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語文文言文比較閱讀試題(附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一.【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禮記?禮運(yùn)》)
【乙文】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選自《桃花源記》)
1.解釋下列文言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 選賢與(“與”通“舉”,選拔)能 (2)貨惡(憎惡)其棄于地也
(3) 故(所以)外戶而不閉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文言句子。(2分)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處處可以聽到。
3.[甲] 文中闡述的“大同社會”與[乙]文中描繪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兩文都表現(xiàn)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點撥:對比閱讀找共同點!按笸鐣迸c“世外桃源”在當(dāng)時社會條件下是不存在的,都是一種理想的社會。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題。(13分)
《論語》十則(節(jié)選)
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xué)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保ā稙檎罚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保ā稙檎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br />孫權(quán)勸學(xué)
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dāng)涂掌事,不可不學(xué)!”蒙辭以軍中多務(wù)。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dāng)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wù),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xué)。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溫故而知新 新:新的理解和
B.學(xué)而不思則罔 罔:迷惑
C.及魯肅過尋陽 過:到
D.但當(dāng)涉獵 涉獵:全面廣泛地閱讀
2.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用法和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C )
① 擇其善者而從之 ③結(jié)友而別
② 安陵君其許寡人 ④攻大澤鄉(xiāng),收而攻蘄
A.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3.請你至少寫出出自以上選文的三個成語。(2分)
不亦樂乎 溫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guī)?擇善而從 吳下阿蒙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待)
12.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恨,不也是君子嗎?
(2)蒙辭以軍中多務(wù)。呂蒙拿軍中事務(wù)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
4.孔子提倡學(xué)習(xí)要與思考相結(jié)合,孫權(quán)認(rèn)為,學(xué)習(xí)“但當(dāng)涉獵”。關(guān)于學(xué)習(xí),你又有怎樣的體驗?請簡要述說你的觀點及理由。示例:我的體驗是,既要廣泛涉獵,也要學(xué)思結(jié)合。對一般文章要廣泛涉獵,才能拓展知識面,開闊視野;對文化經(jīng)典要邊讀邊思,認(rèn)真品味,才能領(lǐng)會其中精要。這樣,才能做到學(xué)有所獲。
三. 【甲文】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眨旃珌,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yuǎn)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jìn)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jìn);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文】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出師表》)
1.用“/”標(biāo)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頓。(僅標(biāo)一處)(1分)
今 齊 地 方 千 里 今 齊 地 /方 千 里
2.下列加點字詞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C )(2分)
A.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B.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C.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D.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3.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令初下,群臣進(jìn)諫,門庭若市。
答:命令剛下達(dá),群臣都來進(jìn)諫,門前、院內(nèi)像集市一樣。
(2)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答:皇宮中和朝廷中都是一個整體,提升、處分、表揚(yáng)、批評、不應(yīng)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有所不同。
4.【質(zhì)疑探究】鄒忌和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勸諫他們的君主,他們希望達(dá)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們勸諫的藝術(shù)各有不同,你認(rèn)為他們的不同表現(xiàn)在哪里?。(3分)
答:第一問:都希望他們的君主能廣開言路,接受意見。
第二問:鄒忌:用日常生活小事設(shè)喻,由己及君,現(xiàn)身說法,由家事到國事,以小見大,道理由淺入深,具有極強(qiáng)的說服力。諸葛亮: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由主而次,循循善誘,諄諄告誡,不失人臣身份。
5.【遷移拓展】勸諫是一門藝術(shù),魏徵以“載舟覆舟”勸諫唐太宗,實現(xiàn)了“貞觀之治”;曹劌用“取信于民”勸諫魯莊公,打贏了“長勺之戰(zhàn)”。因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樂、體育、美術(shù)等課程,為了讓班主任恢復(fù)你們的這些課程,你準(zhǔn)備和他(她)這樣說:(2分)
答: 略。評分要點:注意稱謂、說話的語氣、分寸,符合情景內(nèi)容即可。
四.【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jìn)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jìn);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乙】孫叔敖為楚令尹,一國吏民皆為賀。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來吊。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盡來賀,子獨后吊,豈有說乎?”父曰:“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quán)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睂O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聞余教!备冈唬骸拔灰迅叨庖嫦,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
1.兩則選文表達(dá)的共同主旨是什么?(3分)
答案:統(tǒng)治者應(yīng)該有勇氣廣開言路,善于納諫。
2.簡略說說甲文中進(jìn)諫人越來越少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由于齊威王敢于納諫,廣開言路,使得齊國大治,民眾對齊威王治國的滿意度越來越高,意見越來越少。
3.乙文“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句中“此三者”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4分)
答案: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
4.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5分)
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quán)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
答案:自己身份高了卻對人驕橫無禮的人人民就會離開他,地位高了卻擅自用權(quán)的人君王就會厭惡他,俸祿優(yōu)厚了卻不知足的人禍患就隱伏在那里。
五.【甲文】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壕蘩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誹謗于朝市,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jìn)諫,門庭若市;期月之后,時時而間進(jìn);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日 (選自《 戰(zhàn)國策? 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文】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wù)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眳峭踉唬骸吧圃!”乃罷其兵。
[注] ① 舍人:門客:指封建官僚貴族家里養(yǎng)的幫閑或幫忙的人。② 小孺子:年輕人。③ 三旦:三天。④ 委身曲附:變著身子緊貼著樹枝。⑤ 務(wù):一心,一定。
1、請從兩篇短文中各找出(歸納)一個成語。( 2 分)
門庭若市或從諫如流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2、與“則懷丸操彈,游于后園”中加點字“于”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 ) ( 2 分)
A、皆以置從美于徐公 B、奉命于危難之間
C、管夷吾舉干士 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3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當(dāng)面指責(zé)(2)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 滿一年(“一年”也可)
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6分,每小題3 分)
( 1)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譯:能夠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錯,并且傳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獎賞.
