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知識點:百日維新的失敗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百日維新的失。


1、導火線:光緒帝授密諭和接見伊藤博文
2、標志:戊戌政變(1898年9月)
3、經(jīng)過:
(1)慈禧發(fā)動政變,宣布“臨朝聽政”,將光緒帝囚禁于瀛臺;
(2)搜捕與鎮(zhèn)壓維新派人士:康有為逃往香港;梁啟超逃往日本;“戊戌六君子”遇害。
(3)廢除變法:除京師大學堂被保留外,其余新政措施全被取消。



楊銳:

1857?1898,清末維新派。四川綿竹人。為張之洞所賞識,收為受業(yè)弟子。1895年參加強學會,1898年3月組織蜀學會,4月參加保國會,又與川籍京官辦蜀學堂,兼習中西學業(yè)!鞍偃站S新”中,光緒帝召見他賞四品卿銜,充軍機章京,與譚嗣同等參預新政,和林旭同班。常以林旭所擬文稿過激,往往強令林旭易稿,而自己從未上過一折,擔心朝廷有變,擬抽身而退。但又沉湎富貴利祿,“戀之不能去”。戊戌政變后被捕,張之洞營救不及,就義于北京菜市口,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著有《說經(jīng)堂詩草》。


林旭:

1875?1898,清末維新派。福建侯官人。舉人出身,曾經(jīng)充任榮祿幕僚,又曾任內閣中書。1895年,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他反對割讓遼東和臺灣,上書請拒和議。他仰慕康有為的學識,曾拜見康有為并與之討論時政,觀點一致,受業(yè)為康有為的弟子。1898年3月,在京組織蜀學會,為組織保國會奔走!鞍偃站S新”中,光緒帝召見他,賞四品卿銜,充軍機章京,與譚嗣同、楊銳、劉光第等同參新政。林旭在軍機四卿中較激進,上書言事甚多,起草不少上諭。戊戌政變前,他兩次為光緒帝給康有為傳密詔。政變后被捕,就義于北京菜市口,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著有《晚翠軒詩集》。


劉光第:

1859?1898,清末維新派。四川富順人。1883年(光緒九年)進士,授刑部主事。1894年,以親喪離職,教授鄉(xiāng)里,提倡實學。1898年參加保國會!鞍偃站S新”時,由陳寶箴推薦,授四品銜軍機章京,與譚嗣同等參預新政,標榜自己“無新舊畛域”,欲使“維新、守舊,咸得其宜”。戊戌政變后被捕,就義于北京菜市口,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著有《介白堂詩文集》《衷圣齋文集》。


楊深秀:

1849?1898,清末維新派。山西聞喜人,1889年(光緒十五年)進士,授刑部主事。1897年授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1898年3月,他發(fā)起旅京陜籍、晉籍人士成立關學會。4月,他參加保國會。6月,他上疏請定國是,明賞罰,以正趨向而振國祚!鞍偃站S新”開始后,他上疏請議“游學日本章程”,請更文體,參劾阻撓新政的禮部尚書許應?等,反擊湖南守舊勢力對巡撫陳寶箴的參劾。為對付慈禧太后密謀政變,他上疏“聯(lián)結與國”,即英、美、日等國。政變起,他不避艱險,上疏質問光緒被廢之故,請慈禧撤簾歸政,遂被捕,就義于北京菜市口。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著有《楊漪村侍御奏稿》《虛聲堂詩抄》。


康廣仁:

1867?1898,清末維新派。原名有溥,字廣仁,廣東海南人,康有為之弟。自幼不試舉業(yè),以為國家弱亡,皆因八股錮塞人才所致。他曾于浙江任小官,因厭惡官場黑暗而辭職,后協(xié)助康有為贊議維新。1897年他在澳門主持《知新報》,又經(jīng)理上海大同譯書局,刊行康有為《孔子改制考》等著作。他對外主張聯(lián)英,對內主張廢科舉、辦學校為第一要務,專心教育志士,多培養(yǎng)實用之才,三年后可大行改革!鞍偃站S新”中,他在京協(xié)助康有為草擬新政奏疏。戊戌政變后被捕,就義于北京菜市口,是“戊戌六君子”之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324157.html

相關閱讀:高效高中歷史學習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