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幼兒思維發(fā)展的途徑和新理念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智力開發(fā)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一、當代兒童思維能力培養(yǎng)與發(fā)展的新理念:(一)、認知主義(皮亞杰)早期幼兒的思維教育,認為兒童僅僅靠頭腦、靠語言,甚至完全依據思維來進行操作,但現(xiàn)在的腦科學對兒童思維發(fā)展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是能夠建立一種思維的。思維的能力不是從表面到表面,不是經別人口耳相傳的,而是要經過動作內化的。當代的很多理論,都對過去的教育觀念帶來沖擊。首先就是認知主義的皮亞杰,皮亞杰是非常重視兒童思維發(fā)展的。
1、兒童的思維是在活動中、操作中形成與發(fā)展的。
皮亞杰舉例說明通過操作可以建立一種概念——守恒問題。兒童要如何建立和維持守恒的概念呢?其實真正的守恒不是幾個數(shù)的問題,而是指兒童心理水平上的發(fā)展。換句話說,不讓兒童數(shù),當表面形式上發(fā)生了變化以后,兒童會不會認為本質發(fā)生了變化呢?答案是一定會。皮亞杰認為兒童思維的建立不是一次性的飛躍,是要有量和質的一個過程。兒童需要通過動作、操作,通過個人的活動去形成和發(fā)展。
2、兒童的思維是在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發(fā)展起來的。皮亞杰認為兒童的物理經驗是在對事物、對物體的操作中得來的,孩子需要反復的操作來得到認識和經驗的。兒童要真正獲得思維的飛躍,需要給兒童提供更多環(huán)境與材料相互作用的機會。
3、所有學前兒童的學習活動都必須建立在物體操作的主動性經驗的基礎上。如果兒童的學習活動是被動的,那么兒童真正思維的建立、學習活動的有效性就不高,因此兒童的學習必須是建立在自己的操作、自己的體驗的基礎上。
4、言語和非言語特征(圖象)對具體的、生動的經驗能起到一種檢查和說明的作用,但并不是用象征性模式來替代具體的經驗。兒童的游戲根植于其思維的發(fā)展。(是同化順應的平衡過程中同化更占優(yōu)勢的一種表現(xiàn))即兒童控制事物。

(二)、建構主義是當代心理學的一場革命
兒童的思維是由其主動地建構而形成與發(fā)展的。即在被動的情況下,兒童的思維是不活躍的。因此建構主義強調應讓兒童反復地、主動地去建構、去探索玩具,讓兒童獲得主動學習的機會。
探索在先,游戲在后(科妮.赫特的研究1966)若給孩子玩具以后打斷孩子的探索,要求兒童按照某一規(guī)定的方式去做,那么他很快就會失去信心,因為這個過程沒有體現(xiàn)到自己的東西。在孩子的游戲過程中,需要的是去引導孩子,給孩子探索的空間,引發(fā)孩子探索的興趣。
每一種經驗都可以通過適合兒童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多種活動來實現(xiàn)。有些經驗可能在不同的情景下都會有獲得的機會。比如……
尊重兒童的探索(做中學)即在探索過程中不能過分強調給孩子一個唯一性的標準答案。在幼兒園經常可看到一個玩具或者一個孩子的想法,老師經常會‘無意的’要求必須跟我的答案一樣的,其實這樣實際上就等于限制了兒童的發(fā)展。
由關注教師的教,而轉向孩子是如何學
強調兒童的思維發(fā)展是必須由外化的轉為內化的,而轉化的關鍵則是兒童的主動建構。兒童有沒有思維能力,會不會解決問題、能不能提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我們要通過教育,通過玩具,把孩子培養(yǎng)成能夠主動探究、主動思考。
兒童的學習總是以自身的經驗為基礎來建構探索新的經驗(思維的活動過程)。如,正規(guī)數(shù)學學習與非正規(guī)數(shù)學學習的關系。孩子在學習或者玩對于語言表達所獲得的經驗是不夠的,他更多的需要自身體驗、自身的探索來進行。不要認為形象思維是低極的,其實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是相互作用的,中國人常常對抽象思維的問題(比如算術)就善于很形象的去理解。
兒童是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因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標準的理解)孩子拿著相同的玩具,可能理解不同,建構就不一樣。如果我們了解了幼兒,那么在設計教學、計劃或在跟孩子互動時,就會有所啟發(fā),也能夠更好地促進孩子的發(fā)展。
對教學的影響:重視探索活動與隨機教學的意義。隨機教學的意義很大,有時布置設計好的一套方案,在實際當中,孩子的反映可能不一樣,主要進行隨機,隨機不是脫離了教育目標,而是說能夠從孩子的角度去引導。

