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biāo):
1、從教師和同伴傳遞的信息中嘗試折紙畫的制作方法。
2、在圓形上聯(lián)想出簡單的物體,并表現(xiàn)其主要特征。
3、感受嘗試學(xué)習(xí)和向同伴講述的快樂。
活動準(zhǔn)備:
多媒體課件“奇妙的圓”、勾線筆每人一支、長方形復(fù)印紙每人兩張。
活動過程:
。ㄒ唬└形蚧顒。
1、魔術(shù)游戲,激起幼兒興趣。
教師用語:這是什么?(長方形紙)我要變個魔術(shù),看看這張長方形紙會變成什么?閉起眼睛,變、變、變!變成了什么?(圓)幾個圓?(一個圓)我還能把這個圓變成許多個圓,變變變,哇!變成了四個圓。咦?你知道它們是怎么變出來的呢?怎樣把長方形紙變成四個圓呢?請你們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討論,然后說給大家聽。
2、探索連續(xù)圓的折剪方法。
。1)幼兒與同伴討論、猜想制作的方法。
。2)請個別幼兒說出自己的猜想。
教師用語:誰來說說這四個圓是怎么做出來的。
(3)幼兒可能說出的幾種情況并嘗試。
A、先畫四個連著的圓,然后用剪刀剪下。
B、對折后剪。
……
。ǘ﹪L試制作連續(xù)的圓。
1、幼兒根據(jù)自己猜想出的方法,制作。
2、展出幼兒的作品,引導(dǎo)幼兒觀察,自己做的和老師做的不同之處。(不一樣大、沒有連起來……)
3、根據(jù)幼兒表現(xiàn)出的情況,再次探討如何制作一樣大小的、連續(xù)的圓,并盡可能圓。
教師用語:
第一種情況:我的這四個圓是一樣大的,你的呢?一樣大嗎?有什么簡單的方法能一下變出四個一模一樣的圓呢?(引導(dǎo)幼兒說出對折后再剪,然后再讓幼兒嘗試)
第二種情況:這樣確實剪出了四個一樣大的圓,可是沒有連起來哦。(引導(dǎo)幼兒觀察教師的畫的是兩條弧線,而不是一個完整的圓,并且弧線要盡可能貼近邊緣,組成圓形。
4、幼兒再次嘗試。
(三)進(jìn)行圓形聯(lián)想。
1、出示折紙畫,幼兒觀察畫中物體的共同特征。
教師用語:老師又要變魔術(shù)了哦,變變變!變出了很多畫。這些畫都有個共同的地方,對都在圓形上添畫出來的。那么,圓形還可以添畫變成什么呢?(激發(fā)幼兒想象出其他具有圓形特征的物體,如:小動物的臉、皮球、花……)
2、演示課件,擴散幼兒的思維。
教師用語:小朋友想出了很多的圓形的東西,電腦里也有許多由圓形變出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ㄋ模┲谱髡奂埉嫛
教師用語:我們也來制作一個折紙畫吧。
。ㄎ澹┩嫠;顒。
1、玩“猜猜什么沒有了”游戲。(先讓幼兒看清畫中的物體,然后通過折疊,藏起一樣物體,讓幼兒猜猜什么沒有了。)
2、啟發(fā)幼兒思考:一張紙可以變出四個連續(xù)的圓,能變出八個、十個甚至更多的圓嗎?小朋友回去后自己去試一試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788412.html
相關(guān)閱讀:小班下學(xué)期手工活動教案:下雪了
剪紙活動課程評價的研究
中班手工活動教案??風(fēng)車轉(zhuǎn)了
小班手工教案 折狗頭
陶藝大課堂一起玩“泥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