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課程分層走班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新課程標準確立了讓每一個學生發(fā)展、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2019年,浙江省教育廳下發(fā)了《關于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改革教學組織方式,在初中階段組織探索由學生自主選擇的分層走班教學。為貫徹落實上述指導意見,把深化教學改革作為提升教學質量的契機,形成學校特色亮點,促進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2019年下半年期中開始,浙江省嵊州市蛟鎮(zhèn)中學在數學學科進行了分層走班教學探索,科學學科與之配套。

一、原則與特點

(一)原則

1.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原則。這是最基本的原則。學生在智力、能力和學習習慣等方面存在差異,分層教學就是為了讓不同學生都有獲得感,既吃得飽又要吃得好。否則容易陷入應試教育的泥沼,走入分快慢班、歧視后進生這樣的歧途,與教育公平背道而馳。

2.成績與自愿結合的原則。分層教學,顧名思義就是要把學生分為不同層次開展教學,為防止因為隨意性而可能造成的混亂和不穩(wěn)定,學校根據某一階段成績、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等對學生予以綜合評價,在教師建議、學生自我申報和家長確認同意后進行分班。

3.循序漸進的原則。學校認為,從分層教學本意看,九年級學生差異最明顯,分層教學在九年級各個學科很合適。但作為起步,最終只選擇在七年級的數學學科,而且只是7個班中選擇4個班。層次也只分兩層。待成熟后逐步適當推廣到其他年段和其他學科,以免難以掌控而得不償失。

4.動態(tài)管理的原則。分層不是一成不變的。學校根據一個階段后的成績,結合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意見及學生意愿,實行“微調”。成績進步的學生可以升層,反之則降層,按照班級人數5%比例進行升降;同時做好心理疏導工作。當然,這里的動態(tài)管理指的是在分層教學中,其他學科、其他時間和事務都按照原來的行政班進行管理。

(二)特點

與通常的行政班教學相比,蛟鎮(zhèn)中學分層走班教學有下列特點。

1.只在相鄰班級之間走班。相鄰的(1)(2)兩個行政班學生重組為兩個教學班,一個班上數學課時,另外一班上科學課;(4)(5)班亦然。其他課以及活動還是按照原來的行政班進行。

2.不同層次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分層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所以分層走班中的兩個班級上課內容,不只是簡單地增減一些題目的數量而已,即雖然教學難度、作業(yè)數量有差異,但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缺位,通過降低難度、改變教學策略等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3.備課方式的不同。采用實行分層走班教學的教師集體備課和全體數學教研組相結合的方式。

4.一個教師教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后,每個班級的成績相對都扁平化,即一個班級內同學成績相對都好些,另一個班相對普遍差點。蛟鎮(zhèn)中學是同一位老師上相鄰兩個不同層次的班,這意味著一個老師要有兩個教學設計。

5.評價方式不同。因為分層教學的班級是少數學科少數班級進行探索,所以對教師、學生的考核評價方式也是單獨的。學校用發(fā)展、動態(tài)的眼光看待成績,即在把分層后的行政班與其他行政班進行比較的同時,更重視本班學生的縱向比較,以及學科在全市評估中所處的地位;不僅重視認知評價,同時重視學生學習興趣、信心、習慣、方法、態(tài)度和思維能力等的評價;既有教師、家長的評價,還有學生的評價;不僅關注結果,更加重視過程;既關注教師個體的評價,更注重團隊的評價。

二、策略與做法

為推進“動態(tài)分層走班”教改項目,學校多次到分層走班實施得更早、較好的紹興柯橋學習;召開學生、家長、教師等多個層面的會議,對分層走班教學進行解讀、宣傳、動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和相關班級的班主任及數學、科學任課教師組成的導師組,落實責任,指導和保障學校教改工作的順利實施。學年開始,推廣到了九年級數學。

1.班級名稱。分層走班的班級稱為教學班,原班級稱為行政班。

2.班級分類。(1)(2)兩個行政班在上數學課的時候走動,成為新的教學班AB班;(4)(5)班亦然。A班上數學課的時候,B班上科學課。其余學科上課和班級活動等仍然按照原行政班模式。

3.分類依據。成績較好的一個為“A”層叫做“善學班”,成績中等及以下的一個為“B層”叫做“勤學班”。分層的依據。A層:知識基礎和智力水平較好,學習比較自覺,有上進心,成績中等及以上;B層:知識基礎及智力水平一般,學習積極性不強,成績中等以下。

4.分類程序。以期中考試成績?yōu)橹饕罁M行分層,實施分層走班的學生須填寫《蛟鎮(zhèn)中學分層走班確認表》,并經學生本人、家長、班主任、任課教師簽字確認,教務處備案。

5.師資配備。原行政班的數學、科學教師仍擔任分層后教學班的教學,即一位教師上兩個層次的課,但是A、B兩個班的教學備課資料、作業(yè)、評價、課后輔導要“分層”。

6.日常管理。教學班內,設一名班長負責班務,數學和科學學科各設兩個課代表且分別來自不同的行政班,負責收發(fā)原行政班同一層面的學生作業(yè)、與任課老師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課老師是教學班的班主任,負責教學班的管理工作;學生的其他時間的日常組織管理工作仍然由行政班班主任負責。