(三) 親歷學習(班圖拉)
在兒童的學習中,親身經驗無所不在地起著指導作用。
雖然從經驗、活動中吸取教訓可能有時很費力,代價也很高,但某些思維與行為結構仍然主要是以這種方式來發(fā)展的,并通過這種方面來精煉與完善。(思維方式,推理活動等,工具的掌握等)
思維和行為的結合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上的東西,思維的推理與指導作用也很重要。思維和動作的結合是兒童很重要的一種方式。當然也包括我們成人。
在活動中,成功的經驗易于被選擇與保留,無效的則被摒棄。(玩電腦)幼兒若蓋瓶蓋只有一次蓋對了,這一次肯定記得特別清楚,也就是說成功的經驗特別容易保留,比如……所以說在活動中,兒童的操作對經驗的保留特別重要,而無效的一些行為,無效的一些過程他自己就會摒棄。

二、在活動中兒童思維與能力所獲得的發(fā)展

1.觀察 兒童對任何事物的觀察是通過操作的過程才能很好的去觀察。通常會認為眼睛盯著看叫觀察,實際上是要深入地、細致地、伴著思考去觀察。
2.分類 “類”概念(或者分類的動作)的建立是兒童思維的基礎,因此在兒童的數(shù)學教育中,也有分類,但分類又不是數(shù)學教育的內容,不是數(shù)學本身的內容,而是數(shù)學學習的一種思維,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也就是說進行數(shù)學學習、認識物體之間的關系,分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基本思維能力。只要事物有特征,就是一個分類的依據。所以說玩具和玩具能組建成的模型,可以是一類東西,所以說在活動中,通過玩具的玩能夠在思維上促進孩子的發(fā)展。
3.序列化(put in order) 任何事物的結構就是一個序列,玩具有結構,先放后放的不一樣,這些都屬于序列的,是通過先后的操作體現(xiàn)‘序’而導致這個事物的變化。那怕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圓,肯定也有一個序,在它的結構上、建構上都有一個‘序’,這才是真正“序”的一種思維。
4.測量 “測量”是一種從心理來測量物體量的特征的一種思維能力。
5.預測 不在一起的兩個不同的物體,若能想到把他放到一起特別好玩,能有這個預測,這也是思維方面很重要的一點,在玩具活動當中,這樣的思維能力更應該強調。
6.推理 即如果……可能……,前后有一個因果關系,有一個推理的過程。舉個例子:……其實數(shù)學不是數(shù)的問題,更多的是一種思維能力的問題。
7.做出一個思維上的模型(展示給他人,能舉一反三)“思維上的模型”就是說孩子若內化了某種能力,有了某種思維能力,檢查孩子是不是掌握了那我們就看他能不能舉例,能不能舉一反三,遇到相同的情景,遇到相同的問題能不能處理。
8.運用豐富的物質材料與器材兒童能根據自己的思維支配自己的思維,去運用一些物的材料,甚至一些器械,當然包括玩具在內了。換句話說,思維與能力都是相通的。
9.交流與分享
10.說明能力
11.假設能力思維產生于問題情景,必須要有問題情景。
12.控制變化的能力條件變化以后怎么去控制。
13.探索和驗證的能力一定要是自己在做的過程當中體驗出事物的內在關系,體驗出思維的內在邏輯。也就是說讓兒童驗證為什么會這樣的。故整套思維發(fā)展的意義,先是思維的,后是能力的。

三、在活動中培養(yǎng)兒童思維能力原則
(一)基本原則:
獨立選擇材料進行活動
獨立嘗試做出自己的計劃“計劃”是孩子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孩子可能進行猜想、推理的思維活動。
尊重他人的活動方式與想法
能夠告訴別人和傾聽他人從思維教育的原則來說,一定要鼓勵孩子將剛才玩的過程能夠跟別人交流,還應能聽聽別人是怎么玩的。
認真地整理一是整理玩具,一是整理思維。

(二)能力與學習品質:
探索與實踐進行活動一定要給孩子探索的機會,讓孩子去嘗試。
理解關愛世界應通過玩讓孩子感覺到對事物的熱愛。
能意識到事物的功能與特征在玩時能體現(xiàn)出事物的功能特征,就表明你能發(fā)現(xiàn)事物的數(shù)理特征,通過這些特征、功能跟活動建立關系,這也是皮亞杰所說的。
理解計劃與組織的策略
認知動機獲得有效的發(fā)展,學習興趣濃厚國際上心理學比較倡導讓認知動機獲得有效的發(fā)展。認知動機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所探索的事物,所操作的東西有無限的興趣,有很多的感受,對于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其濃厚的學習興趣。
認識和運用到一些常規(guī)的技能形式通過思維活動能讓孩子認識和運用到一些常規(guī)的技能和形式。比如通過玩玩具,處理事物的擰、開、推、拉、按……很多這樣的一些技能,就跟兒童的思維活動是有關聯(lián)的。

四、如何在活動中培養(yǎng)兒童思維能力

了解兒童心理需要與發(fā)展水平同樣的一個玩具,不同水平的孩子有不同的玩法。
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環(huán)境
提供玩具與材料
重視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思維的起因) 思維的起因很重要的一點是問題情景。我們看一下兒童不同水平的課件:同樣的積木,男孩和女孩玩的就不一樣。
教師的作用是幫助與支持
從孩子的思維發(fā)展的關鍵經驗活動入手
強調過程與態(tài)度
重視思維活動的記錄
引導與鼓勵孩子的自主探索活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03923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