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培養(yǎng)記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這個世界上,總有那么一小部分人,被人們稱之為“天才”。

  高中三年,在多數(shù)人的人生中只是轉(zhuǎn)瞬片刻。

  但上海市實驗學校小蒼(化名)的這三年,寫就了一部20萬字的小說并公開出版。

  上外附中金琪的這三年,熟練掌握了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4門語言;至今仍保持著通過英語高級口譯年齡最小者的紀錄。

  華東師大二附中白雪霏的這三年,獲得了國際級的科研大獎,在浩瀚的宇宙星空中,擁有了一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是天賦英才,還是靠后天培養(yǎng)?圍繞著占同齡人前5%的“天才”孩子群體,無論是獵奇,還是探究,他們身上的無數(shù)個問號,吸引著我們的眼光。

  突破傳統(tǒng)教育思維,當有些優(yōu)秀的學生被提前帶領進入某一領域后,可以超前地取得杰出成就。

  案例:科學少女,擁有自己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你們家女兒這么聰明,吃什么好東西補的啊?

  ——白雪霏的父母經(jīng)常被問這樣的問題。小姑娘的聰明超出了一般“尖子生”的概念:因為在59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SEF)獲二等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向天文臺申請獲準,以“白雪霏”命名了一顆小行星。

  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是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高中生科學競賽,旨在表彰全球最有前途的學生創(chuàng)新者和科學家。白雪霏的獲獎課題為《南蛇藤抗衰老作用及機理研究》。南蛇藤是一種多生長于山溝灌木叢中的衛(wèi)矛科植物,通常用來治療跌打損傷,但白雪霏通過分離純化等方法獲得其具有抗衰老活性的有效成分,并從個體水平、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揭示抗衰老的作用機制。論文長達30頁,全英文撰寫,幾乎是專業(yè)人員的研究水準。

  白雪霏在學校的綽號是“果蠅之母”。她對生物很癡迷,想驗證南蛇藤抗衰老的機能。一開始,用果蠅做實驗,養(yǎng)了上千只果蠅,每天去喂、觀察果蠅生老病死的過程。但果蠅壽命長、實驗周期無限拖延。半年后,“果蠅之母”宣告實驗失敗,轉(zhuǎn)用“速成”的酵母。但酵母實驗要每兩個小時觀察一次。寒假,所有同學都回家了,白雪霏不能走。大雪天,晚上和衣睡在沒有空調(diào)的實驗室里,實驗間隙跳著腳取暖。實驗用的南蛇藤是1米見長的原材料,需要用刀砍成小段,再烘干、粉碎,然后才能用于實驗。加工完一麻袋材料,白雪霏的手上已滿是水泡……天才=99%的努力+1%的運氣,白雪霏的成長經(jīng)歷,驗證了這個公式。

  白雪霏的校友宋晨曦、劉瑩、鐘倍爾,則歷時8個月做出了一本93頁的“博士論文”——對上海5323塊英文標志牌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了587處錯誤。同時對上海、北京、深圳的2300位市民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罢n題組”還走訪調(diào)查了12家相關單位、5家具有代表性的廣告制作商,總結出了一套較為完備的城市公共場所英文標志規(guī)范化實施方案,建立了專屬網(wǎng)站、制作系統(tǒng)軟件,提交政府部門并協(xié)助其推廣實施。最終,這個成果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一等獎,并成為上海市語委政策咨詢的參考素材。

  這樣的成就,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需要新思維——在“天才教育”體系最為普及的美國,立法規(guī)定天才兒童有權利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服務。因此,美國公立學校十分重視天才兒童的甄別與特殊教育,基本上所有公立學校都設立了“天才與資優(yōu)教育計劃”。天才班從小學一年級直至高中。其中,為了讓有能力的高中生獲得進一步發(fā)展,美國大學理事會還在上世紀50年代起就推出面向高中生的大學先修課程。比如,位居“2012全美最佳中學”榜首的蓋頓中學,用宇宙物理學、電子信息工程、遺傳工程、癌細胞控制等課程取代了一般的語數(shù)外,91%的學生擁有各自的科研項目,還可以自由選擇大學的所有課程。

  實際上,像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中學名校的競爭,也已經(jīng)開始超越拼“升學率”的階段,而是嘗試通過更開放的課程,讓優(yōu)秀的學生培養(yǎng)通常更高年齡段才擁有的才能。比如華師大二附中開設了科技創(chuàng)新班,聘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為部分優(yōu)秀學生的課題研究作指導,也嘗試組織個別學生利用假期進入研究所實驗室。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賽上,該校學生連續(xù)多年登上領獎臺,獲獎數(shù)位居全國第一。如此驕人的成績,得益于該校近年來對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

  白雪霏和她的同學們的經(jīng)歷證明,當那些天資優(yōu)秀并愿意刻苦努力的學生被提前帶領進入某一領域后,可以超前地取得杰出成就。

  培養(yǎng)偏才爭議最大,是督令其全面發(fā)展,還是揚長避短,在與眾不同的道路上一條道走到黑?

