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故事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內容摘要:在化學教學中,結合基礎知識的傳授,根據化學史料的實際,有針對性地穿插一些化學故事,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德育效果。

  關 鍵 詞:課堂教學 化學故事 激發(fā)興趣 科學價值觀   在化學教學中,結合知識的傳授,根據化學史料的生活實際,有針對性地穿插一些化學故事,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就化學故事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談些體會。

  1、用于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新課的導入是教學全過程的開端,它正如電影“序幕”一樣,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故事導入法不失為一種好方法;瘜W小故事能抓住學生的心理,從一開始就吸引住學生的求知欲,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氣氛很快進入活躍期。例如,“原電池”新課導入,我講了一個“兩顆假牙”的故事。在倫敦上流社會,有一位貴族夫人格林太太,幼年時曾掉了一顆牙齒。為了顯示她的富有,格林太太特意裝上了一顆假牙。不料,自此以后,這位夫人整日感到精神萎靡,找遍各大醫(yī)院會診也不見效果。后來是一位化學家開出了一張?zhí)幏,為她解除了痛苦。這是一張什么樣的處方呢。它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處方--“換掉一顆假牙!”為什么換掉一顆假莠就能解除格林太太痛苦呢?聽到這里,學生一個個瞪大雙眼,露出渴求知識的目光。故事引入新課使枯燥的知識變得趣味橫生。

  2、用于教學過渡,設疑啟智。

  化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各個知識點之間是緊密聯系的。巧妙的過渡既是教師教學機智的表現,同時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將學生帶入知識新天地。例如,講完“硝酸跟金屬反應”向“王水”過渡時,可以這樣處理。設問“有沒有比硝酸的氧化性更強,能氧化金、鉑的溶液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例為證。我講了一個“玻爾巧藏金質獎章”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德國法西斯占領了丹麥,下達了逮捕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玻爾的命令。玻爾被迫離開自己的祖國,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國的決心和防止諾貝爾金質獎章落入法西斯手中,他機智地將金質獎章溶解在一種特殊的液體中,在納粹分子的眼皮底下巧妙地珍藏了好幾年,直至戰(zhàn)爭結束,玻爾重返家園,從溶液中還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鑄成獎章。在學生驚奇之余,又反問:“你們知道這種能溶解金的溶液是什么嗎?”故事很自然地引起了學生的共鳴。“硝酸”“王水”的氧化性及“王水”的成份,這幾個知識點在學生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用于結課,延展知識。

  結課是一堂課的句號,更應成為另一堂課的逗號?茖W成功的課堂教學結果藝術,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的效果;瘜W故事應用于課的結尾,能借此激起學生對新知識的強烈渴求,使此課的“尾”成為彼課的“頭”。例如,在“乙醇”一節(jié)課的結束階段,教師可以向學生講一個“造酒不成變成醋”的故事。相傳杜康是制酒的鼻祖。杜康之子黑塔子承父業(yè),移居江蘇鎮(zhèn)江一帶操起了造酒的行當。有一次,黑塔根據父傳秘笈將谷物薰熟后放入酒窯發(fā)酵,后來有事外出,一去21天;丶液,方才想起先前的一壇酒,他想這壇酒肯定變質了,慌忙來到酒窯,揭起蓋子,意外地發(fā)現,酒壇中飄出一股清香,酸中帶甜,酒不僅沒有變質,反而變成了另一種東西,黑塔就把它稱為“醋”(意在“廿一日”加一個“酉”字),于是,具有特殊風味的調味品--醋就來到了人們的餐桌上。那么,為什么酒會變成醋?這中間發(fā)生了哪些化學反應呢?這樣的提問,自然就給學生留下一個強烈的懸念,促使學生課后自覺地、主動地去預習、去討論、去探索,為下一次講“乙酸”打下了伏筆。

