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墳?zāi)?/p>
[葡萄牙]肯塔爾
在那兒,大海斷裂的地方,
單調(diào)而怒吼的浪花上,
風(fēng)兒掠過海灘發(fā)出悲泣,
我的心必須在那兒埋葬。
在緩慢的日子里,酷熱的夏季中
讓極度的孤獨灼烤他吧;
而后,在冬季,勐烈的風(fēng)
吹著他在荒涼的大地上翻騰……
直到他粉身碎骨,蜣變?yōu)?/p>
觸摸不到的灰塵,讓狂風(fēng)
掀起的沙暴席卷而去……
他的奮斗,他疲憊的向往,
他瘋狂的愛情,和他一起溶化,
在這貧瘠,近義詞,苦難的海之胸膛
(丁文林譯)
【賞析】
《浪漫的墳?zāi)埂肥强纤柕氖闱橹。這里的“墳?zāi)?rdquo;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土地上的墳?zāi),而是指波濤洶涌的大海。古往今來,大海是無數(shù)抒情詩人歌詠的對象,如普希金筆下“自由的大海”,將大海與生命相聯(lián)系,讓大海在詩中充當(dāng)生命之母的角色,F(xiàn)代詩人勞倫斯的《靈船》更是與肯塔爾這首詩有異曲同工之妙,他認(rèn)為人的生命結(jié)束后,正是載著靈魂的“靈船”,在漫漫大海上漂泊,進(jìn)行著通往湮滅的最后的航程?纤栐娭械拇蠛R彩撬劳龅臍w宿,但是他的心情比勞倫斯復(fù)雜,他筆下的大海是悲慟的,充滿苦難的。如果說勞倫斯是要乘“靈船”在大海中埋葬自己的尸體,那么肯塔爾要埋葬掉的則是自身的痛苦。
在第一詩節(jié)中,整個大;\罩著悲慟的氣氛,浪花在“怒吼”,海風(fēng)“發(fā)出悲泣”,而這就是詩人要埋葬自己的心的地方。第二詩節(jié),通過夏天和冬天的對比,說明“緩慢的日子”已經(jīng)走過了一年,詩人的心在惡劣的天氣里受著“日曬風(fēng)吹”。第叁詩節(jié),詩人的心在外界的侵蝕下,終于變成了“觸不到的灰塵”,被“沙暴席卷而去”。第四詩節(jié),詩人終于袒露了自己為何要埋葬自己的心的緣由,那就是詩人希望隨著心靈的粉碎和消失,痛苦也隨之消失,從而擺脫現(xiàn)世的痛苦。他無力的“奮斗”、“疲憊的向往”、“瘋狂的愛情”都隨著他的心一起消亡,于是他的痛苦就隨之消失了。
肯塔爾的一生總是在理想的人性善和荒謬的現(xiàn)實世界之間徘徊。后來,隨著健康的惡化,他的情緒逐漸消沉。為了尋求新的希望,他回到了,但仍然無法重溫的神秘夢想。詩人雖然寫下了許多詩篇來排遣自己內(nèi)心的憂愁,但是詩歌終究沒有埋葬掉詩人的痛苦,沒有幫助詩人擺脫現(xiàn)世的痛苦。這位在葡萄牙詩壇上幾乎與卡蒙斯和博卡熱齊名的杰出詩人終于在1891年9月11日舉槍自殺,走進(jìn)了人生的墳?zāi)埂?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21729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