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張岱
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fā)入山,??為野人。故舊見之,如毒藥猛獸,愕望不敢與接。作《自挽詩》,每欲引決,因《石匱書》未成,尚視息人世。然瓶粟屢罄,不能舉火。始知首陽二老,直頭餓死,不食周粟,還是后人妝點語也。
饑餓之余,好弄筆墨。因思昔人生長王謝,頗事豪華,今日罹此果報:以笠報?,以蕢報踵,仇簪履也;以衲報裘,以苧報?,仇輕暖也;以藿報肉,以糲報?,仇甘旨也;以薦報?,以石報枕,仇溫柔也;以繩報樞,以甕報牖,仇爽塏也;以煙報目,以糞報鼻,仇香艷也;以途報足,以囊報肩,仇輿從也。種種罪案,從種種果報中見之。
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來,總成一夢。今當(dāng)黍熟黃粱,車旅蟻穴,當(dāng)作如何消受?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問佛前,一一懺悔。不次歲月,異譜也;不分門類,別《志林》也。偶拈一則,如游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謂癡人前不得說夢矣。
昔有西陵腳夫,為人擔(dān)酒,失足破其甕。念無以償,癡坐佇想曰:“
得是夢便好!”
一寒士鄉(xiāng)試中式,方赴鹿鳴宴,恍然猶意未真,自嚙其臂曰:“
莫是夢否?”
一夢耳,惟恐其非夢,又惟恐其是夢,其為癡人則一也。余今大夢將寤,猶事雕蟲,又是一番夢囈。因嘆慧業(yè)文人,名心難化,正如邯鄲夢斷,漏盡鐘鳴,盧生遺表,猶思摹榻二王,以流傳后世。則其名根一點,堅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猶燒之不失也。
——
選自光緒刊本《瑯?文集》
2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還是后人妝點語也 妝:粉飾
B
.車旅蟻穴 旅:從……
回來
C
.不次歲月 次:次序
D
.余今大夢將寤 寤:醒
3
.下列各項全都表現(xiàn)作者國破家亡后的生活狀況或精神面貌的一項是( )
①
披發(fā)入山,??為野人
②
饑餓之余,好弄筆墨
③
種種罪案,從種種果報中見之
④
以笠報?,以蕢報踵
⑤
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問佛前,一一懺悔
⑥
方赴鹿鳴宴,恍然猶意未真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⑤⑥
4
.下面對這篇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作者以雅潔優(yōu)美散文形象,敘述了自己繁華生活過后最終歸于滄桑的經(jīng)歷,他把今日的饑餓貧窮歸于以前奢華生活的報應(yīng)。
B
.為了將自己的“
癡”
狀形象化,作者寫了兩個“
癡人”
的舊事。與其說是聽似言之鑿鑿的舊事,不如說成作者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兩個貼切的比喻。
C
.在文末描摹自己寫作時“
名心難化”“
名根不失”
的心理時,再聯(lián)想到邯鄲夢中盧生的典故。這樣,作者現(xiàn)實的心理狀態(tài)就在這看似不經(jīng)意的典故引用中,從無形無聲走向了具體可感。
D
.在《陶庵夢憶序》里,作者的國破之恨、故園之思和親歷滄桑易代巨變后的心靈之痛,在亦真亦幻、虛實相生的表達(dá)形式中,體現(xiàn)得含蓄而委婉。
5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
分)
(1
)惟恐其非夢,又惟恐其是夢,其為癡人則一也(3
分)
譯文:
(2
)則其名根一點,堅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猶燒之不失也(3
分)
譯文: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368374.html
相關(guān)閱讀:《周亞夫細(xì)柳營》閱讀答案
比較閱讀:《飲酒(其五)》《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釣魚記》
“魚,我所欲也”比較閱讀答案
“范式,字巨卿,與汝南元伯為友”閱讀答案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