  4、用于理解知識,化抽象為形象。

  學生往往埋怨化學知識抽象、難懂,認為化學反應看不見,摸不著;瘜W故事則可以將化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聯系起來,使之具體、通谷易懂,讓學生在故事中得到啟發(fā),加深理解。比如,講解CaCO3與Ca(HCO3)2的相互轉變關系時,教師可以輔助講一個“屠狗洞秘密”的故事。在意大利某地有個奇怪的山洞,人過這個洞安然無恙,而狗走進山洞就一命嗚呼了。因此,當地居民稱它為“屠狗洞”。其中的奧秘在哪里呢?原來,這是個石灰?guī)r洞,石灰?guī)r洞是難溶于水的,但雨水中溶有少量的二氧化碳,于是就發(fā)生了下面的反應:CaCO3+H2O+CO2=Ca(HCO3)2。當溶解有碳酸氫鈣的地下水流進溶洞再鉆出巖縫時,由于氣溫突然變化,又發(fā)生了以下反應:Ca(HCO3)2=CaCO3↓+H2O+CO2↑。這樣,洞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很高,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氣重,它就聚積在地面附近,形成一定高度的二氧化碳氣層。所以,當狗進洞時,狗被淹沒在二氧化碳氣氣層里因缺氧而窒息死亡。這就是“屠狗洞的秘密”。這一故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以下三個知識點:(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2)碳酸鈣與碳酸氫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3)桂林巖洞中石筍、鐘乳石形成的原理。

  5、用于反饋練習,注重實際能力提高。

  課堂反饋性練習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鞏固知識。為了調節(jié)課堂氣氛,

  寓教于樂,教師不妨將化學的題隱含于化學故事中,激發(fā)學生探求問題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同時,去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紹興名酒女兒紅”故事隱含了由淀粉轉變?yōu)槠咸烟,葡萄糖轉變?yōu)橐掖,再由乙醇和乙酸轉變?yōu)橐宜嵋阴サ亩鄠化學反應;“太陽神鹽”故事說明了銨鹽的分解;“瀏陽焰火”說明了金屬焰色反應原理;“波爾多城的怪事”說明了金屬鹽的特性;“油條中的化學知識”演繹了一連串化學方程式;“短命的游艇”故事嘲笑了不懂原電池原理設計高級游艇者的愚昧與無知……在化學故事的講述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偵探、醫(yī)生、工程師、檢驗師、設計師等角色,用學到的化學知識解釋故事中留下的種種疑問。   6、用于培養(yǎng)非智力因素,鑄造科學精神。   課堂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發(fā)展智力的過程,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徑。在人類漫長的化學史河中不乏閃興的瑰寶,它們給我們許多啟迪。特別是化學家在探索科學的征途中體現出的堅韌不拔的毅力,一絲不茍的精神為我們大家樹立了一塊塊歷史的豐碑。我們不妨在課堂教學法中向學生講述化學家的故事,展示他們的風采,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非智和結構。比如,“海帶湯引出的發(fā)明”反映了池田菊苗敏銳的觀察力;“酸堿指示劑的發(fā)明”反映了玻意耳堅韌的意志力;“炸藥之父”故事反映了諾貝爾獻身科學的偉大生命力;“元素周期表的發(fā)明”說明了“機遇偏愛思考者”的科學哲理;“居里夫人”故事反映了科學家特有的鍥而不舍、甘于奉獻、熱愛祖國的優(yōu)秀品格……       總之,化學故事以它特有的魅力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大有可為。學生可以從中汲取豐富的智力和非智力營養(yǎng),分享到科學研究的喜怒哀樂;領略到學習化學的無窮樂趣;經受獻身科學精神的真切感染;接受科學態(tài)度和優(yōu)良品質的熏陶。化學故事在潛移默化之中,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成就動機的培養(yǎng),健康情感的確立,心理品質的形成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ㄗ髡撸黑w月亮,工作單位:陽春市新潭中學 )

  來源:百度文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967822.html

相關閱讀:高中化學學習方法有哪些 如何提高化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