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出門在外,時常會看見這樣的場景:一個在前面“暴走”的家長和一個在后面哭鬧的孩子,或是家長當街訓斥拼命哭喊的孩子。這種“當面教子”的情景經常出其不意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里,讓我們感覺心里不舒服,可是這些家長們卻不以為意,完全忽略了周圍人的看法。
很多家長認為,“當面教子”是老一輩的教子心得,認為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可以讓孩子對家長堅持的原則和道理印象深刻,避免以后重復犯類似的錯誤。那么,家長們這種堅持原則的做法是不是合適呢?
問:孩子在公共場合提出與家長觀念不同的意見、要東西甚至為此哭鬧,家長要不要立即制止呢?
答:在公共場合當眾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好事,不但親子之間的矛盾公開激化,而且讓周圍的人側目、圍觀,造成尷尬,F(xiàn)在家長教育孩子很容易走極端,教育孩子不能堅持一貫的原則:因為是獨生子女的原因,平時孩子提出的要求很容易得到滿足,家長經常放棄自己本應堅持的原則;而有時在公共場合,家長又覺得孩子隨意提要求,損害了自己的權威,就當眾訓斥孩子。建議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外面、無論孩子年齡的大小,家長都應該給孩子時間,讓孩子表達自己的需要。當眾訓斥孩子,對孩子的心靈是一種傷害。
問:面對孩子的當眾哭鬧,家長怎么做才能既堅持原則,又能順利“收場”?
答:孩子當眾哭鬧、提要求,家長往往覺得很沒面子,心情急躁地訓斥孩子,這不能維護成人的尊嚴,還會有適得其反的教育效果。建議家長此時要平靜簡單地說出自己拒絕的理由。實際上,無論多大的孩子都能懂得家長拒絕的話語,家長只需耐心重復自己的要求就可以了。很多家長以為,小孩子是不懂事的,只有用嚴厲的態(tài)度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這種觀念是不對的。因為年齡很小的孩子還不懂得父母的愛,只能單純理解“只要父母心軟就能滿足自己的一切要求”,所以如果家長不堅持原則,就會讓孩子更加“沒規(guī)矩”。因此,對年齡越小的孩子家長越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家長用平靜的語調說出“不可以”并耐心反復重復要求,孩子是可以明白家長的態(tài)度的。
另外,因為寵愛孩子,有的家長試圖用承諾獎賞、甚至認錯的辦法來收場,這些都是不可取的。如果確是孩子的錯誤,家長不能妥協(xié),在孩子哭鬧時依然做自己的事情,并偷偷關注身邊的孩子,抓住孩子平靜下來的時機,再說明自己的態(tài)度。讓孩子受一定的挫折,孩子今后的適應能力會更強。
問:家長有時也會心浮氣躁,在面對無理取鬧的孩子時,怎么讓自己平靜下來?
答:數(shù)數(shù)是一個實用的辦法。教育過程不能有簡單粗暴的行為,而需要家長的冷靜和耐心。在社會上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家長們也會有浮躁的時候,但在教育孩子時,希望家長能換上充滿愛和溫柔的態(tài)度。特別是在孩子無理取鬧時,正在氣頭上的家長可以通過數(shù)數(shù)的辦法讓自己平靜下來:一分鐘、兩分鐘……五分鐘,等心情平靜下來后再跟孩子交流。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家長們不希望自己的壞情緒也傳染給孩子吧?
另外,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因為父輩和祖輩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不一致,也會“培養(yǎng)”孩子的壞脾氣。在孩子哭鬧發(fā)脾氣時,孩子的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要立場一致,不能形成循環(huán)訓斥。這就需要大人們私下溝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嚴慈相濟,對孩子的所作所為有明確的規(guī)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66719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