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2019年高二語文暑假作業(yè)6《語文》必修四、五
一、基礎知識(每小題3分,共27分)
1.下列各句中加線詞與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中的恥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3分)
A.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 B. 侶魚蝦而友麋鹿
C.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D.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2.下列加點字古今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B.吾從而師之
C.并吞八荒之心 D.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3.下列句中加點的字都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 )(3分)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天下云集響應
③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
⑤吾從而師之 ⑥門前冷落鞍馬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⑤
4.下列各句中加線詞與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中的恥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 (3分)
A.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 B. 侶魚蝦而友麋鹿
C.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D.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5.對下列文言句中劃線部分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起伏北壁石窗下,微窺之
理解:稍稍看了一眼
B.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戰(zhàn)也
理解:因此不會失去戰(zhàn)爭的能力
C.靡敝中國,甘心匈奴,非完計也
理解:使中原疲憊衰敗,而把攻打匈奴當作快意之事
D.且夫兵久則變生,事苦則慮易
理解:事情(讓人)太辛苦了,就考慮給一些容易完成的任務
6.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將兵而攻胡 將子無怒
B.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C.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
D.今臣不敢隱忠避死,以效愚計 倘急難有用,敢效微軀
7.下列加點實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 數(shù)罟不入?池 數(shù):細密 B?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櫓:盾牌
C?非我也,兵也。 兵:士兵 D?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絕:橫渡
二、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14分)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注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
A.而恥學于師 恥:以為恥
B.或師焉,或不焉 或:或許
C.士大夫之族 族:類
D.君子不齒 不齒:不屑與之同列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B.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C.作《師說》以貽之 貽笑大方
D.吾從而師之 孔子師郯子
10.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這句話流露出韓愈怎樣的觀點?(2分)
答: 。
11.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2分)
答: 。
(2)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2分)
答: 。
三、課外文言文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19分)
姚文然,字弱侯,江南桐城人。明崇禎十六年進士,改庶吉士。順治三年,以安慶巡撫李猶龍薦,授國史院庶吉士。五年,改禮科給事中。六年,疏請敕撫、按、道恩詔清理刑獄,勿任有司稽玩。條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許專疏上陳。又請重定會試下第舉人選用例,以廣任使。又請敕各省督撫勿濫委私人署州縣官。諸疏皆下部議行。尋轉工科。
