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宋詞四首檢測試題(附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學(xué)業(yè)達(dá)標(biāo)評價】
一、《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完成1~4題。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一句,作者是如何將情與景交融在一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詞開篇從滾滾東流的長江著筆,隨即用“浪淘盡”把大江與千古人物聯(lián)系起來,布置了一個極為廣闊而悠久的時空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洶涌奔騰,又使人想到風(fēng)流人物的非凡氣概,體味到作者兀立長江岸邊對景抒情的壯懷,氣魄極大。
2.“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這幾句寫周瑜,為什么卻提及小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這是一種襯托手法,這幾句寫周瑜當(dāng)年風(fēng)流俊雅,奮發(fā)有為,藝術(shù)地以“小喬”來襯托周瑜。讓美人襯英雄,英雄更生色。這樣能表現(xiàn)出周瑜既年輕瀟灑而又才華橫溢。
3.有人說,本詞的最后一層含有消極成分,與全詞豪壯的情調(diào)不合,你是怎么看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多情”是古代詩詞中一個常用語,有多種含義,本詞中主要指詞人建功立業(yè)的愿望,“華發(fā)”固然使人生悲,這種悲是因為尚未實現(xiàn)青云之志!叭松鐗簟眲t是詞人在遭受壓抑情況下的自慰之詞,但他并未想到及時行樂,他的“一尊還酹江月”不過是要向“江月”傾訴壯志難酬的苦悶。統(tǒng)觀全詩,可以說豪放中略見蒼涼,而蒼涼只是豪放的補充,二者并不矛盾。
4.讀蘇軾的“大江東去”讓我們心胸開闊,讓我們感到生命的活力,讓我們對生活中的苦難又有了深層理解。那么,如何面對生活中的苦難呢?請你寫一組排比句來表達(dá)你的理解,注意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面對苦難,我們應(yīng)該有足夠的勇氣,勇氣是打敗一切難題的有力武器,拿出勇氣,勇敢地面對苦難,定會撥開云霧見天明;
面對苦難,我們應(yīng)該有足夠的信念,信念是克服所有艱難險阻的動力,拿出信念,堅強地面對苦難,風(fēng)雨之后定會看見彩虹;
面對苦難,我們應(yīng)該有足夠的毅力,毅力是征服一切困難的催化劑,拿出毅力,堅定不移地面對苦難,定會迎來燦爛的陽光。
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完成5~7題。
5.詞的上闋寫了孫權(quán)、劉裕兩個人,這兩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作者的什么情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達(dá)自己力主抗金和決心恢復(fù)中原的宏大報負(fù),同時借古代帝王來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
6.如何理解“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所蘊涵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這是詞人以廉頗自比,這一年詞人已經(jīng)65歲了,但他仍然希望為國效力?上ыn?胄不接納他的緩進建議,又有小人從中挑撥,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憤,他很可能會像當(dāng)年趙國名將廉頗一樣,被執(zhí)政者棄置不用。表達(dá)了詞人希望被信任被重用,從而收復(fù)失地、為國立功的情懷。愛國之心,至老不衰。
7.有人認(rèn)為,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多處用典,有堆砌的毛病,從詞的題目與作者的寫作意圖分析,你怎樣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要結(jié)合這首詞的背景、主旨來分析。
答案:這首詞從某種意義上說,等于是給韓?胄的一封“諫書”。詞的上片借歌頌孫權(quán)、劉裕表明作者抗金救國的雄圖大略;下片以宋文帝劉義隆草率北伐而導(dǎo)致失敗的事實警告當(dāng)權(quán)者不要急于用兵,顯示了作者對恢復(fù)大業(yè)的深謀遠(yuǎn)慮。詞中多用典故,有人認(rèn)為這是毛病,其實不然。詞里的典故,除廉頗一事外,都是有關(guān)鎮(zhèn)江的史實,是“京口懷古”應(yīng)有的內(nèi)容,正切詞題,況且這些典故都和詞的思想感情緊密聯(lián)系,這樣,作品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就得到了加強。
三、閱讀《聲聲慢》,回答問題。
8.詞中多處運用疊詞,找出來并分析其表達(dá)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詞中多處運用疊詞。將詞人的愁緒表達(dá)得淋漓盡致。又將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體現(xiàn)出不事雕飾的本色。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起首三句形象、委婉、細(xì)致地表達(dá)了作者在遭受深創(chuàng)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組十四個疊字,猶如信手拈來,看似平平淡淡,實則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個字無一愁字,卻寫得字字含愁,聲聲蘊愁,創(chuàng)造了一種如泣如訴的音韻效果
又如“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主要寫聲音,以聲襯情,尤其是“點點滴滴”一詞,極富“頓挫凄絕”之感。當(dāng)作者正為落花惋惜、為自己憂苦之時,偏偏又下起了雨,雨點打在梧桐葉上,啪啪地響著,一直到黃昏都沒停止。這里作者只寫雨點打在梧桐葉上的情形,然而我們可以想像出,這雨點雖然是打在梧桐葉上,可在凄苦的作者聽來卻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聲聲,是那么強烈,它敲擊著、震顫著作者的心扉,簡直不能自抑!
