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如今,80后部分已成功晉級為父母。但是由于工作壓力過大,“只生不養(yǎng)”這一現(xiàn)象較為普遍。寶寶不是長期生活在奶奶家,就是姥姥家,與爸媽相處的時間少之又少。不知你是否留意過,每次探望,寶寶會興奮地手舞足蹈,纏著媽媽一刻也不分開,像只快樂的小鹿。每次離開,寶寶都會不舍地哭鬧,小手扯著媽媽不松開,眼睛哭得又紅又腫。
分離方式不對造成分離焦慮
采訪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80后小家長,都喜歡在寶寶熟睡后悄悄離開,或是不注意時偷偷溜走。其實,這些分離方式都是不正確的,育兒專家解釋:當寶寶醒來發(fā)現(xiàn)媽媽不在身邊,心理就會產(chǎn)生不適應感,無法接受讓其安然入睡的依賴者消失,這樣的現(xiàn)象重復發(fā)生,就會致使其產(chǎn)生分離焦慮。另外,在寶寶不注意時走掉,寶寶會因為沒有安全感,造成分離創(chuàng)傷,引發(fā)分離焦慮癥。
產(chǎn)生直接原因是缺乏安全感
育兒專家指出,“分離焦慮癥”在嬰幼兒中高發(fā),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產(chǎn)生的直接原因是缺乏安全感。有研究表明:缺乏安全感不僅指分離的創(chuàng)傷,與寶寶的培養(yǎng)也有直接關系。例如:沒有及時、有效溝通,給寶寶造成心理不適;過度溺愛使其不能獨立等等……寶寶一旦出現(xiàn)“分離焦慮癥”,爸爸、媽媽可以嘗試一些簡單、實用的方法,讓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在探望時,幸福地來,快樂地走。
醒后及時分散注意力
如果在寶寶熟睡后離開,一定要確保醒后能見到熟悉的人,給其因爸媽消失的不適心理一些安慰,還要及時分散寶寶的注意力,陪寶寶做些平時喜歡的游戲在天氣晴好時,到外面玩耍。
12下一頁閱讀全文
提前演練“分離”
當要離開時,可適當減少和寶寶的接觸,不要過度親昵,令其自己與家人游戲,使心態(tài)完全放松。此時,可借機做些別的事情,不和寶寶同處一室更好,提前演練“分離”。但要注意,走前要和寶寶打招呼,慢慢培養(yǎng)其“預知”能力。
肢體語言告知
“見面時的擁抱,分開時的吻別”,你可以刻意運用一些肢體語言告知孩子——親親小臉表示即將離開。孩子習慣后,心里便知道爸爸、媽媽要走了,所以在打“預防針”的前提下,寶寶不容易產(chǎn)生“分離焦慮癥”。
說“再見”很重要
千萬別忽略了分別前的一聲“再見”,對于寶寶而言這簡單詞語代表的是“信任”。所以,即使孩子很小,聽不懂語義,但是也要說,然后離開。一旦與寶寶培養(yǎng)出“信任”,你完全可以放心地離開,“分離焦慮癥”也不會出現(xiàn)。
說明再見面的時間
可以簡單和寶寶溝通“再見面”的時間及原因,便于讓其有個心理期待。但要謹記,一定要在約定的時間出現(xiàn),讓寶寶知道你沒有失約。
培養(yǎng)興趣娛樂心情
從小培養(yǎng)寶寶的興趣,在點滴生活中發(fā)現(xiàn)寶寶喜愛的玩具,愿意做的小游戲。即便爸爸、媽媽走了,也能找到寄托。像一些喜歡動畫片的寶寶,就應該馬上播放;這樣不僅可以讓寶寶心情愉悅,更容易找到心理寄托。
12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98784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