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知識點:中東紛爭的由來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中東概況和紛爭的由來:



中東紛爭的由來:


1、由于歷史因素,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因宗教信仰、領土紛爭和重要文化遺產歸屬問題引發(fā)的民 族矛盾由來已久;
2、石油資源豐富,戰(zhàn)略位置重要。長期以來,大國插手該地區(qū),阿拉伯、猶太民族矛盾更加復雜;
3、1917年,托管巴勒斯坦英國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發(fā)表貝爾福宣言,支持猶太人建國。猶太人源源不斷移入,造成猶阿人的摩擦日益激烈;
4、1947年11月“聯大”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決議。規(guī)定英國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tǒng)治于1948年8月結束,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阿拉伯人反對分治。矛盾空前尖銳;
5、兩個民族對同一塊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權要求,是阿以沖突長期存在的關鍵。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曲折的中東和平之路



曲折的中東和平之路:


1、原因:前四次中東戰(zhàn)爭的啟示 前四次中東戰(zhàn)爭并沒有解決雙方的矛盾,反而形勢更加復雜,且對雙方造成很大損失,都逐漸意識到和平談判才是明智的選擇。
(背景:20世紀70年代末,隨國際大環(huán)境的緩和,阿、以和平問題出現了和平的曙光。)
2、和解表現:
A、埃、以和解:薩達特首開中東和平進程。
①1978年,美國總統(tǒng)卡特、埃及總統(tǒng)薩達特和以色列總理貝京簽署《戴維營協(xié)議》,實現雙方和解,開啟中東和談先河;
②1980年,埃、以建交。
③1981年,薩達特遭暗殺:和平的代價;
④1989年,以色列將占領的埃及土地全部歸還。
B、巴、以和解:
①20世紀80年(第五次中東戰(zhàn)爭后),雙方基本接受“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中東和平進程正式啟動。
②1993.9,以總理拉賓同阿拉法特在華盛頓簽署《關于在被占領土上巴勒斯坦臨時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則宣言》即《奧斯陸協(xié)議》,以色列的生存權得到承認。這是和談的重大突破。
③1998年10月,經雙方艱苦談判,阿拉法特與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白宮簽署了一項“以土地換和平”的臨時和平協(xié)議。通過談判解決中東問題的原則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④2003年,巴、以雙方接受“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
3、和解中的曲折:
①1982年,以軍侵入黎巴嫩,第五次中東戰(zhàn)爭爆發(fā);
②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建立猶太定居點;
③1995年11月,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刺;
④中東和平“路線圖”(2003年,聯合國、歐盟、美國、俄羅斯宣布了分階段實現中東和平),陷入困境;
⑤巴勒斯坦“以暴抗暴”的活動和以色列“以暴制暴”的軍事鎮(zhèn)壓。



戴維營協(xié)議:

埃及與以色列在美國協(xié)調下于1978年9月達成的和平協(xié)議。美國總統(tǒng)卡特同時邀請埃、以領導人薩達特和貝京訪美,三方在華盛頓郊外的戴維營經過12天的艱苦談判,終于在9月17日簽署了《關于實現中東和平的綱要》和《關于簽訂埃及同以色列之間和平條約的綱要》,統(tǒng)稱“戴維營協(xié)議”。
協(xié)議規(guī)定:
由埃、以、約旦和巴勒斯坦人代表商定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選舉產生自治機構的方式;
在自治機構建立后的五年過渡期內,有關各方談判確定上述兩地的最后地位;
以色列與埃及將在三個月內簽訂和平條約,以色列分階段撤出西奈半島,兩國實現關系正常化等!按骶S營協(xié)議”是阿、以關系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基本上解決了以埃兩國間的重大爭端,結束了埃以間30年的戰(zhàn)爭狀態(tài),在“土地換和平”方面樹立了一個成功范例。


拉賓(1922?1995):

以色列前總理(1974~1977,1992~1995)。
1922年生于耶路撒冷,早年就讀于農業(yè)學校。
1940年加入“帕爾馬赫”突擊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參加盟軍在敘利亞作戰(zhàn)。
1946年因援救猶太移民,曾遭英國當局關押。第一次阿以戰(zhàn)爭期間任以色列國防軍旅長;
1950~1960年歷任總參謀部作戰(zhàn)部部長、軍訓部部長、北部軍區(qū)司令等職;
1964~1968年任以軍總參謀長。1967年組織和指揮“六五戰(zhàn)爭”。
1968~1973年任駐美國大使。1974年1月被選為議員,同年5月任內閣總理。
1974年至1977年4月為工黨領導人。
1977年4月因非法在美國存款事件敗露而辭職。1984年工黨與利庫德集團組成聯合政府,拉賓出任國防部長,直至1990年。
1992年2月,再次當選為以色列工黨主席,7月,出任總理兼國防部長。此后采取與巴解組織和解的政策,在他的領導下,以色列1993年9月與巴解組織正式簽署《臨時自治安排原則宣言》;
1994年10月以色列與約旦簽署了《和平條約》。由于他對中東和平所作的貢獻,1994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1995年11月4日,拉賓在特拉維夫支持和平進程的群眾集會上遭猶太右翼極端分子刺殺身亡。


猶太定居點:

以色列在占領的阿拉伯土地上建立的猶太人居住區(qū)。1967年“六五戰(zhàn)爭”以來,出于政治、軍事、宗教等目的,以色列人在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戈蘭高地和西奈半島修建了許多猶太人定居點。到1999年為止,猶太定居點共約180個,猶太居民達18萬人。
定居點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類是普通猶太人居住區(qū);
二類是半軍事性質的居住點,主要在戈蘭高地;
三類是宗教性質的定居點,定居者主要是狂熱的猶太教徒。
根據《奧斯陸協(xié)議》,以、巴將在被占領土最終地位談判中解決猶太定居點問題。巴勒斯坦方面要求以色列撤走所有的定居點。以色列工黨主張撤出大部分定居點,而利庫德集團及其他右翼政黨則主張永久保留這些定居點,并保證猶太定居者的安全。如何妥善解決猶太定居點的問題是巴以和平進程中的一大難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378063.html

相關閱讀:淺談怎么培養(yǎng)農村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