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在一個有著十三億人口但讀書風氣稀薄的國家發(fā)行200萬冊,不能不算是一個奇跡。
這個奇跡是怎么創(chuàng)造出來的?我想,除了出版人的精心和智慧之外,大概主要還是因為文本的質量。它一定在某些方面有著非同尋常的長處和能量。它一定在某些方面與讀者心靈的柔軟處發(fā)生了碰撞,從而產生了呼應,而呼應是一本書走俏得勢的最重要的原因。
現(xiàn)在,我要問的第一個問題是:這部小說的主人公究竟是誰?
我以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本書的主人公,既不是豆豆,也不是那個叫小林的“校長先生”??這個主人公的名字叫“教育”。它的小名叫“巴學園”。
我們一定要注意到,黑柳徹子的寫作動機以及讀者對這部作品的興趣,固然與一個叫豆豆的小女孩有關,但更重要的吸引力卻與一個詞有關:教育。
我們從黑柳徹子的《學記》中可以得到證明。她談論的話題,并不是豆豆,而是現(xiàn)代教育以及現(xiàn)代教育理
念的化身??校長先生,再以及體現(xiàn)這一教育理念的巴學園。
請注意一下這部小說的開頭和結尾。
開頭便是:一個叫豆豆的小女孩,被一個學校拒絕了。更準確一點說,被一種教育理念甚至可以說是某種教育制度拒絕了。她的母親非常擔憂地領著這個懵懂的但卻天真無邪的女兒走向另一個學校??巴學園。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結果,外表依然平靜的母親,其茫然、疑惑、毫無把握,不亞于是在懸崖峭壁之間。
幸運的是,那個具有西方教育思想背景的小林先生卻愉快地接受了這個被其他學校淘汰出來的孩子。校長先生,差不多成了全日本第一個聚精會神地聽一個小女孩一口氣講了四個小時話的人。這是一個偉大的人。
在全部的敘述和描寫中,巴學園一直是作為一個現(xiàn)代教育(人道主義、人本主義的教育)的烏托邦而存在的。
事隔多年之后,黑柳徹子還在疑惑,在那樣一個時代,自由的巴學園為什么還會得到文部省和國家的許可而存在呢?她能找到的解釋就是:小林先生不喜張揚。也就是說,這所孤僻的學校并不為太多的世人所知。所以,它存在了日本,存在了世界上。
再看作品的結尾,你可以更強烈地感受到這部作品的著力之處??
巴學園起火了。
這里沒有驚慌的、喊聲震天的救火場面。大火在熊熊燃燒。黑柳徹子平靜地,但卻極其高超地描述了一個形象:
那時候,小林先生站在大地上,靜靜地看著巴學園在燃燒。和平時一樣,先生穿著舊得有點兒走了形的,但非常得體的黑色三件套西裝,兩只手放在上衣口袋里,這也是先生平時的習慣動作。校長先生一邊看著火焰舞動,一邊對站在身邊的兒子??大學生巴說:“噢,下一次,我們辦一個什么樣的學校呢?”曹文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58429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