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學習法——沿波討源,雖幽必顯
南宋大學問家朱熹有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它深刻地揭示了世界萬物之間源與流的關系。
清朝著名學者戴震,從小就養(yǎng)成勤奮好學的讀書習慣。有一次,私塾的老師在課上給學生講授《大學章句》。在講完“大學之道”后,塾師解釋說:“這一章叫《經(jīng)》,記載著孔夫子的話。是由孔子的學生曾子記述的;下一章叫《傳》,記載著曾子的見解,是由曾子的學生執(zhí)筆寫了的......”。小戴震聽完,站起來問:“先生,你根據(jù)什么說《經(jīng)》是孔夫子的話,由曾子記述的呢?又根據(jù)什么說《傳》是曾子的見解,由他的學生執(zhí)筆寫下的呢?”
“這是朱老夫子朱熹注釋的呀!”塾師振振有詞地回答說。
“朱熹是什么時代的人呢?”戴震接著又問。
“宋朝人。”塾師隨口便答。
“那孔子、曾子又是什么時代的人呢?”戴震窮追不舍。
“春秋戰(zhàn)國時代人!”塾師沉下臉來,有些不高興了?墒谴髡鹨廊徊换挪幻Φ卣f:“先生,春秋戰(zhàn)國時期與宋朝大約相距兩千年,朱熹又是怎么知道兩千年前的事呢?”
一連串的問題問得塾師啞口無言。他望著眼前這滿臉稚氣的小孩,一種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贊不絕口地夸獎道:“這孩子肯動腦筋,可真不簡單啦!將來一定有大出息。”塾師的預言果然應驗了,戴震后來終于成為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大學者。
戴震這種讀書方法就是“溯源讀書法”。所謂“溯源讀書法”就是指在閱讀過程中,對所接收的某項具體知識的出處或源泉進行認真的探索和追溯,從而掌握該知識的整個體系,特別是它產(chǎn)生、繼承和發(fā)展的線索。“溯源讀書法”也叫“尋流溯源讀書法”,是一種縱向挖掘式的讀書方法。
古代著名文藝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讀書“沿波討源,雖幽必顯”。意思是說,讀書就要像沿著流脈去探討大河的源頭一樣,即使文義幽深,也一定會明白的,F(xiàn)代史學家潘吉星在談到他的治學經(jīng)驗時也說:“讀書、科學研究決不能偷懶,對任何有價值的材料,每一條都應該追蹤不放,查到原著,決不能滿足于第二手材料,因為一轉(zhuǎn)手,會受作者的觀點影響,往往有誤,或漏掉許多有趣的東西。”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最珍貴的貨物運給一代又一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xuexi/204762.html
相關閱讀:作文得高分的技巧
如何提高口語水平?
19條法則助你一路高升
“螺旋上升”學習法
開學準備五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