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多橘,楚地更可以稱之為橘樹的故鄉(xiāng)了!稘h書》盛稱
“
江陵千樹橘
”
,可見早在漢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產(chǎn)橘而聞名遐邇。不過橘樹的習(xí)性也奇:只有生長于南土,才能結(jié)出甘美的果實,倘要將它遷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澀的枳實了!蛾套哟呵铩匪
“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
,說的就是這種情況。這不是一大缺憾嗎
?
但在深深熱愛故國鄉(xiāng)土的屈原看來,這種
“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
的秉性,正可與自己矢志不渝的愛國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讒被疏、賦閑郢都期間,即以南國的橘樹作為砥礪志節(jié)的榜樣,深情地寫下了這首詠物名作
——
《橘頌》。
《橘頌》可分兩節(jié),第一節(jié)重在描述橘樹俊逸動人的外美。開筆
“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
”
等三句就不同凡響:一樹堅挺的綠橘,突然升立在廣袤的天地之間,它深深扎根于
“
南國
”
之土,任憑什么力量也無法使之遷徙。那凌空而立的意氣,
“
受命不遷
”
的堅毅神采,頓令讀者升起無限敬意!橘樹是可敬的,同時又俊美可親。詩人接著以精工的筆致,勾勒它充滿生機的紛披
“
綠葉
”
,暈染它雪花般蓬勃開放的
“
素榮
”
;它的層層枝葉間雖也長有
“
剡棘
”
,但那只是為了防范外來的侵害;它所貢獻給世人的,卻有
“
精色內(nèi)白
”
,光采照人的無數(shù)
“
圓果
”
!屈原筆下的南國之橘,正是如此
“
紛?宜修
”
、如此堪托大任!本節(jié)雖以描繪為主,但從字里行間,人們卻可強烈地感受到,詩人對祖國
“
嘉樹
”
的一派自豪、贊美之情。
橘樹之美好,不僅在于外在形態(tài),更在于它的內(nèi)在精神。本詩第二節(jié),即從對橘樹的外美描繪,轉(zhuǎn)入對它內(nèi)在精神的熱情謳歌。屈原在《離騷》中,曾以
“
羌無實而容長
”(
外表好看,卻無美好的內(nèi)質(zhì)
)
,表達過對
“
蘭
”
、
“
椒
”(
喻指執(zhí)掌朝政的讒佞之臣
)
等輩
“
委其美而從俗
”
的鄙棄。橘樹卻不是如此。它歲雖少,即已抱定了
“
獨立不遷
”
的堅定志向;它長成以后,更是
“
橫而不流
”
、
“
淑離不淫
”
,表現(xiàn)出梗然堅挺的高風(fēng)亮節(jié);縱然面臨百花
“
并謝
”
的歲暮,它也依然郁郁蔥蔥,決不肯向凜寒屈服。詩中的
“
愿歲并謝,與長友兮
”
一句,乃是溝通
“
物我
”
的神來之筆:它在頌橘中突然攬入詩人自己,并愿與橘樹長相為友,面對嚴(yán)峻的歲月,這便頓使傲霜斗雪的橘樹形象,與遭讒被廢、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疊印在了一起。而后思接千載,以
“
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
”
收結(jié),全詩境界就一下得到了升華
——
在兩位古今志士的遙相輝映中,前文所贊美的橘樹精神,便全都流轉(zhuǎn)、匯聚,成了身處逆境、不改操守的偉大志士精神之象征,而高高映印在歷史天幕上了!
從現(xiàn)在所能見到的詩作看!堕夙灐房胺Q中國詩歌史上的第一首詠物詩。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樹的生態(tài)和習(xí)性,運用類比聯(lián)想,將它與人的精神、品格聯(lián)系起來,給予熱烈的贊美。借物抒志,以物寫人,既溝通物我,又融匯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銘所贊揚的
“
看來兩段中句句是頌橘,句句不是頌橘,但見
(
屈
)
原與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鏡花水月之妙
”(
《楚辭燈》
)
的奇特境界。從此以后,南國之橘便蘊含了志士仁人
“
獨立不遷
”
、熱愛祖國的豐富文化內(nèi)涵,而永遠為人們所歌詠和效法了。這一獨特的貢獻,無疑僅屬于屈原,所以宋劉辰翁又稱屈原為千古
“
詠物之祖
”
。
【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詩人通過贊頌橘樹燦爛奪目的外表、堅定不移的美質(zhì)和純潔無私的高尚品德,表達了詩人扎根故土、忠貞不渝的愛國情感和特立獨行、懷德自守的人生理想。
二、文章脈絡(luò)
全詩可分為兩節(jié)。
第一節(jié)(開頭至
“
?而不丑兮
”
),重在描繪橘樹俊逸動人的外在美。
本節(jié)雖然以描繪為主,但從字里行間,卻透出詩人對
“
嘉樹
”
的贊美之情。
根
…………
深(堅定不移)
葉
…………
綠(生機勃勃)
花
…………
素(蓬勃開放)
枝
…………
曾(葉繁葉茂)
棘
…………
剡(防范侵害)
果
…………
形摶、色精、內(nèi)白(無私奉獻)
第二節(jié)(
“
嗟爾幼志
”
至文末),詩人熱情謳歌橘內(nèi)在的精神品質(zhì)。
獨立不遷、廓其無求、橫而不流、閉心自慎、淑離不淫、梗有其理
三、寫作方法
(1)
據(jù)有關(guān)資料顯示,《橘頌》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詠物詩。在《九章》中,《橘頌》的內(nèi)容與風(fēng)格都比較特殊,毫無失意的悲憤情緒,情調(diào)十分開朗樂觀。作者托物言志,巧妙抓住橘樹的生態(tài)和習(xí)性,運用類比聯(lián)想,將它與人的精神、品格聯(lián)系起來,給予熱烈的贊美。借物抒志,以物寫人,橘的崇高精神全部流轉(zhuǎn)、匯聚,成了身處逆境、不改操守的偉大志士精神之象征,也和遭饞被廢、不改操守的作者疊印在一起。這樣既溝通了物我,又融會古今,由此營造出了清人林云銘所贊揚的
“
看來兩段中句句是頌橘,句句不是頌橘,但見
(
屈
)
原與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鏡花水月之妙
”
的奇特境界。這種借詠物來寄志的寫法,開創(chuàng)了我國詠物詩的先河,給后代以積極影響。
(2)
就詩歌寫作的藝術(shù)技巧而言,《橘頌》全用四字句,間以
“
兮
”
字做襯。這種句式,簡樸而有節(jié)奏感,適合于表現(xiàn)青春進取的內(nèi)容,將詩人對橘樹所象征的精神追捧宣泄得淋漓盡致,感情洶涌奔瀉,可以稱得上是我國詩歌發(fā)展史上
“
詠物詩
”
的開山之作。
“
兮
”
字放于句尾,說明詩人創(chuàng)造的楚辭體還處于探索和形成階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333879.html
相關(guān)閱讀:《哈姆萊特》閱讀指導(dǎo)學(xué)案(附答案)
《蘭亭集序》閱讀答案
高一《鴻門宴》閱讀精選(附答案)
《荊軻刺秦王》高一課堂練習(xí)及答案
《竇娥冤》課內(nèi)語段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