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
15
題。
①嗟乎!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xùn),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且矯詔紛出,鉤黨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發(fā)憤一擊,不敢復(fù)有株治;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待圣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
②由是觀之,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yuǎn)近,而又有剪發(fā)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于朝廷,贈謚褒美,顯榮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無不有過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lǐng),以老于戶牖之下,則盡其天,人皆得以隸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故余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選自《五人墓碑記》)
13.
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素不聞詩書之訓(xùn)
訓(xùn):教訓(xùn)
B.
而又有剪發(fā)杜門
杜:關(guān)閉
C.
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
猝:立即
D.
忠義暴于朝廷
暴:顯露,表彰
14.
下列句中“于”字意義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A.
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于朝廷
B.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
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xùn)
D.
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dāng)?shù)?br />15.
對選文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作者把大閹之亂時縉紳變志之人與五人“激昂大義,蹈死不顧”對比,突出五人慷慨勇毅。
B.
“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通過這一設(shè)問說明五人之死,重于泰山。
C.
作者看來,修大墓,立碑刻名,使志士跪拜流淚,是百代難得的際遇,比周順昌還要榮耀。
D.
選文最后一句,揭示了作記的緣由和目的,歌頌“五人”的高尚品格。
答案:
13.A
(“訓(xùn)”是“教誨”的意思)
14.D
(于:介詞,向。其余三項均為介詞,在。)
15.C
(“比周順昌還要榮耀”之說無據(j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511158.html
相關(guān)閱讀:《荊軻刺秦王》高一課堂練習(xí)及答案
《蘭亭集序》閱讀答案
高一《鴻門宴》閱讀精選(附答案)
《竇娥冤》課內(nèi)語段閱讀及答案
《哈姆萊特》閱讀指導(dǎo)學(xué)案(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