  案例:文學少年,休學一年寫20萬字小說

  上海市實驗學校的小蒼,是另外一種天才——“偏才”、“怪才”。

  小學四五年級時,小蒼的媽媽就經(jīng)常接到班主任“投訴”:班上七八位“小說迷”課上看閑書,結果罰沒的書,全出自小蒼之手。媽媽當時認為,孩子看點閑書開拓視野沒什么不好,放任了小蒼;初中時,媽媽偶然發(fā)現(xiàn),小蒼開始寫“故事”——“一個筆記本上,一段段文字,還是不同字跡。問他,他說喜歡看小說的一幫同學合作編寫的”;高一時,小蒼對文學的癡迷,更變本加厲。他的三部小說同時在網(wǎng)絡上連載,最多時讀者數(shù)十萬,但學習成績節(jié)節(jié)后退。

  媽媽急了。兒子的文學天分和癡迷,與正常的學業(yè)發(fā)生沖突,母子為此時常爭吵,最終期中考試多門功課不及格引爆親子沖突——媽媽強行把小蒼“拉下馬”,切斷了小蒼的網(wǎng)絡。小蒼則摔門:“你不讓我寫,很可能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我恨你們!

  被勒令停止寫作后,小蒼每天按部就班上學,但媽媽察覺到異常:“他不跟我吵了,但情緒很消極,每日機械學習、考試,感覺人生沒有意義!

  媽媽怕了,總不能讓孩子心理出問題啊!媽媽最終作出了妥協(xié)——為小蒼請假休學,讓他專職寫作,釋放天分和熱情。小蒼一年內(nèi)寫出了20萬字的小說,目前已公開出版,順手寫的幾篇“小文章”,發(fā)表于《少年文藝》等,還捧回一個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的二等獎。一年休學結束,小蒼重返學校,努力學習準備高考。

  其實,游走在體制內(nèi)外之間同樣需要冒險和勇氣。要是孩子沖擊“天才之路”失敗呢?正常學業(yè)又被耽誤,誰為孩子的前途負責?更何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任何選擇都沒有回頭路。

  因此,并非所有有天分的孩子,都能如小蒼這般幸運,能夠得到家長的支持。寶山區(qū)少科站的金飛老師,十分惋惜地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初一男孩曾隨他赴美國參加全球頭腦奧林匹克大賽,而且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績!昂⒆游蛐院芨,心靈手巧,機械方面的很多東西一點就通。”但由于回國后期末考試后退了幾名,媽媽立即叫停了他所有的課外活動。

  “有天分的孩子不少,但被家長拉下馬的很多。因此,最終成才的只是少數(shù)人!

  這也給學校培養(yǎng)提出了難題。

  素有上海“教育實驗田”之稱的上海市實驗學校,有很多“偏才”、“怪才”的故事。

  去年,該校15歲的學生小史參加高考,考進中科大少年班?尚∈肪褪且粋傳統(tǒng)意義上偏科偏得厲害的孩子——當年中考參加本校的直升考時,小史數(shù)理化近滿分,但語文成績只考了個位數(shù),小史說:“直升考選拔理科尖子生,數(shù)理化成績占大頭;語文英語比例低?荚3個小時,我90%的精力用在數(shù)理化上,差不多拿滿分;語文成績點綴一下基本就可以通過。所以,沒留太多時間去答語文!

  “小史的數(shù)理化學習很有天分,初三時甚至超過很多高二學生;但語文水平僅相當于小學生。”同一個學生身上如此巨大的“偏差”,讓校長徐紅哭笑不得:“如果參加全市統(tǒng)一中考總分決勝負,他可虧大了!比曛蟮母呖,小史依然逃不過總分考驗,怎么辦?上海市實驗學校從小學到高中縱向貫通的學制提供了便利:初三下半學期,小史擁有了屬于他自己的“特需課表”——語文課到小學部去補習;數(shù)理化到高中部去預先學習!皳P長補短”的培養(yǎng)模式,讓他最終順利通過了高考。

  對“偏才”來說,也許可以揚長避短,在與眾不同的道路上一路走下去。閘北八中是一所普通的公辦學校,學生成績一般。但上任學生會主席蔣依雯,卻是一位“擊劍女國手”。從初中起她邊讀書邊學擊劍,多次參加全市、全國的專業(yè)比賽,高一時獲得市錦標賽前三名;前年入選國少隊,赴阿塞拜疆參加世界少年擊劍錦標賽。更神奇的是,因為比賽激勵而努力,這位中考時降分錄取的孩子,到高一時躋身全年級前50名。

  獲得閘北八中首屆“自主成功獎”的黃聰穎,成績平平,但寫作才能出色。高中期間,她出版了三部取材于校園生活的網(wǎng)絡小說,最終考取心儀的大學。

  以成績判斷,他們可能是差生;但按某方面能力看,他們卻是天賦異秉的特長孩子。如何培養(yǎng)這些孩子也是爭議最大的。是寬容接納,只重其優(yōu)點而對其缺點視而不見;還是威逼利誘,令其全面發(fā)展、提高總分?值得家長和學校思考。

  升學是道無法回避的檻。既不能讓天才孩子潛力“放空”,也不能被應試教育過度“壓榨”。

  案例:語言小天才,13歲考出英語高級口譯

  天才,到底能不能培養(yǎng)?

