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父母4種說話方式讓BB反感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心理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導 讀:家庭溝通的方式是直接關系到家庭生活狀態(tài)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溝通方式具有不同的功能。不良的溝通往往是溝而不通,反而對家庭生活氣氛起到傷害作用,進而對家庭成員的心理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對孩子人格的形成與發(fā)展更加不利。

家庭溝通的方式是直接關系到家庭生活狀態(tài)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溝通方式具有不同的功能。不良的溝通往往是溝而不通,反而對家庭生活氣氛起到傷害作用,進而對家庭成員的心理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對孩子人格的形成與發(fā)展更加不利。

(一)指責埋怨型溝通

“啊呀!你看你又把衣服弄臟了!成天跟在你后面洗衣服,我是你的傭人啦!”

“你玩不夠。∽鳂I(yè)又不做,我看你哪天才能成人噢!”

“你看你桌子亂的,就不能收拾收拾!”……

這些語句體現(xiàn)出一個共同特征--指責和埋怨。

指責埋怨型溝通往往使家庭中形成“家庭相互指責黑三角”:在這樣一個“黑三角”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有一個較為固定的指責對象,家庭問題往往在相互指責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歡而散,問題最終并未真正解決,成為一個未了結事件遺留下來。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家庭未了結事件越多,家庭生活越是沉悶或緊張,危機四伏。這是一種很具破壞功能的家庭溝通模式,被指責者要不逆來順受,要不一味逆反、攻擊性強,對子女人格的成長極為不利。

(二)遷就討好型溝通

“啊呀!媽媽不知道這個菜你不喜歡吃,將就著少吃點。你想吃什么?我明天就去買!

“怎么,我給你買的這個圓規(guī)是小學生用的?對不起,我明天再去重買!薄

愛孩子是要將孩子作為一個能承擔自己責任的獨立的人來愛,而不是遷就和討好孩子。


遷就討好型溝通的家庭,表面一團和氣,但缺乏一種家庭成員之間真摯的愛,而且會養(yǎng)成一個人依賴而又固執(zhí)、軟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點。另外,這種溝通同樣也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溝通,是通過回避問題來“解決”問題,也是一種缺乏建設性功能的溝通。

孩子在這種遷就討好型溝通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是任性,只要父母遷就自己,自己卻很少遷就父母。但是,這種溝通所造成的孩子的任性卻主要表現(xiàn)為眼前的、家庭內(nèi)部的,孩子在家庭以外往往是一個遷就型的人;孩子成人后,很可能又不自覺地組建起一個遷就討好型的小家庭,在一種缺乏真摯愛情的家庭情感氛圍中生活。

(三)打岔?唆型溝通

孩子:“媽媽,今天校運動會上,我們班得了年級第一名,真開心!”

母親:“哎喲,你看你這身汗,臉上臟的,快去洗洗,穿上衣服,別著涼!”……

說得很熱鬧,但各說各的,沒有互動,兩個自言自語的人。

“媽媽。明天我們春游,老師說每人要交5元錢!

“又要交錢了?從你上學到現(xiàn)在,我們在你身上花了多少錢了。我們那個時候春游,就帶上一瓶白開水、兩塊燒餅,自己走到郊外,根本不要買票。你看看現(xiàn)在,一個月光水電費就是好幾十,春游要交錢,你肯定還要帶點零用錢,錢不好掙噢……”

一句話,引出那么多的話和事。?唆的人最大的特點是,聽到別人的一句話,立即進入自己的個人世界,看是在處理別人的事,實際上是在處理自己紛亂的情緒。

打岔?唆型溝通主要表現(xiàn)在母親以及一些過于瑣碎的父親身上,一般情況下,這樣的父母不太關心別人真正的情感,自己被許多意義不大的瑣事纏繞,給孩子最大的感覺是嘮叨、煩人。這種溝而不通的表現(xiàn)是表面上雙方都在說話,而且可能持續(xù)較長時間,但信息根本沒有交流,像兩架同時開放的收音機,各自在堅持不懈地播放著各自的聲音,根本沒有聽眾和反饋;另一種情況就是,一方(往往是家長)在喋喋不休,另一方(往往是孩子)則陷入煩躁,焦慮,盼望著這種嘮叨早點結束,家長說了什么根本沒有聽進去。這種毫無效能的溝通,不但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會造成孩子出現(xiàn)青春期問題,出現(xiàn)逆反和抵觸,值得注意的是,這時孩子抵觸的是家長的嘮叨,而不是家長所說的內(nèi)容。


這時家長千萬要明白,是您的嘮叨使孩子在拒絕您說的可能是非常有道理也非常重要的話。

(四)超理智型溝通

“媽媽,我要買活動鉛筆!薄盀槭裁匆I?”“原來那個壞了!薄皠倓傎I的怎么就壞了?你怎么這么不愛惜東西?”……“好了,下次可不準再搞壞了,小孩子要知道愛惜物品!薄

超理智型溝通有兩大特點:一是夫妻對孩子,夫妻之間往往并不是“超理智”:一是父母“教育”意識、“規(guī)范”意識過強、戴著過濾鏡看孩子,孩子的一切成就、優(yōu)點都被過濾掉,剩下的只有缺點和危險,父母在任何時候都不忘了敲打、警示、規(guī)范孩子。

這是一種嚴重缺少孩子感情的溝通,特別容易產(chǎn)生親子感情障礙。對孩子的影響有時會看到不少眼前的“良好”效果,但從長遠來說,對孩子人格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親子矛盾往往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爆發(fā)出來。一些孩子在整個中小學期間都可能是一個十分規(guī)矩的“好學生”,但在進入社會的關口或以后,可能出現(xiàn)種種適應障礙。而刻板、缺少熱情、固執(zhí)、偏執(zhí)、社交不良等等,也往往會成為在超理智型家庭溝通下長大的孩子的人格特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52180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