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的露露,人不大,卻“精”得很。大人要她幫忙拿個拖鞋,倒杯水,她居然反問爸爸媽媽:“我拿了拖鞋,有什么好吃的?”這么點大的人,凡事要講條件,將來長大了可怎么得了!
爸爸媽媽愁死了,該怎么做才能既調動露露的主動性,又改掉這個壞毛病呢?
2歲的寶寶正處于他們的第一個反叛期,為了表示自己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做什么事情都要和爸爸媽媽擰著來。對于寶寶的種種“劣跡”,爸爸媽媽頭痛不已。跟寶寶斗智又斗勇,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爸爸媽媽,終于找到了對策。
讓寶寶做事情之前,爸爸媽媽必然先百般誘惑:“寶寶,快去睡覺了,你聽話的話,就可以吃冷飲!
“寶寶,現(xiàn)在自己玩,媽媽忙完了帶你去買玩具!
爸爸媽媽贏了一時,卻造成了嚴重后果。以后爸爸媽媽尚未許諾什么條件之前,寶寶居然主動提要求了,而且做每件事情之前,都要和爸爸媽媽斤斤計較一番,甚至討價還價:“不要,我就不吃飯,要么你給我買……”
獎勵,本來是為了鼓勵孩子,F(xiàn)在,獎勵完全變了質,成了寶寶要挾爸爸媽媽的籌碼。
給寶寶獎勵,本意是對寶寶正確行為表示的贊許。這不是必須的,也不是給寶寶的報酬,只是爸爸媽媽的一種鼓勵方式。
但是,如果爸爸媽媽每次都用獎勵獎品,作為要求寶寶去做某件事情的交換條件,這就會在寶寶頭腦中形成這樣的觀念: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回報的,還會建立做事情就有獎品的條件反射。所以,一旦沒有獎品,寶寶就會主動索要。
要根治寶寶的這個毛病,關鍵就是要打破做事情就有獎品的條件反射。給予寶寶的獎勵遵循不規(guī)則的規(guī)律,就能逐漸消除這種條件反射,讓獎勵恢復它本來的意義。
獎勵次數(shù)不規(guī)則
給予寶寶獎勵的時候,第一要則是不要每次都給,第二要則也不要每三次或每五次給一次獎勵,有規(guī)律可循,孩子就容易建立條件反射。父母可以視寶寶做事情的認真程度和質量給予獎勵。
延遲獎勵
不要寶寶一做完事情就給他獎勵,要有一個時間差。即時的獎勵只能讓寶寶感覺到這是他做事情的報酬。爸爸媽媽可以等寶寶做完事情之后,告訴他,“你做得很好,我想獎勵你一下,但是,小汽車得等到星期天再買!
特別提醒:
1.由于有時間間隔,延遲獎勵很容易被爸爸媽媽忘記,這樣會傷害寶寶,爸爸媽媽最好還是在記事本上記一下。
2.年齡小的寶寶,延遲獎勵的時間要短一些,最長不超過一個星期。期待也是一種快樂,而且還能培養(yǎng)寶寶的耐心和毅力。
獎品非物質化
精神上的獎勵,與吃的、用的、玩的等物質性的獎勵相比,更能培養(yǎng)寶寶的自豪感和榮譽感。給寶寶一張獎狀,幫他在家里貼一張光榮鎊,允許他參與包餛飩等等,這樣的獎勵更能激勵寶寶。
特別提醒:
可以把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結合起來使用。年齡小的寶寶,物質獎勵也許要多一些;年齡稍大,則精神獎勵的比例高一些。交替使用,更能提高寶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管倚)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58458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