八年,世祖親政,疏請令都察院甄別各省巡按,下部院會議,以六等考核,黜陟有差。是歲,江南、浙江被水,文然請災地漕米改折,視災重輕定折多寡。既,又言: 折漕例新定,民未周知。官吏或折外重徵耗銀,或先已徵米而又收折,或折重運輕,其弊不一。請敕漕臣密察嚴劾。上并采納。十年,疏言大臣得罪不當鎖禁,得旨允行。遷兵科都給事中,乞歸養(yǎng)。
康熙五年,起補戶科給事中。九年,考滿內(nèi)升,命以正四品頂帶食俸任事。故事,給事中內(nèi)升,還籍候補。留任自文然始。文然與魏象樞皆以給事中敢言負清望,號姚魏。十年,兩江總督麻勒吉坐事逮詣京師,仍用鎖系例。文然復上疏論之,上諭:自后命官赴質,概免鎖系,著為令。
尋遷副都御史,再遷刑部侍郎。十二年,調(diào)兵部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統(tǒng)張所養(yǎng)劾將軍柯永蓁徇私縱恣,令文然往按,永蓁坐罷。遷左都御史。十三年,疏言:福建耿精忠、廣西孫延齡皆叛應吳三桂,中間阻隔,賴有廣東。精忠將士舊駐其地,熟習山川形勢,倘與延齡合謀相犄角,則廣東勢危。江西境與福建、廣東接,倘侵據(jù)贛州南安,驛道中斷,餉阻郵梗。宜駐重兵通聲援。上嘉納之。陜西提督王輔臣叛,河南巡撫佟鳳彩引疾,上已許之:文然言河南近陜西,流言方甚,鳳彩得民心,宜令力疾視事,上為留鳳彩。
文然屢有論列,尤推本君身,請節(jié)慎起居。孝誠皇后崩,權攢鞏華城,上數(shù)臨視,文然密疏諫,且引唐太宗作臺望昭陵用魏徵諫毀臺事相擬,上亦受之,不怫也。十五年,授刑部尚書。時方更定條例,文然曰:刃殺人一時,例殺人萬世,可無慎乎?乃推明律意,鉤稽?討,必劑於寬平,決獄有所平反,歸輒色喜。嘗疑獄有枉,爭之不得,退,長跪自責。又以明季用刑慘酷,奏除廷杖及鎮(zhèn)撫司諸非刑。十七年,卒,賜祭葬,謚端恪。
(選自《清史稿》)
12.對下列句子 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勿任有司稽玩 稽:拖延
B.勿濫委私人署州縣官 署:部署
C.以給事中敢言負清望 負:享有
D.仍用鎖系例 系:禁錮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
B.黜陟指人才的進退,官吏的升降。
C.乞歸養(yǎng)請求辭職回家。
D.視事1日時指官吏到職辦公。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姚文然直言敢諫。他上疏請求朝廷清理刑獄,請求重定會試時落第舉人的選用標準,用六個等次考核各省巡撫,大臣獲罪不應用枷鎖等,多被皇帝采納。
B.姚文然關愛百姓。江南、浙江遭遇水災時,他請求根據(jù)災情的輕重將漕米賦稅削減并折換成銀兩,以減輕災區(qū)負擔。決獄有所平反,他就面帶喜色;如果有冤案,他就爭辯,不得時就很自責。
C.姚文然重視法律。當朝廷要更定條例時,他認為條例能殺人萬世應慎而又慎,務求刑律寬平,以明末酷刑為戒,上奏廢除廷杖。
D.姚文然通曉軍務。在任兵部督捕侍郎期間,查究柯永蓁徇私縱恣案件,上奏耿精忠和孫延齡合謀將危及廣東,應在江西駐扎重兵對廣東予以聲援。
1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條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許專疏上陳。(5分)
(2)考滿內(nèi)升,命以正四品頂帶食俸任事。故事,給事中內(nèi)升,還籍候補。(5分)
四、名句默寫
16.補寫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2)老當益壯, ?窮且益堅, 。(王勃《滕王閣序》)
(3)鵬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莊子《逍遙游》)(莊子《逍遙游》)
五、作文。(40分)
1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日前,陳道明在準備出演話劇《喜劇的憂傷》前,因高燒持續(xù)不退,打著點滴也無濟于事后,被迫臨時取消演出。陳道明說:這么冷的天,不演對觀眾來說太殘酷了。于是在另一位主演何冰、導演徐昂及北京人藝領導的攙扶下,極度虛弱的陳道明堅持親自登臺并不斷向觀眾鞠躬致歉,險些跌倒。不少觀眾擁至臺前喊道:我們理解,陳老師快回去休息吧。所有觀眾都毫無怨言且井然有序地退場。事后,人藝表示將為持票觀眾安排另一時間段的演出或現(xiàn)場辦理退票。除了有觀眾趕回外地等特殊情況退掉了33張票,其余近900名觀眾均未退票。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
一、1.C
(試題分析:此題要求判斷與例句中的文言實詞用法不同的詞語,實則是要求針對每一個選項中的詞語進行分析,主要是看是什么用法不同。C是使動用法,其他是意動用法。
考點: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2.C(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理解詞語古今異義的能力。A(古義:廣泛地學習;今義:學識淵博。B古義:跟從;今義:進而。D古義:把它當作;今義:認為。
考點: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3.D(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理解詞類活用的能力。①名詞用作動詞,游水。②名詞作狀語,像云一樣。③知道,懂得。 ④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朝拜。⑤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⑥稀少。所以選D。
考點: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4.C(試題分析:此題要求判斷與例句中的文言實詞用法不同的詞語,實則是要求針對每一個選項中的詞語進行分析,主要是看是什么用法不同。C是使動用法,其他是意動用法。