(2)此三者皆務(wù)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
譯: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及后面的禍患。16.請比較兩篇短文的相同點。
(1)從進(jìn)諫方式看,鄒忌與少孺子:都采用設(shè)喻(類比、諷諫)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過失。
(2)從進(jìn)諫結(jié)果看,威王與吳王:都能接受進(jìn)諫,并付諸行動。
六.【甲】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馬說》)
【乙】勾踐宴群臣,而言吳王夫差之亡也以殺子胥故。群臣未應(yīng),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嘗之東海矣,東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鱗之屬以班見①。見夔②出,鱉延頸而笑,夔曰:‘爾何笑?’鱉曰:‘吾笑爾之蹺躍③,而憂爾之踣也!缭:‘我之蹺躍不猶爾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爾用四,四猶不爾持也,而笑我乎?故?④之則傷其足,曳⑤之則毀其腹,終日匍匐,所行幾許。爾胡不自憂而憂我也?’今王殺大夫種⑥,而走范蠡⑦,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顧,越無人矣。臣恐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蓖跄弧 (劉基《郁離子》)
【注釋】①以班見:按照等級依次拜見。②夔:kuí,傳說中的一種動物,似龍,一足。③蹺躍:用一只腳跳躍。④?:踮起腳尖。⑤曳:拖,牽引。⑥大夫種:越國大夫文種,功臣,助勾踐滅吳。后勾踐聽信讒言,令其自殺。⑦走范蠡:逼走范蠡。范蠡,越國大夫,助勾踐滅吳,后為避禍而隱居江湖。
1.解釋下列短語。(4分)
(1)外見:顯現(xiàn)(表現(xiàn)、展示)出來 (2)通其意:通曉它的意思,明白它的心思、想法 (3)介鱗之屬:魚鱉一類的水族動物 (4)延頸而笑:________ (5)所行幾許:(能)走多遠(yuǎn)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況且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2)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顧,越無人矣。
天下的賢能之士,都嚇得轉(zhuǎn)回身去(掉過頭去),不敢到越國來,越國再沒有治國的賢才了。
3.韓愈諷刺了假伯樂一類的統(tǒng)治者,你覺得勾踐屬于這一類人嗎?請依據(jù)選文和補(bǔ)充注釋加以辯證分析。(4分)
答案:示例:這要辯證分析。勾踐重用文種和范蠡重振越國雄風(fēng),說明他還是識人才的,但后來又逼死逼走兩位功臣,說明勾踐對兩位人才的價值并沒有認(rèn)識到位,沒有給千里馬類的人才以合適的生存條件,又表現(xiàn)出統(tǒng)治者短視的一面,這符合韓愈諷刺的現(xiàn)象!∈纠簩儆谕活悾篡`只是看到文種和范蠡的某一方面的才干,復(fù)國成功就卸磨殺驢,表現(xiàn)出統(tǒng)治者短視的一面,說明勾踐也是一個假伯樂,這完全符合韓愈諷刺的現(xiàn)象。 不屬于同一類。勾踐重用文種和范蠡重振越國雄風(fēng),說明他識人才而且能重用人才。當(dāng)大夫子余委婉諷諫之后,勾踐以“默然”表示對自己的錯誤有所認(rèn)識,看來伯樂也是會犯錯誤的。
七.【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jìn)盡忠言,則攸之、?、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選自《隆中對》
【注】每:常常。 信然:確實這樣。 先主:劉備。  就見:到那里拜訪!∏拢何ㄋ┱伲ㄋ祥T)來。致,招致,引來。  枉(wǎng):委屈。  駕:車馬,借車馬指劉備。   由是:因此。 凡:總共。
1.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 (A ) (2分)
臣本布衣
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愚公移山》)
先帝不以臣卑鄙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魚我所欲也》)
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說》)
還于舊都
欲有求于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乙文中的畫線句。(4分)
先主曰:“君與俱來。”劉備說:“您和他一起來!
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
3.《出師表》能流傳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辭質(zhì)樸,情真意切。請以“遂許先帝以驅(qū)馳”為例,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作簡要分析!霸S”是答應(yīng)、許諾的意思。諸葛亮為報答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遂許先帝以驅(qū)馳”,而一“許”便是二十一年。在歷經(jīng)了無數(shù)“危難”后,如今又要“出師”,繼續(xù)為劉備的遺志“北定中原”而“驅(qū)馳”,這仍然是對“許”的踐行。一個簡單的“許”字,讓我們讀出了諸葛亮對劉氏父子的一份真情、一片忠心,也使我們感受到了他信守承諾、一諾千金的高尚人格。
4.針對文中畫線句有人提出了這樣的看法:諸葛亮寫《出師表》時劉備已經(jīng)去世,那么,即使出師未果,也不會對“先帝之明”造成影響,所以諸葛亮的擔(dān)心是多余的。對此,你有怎樣的見解?
