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fèi)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孔子家語?五儀解原文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孔子家語?五儀解原文及翻譯

孔子家語?五儀解原文

哀公?於孔子曰:「寡人欲???之士,?之?治,敢?如何取之?」孔子?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非者,不亦?乎?」曰:「然?章甫?履,???笏者,皆?人也。」孔子曰:「不必然也。丘之所言,非此之?也。夫端衣玄裳,冕而乘?者,?志不在於食?;?衰管菲,杖而?粥者,?志不在於酒肉。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此?也!构唬骸干圃眨?此而已乎?」孔子曰:「人有五?,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人、有?人,?此五者,?治道?矣。」公曰:「敢?何如斯可?之庸人?」孔子曰:「所?庸人者,心不存慎?之?,口不吐?格之言,不??以?其身,不力行以自定;?小?大,而不知所?,?物如流,不知其所?;此?庸人也!构唬骸负?士人?」孔子曰:「所?士人者,心有所定,?有所守,?不能?道?之本,必有率也;?不能?百善之美,必有?也。是故知不?多,必?其所知;言不?多,必?其所?;行不?多,必?其所由。智既知之,言既道之,行既由之,?若性命之形骸之不可易也。富?不足以益,??不足以?。此?士人也!构唬骸负?君子?」孔子曰:「所?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在身而色?伐,思?通明而?不?;?行信道,自?不息,油然若?可越而?不可及者。此?君子也!构唬骸负??人?」孔子曰:「所??人者,德不??,行中??,言足以法於天下,而不?於身,道足以化於百姓,而不?於本;富?天下?宛?,施?天下不病?。此??者也!构唬骸负??人?」孔子曰:「所??者,德合於天地,?通?方,??事之?始,?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其?。此??人也!构唬骸干圃!非子之?,?寡人不得?此言也。?然,寡人生於深?之?,?於?人之手,未?知哀,未?知?,未?知?,未?知?,未?知危,恐不足以行五?之教若何?」孔子?曰:「如君之言已知之矣,?丘亦?所?焉!构唬骸阜俏嶙,寡人?以?其心,吾子言也!箍鬃釉唬骸妇尤?,如右,登自阼?,仰?榱桷,俯察機(jī)筵,其器皆存,而不睹其人,君以此思哀,?哀可知矣。昧爽夙?,正其衣冠,平旦?朝,?其危?,一物失理,?亡之端,君以此思?,??可知矣。日出?政,至于中冥,?侯子?,????,行?揖?,慎其威?,君以此思?,??亦可知矣。?然?思,出於四?,周章?望,睹亡?之墟,必?有?焉,君以此思?,??可知矣。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舟,亦所以覆舟,君以此思危,??芍印>让鞔宋逭,又少留意於五?之事,?於政治,何有失矣!

哀公?於孔子曰:「??取人之法!箍鬃?曰:「事任於官,?取捷捷,?取??,?取??,捷捷?也,???也,???也。故弓?而後求?焉,?服而後求良焉,士必?而後求智能者焉,不?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

哀公?於孔子曰:「寡人欲吾?小而能守,大?攻,其道如何?」孔子?曰:「使君朝廷有?,上下相?,天下百姓皆君之民,??攻之?茍?此道,民畔如?,皆君之?也,???守?」公曰:「善哉!於是?山?之禁,弛?市之?,以惠百姓。」

哀公?於孔子曰:「吾?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曰:「有之。」公曰:「何??」?曰:「?其二乘!构唬骸赣卸耍?何?不博?」子曰:「?其兼行?道也!拱Ч?焉,有?,??曰:「若是乎君之??道至甚也?」孔子曰:「君子之??道不甚,?好善道亦不甚;好善道不甚,?百姓之?上亦不甚。?云:『未?君子,?心??,亦既?止,亦既?止,我心??!?之好善道甚也如此!构唬骸该涝!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微吾子言焉,吾弗之?也!

哀公?於孔子曰:「夫?家之存亡?福,信有天命,非唯人也!箍鬃?曰:「存亡?福,皆己而已,天?地妖,不能加也!构唬骸干疲∥嶙又,?有其事乎?」孔子曰:「昔者殷王帝辛之世,有雀生大?於城隅焉,占之曰:『凡以小生大,??家必王而名必昌!混妒堑坌两槿钢,不修?政,亢暴??,朝臣莫救,外寇乃至殷?以亡,此即以己逆天?,?福反??者也。又其先世殷王太戊之?,道缺法圮,以致夭?、桑?于朝,七日大拱,占之者曰:『桑?野木而不合生朝,意者?亡乎!』太戊恐?,?身修行,思先王之政,明?民之道,三年之後,?方慕?重?至者,十有六?,此即以己逆天?,得??福者也。故天?地妖,所以儆人主者也;寤?徵?,所以儆人臣者也;?妖不?善政,寤?不?善行,能知此者,至治之?也,唯明王?此。」公曰:「寡人不鄙固此,亦不得?君子之教也!