考點: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5.C(A暗中窺視。B以此來不忘記戰(zhàn)爭。D戰(zhàn)事很辛苦,就會使思想發(fā)生變化。)
6.D(A率領、帶領/請;B拜謁/河岸;C耽誤/罪過;D都是獻出。)
7.C (兵:兵器。)
二、8.B(或:有的人。)9.D(A前者風尚后者學問,道理。B前者疑惑,后者糊涂。C前者贈給,后者留下。D均為以為師)10.作者認為君子的智慧不及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是不應該的,這里就流露出在韓愈思想里,仍然有著等級制度的烙印。(本題屬于百家爭鳴,答案不固定,學生只要答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11.(1)他和他年齡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則足以感到恥辱;以官大的人為師,則被認為近于諂媚。(2)那些兒童的老師,教他讀書,學習書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答疑難問題的老師。
三、12.B
13.C(試題分析:解答此題,應結合著該詞語所在的語段及具體語境分析,C項,乞歸養(yǎng)理解不正確,由其具體語境可知,正確的解釋應為請求辭職回家奉養(yǎng)父母。所以選C?键c: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14.D(試題分析: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D項,上奏耿精忠和孫延齡合謀將危及廣東,應在江西駐扎重兵對廣東予以聲援,是在左都御史任上,不是任兵部督捕侍郎期間。所以選D。考點: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5.(1)(5分)頒發(fā)赦令之外,有值得憐憫原諒的,允許專門上疏陳述。(矜宥陳各一分,大意二分)
(2)(5分)考核期滿升補京職,敕命以正四品頂戴享受俸祿擔當大事。按舊例,給事中升補京職,先要回到原籍待補缺額。(考滿故事候補各一分,大意二分)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姚文然,字弱侯,是江南桐城人。明朝崇禎十六年考中進士,改為庶吉士。清順治三年,經(jīng)由安慶巡撫李猶龍舉薦,被授予國史院庶吉士官職。順治五年,改任禮科給事中官職。順治六年,給朝廷上書請求敕命巡撫、巡按、尋道各級御史根據(jù)皇上降恩的詔書清理各地刑事案件,不要任由有司官員拖延輕視。頒發(fā)敕令之外,有值得憐憫原諒的,允許專門上疏陳述。又請重新審定會試落第舉人選用的方法,來廣泛地使用人才。又請求敕令各省督撫不要胡亂委托私人暫代州縣的官職。每個建議都下到禮部商議施行。不久轉任工科。
順治八年,世祖親政,姚文然上疏請求讓都察院甄別各省的巡按御史,與下屬部院會同商議,按照六個等次考核,罷黜或晉升有所不同。這一年,江南、浙江遭遇水災,姚文然請求將受災地區(qū)所應繳納的漕運糧食折成銀兩,視災情的輕重定折多少;噬弦徊⒉杉{。順治十年,姚文然上疏說大臣獲罪不應當用枷鎖禁錮,得到圣旨允許施行。后來姚文然升任兵科給事中,請求告老懷鄉(xiāng)。
康熙五年,起用補任戶科給事中?滴蹙拍辏己似跐M升補京職,敕令以正四品頂戴享受俸祿擔當大事。按舊例,給事中升補京職,先要回到原籍待補缺額。留下直接任命從姚文然開始。姚文然和魏象樞都憑借給事中敢于直言享有美好的聲望,號稱姚魏。康熙十年,兩江總督麻勒吉因為犯法被逮捕送到京師,仍然采用枷鎖禁錮舊例。姚文然又上疏論及此事,皇上曉諭:從此以后朝廷命官回京接受審察,一概免除枷鎖禁錮,并且寫入法令。
不久升任副都御史,再提升為刑部侍郎。十二年,調(diào)任兵部都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統(tǒng)張所養(yǎng)彈劾將軍柯永蓁為了私情肆意放縱,讓姚文然前往查究,柯永蓁因此被罷免。姚文然升任左都御史。十三年,上疏說:福建耿精忠、廣西孫延齡皆背叛朝廷順應吳三桂,中間有所阻隔,依賴廣東。耿精忠的將士過去曾駐守過廣東,熟悉廣東的山川形勢,如果與孫延齡合謀形成犄角之勢,那么廣東的局勢就很危險了。江西邊境與福建、廣東接壤,如果他們?nèi)肭终紦?jù)贛州南安,那么驛道就會中斷,糧草和通訊就會受阻。應當在江西駐扎重兵來聲援廣東;噬虾芨吲d地采納了他的建議。陜西提督王輔臣叛亂,河南巡撫佟鳳彩托病辭官,皇上已經(jīng)答應了他;姚文然說河南靠近陜西,流言正盛,佟鳳彩深得民心,應該讓他留取治事,皇上因此留下了佟鳳彩。
姚文然多有上書,尤其以皇上身心健康為本,請求皇上注意起居休息。孝城皇后駕崩,暫且停殯在鞏華城,皇上多次去看,姚文然上疏勸諫,并且引用唐太宗造臺望昭陵后聽取了魏徵的建議拆毀望臺的事情比擬,皇上也接受了,沒有生氣。十五年,姚文然被授予刑部尚書。當時正在更定法律,姚文然說:刀殺人一時,法令殺人萬世,怎能不慎重呢?于是闡明法律的意圖,查考研討,務必使法律達到寬大公平。判決訴訟的案件有所平反,回去就面有喜色;曾經(jīng)懷疑有冤案,力爭而沒有成功,退下后,長跪自責。又因為明末用刑殘酷,上奏朝廷廢除廷杖之刑以及鎮(zhèn)撫司各項嚴酷的刑罰。十七年,去世,賜予祭葬儀式,謚號端恪。
四、16.(1)實迷途其未遠 覺今是而昨非 (2)寧移白首之心 不墜青云之志 (3)水擊三千里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五、作文。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er/1261543.html
相關閱讀:精選高二語文暑假作業(yè)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