諸葛亮的擔(dān)心不是多余的。劉備把國家大事都托付給諸葛亮,這是對諸葛亮的信任。如果諸葛亮辜負(fù)了這份信任,也就等于說劉備有眼無珠、看錯了人,那“先帝之明”當(dāng)然受損,甚至就不能成立了。從諸葛亮的“恐”可以看出他把這份信任看得很重,努力維護(hù)著劉備的明君形象!翱帧币彩侵T葛亮為報答劉備知遇之恩而鞠躬盡瘁的真切內(nèi)心寫照。
八、(2014?雞西)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題。(12分)
【甲】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匡衡,字稚圭,勤學(xué)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選自晉?葛洪《西京雜記》)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
(1)假借:________ (2)以是:________ 答案:(1)借 (2)因此
2.翻譯句子。(4分)
(1)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我)抄完書,跑著送還給人家,一點也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
(2)衡乃穿壁引其光。
于是,匡衡在墻壁上鑿了一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從洞中透過來。
3.甲、乙兩段在選材上的相同點是什么?請用一個詞語或成語分別概括兩段內(nèi)容。(3分)
答案:選取的都與勤學(xué)(求學(xué)條件艱苦)有關(guān),甲段寫讀書之艱(得書之難),乙段寫鑿壁偷光。
4.結(jié)合上面文段,聯(lián)系自己的學(xué)習(xí)生活,談?wù)勀愀惺茏钌畹氖鞘裁矗?3分)
答案:示例一:學(xué)習(xí)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我們要像宋濂和匡衡那樣想辦法克服,努力學(xué)習(xí),最后一定會學(xué)有所成!∈纠何覀兘裉斓膶W(xué)習(xí)條件和宋濂、匡衡相比要優(yōu)越得多,他們能夠克服一切困難去讀書。我們也應(yīng)該多讀書,讀好書,成為一個知識豐富的人。
九、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回答文后問題。(12分)
【甲】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節(jié)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乙】宋濂嘗與客飲,帝①密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zhuàn)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②欺!遍g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帝問其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選自《明史?宋濂傳》)
【注釋】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稱。
1.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標(biāo)兩處)(2分)
錄 畢 走 送 之 不 敢 稍 逾 約。 答案: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余幼時即嗜學(xué) 嗜:愛好 (2)弗之怠 弗: 不
(3)宋濂嘗與客飲 嘗:曾經(jīng) (4)間問群臣臧否 臧: 善,好
點撥:“臧”可以聯(lián)系《出師表》中“陟罰臧否”一句。
3.翻譯下列句子。(3分)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于是能夠看到許多(各種各樣的)書。
(2)誠然,卿不朕欺。 真是(確實是)這樣,你沒有欺騙我。
4.甲文段在讀書方面給我們的啟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給我們的啟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讀書方面圍繞“勤奮刻苦”“博覽群書”,做人方面圍繞“正直”“坦誠待人”“與品德優(yōu)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說人壞話”等要點回答即可。點撥:考查學(xué)生讀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炯住课淖プ “嗜學(xué)”“手自筆錄”“遍觀群書”等內(nèi)容來作答。【乙】文抓住“濂具以實對”等內(nèi)容作答。
5.請選用一句詩或?qū)β?lián)來概括【甲】文字體現(xiàn)出來的意思,并簡要說明理由。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或“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甲】文字揭示了學(xué)習(xí)須不怕艱苦,勤學(xué)不輟的道理,
十.【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記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shè)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節(jié)選自袁宏道《西湖游記?晚游六橋待月記》)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2分)
⑴月色入戶。 戶:窗戶 ⑵蓋竹柏影也。 蓋:原來
⑶止午、未、申三時。 止:僅僅、只是 ⑷其實湖光染翠之工。 工:美妙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⑵安可為俗士道哉?怎么能講給那些世俗的人聽呢?
3.【甲】【乙】兩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分別是什么?同是描寫月色,兩文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⑴寫月語句 【甲】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
⑵描寫方法 【甲】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jié)合,通過比喻描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過竹柏的影子,間接地寫出了月光的明亮。
【乙】文通過對月下景物的描寫,間接表現(xiàn)了月光的別樣趣味。
4.【甲】【乙】兩文篇末的議論分別表露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或感情?(2分)
【甲】文表現(xiàn)出作者豪放曠達(dá)的人生態(tài)度,也隱含著被貶后內(nèi)心的悲涼與自慰。【乙】文表現(xiàn)出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獨以自然山水為樂的情感。
十一.【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周敦頤《愛蓮說》
【乙】松之生也,于巖之側(cè)。流俗不顧,匠人未識。無地勢以炫容,有天機(jī)而作色。徒觀其貞枝肅矗,直干芊眠①,倚層巒則捎云蔽景②,據(jù)幽澗則蓄霧藏?zé)煛q肥P簿③而埋根,凡經(jīng)幾載;古藤聯(lián)緣而抱節(jié),莫記何年。于是白露零,涼風(fēng)至;林野慘栗,山原愁悴。彼眾盡于玄黃④,斯獨茂于蒼翠,然后知落落高勁,亭亭孤絕。其為質(zhì)也,不易葉而改柯;其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葉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節(jié)。若乃確乎不撥,物莫與隆⑥,陰陽不能變其性,雨露所以資其豐。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蓋;流形入夢,十八載而為公。不學(xué)春開之桃李、秋落之梧桐。亂曰:負(fù)棟梁兮時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諒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崴。 ——李紳《寒松賦》
注釋①芊眠:茂密狀。②捎云蔽景:意為與景物相掩映。③盤簿:牢固狀。④玄黃:指大自然的變化。⑤葉:相合。⑥隆:高。⑦諒:確實。⑧固:鄙視。⑨。喝》āP-課-標(biāo)-第-一-網(wǎng)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②穹石盤簿而埋根 連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
③可遠(yuǎn)觀不可褻玩焉 褻:親近而不莊重。 ④甘冒霜而停雪 停: 使(雪)停止。
2.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下面語句所表現(xiàn)的情景。(2分)
其貞枝肅矗,直干芊眠①,倚層巒則捎云蔽景②,據(jù)幽澗則蓄霧藏?zé)煛?br />3.兩文作者喜愛“蓮”、“寒松”的原因分別是什么?(2分)
4.簡要分析兩文在寫作手法上的相同之處及其作用。(2分)
2.寒松筆直的樹干撐起茂密旺盛的樹冠,昂首挺立,生機(jī)盎然;堅韌恭肅的樹枝,蒼翠茂密,遒勁有力。依靠層層山巒生長的寒松與高天白云攜手挽臂,掩映成趣; 隱居幽靜山澗的寒松積聚著霧靄,收藏著煙霞,氤氳迷離,如詩如畫。
3.答案:因為蓮具有純潔、正直、雅致的個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對君子品德的追求。因為寒松具有堅韌耐寒、忠貞不移的品格。隱寓了作者堅守節(jié)操、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氣度。
4.答案:①運(yùn)用襯托,突出了蓮、寒松卓爾不群的品性;②運(yùn)用托物言志的寫法,形象、含蓄地表現(xiàn)了作者對高潔品質(zhì)的追求,富有感染力。
十二.[甲]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yáng)州,復(fù)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yuǎn)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乙] 戴安道就范宣學(xué),視范所為:范讀書亦讀書,范抄書亦抄書。惟獨好畫,范以為無用,不宜勞思于此。戴乃畫《南都賦圖》,范看畢咨嗟,甚以為有益,始重畫。
【注釋】①戴安道就范宣學(xué):戴安道和范宣均為我國晉代人名。 ②咨嗟:贊嘆。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①賢于材人遠(yuǎn)矣 賢:勝過,超過 ②不宜老思于此 老思:勞神,費心思
2.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得為眾人而已耶?能夠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意思是比普通人還要不如)
②范看畢咨嗟,甚以為有益,始重畫。范宣看后,贊嘆不已,認(rèn)為大有益處,才開始重視畫畫。
