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下著雨,我在廬山,淅淅瀝瀝的聲音,染綠了樹,染綠了路旁的草地。煙雨初霽,山光澄練,我在山間行走,彎腰拾起一塊石頭。
走近廬山,面對夏禹觀洪留勝跡,司馬遷至記山名,秦皇漢武皆登過的廬山,我來的時(shí)間太短。一條條小徑還來不及相識,那是舒展的試卷,我有無數(shù)的話想詢問這古山,這天地間的靈物,可又從何談起?
我難以就這樣轉(zhuǎn)身離去,山的氣息、山的靈性包圍著,使我的腳步躑躅。一直下著雨,有些悶,我在牯嶺的燈光下看書,寫字,上網(wǎng),突然覺得天地何其大。我載不動廬山,廬山太重太重。
我載不動廬山的云,那是古來的云。走在牯嶺街上,那云突然不期而至,從遙遠(yuǎn)的天邊翻波逐浪而來,瞬息之間,彌漫四合。動或如煙,靜或如練,返照倒映,倏而紫翠,倏而青紅。那云長袖善舞,軟綿拂面,我上前試抓一把,它卻隨風(fēng)飄然而去。
探頭向山下凝望,只見云海滔滔滾滾,蓊蓊蓬蓬,紅墻藍(lán)瓦轉(zhuǎn)瞬被云遮蓋,幾只白鴿躍然飛起,其光如銀;厥椎娙睦险哂诮诸^圍石桌而坐,安心對弈,白云繚繞于他們膝間,恍然片刻已是千。
我飲不完廬山的水,那清泉飛流直下三千尺,濺玉撒珠,沾濕過李太白的袍袖,“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何等風(fēng)流倜儻!我本一楚女,能不愛李白?仰望再三,經(jīng)這俊朗的男子雙手捧過的廬山瀑布,如飛電,若白虹,就是天河之水,又能怎的?
沿著牯嶺旁的小河,追尋著它的流動,更想追隨太白的足跡,河水淙淙,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問路人這河可有名字?答曰:“美廬河”,流向?yàn)觚執(zhí),流向長江,更遠(yuǎn)處,便是海了。蒼茫間,詩人舉頭望明月,對影成三人,千古英姿不變。而世事變遷如溪間之水,或漲或落,最終多少榮辱隨水流淌,然山依舊水依舊。
我抱不動這廬山漫山遍野的樹,或遠(yuǎn)或近數(shù)不過來的5000
多種樹木,姿態(tài)各異,從全世界不同的角落連根而來,隨后將一片相思留在了廬山。我只能仰視它們逐升起的峨冠,撫摸那些古老或青春的輪,抱緊它,感受它扎向大地深處的根脈。
廬山,你能讓我?guī)ё呤裁?我只能從這里拾起一塊小小的石頭。
我拾起了它,這是無數(shù)偶然中的必然,這塊豆青色、透露著黑褐花紋的石頭,一定是隨廬山盈縮造化,吐納顥氣,由天地養(yǎng)育而成。它沉默著,將千萬的秘密,深藏在那一條條細(xì)致的紋路之中。我撫摸著它,如同行走在從古至今的路徑上。
這小小的石塊會聽得陶公荷鋤而來,吟誦那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 。
而這廬山石,與江州司馬白居易也有過一面之緣,白公顯然識得這類石頭。那白公頭戴笠帽,寬袖臨風(fēng),相對琵琶女,低眉無言,只聽大珠小珠落玉盤,嘈嘈切切如雨聲。
又有豪放的蘇東坡站立山巔,嘆道:“吾聞太山石,積日穿線溜。況此百雷霆,萬世與石斗。”這與天相斗過的小小石頭,曾經(jīng)的轟轟烈烈似不見痕跡;蛟S于地崩天裂之后,有經(jīng)歷一番暴雨山洪的席卷,隨溪水翻滾打磨,最終如當(dāng)下光滑如玉。
隨后在美廬旁的草地上,見到了一座廬山石的雕像,底座上刻著:“我是貝爾吉斯·奧登瓦爾德山人,我是廬山地質(zhì)世界公園的友好使者。”廬山石化作了優(yōu)秀德國詩人席勒高昂的頭,他微張著嘴,似乎在吟誦那傳遍世界的《歡樂頌》。
而我,將拾起的廬山石帶回家中,陪伴它的,尚有一側(cè)書香,我看見它,便再次走進(jìn)了廬山,走進(jìn)那萬載風(fēng)流。
(選自《散文選刊》有刪節(jié))
16
.
文章開頭就強(qiáng)調(diào)“下著雨”,接著又說“一直下著雨”這有何用意?(
5
分)
17
.
“我載不動廬山,廬山太重太重”在文中有何作用?(
6
分)
18
.
請賞析文中劃線句子的含義。(
6
分)
(
1
)
一條條小徑還來不及相識,那是舒展的試卷,我有無數(shù)的話想詢問這古山。
(
2
)
它沉默著,將千萬的秘密,深藏在那一條條細(xì)致的紋路之中
。
19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表述不正確的兩項(xiàng)是(
)(4
分)
A
.
本文作者借一次廬山偶行,巧妙地選拾一石,將廬山的頗具特色的自然的景觀盡收眼底,移步換景,輕靈自由。
B
.
本文作者巧用聯(lián)想將古今的廬山聯(lián)系起來,將廬山接納過的中外名人名言收諸筆端,形成本文的厚重的特色。
C
.
本文是一篇游記散文。文章卒章顯志,簡潔有力,構(gòu)成了本文一大特色。
D
.
本文行文中調(diào)用多種技法,托物言志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點(diǎn)。
E
.
本文語言綺麗、典雅。又巧借比喻、擬人、引用等修辭手法。不失為一篇美文。
參考答案:
16
題
1.
強(qiáng)調(diào)雨染綠了廬山,增添了山色之美,也增添了我游山的興致。(
1
分)
2.
雨一直下,有些悶,迫使我寫字看書上網(wǎng),為我思考廬山提供了可能。(
1
分)
3.
走在煙雨的廬山上,有助于牽引人們對廬山的歷史聯(lián)想。(
2
分)
17
題
內(nèi)容上,強(qiáng)調(diào)了廬山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雙美。(
2
分)
結(jié)構(gòu)上,承上啟下,既承接上文“突然覺得天地何其大”,具體揭示它的具體所指,又開啟下文對“廬山又重又大”的具體描寫,下面的文字就是圍繞這兩點(diǎn)展開的。(
2
分)
18
題
(1)
此句運(yùn)用比喻的修辭方法(
1
分),將“廬山的小徑”比喻成“舒展的試卷”(
1
分),生動形象地表達(dá)了作者對廬山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的迫切探尋。
(2)
此句運(yùn)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
1
分,答對一種修辭即可),表現(xiàn)了廬山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yùn)。
19
題
CD
(
C
項(xiàng)卒章顯志不對,
D
項(xiàng)托物言志是最突出的手法過于牽強(qiá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408988.html
相關(guān)閱讀:《大地山河 (茅盾) 》閱讀答案
《秋光里的黃金樹》閱讀答案
《麥香 葉青才》閱讀答案
《家 方令孺》閱讀答案
《張?jiān)仯謴?fù)之》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