(tài)環(huán)境系統(tǒng)的知識,“調查學校生物的種類”。讓學生通過觀察,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對校園內生物種類初步分類,記錄。

 

案例6、人教版高中課本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五章人類遺傳病的知識,“調查社區(qū)中常見的人類遺傳病”。讓學生走進生活社區(qū),抽樣調查人類常見的遺傳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記錄、整理,分析。

 

三、探究性學習的基本過程

 

1、問題的提出

 

提出問題是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第一步,探究性學習要根據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遵循面向全體學生的課程理念,從學生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出發(fā),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探究內容聯(lián)系起來,精心設計探究學習活動的問題。每個學生自身發(fā)展不同,探究技能、思維力度和操作水平有所不同。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能力發(fā)展水平,對問題的設置要有梯度,由易到難,由點到面,隨著探究內容的展開,逐漸滲透和深化,使不同階層的學生都可以參與探究學習。問題不能過于簡單,過于簡單的問題會使學生失去求知欲,問題也不能過于復雜,過于復雜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適度的問題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思維潛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問題情境中來,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2、作出假設

 

假設應該建構在以往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符合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水平,具有可行性,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是可以完成的,并可以達到預期效果的。教師要鼓勵與引導學生提出不同的假設,對問題做出嘗試性解釋。

 

3、實踐探究

 

我們根據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設計一個實踐探究方案,根據這個方案來驗證我們的假設并解答提出的問題。實踐探究方案的設計一定要遵循幾個基本原則:①可行性原則,在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與實際條件上,切實可行。②重復性原則,實踐探究的結果與結論能經得起重復試驗。③簡便性原則,探究所需的條件容易構建,材料容易獲取,操作簡便,所需時間短。我們根據以上原則對設計的方案進行實施操作、完成探究活動。

 

4、分析與結論

 

在分析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探究活動過程出現(xiàn)的問題與結果,反饋探究活動中亮點。教師總結闡述探究成果與探究過程的得失,引導學生總結探究活動過程的經驗教訓,要將實踐探究的結果與已有的經驗知識聯(lián)系起來,并結合學習的新知識,進行歸納與概括、比較與分類、分析與綜合等,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構建新的知識,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5、評價與交流。

 

探究活動要有階段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階段性評價可以促進學生探究性學習層次的不斷提高,形成性評價就是對整個探究活動整體宏觀評價,將探究成果做成書面形式的論文報告或者是實物形式的模型等進行成果展示。最后將探究活動成果與其他兄弟學;蚪M織進行交流探究,聽取不同方面的聲音。

 

三、關于探究性學習的幾點思考

 

1、探究性學習不是教學活動的全部

 

探究性學習只是一種的學習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習方法有所不同。因此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學生的特點,在開展具體的學習活動時, 靈活和綜合運用各種學習方式和策略以達到教學目的。與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相比,探究性學習更具開放性、實踐性,所需的時間性一般較長,準備過程工作量較大,在一定學習周期內在升學考試壓力下并不是每個學生可以接受的,同時并非學習內容都適合探究性學習。

 

2、探究性學習要結合當?shù)貙嶋H

 

山區(qū)農村學校與城鎮(zhèn)學校由于教育區(qū)域性差異,學生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的經濟情況、學校的硬件教學環(huán)境等要求探究性學習結合當?shù)貙嶋H,設計靈活多樣的活動方案。

 

3、探究性學習對教師的要求

 

在探究性學習里面,要求教師具備高水平的科學素養(yǎng)和探究教學技能,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新調整自己的角色,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組織學生全員參與。一方面他對學生明確了探究的內容,目標以及評價標準,另一方面對學生在探究過程的具體細節(jié)不細化,讓學生學會去觀察、思考,去嘗試,不輕易簡單評價學生的探究活動,在學生實在解決不了時,必要時給予一定的幫助,適時地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理清各種關系,最終解決問題。

 

四、總結

 

探究性學習的開展在我國尚處于探索階段, 在實踐中還需進行不斷嘗試和總結。通過探究性學習,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就逐漸養(yǎng)成并不斷提高。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或工作, 都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茖W探究活動是生物學科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它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 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劉恩山,方紅峰,鄭春和.生物教學研究與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3] 劉俊波,莊志標.高中生物新課程探究實驗指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 汪忠,劉恩山.生物課程標準解讀[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7

 

[5] 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 劉艷清.探究性學習在生物教學中的實踐[J].黑龍江教育,2004(29).

 

[7] 劉本舉.例析高中生物探究性學習的類型[J].中學生物學,2006,22(9)

 

[8] 周紅.用生物科學發(fā)現(xiàn)史進行探究性學習[J].生物學教學2005,30(7)

 

[9] 潘新水.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學的實施與優(yōu)化[J].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471)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28488.html

相關閱讀:高中生物學中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