3.[甲]文借事說理,以方仲永天資非凡最終“泯然眾人”的實例,說明了后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則直接寫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師生之間 虛心學(xué)習(xí),相互切磋 的過程。
十三.【甲】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偃f,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玻鞘恐。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xí)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标套又,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音也?”對曰:“齊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選D 點撥:A項第一個“過”是“經(jīng)過”,第二個“過”是“錯”“犯錯誤”。B項第一個“為”是“是“,如“千里之外”,第二個“為”表示心理活動。 C項第一個“以”是“用”,第二個“以”是“因為”。D項 “之”都是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意,不譯。
10.翻譯下面句子。(4分)
(1)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2)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只是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味道不同。
11.【甲】文中秦王對唐雎的態(tài)度、情感有一個變化過程,請根據(jù)文段內(nèi)容簡要概括。(2分)
利誘 l1. 威脅 害怕(色撓)
12.【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問話時,“避席對曰”,“避席”寫出了晏子 鄭重 的態(tài)度,也隱含了他的不滿。
13.唐雎與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勝利,唐雎主要是靠 勇敢 取勝,晏子主要是靠 智慧 取勝。
十四.【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選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萬事莫貴于義。今謂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一言④以相殺,是貴義于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于義也! (選自《墨子》)
【注釋】①予:給,送。②子:你,代詞。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話,即關(guān)系到正義與非正義的一句話。
2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禍患,災(zāi)難)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這、這樣)
(3)今謂人曰(對……說) (3)何故(緣故、原因)
3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們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
送給你天下,卻要你的性命,你愿意這樣做嗎?
31.【甲】文運(yùn)用比喻論證來闡明觀點,具體來說是用舍魚而取熊掌這個比喻來闡述舍生取義的觀點;【乙】文論證層層深入,首先論證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腳珍貴 ,其次論證了天下不如生命珍貴 ,然后論證了生命不如義珍貴,最后強(qiáng)調(diào)了萬事莫貴于義(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可貴)的中心論點。(4分)
32.【甲】【乙】兩文都闡明了“義”的重要性,您認(rèn)為“義”的內(nèi)涵是什么?今天還有堅持的必要嗎?為什么?
“義”是正義,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國家的大義。任何時候,我們都應(yīng)該堅持人民(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所以我們應(yīng)該堅持。
十五. 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jì)滄海。
出師表(節(jié)選)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jìn)盡忠言,則攸之、?、允之任也。
8.指出與“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義相同的一項。B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C.以傷先帝之明 D.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9.指出下面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C
A.今安在(哪里)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C.躬耕于南陽(身體彎曲) D.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奔走效勞)
10.請你賞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中動詞的妙處。
停、投、拔、顧一連串的四個動詞形象地寫出了詩人理想不能實現(xiàn),內(nèi)心苦悶、壓抑的心情。
11.誦讀下面句子,請分別用“/”把句中一處主要停頓標(biāo)示出來。
①直掛云帆濟(jì)滄海 直掛云帆/濟(jì)滄海 ②奉命于危難之間 奉命于/危難之間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盡忠于陛下的職責(zé)本分。
13.請你用成語或俗語寫出《行路難》和《出師表》中隱含的典故(各寫一個即可)。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乘風(fēng)破浪三顧茅廬、鞠躬盡瘁
十六.
【甲】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觀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了不敢銷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節(jié)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乙】宋濂嘗與客飲,帝①密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zhuàn)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②欺!遍g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帝問其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選自《明史?宋濂傳》)
注釋: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稱。
9.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標(biāo)兩處)(2分)
錄 畢 走 送 了 不 敢 銷 逾 約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余幼時即嗜學(xué) 嗜:愛好 (2)弗之怠 弗:不
(3)宋濂嘗與客飲 嘗:曾經(jīng) (4)間問群臣臧否 臧:善,好
11.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于是能夠看到許多(各種各樣的)書。
(2)誠然,卿不朕欺。真是(確實是)這樣,你沒有欺騙我。
12.【甲】文段在讀書方面給我們的啟示是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給我們的啟示是 。
.讀書方面圍繞“勤奮刻苦”“博覽群書”,做人方面圍繞“正直”“坦誠待人”“與品德優(yōu)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說人壞話”等要點回答即可。
十七.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12~15題。(15分)
【甲】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乙】孫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聞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孫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問何謂三利,何謂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歸之③。此之謂也。”孫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梢悦庥诨己?”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堯,舜其尤病諸⑤! (《孫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對自己的謙稱。②蹴然:吃驚不安的樣子。③怨歸之:怨恨會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層。⑤堯,舜其尤病諸:這種事連堯、舜他們都特別擔(dān)心做不到呢。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
(1)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 ) (2)入則無法家拂士(通“弼”,輔佐)
(3)仆聞之 (聽說)(4)官大者,主惡之(討厭,厭惡)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D )(3分)
A.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不知木蘭是女郎 B.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此之謂也
C.所以動心忍性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D.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孫叔敖曰:不然。
點撥:A項第一個“是”是“這(個)”,第二個“是”即“是”。B項第一個“之”是限定范圍,如“千里之外”,第二個“之”是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C項第一個“所以”是“用…的方法”,第二個“所以”是“…的原因”。D項 “然”都是“這樣”。
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人恒過然后能改。人常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錯誤。
(2)可以免于患乎?可以憑借這種做法免除禍害嗎?