  上海教育功臣、閘北八中校長劉京海說得很客觀也很辯證:“天才從來就不是學校能夠培養(yǎng)的。但孩子本身是種子,學校是土壤。土壤的肥沃與貧瘠,直接影響著種子的成長!

  上外附中高三的金琪,12歲考出英語中級口譯,13歲考出英語高級口譯,至今仍保持著年齡最小通過者的紀錄。目前會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4門語言。即使在以外語學習見長的上外附中,金琪這樣的語言小天才也不多見。況且,她既非海歸家庭子女,父母英語又平平。她說,能“修煉”成“天才”,媽媽“盯得緊”功不可沒。

  “從幼兒園開始,媽媽就每天在家放英文兒歌、童謠、故事。開始當然聽不懂,但就像背景音樂一樣,時間長了就自然形成語感了!苯痃鞒燥垥r聽、做完作業(yè)后聽……日積月累,沒有負擔,但水到渠成修成正果。

  與很多家長一樣,要培養(yǎng)孩子某方面的專長,但孩子的能力很快超越自己,輔導不了怎么辦?金琪媽媽沒有逼自己自我修煉成老師,而是當好“軍師”。

  從小到大,金琪最崇拜媽媽的搜羅材料能力:“她總是能搞到很多原汁原味的英語音像素材。”金琪最寶貝的,是十年前媽媽幫她“淘”到的一套《傾聽名人的聲音》英文原聲錄音帶,收錄了美國歷任總統(tǒng)、商界巨頭、大科學家等各領域的名人演講錄音。德語、法語、西班牙語學習也是如此。媽媽不僅為金琪搜羅有聲讀物、時新雜志,還多方打聽,幫金琪找到一位德國人當家庭教師。

  這只是“天才”孩子培養(yǎng)的第一步。對這些特殊的孩子來說,還必須能把他們從應試的框框中解放出來、更好地發(fā)展其天分。

  金琪記憶力和語感超常,剛進上外附中時就表現(xiàn)出很好的語言天賦:“200個單詞的一篇文章,她5分鐘就能流利背誦。課內(nèi)認真聽講,課外每天只學半小時,英語成績就名列前茅!崩蠋熣J為,金琪太“閑”是種浪費,就建議她修德語。德語按部就班上課,金琪“吃不飽”,學校允許她跳級、插班,再加法語……在不同年級老師手上,金琪被像“接力棒”一樣傳遞,僅用了一年左右,就讀完了從初一到高二的幾門外語課程。

  上外附中校長崔德明說,對金琪這樣的孩子,學校并不強求按照高考要求、語數(shù)外理化“求全”,而是適度寬松,鼓勵“揚長避短”。對天才孩子,既不能讓其潛力“放空”,也不能被應試教育過度“壓榨”!斑@些語言小天才,未來定位是國家急需的多語種人才。學校因此更多提供多語種同聲翻譯、模擬聯(lián)合國活動等各種實踐機會,鍛煉他們成長。”

  對天才學生的培養(yǎng),華東師大二附中校長何曉文用了一個比喻:“學生好比大豆,考試是把大豆壓成豆餅,而創(chuàng)新教育則是讓大豆發(fā)芽!

  問題還在于,即便豆芽茁壯,它要根落何處,才能根深葉茂并再結碩果?

  華東師大二附中的段沛妍在今年的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中榮獲一等獎,這也是上海近10年來在國際最高級別的創(chuàng)新賽事中獲得的最高獎項。她心愛的生物課題研究,要做實驗、查資料、寫報告……與碩士研究生的科研流程沒有兩樣。但是,她只是一名高三學生,要直面高考和升學問題。因為癡迷興趣,她沒時間備戰(zhàn)復旦交大的自主招生;沒時間反復操練應付高考。最終,國內(nèi)大學她只拿到了華東師范大學的預錄取資格。但堅守理想和興趣,令她最終獲得了國際大獎,同時獲得的,還有美國名校的獎學金和入學資格。

  文中提到過的“小天才”中,白雪霏因出色的生物特長和研究能力,被美國名校生物系錄取;金琪被法國巴黎政治學院錄取。而以專職作家為夢想的小蒼,卻還在為寫作才能未納入國內(nèi)大學中文系自主招生標準、不得不強化數(shù)理化以備高考而痛苦。

  超脫升學體制而成功的天才,畢竟是少數(shù)。升學,對多數(shù)天才孩子來說,是道無法回避的檻。劉京海的觀點很尖銳:“天才培養(yǎng)和發(fā)展,如果不與高考掛鉤,那高中校長只能是自作多情,天才培養(yǎng)和多元成才,將面臨無人接棒的困境!

  雖然隨著高校自主招生的推進,越來越多的特長能力進入中國高校選拔體系。可是,對于“天生我才”豐富多彩的類別來說,這扇門,開到多大才能包容?

  天才孩子的成長之路很長;天才孩子的培養(yǎng)探索之路更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48565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