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意圖
童年與故事分不開。故事中錯綜復雜的情節(jié)、廣泛的涉及范圍、神奇的關系等,正好滿足幼兒豐富、天真的想象與好奇心。大多數(shù)幼兒對故事十分感興趣,他們可在故事中學習知識、認知道理。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應當把握好時機,在故事中培養(yǎng)幼兒多方面的能力與良好的品質。中國的瓷器很有名。在日常生活中也較為常見。本次活動以故事瓷花貓作為引發(fā)孩子學習興趣的教學素材,孩子們通過故事初步感知瓷器具有光澤、堅硬、易碎等特點。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感受故事的詼諧情趣。
2、初步了解瓷器光滑、堅硬、易碎等特點。
活動準備:
1、瓷杯、瓷盤、瓷碗、花瓶等器具(可事先布置在活動室的窗臺、區(qū)域、桌子上)。
2、瓷貓或其他瓷玩具。
3、掛圖《瓷花貓》。
4、語言磁帶或CD。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教師:你覺得老鼠見了貓會怎么樣?
2、教師:可是有一只貓卻被老鼠摔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二、欣賞故事《瓷花貓》。
1、教師講述故事開頭至"如果真的有貓,他就得考慮帶著太太和孩子搬家了”
2、教師:故事中的小老鼠叫什么名字?他想去干什么?他吃到蛋糕了嗎?為什么?
3、教師:怕怕和媽媽怕貓么?你是從故事里的哪些地方聽出來的?
4、教師:誰來學學怕怕和媽媽害怕的樣子?(引導幼兒表現(xiàn)"哧溜一聲跑了回來","直打哆嗦"的樣子等。)教師接著講述故事至結尾。
5、教師:鼠爸爸有了什么新發(fā)現(xiàn)?
6、教師:鼠爸爸是怎么發(fā)現(xiàn)它不是真花貓的?
7、教師:鼠爸爸對花貓做了哪些事情?誰愿意學一學鼠爸爸?
8、教師:你覺得這只花貓是由什么做的呢?(幼兒做簡短推測。)--教師:鼠爸爸的判斷很準確,真的是一只假貓,是一只用瓷做成的花貓。故事的名字就叫"瓷花貓"。
三、再次欣賞故事。
1、生活中的瓷器。
2、教師出示各種收集來的瓷玩具(每組一個)--教師:這些都是什么?
3、教師:摸一摸、看一看,它是什么樣的?有什么感覺?
4、教師:和其他的玩具(可以和玻璃的、布的進行對比)比,它有什么不一樣?
5、教師:為什么玩的時候要小心?
<<<12>>>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995632.html
相關閱讀:幼兒園中班下冊語言活動仿編詩歌:我想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看圖講述:《小兔搬家》
中班語言教案:小烏龜找家
幼兒園中班早期閱讀教案:三只兔子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未來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