4.閱讀甲乙兩文后,回答下面問題。(4分)
(1)甲文中,列舉舜、孫叔敖等人的事例是為了論證什么觀點?
成就大業(yè)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為等方面經(jīng)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練。
(2)乙文中,孫叔敖所持的觀點與甲文中哪句話意思相近?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點撥:考查學(xué)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1)結(jié)合“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边@句話來理解。(2)結(jié)合“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晃岬撘婧,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這句話來理解。
十八.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記承天詩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兩篇短文的作者柳宗元、蘇軾分別是我國 唐 代和 宋 代文學(xué)家。(1分)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悄愴幽邃 憂傷的樣子 (2)懷民亦未寢 “躺著休息”或“睡覺”
3.《小石潭記》第二段通過刻畫游魚的形神姿態(tài)表現(xiàn)了潭水的什么特點?(2分)圍繞“水清”回答即可
4.記承天詩夜游》中以高度凝練的筆墨對月夜進(jìn)行了描寫,請用自己的語言將這種美麗景色描繪出來。
圍繞“月光如水清澈透明,竹柏影如藻、荇交錯縱橫”回答即可
5.都寫于作者被貶期間,分別表達(dá)了柳宗元和蘇軾怎樣復(fù)雜的心情?(3分)
柳宗元的心情圍繞“樂與憂”回答即可;蘇軾的心情圍繞“欣喜悠閑與失意悲涼”回答即可。
十九.【甲】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笔唬骸按巳丝删鸵,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選自晉朝?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隆中對》)
【乙】趙將馬服君趙奢之妻,趙括之母也。秦攻趙,孝成王使括代廉頗為將。將行,括母上書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將!蓖踉唬骸昂我?”曰:“始妾事其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者以十?dāng)?shù),所友者以百數(shù);大王及宗室所賜幣帛,盡以與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盡藏之;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王以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執(zhí)心各異。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計已決矣!崩冈唬骸巴踅K遣之,即有不稱,妾得無隨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頗三十余日,趙兵果敗,括死軍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誅。
(選自西漢?劉向《烈女傳?趙將括母》)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將軍宜枉駕顧之 顧:拜訪 (2)欲信大義于天下 信:通“伸”,伸張
(3)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蹶 用:因此 (4)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 日:每天
2.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3分)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誅。孝成王因為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因此最終沒有加罪于她。
3.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C )(3分)
A.“凡三往,乃見”、“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兩句中的“乃”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王以為若其父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兩句中的“若”的意義和用法也不同。
B.劉備善于聽從他人意見,以誠心求得人才,終成就三國鼎立之勢;而孝成王不聽從他人意見,最終兵敗。
C.兩段選文在塑造人物時都采用了側(cè)面描寫的方法。甲文徐庶極力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側(cè)面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謀略與才干,乙文第一段寫括母分析趙括父子是側(cè)面表現(xiàn)括母仁智。
D.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兩件事“三顧茅廬”和“長平之戰(zhàn)”在兩段選文中僅以“凡三往”“代廉頗三十余日,趙兵果敗”就概括了,這是因為這兩件事本身與突出兩篇傳記的主人公的性格關(guān)系不大,這也告訴了我們寫文章時與中心關(guān)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寫。
二十.閱讀選文,完成9~13題。(17分)
【甲】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bǔ)闕漏,有所廣益。(選自《出師表》)
【乙】貞觀二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漢、魏以來,諸葛亮為丞相,亦甚平直,嘗表①廢廖立、李嚴(yán)②於南中,立聞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嚴(yán)聞亮卒,發(fā)病而死。故陳壽④稱‘亮之為政,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卿⑤等豈可不企慕及之?
【注釋】①表:指上表建議。②廖立、李嚴(yán):蜀漢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數(shù)民族衣襟左開,借指異族入侵而亡國。④陳壽:西晉人,著有《三國志》。⑤卿:古代君對臣的稱謂。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3分)
(1)志慮忠純:忠誠  。2)悉以咨之:商議,詢問(3)嚴(yán)聞亮卒:聽到,聽說
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B)(3分)
A.太宗謂房玄齡等曰       太守謂誰(《醉翁亭記》)
B.嘗表廢廖立、李嚴(yán)于南中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岳陽樓記》)
C.立聞亮卒           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D.發(fā)病而死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6分)
(1)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因此,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給陛下(使用)。
(2)諸葛亮為丞相,甚平直。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
4.請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
亮 之 為 政 開 誠 心 布 公 道 亮之為政/開誠心/布公道
13.【乙】文中哪句話最能詮釋諸葛亮提出的“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的主張?(請和原文回答)
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二十一.古詩文閱讀
【甲】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fù)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zhuǎn)徙,饑渴而頓踣,觸風(fēng)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即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jǐn)食之,時而獻(xiàn)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蔽釃L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節(jié)選自柳宗元《捕蛇者說》)
【乙】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fēng)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槳。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fù)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wù)邽楸瘋。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白居易《觀刈麥》)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弛然而臥 輕松的樣子。 (2)苛政猛于虎 比。
(3)故為之說 因此 (4)但惜夏日長 只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君將哀而生之乎?你將要同情我,使我活下去嗎?