哀公?於孔子曰:「智者?乎?仁者?乎?」孔子?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夫??不?,?食不?,逸??度者,疾共?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而求不止者,刑共?之;以少犯?,以弱侮?,忿怒不?,?不量力者,兵共?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身有?,??以?,喜怒以?,?害其性,?得?焉,不亦可乎?」

孔子家語?五儀解翻譯

魯哀公向孔子問道:“我想評(píng)論一下魯國的人才,和他們一起治理國家,請(qǐng)問怎么選拔人才呢?”

孔子回答說:“生活在當(dāng)今的時(shí)代,傾慕古代的道德禮儀;依現(xiàn)今的習(xí)俗而生活,穿著古代的儒服。有這樣的行為而為非作歹的人,不是很少見嗎?”

哀公問:“那么戴著殷代的帽子,穿著鞋頭上有裝飾的鞋子,腰上系著大帶子并把笏板插在帶子里的人,都是賢人嗎?”

孔子說:“那倒不一定。我剛才說的話,并不是這個(gè)意思。那些穿著禮服,戴著禮帽,乘著車子去行祭祀禮的人,他們的志向不在于食葷;穿著用粗麻布做的喪服,穿著草鞋,拄著喪杖喝粥來行喪禮的人,他們的志向不在于酒肉。生活在當(dāng)今的時(shí)代,卻傾慕古代的道德禮儀;依現(xiàn)代的習(xí)俗生活,卻穿著古代的儒服,我說的是這一類人!

哀公說:“你說得很好!就僅僅是這些嗎?”

孔子回答道:“人分五個(gè)等級(jí),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賢人,有圣人。分清這五類人,那治世的方法就都具備了。”

哀公問道:“請(qǐng)問什么樣的人叫做庸人?”

孔子回答說:“所謂庸人,他們心中沒有謹(jǐn)慎行事、善始善終的原則,口中說不出有道理的話,不選擇賢人善士作為自己的依靠,不努力行事使自己得到安定的生活。他們往往小事明白大事糊涂,不知自己在忙些什么;凡事隨大流,不知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這樣的人就是庸人。”

哀公問道:“請(qǐng)問什么是士人?”

孔子回答說:“所謂士人,他們心中有確定的原則,有明確的計(jì)劃,即使不能盡到行道義治國家的本分,也一定有遵循的法則;即使不能集百善于一身,也一定有自己的操守。因此他們的知識(shí)不一定非常廣博,但一定要審查自己具有的知識(shí)是否正確;話不一定說得很多,但一定要審查說得是否確當(dāng);路不一定走得很多,但一定要明白所走的路是不是正道。知道自己具有的知識(shí)是正確的,說出的話是確當(dāng)?shù),走的路是正道,那么這些正確的原則就像性命對(duì)于形骸一樣不可改變了。富貴不能對(duì)自己有所補(bǔ)益,貧賤不能對(duì)自己有所損害。這樣的人就是士人!

哀公問:“什么樣的人是君子呢?”

孔子回答說:“所謂君子,說出的話一定忠信而內(nèi)心沒有怨恨,身有仁義的美德而沒有自夸的表情,考慮問題明智通達(dá)而話語委婉。遵循仁義之道努力實(shí)現(xiàn)自己的理想,自強(qiáng)不息。他那從容的樣子好像很容易超越,但終不能達(dá)到他那樣的境界。這樣的人就是君子。”

哀公問:“什么樣的人稱得上是賢人呢?”

孔子回答說:“所謂賢人,他們的品德不逾越常規(guī),行為符合禮法。他們的言論可以讓天下人效法而不會(huì)招來災(zāi)禍,道德足以感化百姓而不會(huì)給自己帶來傷害。他雖富有,天下人不會(huì)怨恨;他一施恩,天下人都不貧窮。這樣的人就是賢人!

哀公又問:“什么樣的人稱得上是圣人呢?”

孔子回答說:“所謂圣人,他們的品德符合天地之道,變通自如,能探究萬事萬物的終始,使萬事萬物符合自然法則,依照萬事萬物的自然規(guī)律來成就它們。光明如日月,教化如神靈。下面的民眾不知道他的德行,看到他的人也不知道他就在身邊。這樣的人就是圣人。”

哀公說:“好!不是先生賢明,我就聽不到這些言論了。雖然如此,但我從小生在深宮之內(nèi),由婦人撫養(yǎng)長(zhǎng)大,不知道悲哀,不知道憂愁,不知道勞苦,不知道懼怕,不知道危險(xiǎn),恐不足以實(shí)行五儀之教。怎么辦呢?”

