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兩個孩子都出生在日本,由于在日本沒有老人給看孩子的習(xí)俗,百合從帶著孩子出院后就在婆婆的指導(dǎo)下學(xué)習(xí)一個人照顧嬰兒。后來在老大一歲半的時候百合又生了老二,在身邊沒有人幫助的情況下自己照顧兩個小孩子,也沒有妨礙正常做家務(wù)。
在日本實際上很普通。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育兒知識與技巧以外,還有幾個可以幫助減輕負(fù)擔(dān)的育兒小工具很值得向國內(nèi)的媽媽們推薦。
1、奶嘴
提起奶嘴,百合對其感激涕零。如果沒有遇到奶嘴,就肯定沒有我家老二的誕生,因為養(yǎng)老大的時候自己就已經(jīng)被累死或者自殺了?赡軐χ袊藖碚f奶嘴還很陌生。實際上奶嘴的歷史悠久,在北歐文藝復(fù)興運動中最偉大的畫家阿爾布雷希特·丟勒(AlbrechtDurer1471-1528)畫的圣母像中,嬰兒耶穌手里就拿著當(dāng)時布制的奶嘴。
美語奶嘴pacifier中的詞根pacify就是撫慰和平定之意,澳大利亞語奶嘴soother的詞根soothe也是使平靜,安撫之意,而英語dummy的詞根dumb則是沉默的,啞巴之意。奶嘴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安撫嬰兒的情緒。
小寶寶還不會或者還不能很好的用語言來表達(dá)心情,稍有不如意就要哭,而寶寶一哭特別是年輕媽媽們就要抓狂。奶嘴則是緩解嬰兒哭的良藥,最起碼是麻醉藥。寶寶一哭先用奶嘴撫慰他,讓他精神安定下來停止哭泣,然后媽媽可以再有條不紊的尋找寶寶哭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寶寶哭泣是在向大人發(fā)信號表達(dá)此刻的愿望,因此使用奶嘴讓他停止哭泣并不是最終目的,哭泣的原因還是要媽媽自己找。
奶嘴還是最好的引導(dǎo)寶寶睡眠的助手。百合總是在睡覺前給孩子們喂好最后一次奶,然后塞上奶嘴讓他們自己沉沉進入夢鄉(xiāng),這樣就可以騰出更多時間來做其他事情。嬰兒在母親子宮里就有吮吸手指的本能行為,手指是他們找到的第一個玩具,而吮吸奶嘴則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吮吸手指。喜歡吮吸奶嘴的孩子就不會吮吸手指,而且戒奶嘴比戒吸手指頭要容易得多。吮吸奶嘴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就是,寶寶不會從地上隨便揀到什么東西就放進嘴里。
溫馨提示:最好在寶寶啼哭不止(比如夜間或外出的時候)媽媽真正著急的時候才使用奶嘴,在寶寶開始學(xué)說話的1歲左右,可以嘗試給他徹底戒掉奶嘴。有些小兒牙科醫(yī)生指出長期使用奶嘴對乳齒的咬合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但在兩歲半前摘掉奶嘴就不會有多大問題。百合家的孩子們一個兩歲另一個三歲才摘掉奶嘴,但是并沒有妨礙到她們語言能力的發(fā)育和牙齒的排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551551.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