(2)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乎?誰知道苛捐雜稅搜括百姓的毒害有比這蛇毒更厲害的呢?
3.用“/”畫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只劃一處)(2分)
鄉(xiāng) 鄰 之 生 日 蹙 鄉(xiāng) 鄰 之 生 /日 蹙
4.閱讀上面詩文,選出賞析有誤的一項。(C)
A“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種近乎變態(tài)的矛盾心理寫出了刈麥者的痛苦生活與不幸遭遇。
B“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中“是農(nóng)!敝傅氖菑氖罗r(nóng)業(yè)勞動。
C“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寫出了一個古代貪官的形象。
D蔣氏自陳心曲的核心內(nèi)容是“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fù)吾賦不幸之甚也”。
5.比較《捕蛇者說》和《觀刈麥》在寫作手法或內(nèi)容上的相同之處。
都運(yùn)用了對比手法。《捕蛇者說》把“賦斂之毒”和“蛇之毒”、鄉(xiāng)鄰的生活和蔣氏的生活進(jìn)行對比,突出封建統(tǒng)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和壓迫,表現(xiàn)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队^刈麥》把“貧婦人”的悲慘生活和“我”“曾不事農(nóng)!薄皻q晏有余糧”進(jìn)行對比。表現(xiàn)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思想內(nèi)容上的相同之處是:都表現(xiàn)了作者對勞動人民悲慘生活的同情。
二十二.【甲】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1)“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侮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六則》節(jié)選)
【乙】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dá)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dāng)余之從師也,負(fù)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滕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粗袍敞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宋鐮《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迷你語文網(wǎng)
1.下列各組中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D )
A.色愈恭,禮愈至 每至晴初霜旦(酈道元《三峽》)
B.同舍生皆被綺繡 唯見布被覆尸(范曄《強(qiáng)項令》)
C.何有于我哉 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D.擇其善者而從之 日出而林霏開(歐陽修《醉翁亭記》)
2.下面加點詞的古今義相同的一項是( D )
A.騰人持湯沃灌 B.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曹列論戰(zhàn)》)
C.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D.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小石潭記》)
3.下面對文章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甲文中“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是談?wù)搶W(xué)習(xí)方法及個人修養(yǎng)。
B.乙文中“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體現(xiàn)了作者從師求學(xué)之艱苦
C.甲乙兩文都談到了嚴(yán)謹(jǐn)?shù)闹螌W(xué)態(tài)度,乙文還將自己讀書的艱苦和太學(xué)生讀書的優(yōu)越進(jìn)行鮮明的對比,表現(xiàn)了作者求學(xué)意志的堅定。
D.甲乙兩文讓我們看到了古人對學(xué)習(xí)的執(zhí)著追求
二十三.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20-24題(16分)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殺之!
公輸盤不悅。
子墨子曰:“請獻(xiàn)十金。”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qiáng)。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公輸盤服。 (節(jié)選自《公輸》)
景公好弋①,使?fàn)T鄒主鳥而亡之②,公怒,詔吏殺之。
晏子曰:“燭鄒有罪三,請數(shù)之以其罪而殺之!惫唬骸翱!庇谑钦俣鴶(shù)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群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是罪三也!
數(shù)燭鄒罪已畢,請殺之。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③。”(晏子諫殺燭鄒:選自《晏子春秋》)注釋:①好(hào):喜歡。弋(yì):用繩系在箭上射,是古代一種射鳥的方法。此處指捕鳥。 ②燭鄒:人名。亡:逃。 ③聞命:接受教導(dǎo)。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1)吾義固不殺人( ) (2)公輸盤不說( )
(3)使?fàn)T鄒主鳥而亡之(掌管) (4)于是召而數(shù)之公前( )
2.根據(jù)上下文,把下邊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宋何罪之有?宋有什么罪呢?
(2)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是罪三也。
讓其他諸侯聽說這件事后,認(rèn)為我們的國君重視鳥而輕視人,這是第三條罪狀。
3.墨子是怎樣折服公輸盤的?從中發(fā)現(xiàn)墨子的什么進(jìn)步思想?
墨子以“借刀殺人”引出公輸盤“吾義固不殺人”之語。再以事實論說了公輸盤的不可謂智、不可謂仁、不可謂強(qiáng)、不可謂知類,從而說服了公輸盤。從中可見墨子愛好和平、愛護(hù)人民的進(jìn)步思想。
4.晏子是如何諫殺燭鄒的?從中可見晏子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晏子以燭鄒陷國君于不義為借口,委婉指出了國君的錯誤。 從中可見晏子具有正直、機(jī)智的性格特點。
5.請你閱讀[甲]、[乙]兩文獲得的“勸說”方面的啟示。
①堅持正義。 ②要切中要害。 ③講求方法。④要善于表達(dá)。
二十四、閱讀【甲】【乙】兩段文字,完成文后題。
【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噫!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鄉(xiāng)重家,安鄉(xiāng)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xiāng)輕家,危鄉(xiāng)輕家則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則難治也。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國》)注釋:①奚:疑問代詞,何。
1、用/線斷句。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或異二者之為:指上文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 微斯人。沒有
必先富民 使……富裕,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民貧則危鄉(xiāng)輕家。 不安于,與安相對。
3、下列文言句式與“奚以知其然也”不同的一句是( B )
A宋何罪之有? B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C吾誰與歸? D何陋之有?
