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我用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談話雙方的關系及溝通的步驟:
第一步:談天
我有3個小孩,從他們小學1年級開始,每周都會安排跟他們“個別”約會(就是與孩子相約在某個時間和場所談話)的時間,平常也常常跟他們一起玩、一起做作業(yè),因此建立了不錯的溝通基礎,隨時都能“談天”。
第二步:談心
當我的大兒子小學6年級時,有一天,他很靦腆地跟我說:“媽媽,明天約會時,我想跟你談一件事!笨此敲凑J真的表情,我急著問:“什么事?”他說:“明——天……再談好了!奔热凰幌肜^續(xù)講下去,我就尊重他排定的時間,不再問了,而是耐心地等待。
終于到了約會時間,吃完飯后,他很慎重地告訴我:“媽,我已經(jīng)長大,就要變成青少年了,所以,我不想再穿……三槍牌那種白色的三角褲了……很幼稚……”我忍住笑,本以為是多么嚴重的事,原來是想換內褲!但是轉念一想,很快止住了想笑的念頭,因為對孩子來說“丟掉三角褲”也許真的具有神圣的象征意義,那就是——我長大了!
因此,我也很認真地響應他:“喔,這樣啊,那你覺得穿哪一種內褲比較像青少年呢?”
于是我們就這個主題談了起來,過程中也聊了一些關于進入青春期后會有的一些狀況和生理變化。
第三步:提供信息
兒子談完他的想法后,我把所知道的男式內褲的款式、質地、顏色做了大概的介紹,并約定一起去大賣場走一趟,實地看看有哪些種類和樣式。
第四步:建議
到了大賣場,在許多不同種類的內褲中,我建議了其中一款,并把優(yōu)點告訴兒子,兒子雖然同意,但也很喜歡另一種樣式,于是我們就把這兩種都買回家了。
第五步:應用
兒子穿過這兩種內褲后,我再跟他討論,哪一款穿起來比較舒服、比較“好看”(因這也是兒子在意的),以后就可以再買那一款來穿。
我想,如果平常沒有跟孩子建立談天、談心的習慣,當孩子碰到這些困擾時,可能就難以啟齒了。很多父母會埋怨,孩子到了青春期就變得叛逆、不聽話,事實上,若父母能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與他經(jīng)營良好的關系,到了青春期就不致于有緊張、對立的情形,反而能在暢通的溝通中,陪伴他們度過這段身心巨變的時期。
我們與孩子的關系狀況,決定了談話的深度。當我們能從一般的生活話題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彼此之間能夠深度的接納、關心和信任時,要引導他們接受正確的觀念、走正確的道路,就不會太困難了。
也就是說,我們不應急于在一次談話中或在很短的時間內,立刻看到孩子改變態(tài)度、改變習慣,必須先跟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然后用他喜歡的方式跟他談心,再多收集一些數(shù)據(jù),給孩子提供多一些的選擇機會,并培養(yǎng)他做判斷的智慧,如此,孩子必定能在我們的愛與澆灌中漸漸成長,結出美好的果實。
談話的技巧
在談話中,“聽”到什么比“說”了什么更重要!成功的談話不在于我們“說”多少,而在于“聽”多少,能真正聽到孩子的心聲,才能有正確的回應。
“聆聽技巧”就好像是一座橋梁,將我們內在的善意、真誠的態(tài)度、積極的引導,清楚地傳達給孩子,可說是關懷性談話中不可或缺的。
我們需要學習的“聆聽技巧”至少有五方面:
技巧一 同理
由于孩子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有時候,我們不知不覺會以成人的眼光評斷他們,要求他們“應該”懂這個、“必須”會那個、“不能不”做這個……孩子如果表現(xiàn)優(yōu)異、聽話,老師和家長就眉開眼笑;如果表現(xiàn)得不理想、不順從,便會招來大人們的一頓訓斥。
我們忘了,兒童的思考、感受和體能是有別于成人的,如果對他們的期望超越了他們的能力范圍,只會讓孩子越來越?jīng)]有自信,跟大人們也會越來越疏遠。例如:當孩子心情不好時,父母要求他立刻停止哭泣而不去安撫他;孩子不想做作業(yè)時,理所當然地就要接受大人的指責,而沒有調適的空間;孩子不愿按照老師的安排去做時,就是不對、不聽話,卻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
當孩子的表現(xiàn)不能達到我們的期望時,或許正是他們在成長中遇到阻礙、挫折的時候,也或許正是他們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思考力的時候,非常需要我們的接納和引導。
通常我們在與孩子的談話中最容易犯的錯誤之一,就是還沒有給孩子表達意見的機會,就急切地想對他提出忠告或幫他解決問題。然而,我們若不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和困難,就無從幫起,那些苦口婆心的勸說也常是徒勞無功,更談不上解決問題了。
要能正確“聽”孩子說話,第一步就是要具備“同理心”,也就是:
暫時停止自己的感受,進入孩子的主觀世界,體會他的感受,并將所感受到的表達出來。
我的孩子還小時,每天跟他們“混”在一起,有時會覺得很累、很悶,很想找一個讓大家都感到開心的方法,最后一廂情愿地認定“逛街”──有吃、有玩、有看,應該是最好的方式。二話不說,我一手牽著老二、老二再牽著老大,另一手牽著老三,就直奔士林夜市。
但幾次下來,孩子們不是在路上吵吵鬧鬧,有的哭有的要抱,就是3個人都嘟著嘴回家,滿臉不高興,我也被他們弄得精疲力竭。有一次我實在忍不住,就對他們發(fā)起飆來:“媽媽這么用心安排,夜市有這么多好看、好玩的,你們還有什么不滿意?”
老二說:“有什么好看的,都是垃圾和屁股!
垃圾?屁股?原來,以我的高度所看到的盡是漂亮的衣服、好吃的東西,但以他們的身高,在擁擠的夜市中,只能看到滿地的垃圾,和前面叔叔阿姨的……屁股。我這才恍然大悟!
成人唯有暫停自己的想法,調整自己的眼光,以孩子的高度來看這世界,才能真正懂得他們內心的感受,進入他們的主觀世界中。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57467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