7.及時微調。教學班的學生實行動態(tài)管理,在學期期末考試后、下一學期期初和下一學期期中,根據成績及任課老師的意見,學生本人提出申請,家長簽名,學校教務處審核同意,實行“微調”升層或降層。升層的學生發(fā)給“發(fā)展優(yōu)”榮譽證書,降層的學生做好心理疏導等工作。

8.教學要求。

(1)教學目標。要求教師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落實教學目標時要體現學生個體差異,以A層學生保證“吃得飽、吃得好”、B層學生“吃得下”為宗旨。無論哪一層次的學生,給他們設立的目標都應在他們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不能借口差異,降低要求,遷就低水平。對B層學生也必須進行必要的思維要求和訓練,進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不只是簡單增加題目數量和難度。

(2)教學內容。根據教材難易度,教學內容應該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基礎知識,這部分內容要求每層學生都掌握;第二類是知識點的運用;第三類是知識的綜合運用。遵循B層“下要保底”和A層“上不封頂”的原則,對B層學生要降低起點,鋪設階梯,分解難點;對A層學生重在引領,拋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解決、拓展。

(3)作業(yè)分層。練習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形成技能。由于課堂教學目標的不同,為鞏固所學內容的作業(yè)設計應有所不同:A層學生基礎題加鞏固練習題或綜合提高拓展題,B層學生基礎題加鞏固練習題或補差題。當然,B層學生完成自己的練習題后可以向A層練習挑戰(zhàn)。

(4)評價分層。以不同的標準客觀評價每一位學生,定時進行測試。在測試題編制時,將試題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讓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必做題難度應該分為三個層次:知識點的直接應用和基礎試題,這是全體學生的必做題;變式題或簡單綜合題,以半數B層學生能達到的水平為限;綜合體和探索性試題,以大部分A層學生能達到的水平為限。此外,設置選做附加題,使A層學生有發(fā)揮的空間。

此外,學校要定期召開教學協調會,及時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調整應對策略。要求任課教師加強對課程和教材的研究,不斷充實教學內容,努力實現教案到校本教材的轉換。按照分層走班組織教學的學科,重點通過教材創(chuàng)編、活動組織、競賽成績等加大對教師的考核檢查力度。

三、成效與反思

(一)成效(分層教學前后比較的圖表略)

1.從班級看。在2019學年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的嵊州市統考中,我們通過教學班與行政班、參考班以及分班前的比較得到了兩個初步結果:第一次比,分層班在優(yōu)秀率、及格率方面有了提升,低分率的降低有待觀察。第二次比較,低分率有所下降,即對相對后進的學生來說,成績有所進步;而對優(yōu)秀生來說,人數反而有點下降,說明有波動起伏。

3.個體看。我們分別調查了實施分層教學各班的同學,有A層和B層同學。在教學中,由于分層前向學生宣布分層方案的設計,講清分層的目的和意義,統一師生認識;指導每位學生實事求是地估計自己,通過學生自我評估,選擇適合自己的層次。A層的同學普遍認為,簡單易懂的老師講得少,甚至不講了,重點在講解和練習難度較大的,對自己進步大。B層的同學覺得更聽得懂了,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上課舉手發(fā)言的也多了。在精神層面上、學習態(tài)度上有了很大的改變,有原來的不愿聽到現在的愿意聽,由原來聽不懂到現在的聽得懂。

學校也專門調查了升、降級的學生,升層的同學激勵效果明顯,降層的同學也能坦然接受。家長們也能夠理性看待,能夠配合學校工作。

(二)反思

目前來說,分層教學的有效果也有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分層不夠細致。分層教學本為照顧學生的發(fā)展差異,能夠因材施教。在課堂中,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理解掌握教學知識和發(fā)展能力,F只分成兩個層次,A層次的學生里有一部分還是跟不上較高難度的挑戰(zhàn),對自己的要求也不夠高。B層次的學生里有一部分基礎尚可,但缺少上進心;還有一部分學生基礎實在太差,連小學的基本運算都有問題。

2.人力、精力有限。分層教學除了課堂上體現,在布置作業(yè)過程中,也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yè),使各層次的學生能較好完成,F手頭沒有適用的練習,需要整合,這不是靠一兩位教師能夠實現。另外,針對不同的層次備課、個別輔導,靠一位教師也勉為其難。

3.評價制度需跟進。分層次教學也應對學生進行多層次評價,對每個學生的勞動成果給予應有的肯定。然現行體制下,最終還是以統一難度的試卷來決定師生的績效。這樣,對于B層次的學生來說,無法品嘗進步的果實。

4.加強精細管理。雖然實行了分班,但是不難看出,無論是實行分層還是未實行分層,班級自己的差別明顯,這我們理解為是班級的管理、風氣、學習氛圍等對學習成績也起著非常大的作用。與此同時,沒有精細化管理跟進,學生會因為走班而沒有班級歸屬感。同時,一旦某教師公出或者請假,給調課也帶來很大的困擾。

5.分班方式需斟酌。我們按照數學和科學綜合成績作為分班的重要依據,可是有的同學數學成績好但是因為科學成績不理想而分到了成績較差的班,這需要在分班的時候,在方式上慎之又慎!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分層走班教學對老師的能力和工作量,學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無疑是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的;我們學校的一切本身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所以學校將繼續(xù)不斷探索,完善制度,提高能力,讓分層走班教學“走”出效果和經驗。

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鎮(zhèn)蛟鎮(zhèn)中學 裘平 周國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1313115.html

相關閱讀:初中數學學習方法: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