4、翻譯下列句子。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譯:不因外物的好壞,或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B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翻譯:因此,善于主持國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來,然后再加以治理。
5、【甲】文中表明范仲淹遠(yuǎn)大政治抱負(fù)的句子是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乙】文從 民富則安鄉(xiāng)重家 和 民貧則危鄉(xiāng)輕家 兩方面論述“治國之道,先安于民”。
6、【甲】【乙】兩文在內(nèi)容上的相同點是什么?治理國家要先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即以人為本。
二十五.閱讀【甲】【乙】兩段文字,完成文后題。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保ā恫軇フ搼(zhàn)》)
【乙】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zhàn)。大司馬①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②也已。”弗聽。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宋人既③成列,楚人未既濟(jì)。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jì)也,請擊之!惫唬骸安豢!奔葷(jì)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④而后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左轉(zhuǎn)》)
注釋:①司馬:統(tǒng)帥軍隊的高級長官,指子魚。②赦:原諒。③既:盡。④陳:同“陣”動詞,擺好陣勢。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含義。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間:參與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犧牲:古代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
楚人未既濟(jì) 濟(jì):渡河 公傷股,門官殲焉 股:大腿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C
A何以戰(zhàn) 既濟(jì)而未成列,又以告
B公將鼓之 既陳而后擊之
C戰(zhàn)于長勺 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
D登軾而望之 既濟(jì)而未成列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D
A肉食者鄙(目光短淺) B遂逐齊師(于是)
C門官殲焉(被殺) D天之棄商久矣。(結(jié)構(gòu)助詞,的)
4、翻譯下列句子。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翻譯: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夠每件一一明察,但也要根據(jù)事情處理好。
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jì)也,請擊之。
翻譯:他們?nèi)硕,我們(nèi)松,趁他們尚未全部渡河,請下令攻擊他們?br />5、【甲】文中魯莊公聽取了曹劌的建議,以少勝多,戰(zhàn)爭取勝!疽摇课闹兴蜗骞珱]有聽從子魚建議,結(jié)果戰(zhàn)敗受傷。說說讀【甲】【乙】兩文中后,你獲得的啟示。啟示:要善于聽取并采納正確的意見,要善于把握時機(jī)。
二十六、閱讀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1~5題。(17分)
【甲】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諸葛亮《出師表》節(jié)選)
2.下列句子中誦讀節(jié)奏正確的一項是( A )(4分)
A.親舊/知其/如此 B.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 C.今齊/地方/千里 D.前人/之/述備矣
解析:B項的正確節(jié)奏為“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C項的正確節(jié)奏為“今/齊地/方千里”。D項的正確節(jié)奏為“前人/之述/備矣”。
3.乙文提到令“臣”感激的兩件往事是________和________(用四字詞語概括),并在乙文中用波浪線畫出與“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所表達(dá)的志趣相同的句子。(2分)
答案:三顧茅廬 臨危受命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
4.翻譯選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1)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這話大概說的就是五柳先生這類的人吧?
(2)遂許先帝以驅(qū)馳。于是就答應(yīng)為先帝奔走效勞。
5.“不求甚解”現(xiàn)在多指學(xué)習(xí)不透徹,工作不深入。而五柳先生為什么“好讀書,不求甚解”?(3分)
答案:因為五柳先生讀書只求領(lǐng)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下工夫,這與他的“不慕榮利”的人生志趣有關(guān)。讀書不在謀利,而在于滿足求知和精神的享受,所以“不求甚解”。
二十七、 一..比較閱讀《答謝中書書》與《與朱元思書》,談?wù)勂鋵懛皟?nèi)容上有何異同?
同:兩篇都是以書信短札的形式, 都能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多側(cè)面來描寫秀麗的山水美景;兩者文體都是駢體文,講究對偶,語言華美.都是寓情于景,觸景生情,借寫山水抒發(fā)作者的內(nèi)心感情。
異:(1)兩篇文章雖都是寫景小品文,但《答謝中書書》對景物的描寫較為概括,《與朱元思書》中景物描寫比較具體;表達(dá)情感方面,前者是直抒胸臆,后者是比較含蓄。
(2)兩篇文章都寫出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閑適隨意的心情,《答謝中書書》寫山水之美,表達(dá)自己沉醉于山水的愉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情;《與朱元思書》描寫富春江奇麗的山水美景,表達(dá)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喜愛和贊美之情. 同時還還表達(dá)了鄙棄名利、歸隱山林的思想感情 。
二、《岳陽樓記》與《答謝中書書》的異同
1.《答》的主題是通過描寫山水之美,表達(dá)自己沉醉于山水的愉悅和與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情。
《岳》是通過對遷客騷人登樓時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的分析議論,表達(dá)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闊大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fù)。
三、《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兩文比較
《岳》中的古仁人之心: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與“隨物喜因己悲”的心情有所不同。他們的悲喜不受客觀環(huán)境和景物的影響,也不因個人得失而變化。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醉》里表達(dá)為官者,將天下民眾的快樂視為自己的快樂。即與民同樂。
《岳陽樓記》,表達(dá)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dá)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fù)。激勵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樹立崇高的理想。
《醉翁亭記》1045年,歐陽修因上書為范仲淹辯護(hù),被貶為滁州知府,在此期間,他沒有悲傷,而是為百姓做事,頗有政績。本文是作者上任滁州第二年寫的。滁州風(fēng)光秀麗,百姓民風(fēng)淳樸,安于農(nóng)事。 歐陽修關(guān)心百姓,平時寄情山水,以詩酒自娛,自得其樂,將自己的失意抑郁壓在山水與詩酒之樂中。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已成千古名句,傳誦至今。
(二)根據(jù)寫作背景,我們可以知道二位作者都是同樣的遭遇,但是,他們面對同樣的遭遇,所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是否一樣呢,請完成下列表格:
作者遭遇最能體現(xiàn)作者
思想感情的句子概括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
或政治抱負(fù)
范仲淹被貶
歐陽修被貶
(三)(1)對比二位古人的人生態(tài)度,你更欣賞哪位?說說理由?(2)若你也像他們一樣,遇到了較大挫折,你會怎樣面對?
