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炯《夜送趙縱》原文
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
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
楊炯《夜送趙縱》注釋
、趙縱(zòng):楊炯(jiǒng)友人,趙州人。
2、趙氏連城璧(bì):戰(zhàn)國時,趙國得到一塊叫和氏璧的美玉,秦王知道后,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換,故稱連城璧。此處用趙氏喻指趙縱,連城璧喻指其才華。連城璧:價值很多座城市的寶玉。這里指戰(zhàn)國時趙國的和氏璧。
3、舊府(fǔ):趙國的故地,指趙縱的家鄉(xiāng)山西。
楊炯《夜送趙縱》翻譯
趙國的和氏璧價值連城,自古來天底下人人稱贊。今晚上送你回趙州故鄉(xiāng),空中月明如水灑滿前川。
楊炯《夜送趙縱》賞析
《夜送趙縱》是唐代詩人楊炯的詩詞作品之一,此詩是一首送別詩,是楊炯唯一的一首五言絕句,寫楊炯夜間送趙縱回故鄉(xiāng)去。是《全唐詩》的第50卷第33首。詩一開始用連城璧來比趙縱,十分貼切,因為趙縱姓趙,又是趙國舊地的人,以美玉比人,這就把趙縱的風(fēng)貌、才能具體化了。結(jié)句“明月滿前川”一句,描繪在灑滿月光的夜色中,沿著河川送別趙縱的情景,其中飽含著詩人對摯友的深厚情誼,韻味含蓄而深長,除了點出送別的時間是月夜外,還隱約表達了一路平安的祝愿。
《夜送趙縱》是一首送別詩,寫得氣魄宏大,意境深邃,情韻悠然,別致新穎,很有情致。詩的情意真摯,神韻綽約,極臻妙境。
趙縱是趙地的趙姓人,詩人為他送別,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天下盡人皆知的戰(zhàn)國時趙惠文王那塊和氏璧的故事。
首句“趙氏連城璧”,是詩人以國之瑰寶和氏璧比喻趙縱的品貌。次句“由來天下傳”,借美玉的名傳天下,進一步比喻趙縱的名氣。他是名聲遠播四海之內(nèi)的。詩人用比興手法,明寫和氏璧價值連城,盛名久傳,暗比趙縱才華出眾,天下聞名,符合地點,符合姓氏,顯得非常貼切自然。詩人借助他人之口表達自己的心意,委婉地稱贊朋友,仰慕之情由衷而發(fā)。 第三句“送君還舊府”,這本來是平鋪直敘,但力托全詩,可舉千斤。照應(yīng)首句寓意深邃,扣住題目中的“送”字,含有“完璧歸趙”的意思,讓主題立意也就呼之而出,表達了詩人對友人一路順風(fēng),平安到達的祝愿。詩人構(gòu)思巧妙,立意高遠,使人折服。從詩意推測,趙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大概因仕途失意,辭歸故里。在詩人眼中,他是遠離塵囂,冰清玉潔,“完璧歸趙”!八途舊府”,這近似白話之句確是一個點睛之句,它使前面的喻句有落腳點,后面的景句有依托,能夠充分地表達出主題內(nèi)容。詩人對友人的同情、撫慰、稱頌、仰慕之情,也都淋漓盡致再現(xiàn)出來。末句“明月滿前川”,純粹地描寫景物,暗應(yīng)題目中的“夜”字,以明月隱喻玉璧,璧如月潔,月如璧明,進一步稱頌趙縱。同時,一個“滿”字,既描繪了月光普照大地的景象,又抒發(fā)了詩人的滿腹別情。詩句交待送別的時間在明月當(dāng)空的夜晚,地點在奔流不息的河邊。
當(dāng)朋友張帆遠離之后,詩人佇立遙望,但見清冷的月光灑滿大地,空曠孤寞之意襲人。結(jié)束語真實地表達出詩人送別故人后的深切感受:惆悵、虛渺。但他又慶幸朋友“完璧歸趙”隱退故里,流露出憎惡官場、甚至逃避現(xiàn)實的情緒。
全詩融敘事、寫景于一爐,巧用典故,比興得體,語言明白曉暢,形象鮮明可感,能使讀者在細細的品味中獲得美的感受。深入淺出,比喻設(shè)譬通俗易懂,寫景極其自然貼切,“猝然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繩削”,借情寫景,情景交融,蘊藉而不乏深致。
楊炯以邊塞征戰(zhàn)詩著名,所作如《從軍行》、《出塞》、《戰(zhàn)城南》、《紫騮馬》等,表現(xiàn)了為國立功的戰(zhàn)斗精神,氣勢軒昂,風(fēng)格豪放。其他唱和、紀游的詩篇則無甚特色,且未盡脫綺艷之風(fēng);另存賦、序、表、碑、銘、志、狀等50篇。楊炯的文學(xué)才華出眾,善寫散文尤擅長詩詞。他在長安期間寫下了不少文學(xué)佳作,很受當(dāng)時人的稱贊,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齊名,與王勃、盧照鄰共同反對宮體詩風(fēng),主張“骨氣”“剛健”的文風(fēng)。他的詩也如“四杰”其他詩一樣,在內(nèi)容和藝術(shù)風(fēng)格上以突破齊梁“宮體”詩風(fēng)為特色,在詩歌的發(fā)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他的詩篇不多,所寫《從軍行》等幾首邊塞詩,均表現(xiàn)出了雄健風(fēng)格,很有氣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787257.html
相關(guān)閱讀:宋史?李元昊傳原文及翻譯
王充論衡?卷七?原文及翻譯
我倒愿意避開了你_詩歌鑒賞
陰影匯合了青灰的陰影_詩歌鑒賞
漢書?志?五行志下之上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