孔子回答說:“從您的話中可以聽出,您已經(jīng)明白這些道理了,我也就沒什么可對(duì)您說的了。”

哀公說:“要不是您,我的心智就得不到啟發(fā)。您還是再說說吧!”

孔子說:“您到廟中行祭祀之禮,從右邊臺(tái)階走上去,抬頭看到屋椽,低頭看到筵席,親人使用的器物都在,卻看不到他們的身影。您因此感到哀傷,這樣就知道哀傷是什么了。天還沒亮就起床,衣帽穿戴整齊,清晨到朝堂聽政,考慮國家是否會(huì)有危難。一件事處理不當(dāng),往往會(huì)成為國家混亂滅亡的開端。國君以此來憂慮國事,什么是憂愁也就知道了。太陽出來就處理國家大事,直至午后,接待各國諸侯及子孫,還有賓客往來,行禮揖讓,謹(jǐn)慎地按照禮法顯示自己的威嚴(yán)儀態(tài)。國君因此思考什么是辛勞,那么什么是辛勞也就知道了。緬懷遠(yuǎn)古,走出都門,周游瀏覽,向遠(yuǎn)眺望,看到那些亡國的廢墟,可見滅亡之國不只一個(gè)。國君因此感到懼怕,那什么是懼怕也就知道了。國君是舟,百姓就是水。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國君由此想到危險(xiǎn),那么什么是危險(xiǎn)也就知道了。國君明白這五個(gè)方面,又稍稍留意國家中的五種人,那么治理國家還會(huì)有什么失誤呢?”

魯哀公問孔子:“國家的存亡禍福,的確是由天命決定的,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嗎?”

孔子回答說:“國家的存亡禍福都是由人自己決定的,天災(zāi)地禍都不能改變國家的命運(yùn)!

哀公說:“好!您說的話,有什么事實(shí)根據(jù)嗎?”

孔子說:“從前,殷紂王時(shí)代,在國都的城墻邊,有一只小鳥生出一只大鳥,占卜者說:‘凡是以小生大,國家必將成為霸主,聲名必將大振!谑,商紂王憑借小鳥生大鳥的好兆頭,不好好治理國家,殘暴至極,朝中大臣也無法挽救,外敵攻入,殷國因此滅亡。這就是以自己的肆意妄為違背天時(shí),奇異的福兆反而變成災(zāi)禍的事例。紂王的先祖殷王太戊時(shí)代,社會(huì)道德敗壞,國家法紀(jì)紊亂,以致出現(xiàn)反常的樹木,朝堂上長(zhǎng)出桑轂,七天就長(zhǎng)得兩手合抱之粗。占卜者說:‘桑轂野木不應(yīng)共同生長(zhǎng)在朝堂上,難道國家要滅亡嗎?’太戊非?謶,小心地修養(yǎng)自己的德行,學(xué)習(xí)先王治國的方法,探究養(yǎng)民的措施,三年之后,遠(yuǎn)方的國家思慕殷國的道義,偏遠(yuǎn)之國的使者經(jīng)過多重翻譯來朝見的,有十六國之多。這就是以自己的謹(jǐn)身修治改變天時(shí),禍兆反變?yōu)楦5氖吕K哉f,天災(zāi)地禍?zhǔn)巧咸靵砭鎳,?mèng)見怪異是上天來警告臣子的。災(zāi)禍勝不過良好的政治,夢(mèng)兆也勝不過善良的行為。能明白這個(gè)道理,就是治國的最高境界,只有賢明的國君才能做到!

魯哀公說:“我如果不是如此淺陋,也就不能聽到您這樣的教誨了!

孔子家語?五儀解賞析

本篇第一段主要講五儀。所謂“五儀”就是指五個(gè)等次的人的特征。這五個(gè)等次是:庸人、士人、君子、賢人、圣人。他們各有特點(diǎn),境界也由低向高。最后一問思想價(jià)值很高。魯哀公自稱“寡人生于深宮之內(nèi),長(zhǎng)于婦人之手,未嘗知哀,未嘗知憂,未嘗知?jiǎng)冢磭L知懼,未嘗知危,恐不足以行五儀之教”,孔子告訴他如何思哀、思憂、思勞、思懼,很有借鑒意義。

【孔子家語 孔子家語原文及翻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476444.html

相關(guān)閱讀:戴叔倫《江鄉(xiāng)故人偶集客舍》原文及翻譯賞析
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shí)
三十六計(jì)之隔岸觀火第九計(jì)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有個(gè)地方我從未去過,在經(jīng)驗(yàn)之外_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