5、從《岳陽樓記》全文看,作者認(rèn)為一個人應(yīng)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fù),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上面兩段文字都寫到了景物的變化,作者寫這些變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答:范仲淹以岳陽樓的“氣象萬千”引發(fā)遷客騷人的種種“覽物之情”,歐陽修通過一天之間和一年之間的景色變化引出“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的觀點。(基本意思對即可。)
7、從全文看,歐陽修的“覽物之情”,體現(xiàn)了他什么樣的思想?他的這種“覽物之情”與范仲淹筆下“遷客騷人”們的種種“覽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區(qū)別?
答:歐陽修的“覽物之情”體現(xiàn)了他與民同樂的思想。
范仲淹筆下的“遷客騷人”們立足于個人的得失和榮辱,因而他們的種種“覽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異。
歐陽修的立足點是“民”,他與民同樂,把百姓的樂當(dāng)作自己的樂,把百姓的安居樂業(yè)作為自己的理想。這就是他們的根本區(qū)別。基本意思對即可。
○3[甲文]與[乙文]兩文都表現(xiàn)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甲文]文著眼于“憂”字,并以此作為進(jìn)退的原則;而[乙文]則寄情山水,將醉和樂統(tǒng)一起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懷。
答:內(nèi)涵不相同。乙文中的“樂”是欣賞山水的樂趣,而甲文中“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樂”是與民同樂、人民的快樂。
四、[甲]《曹劌論戰(zhàn)》與[乙]《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比較
1、[甲] 文中“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時,一介布衣曹劌主動請見魯莊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保ㄓ迷恼Z句回答),目的是使魯莊公認(rèn)識到人心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努力爭取人民的支持,為勝利奠定可靠的基礎(chǔ)。他的這種思想境界可以用成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來形容。[乙]文結(jié)尾說“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是因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用原文語句回答)。
2、【甲】文通過記敘,說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贏得戰(zhàn)爭勝利的先決條件;【乙】文通過議論,論述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钡闹行恼擖c;兩個文段文段都強(qiáng)調(diào)了民貴、人和的重要,請你說說這種思想對我們今天國家建設(shè)的積極意義: “民貴”即“以民為本”,“人和”實際上就是“仁政”,這種仁政愛民之心與現(xiàn)代社會提倡的“以人為本”“和諧”是一脈相承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以及“和諧社會”的構(gòu)建主要靠“人和”,“眾志成城”、“人心齊,泰山移”,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災(zāi)難發(fā)生地都是因人和而實現(xiàn)了后期建設(shè)。
3、甲文的曹劌和乙文中的孟子在治國方面都具有相同的思想,請分別寫出能體現(xiàn)他們共同思想的句子!炯住课模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乙]文:“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甲文著重刻畫了曹劌的形象,突出“遠(yuǎn)謀”(用原文語句回答) 是弱國戰(zhàn)勝強(qiáng)國的必要條件;乙文通過列舉一系列戰(zhàn)例,明確了“人和” (用原文語句回答)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fù)的關(guān)鍵。
5、對甲、乙兩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A.甲、乙兩文的思想觀點、寫作方法以及寫作目的是一致的。
B.甲、乙兩文的思想觀點有相同之處、都著眼于“民”。
C.甲文認(rèn)為取信于民是戰(zhàn)爭取勝的先決條件,乙文認(rèn)為“人和”是取勝的重要條件。
D.甲、乙兩文都運(yùn)用了對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對比突出曹劌的謀略,乙文用對比證明“得道”的重要。
五、[甲文]《得道,失道》[乙文]《生于,死于》比較
1、[甲文]的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用原文語句回答), [乙文]的論點是“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用原文語句回答),它們主要都是針對最高統(tǒng)治者來說的。兩則短文提出論點的方式不盡相同:[甲文]的論點在開頭點明,然后對論點進(jìn)行了進(jìn)一步的論證和強(qiáng)調(diào);[乙文]在結(jié)尾處揭示出論點,不再對論點進(jìn)行解說。
2、[甲文][乙文]兩則短文都用了類比論證的手法。[甲文]在開頭提出論點后,用概括性很強(qiáng)的戰(zhàn)例加以證明,然后從理論上進(jìn)行論證,類推出治國的道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用原文語句回答),闡明了“人和”(用原文語句回答)的實質(zhì),結(jié)尾以“人和”的“君子”“戰(zhàn)必勝矣”作結(jié),突出地說明了“人和”(用原文語句回答)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fù)最主要的條件;[乙文]從個人事例說起,在得出困境造就人才(概括回答)這個觀點后,轉(zhuǎn)到統(tǒng)治者治國上,指出決定國家存亡的因素和個人能否成就大事業(yè)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論點。
3、[乙文]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孟子認(rèn)為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的,所以說“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亂其所為!保ㄓ迷恼Z句回答),有了這樣的磨煉,才能“動心忍心性,增益其所不能! (用原文語句回答)。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是,孟子又重視人的主觀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用原文語句回答)的觀點,這樣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觀條件都說到了。短文再由個人說到國家,提出“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用原文語句回答)的論斷,由此自然導(dǎo)出全文的中心論點——“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用原文語句回答)。
4、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
A.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勝的例子來論證“天時不如地利”!叭铩薄捌呃铩倍紭O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難以攻破,所以說:“天時不如地利”。
B.文章接著用守城而未能取勝的例子來論證“地利不如人和”。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這樣雙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強(qiáng)調(diào)守城條件之有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san/55732.html

相關(guān)閱讀:廣東省2019年中考語文試卷及答案(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