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定位是的拐杖,是命題的切入點。樹立空間意識、準確進行定位是讀圖解題的關鍵。經緯度坐標將事物定格在地球表面,以經緯網為背景的空間定位是建立在足夠儲備基礎上的相對判斷,是由已知推導未知的邏輯推理與假設。
雖然06年高考對地理空間定位的考查有些淡化,但這不等于是高考命題的趨向?v觀連續(xù)五年高考,命題始終關注空間定位。以經緯網為背景的地理計算是高考命題的另一鐘情點,關鍵是運用公式轉化條件,選擇合理估算。
(05年全國文綜卷I)下圖為亞洲兩個國家略圖。讀圖回答1~3題。
1.兩國的臨海分別是(C)
A.紅海、亞丁灣B.安達曼海、泰國灣
C.地中海、波斯灣D.阿拉伯海、孟加拉灣
2.②圖所示國家的自然特點是(D)
A.面臨海洋、降水豐沛B.地勢低平、植被茂盛
C.冬溫夏涼、四季如春D.沙漠廣布、炎熱干燥
3.根據地理坐標判斷,甲乙兩地距離約為(C)
A.300千米B.550千米C.1300千米D.1550千米
一、以經緯網為背景的空間定位
利用經緯網進行空間定位是地理學習的難點,要想很好地掌握,一要熟悉經緯度的空間分布和經緯網圖中地理方位的判讀規(guī)律;二要在平時的學習和訓練中加強對經緯線的研究以建立足夠的知識儲備;三要積累答題經驗,熟練調動頭腦中的地圖,利用“控制點”進行相對位置的判斷。
對經緯線的探究大體可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畫整體圖:①選準要研究的某一經緯線,如60°E經線,在世界政區(qū)圖中找到;②按照一定的方向,如從北極點向南移動,看它經過了哪些國家,并用緯度加以界定其范圍;③用線段法加描述,畫出整體圖;④最后以此經線為中心條帶,向四周輻射觀察與其它地理事物的位置觀察,為相對定位打下基礎。
第二步:探微觀圖:按照從自然地理要素(位置、氣候、地形、植被、河流)到人文地理要素(農業(yè)、工業(yè)、交通、城市、人口)的順序對地理事物進行描述和整理,分別畫出簡圖,將地理事物從各自的地圖中提取出來后整合在一幅圖上,形成綜合圖 高考。在探微觀圖的過程中要注意地理事物的典型性,以及區(qū)域的整體性。
第三步:解考查圖:查閱輔導或做過的模擬題,搜集與所研究的經緯線相關的題目進行整理歸類,從考查問題入手,思考空間定位的命題思路以及解決的各自對策。通過研究和做題,在頭腦中形成特定經緯線的定位方法
經緯網定位的經驗一方面來自平時對地圖的探究和思考,另一方面靠做題不斷積累。例如在考查河流定位時,我們經常會遇到關于30°N緯線的河流識別,總結河流分布我們可得下面的整體圖。A、B、C、D四條河流分別是埃及尼羅河河口(30°N、30°E)、西亞兩河河口(30°N、50°E)、中國錢塘江河口(30°N、120°E)、美國密西西比河河口(30°N、90°W)。。
2005年客觀題很好地體現了對空間定位能力的考查。下面以此題為例,談一下經緯線定位的方法。
1.養(yǎng)成標圖習慣,確定具體經緯度
經緯線常作為區(qū)域試題的背景,信息呈現是經緯網(不標東西經、南北緯)或十字經緯線(一條經線和一條緯線,不給經緯度)。相比之下,經緯網較十字經緯線容易判讀,但都要先確定東西經、南北緯。本題所給兩幅題圖代表上面兩種類型。故在高考考場上,先選擇圖②進行定位,然后從答案入手,不僅會提高準確率,還會相應節(jié)省解題時間。
2.樹立分類討論思想,在假設的基礎上進行驗證
按照多數同學的思路先對圖①進行定位,發(fā)現圖①只給出了海陸的相對位置和橫向、縱向經緯線,有度數但不明確。因此所給的34°緯線和36°經線就可演繹為四種情況:(34°N,36°E)(34°S,36°E)(34°N,36°W)(34°S,36°W)。接下來就是在假設的基礎上,聯系實際海陸分布對每一種情況進行驗證,最終確定甲地坐標。
3.學會知識遷移,利用控制點進行定位
如果甲地為36°W,南半球定位海洋(不是陸地),北半球陸地只是格陵蘭島,緯度要高得多(60°N以北),故西經情況排除;如果甲地為36°E,根據開普敦(35°N,20°E)可推斷34°S的地方應該為海洋。通過排除最終確定圖①坐標為(34°N,36°E)。
接下來是對該坐標具體定位,一般采用控制點平移的方法。所謂控制點是指我們最熟悉的地理事物的坐標,選取的原則是與要判斷的地理事物在位置上最接近?刂泣c平移就是將已知地理事物的坐標在經緯網圖中平移,來確認不熟悉的事物以實現具體定位。
甲地坐標為(34°N,36°E),我們選擇北非埃及首都開羅(30°N,30°E)作為控制點,然后以開羅作為起點向東北方向平移,即可確定該位置為土耳其南部的敘利亞位置。西部所瀕臨的海洋為地中海。根據試題提供的答案信息,可直接選出C。通過對圖②的定位進行驗證。標注圖②各經緯線坐標,據控制點30°N、50°E)為兩河流域的河口,即可判斷B地瀕臨的海洋為波斯灣。
空間定位僅是解題的突破口,圍繞區(qū)域實現綜合考查,在知識運用過程中體現地理方法和地理能力考查是高考命題的鮮明特點。其應對策略:一般先根據位置特征聯想自然地理特征,再由自然地理特征聯想人文地理特征,并注意題圖所呈現的各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和相互作用。如第2題,由定位知乙地位于阿拉伯半島,為熱帶沙漠氣候,因而出現沙漠廣布、炎熱干燥的自然特征。
二、以經緯網為背景的地理計算
地理計算是將中的簡單計算學科化,用地理信息作為數據源,以揭示事物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與不同的是,地理計算更強調學科計算方法的使用和地理估算能力的考查,更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經緯網是人類附加在區(qū)域上的空間反映,根據經線、緯線的長度特點可求地球表面任意兩點間的距離。
涉及長度、距離問題的計算,一般要落在求經緯線長度上。同一經線上兩點間距離為111千米×緯度差,同一緯線上兩點間距離為111千米×經度差×緯度的余弦值。題目中的第3題要求根據地理坐標判斷甲乙兩地距離。但不同的是兩地分別處于不同的經緯度,其處理辦法是利用數學上的等效法,將所夾的經緯線長與兩點連線等效為一個直角三角形,利用公式分別求出兩直角邊的長度,然后根據勾股定理進行估算求值。
以經緯網為背景的地理計算,由于問題背景不同,命題形式靈活多變,但解題都要抓住問題的實質,其突破口都要從利用公式計算長度開始,注意條件信息的轉化和合理進行估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8110.html
相關閱讀:熱帶草原氣候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