【素能綜合檢測】
一、積累運用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美麗的頭發(fā))
B.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尋找)
C.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對付)
D.竟無語凝噎(謂氣塞,說不出話)
【解析】選A!叭A發(fā)”指白發(fā)。
3.對《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評論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首詞都將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
B.兩首詞都用典故,前者借以譏諷當(dāng)時朝政,后者借以抒發(fā)情懷。
C.兩首詞都是豪放派詞人所寫,前者雄奇、奔放,后者慷慨、沉郁。
D.兩首詞都以懷古為題,懷念古代英雄,表達(dá)作者壯志難酬的情懷。
【解析】選B。應(yīng)是前者抒發(fā)情懷,表現(xiàn)自己的惆悵和無奈;后者為借古諷今,表現(xiàn)自己的悲憤。
4.下面均是宋代詞人的詞句,請按詞人詞風(fēng)選出分類正確的一組()
①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②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③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⑤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⑥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A.①③⑥/②④⑤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④/②⑤⑥D(zhuǎn).①③⑤⑥/②④
【解析】選A。詞分豪放和婉約,李清照雖為婉約派代表之一,卻也有雄壯之語;蘇軾首開豪放派之風(fēng),卻也不乏“花褪殘紅青杏小”的婉約別致。不過大體上晏殊、姜夔、李清照屬婉約一派,而“蘇辛”及岳飛等無疑屬豪放一派。
5.補寫名句。
(1)念去去千里煙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江東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斜陽草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尋尋覓覓,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當(dāng)年,金戈鐵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四十三年,望中猶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暮靄沉沉楚天闊
(2)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3)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4)凄凄慘慘戚戚
(5)氣吞萬里如虎
(6)烽火揚州路[
6.在下面橫線處填寫適當(dāng)?shù)木渥樱M成語意連貫的整句。
唐宋詩詞歌賦是一座文學(xué)珍寶館。在這里,你能找到“大江東去”的豪放,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聽到“磨損胸中萬古刀”的憤懣吶喊,也能__________________。在這里,有“怒發(fā)沖冠”的報國志,有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觀察所填內(nèi)容之前的句子的特點,首先引用一句詩詞,其次風(fēng)格要相對應(yīng),還要注意所引用詩詞主旨的把握(后三空)。
參考答案:找到“人比黃花瘦”的婉約聽到“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的淺吟低唱“窗前明月”的故鄉(xiāng)情“獨上西樓”的長相思“草長鶯飛”的江南夢
7.(2009?廣州高一檢測)在不改變原意的前提下,將下面這段文字,重組為三句,每句均以“靜”字開頭。
中國古典園林不論依傍何種建筑流派,都要以“靜”作為自己獨特的韻律。有了“靜”,全部構(gòu)建會組合成一種古箏獨奏般的淡雅清麗;而失去了“靜”,它內(nèi)在的整體風(fēng)致也就不可尋找。
“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靜”是不論依傍何種建筑流派的中國古典園林自己獨特的韻律;“靜”能使全部構(gòu)建組合成一種古箏獨奏般的淡雅清麗;“靜”一旦失去,園林的整體風(fēng)致也就不可尋找。
8.仿照例句,另選擇一位詩人再造一個句子。要求:句式基本相同,字?jǐn)?shù)大體相等。
例句:柳永在寒蟬驟雨后的都門外,吟詠過婉約派詩詞最為經(jīng)典的篇章,“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盡顯其感情的纏綿與悱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①蘇軾于大江明月下的赤壁,唱響了豪放派詩詞最為雄壯的樂章,“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盡顯其人生的曠達(dá)與灑脫。
②杜甫在風(fēng)急猿嘯下的夔州,書寫下現(xiàn)實主義詩歌最為杰出的詩篇,“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感嘆其人生的艱難與苦恨。
9.開頭三句寫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首詞上片寫景,景人相映,湖光山色越是美,越襯托出景中人之美。一般來說,景物的一是起背景作用,二是起襯托作用,三是為抒情作依托。從表面上看前三句寫景,而緊跟著轉(zhuǎn)入對彈箏人的。
參考答案:寫美麗的山色湖光是為人物設(shè)置背景,使人物與自然景物相映成趣。
10.上片運用多種手法描寫彈箏女,請寫出兩種并作具體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詞中為描寫彈箏女的美麗,運用了襯托手法是比較容易看出來的,“一朵芙蕖”句用了比喻,說彈箏女像出水芙蓉。以白鷺?biāo)埔灿幸鈨A慕來烘托彈箏人之美,同時也喻指二客呆視不動的情狀。
參考答案:比喻:“一朵芙蕖”既實寫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彈箏的美人,收到了雙關(guān)的效果。襯托:詞中將彈箏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麗的湖光山色中,對描寫人物起到了襯托的作用!昂翁庯w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將白鷺人格化,或許是因為仰慕美人,或許是因為音樂動聽而停息,以此襯托彈箏女的美麗或音樂的美妙。
(二)(2009?寧夏、海南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1-12題
鷓鴣天代人賦①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xì)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yuǎn)近,路橫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注】①這首詞作于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②青旗:酒旗,酒店門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1.詞的上闋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形象的分析。解題格式:形象:身份+性格+形象意義。意象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答題步驟:詩中形象(意象)傾注了詩人的思想,包孕著詩人的情感,分析詩歌形象要根據(jù)詩歌描寫的具體物象和畫面識別其性質(zhì),在讀懂詩歌的基礎(chǔ)上概括出詩歌的象征意義和社會意義。
答案:詞的上闋描繪了初春時鄉(xiāng)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間桑樹萌發(fā)出新芽,東鄰家蠶卵已孵出幼蠶;平緩的山坡上長著細(xì)嫩的青草,黃色的牛犢在那兒叫;夕陽斜照著初春傍晚的樹林,晚歸的烏鴉散落在那兒棲息。
12.詞的最后兩句作者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dá)了什么樣的感情?詞題為“代人賦”,作者為什么要以此為題?請簡要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的表達(dá)技巧和思想感情及構(gòu)思的分析與評價。解題格式:①手法+表達(dá)作用,②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dá)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③賞析表達(dá)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么+抒什么情,④賞析表現(xiàn)手法:手法+表達(dá)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所抒感情:通過什么內(nèi)容+抒發(fā)(寄寓/揭露/表達(dá))什么感情。答題步驟:表達(dá)技巧有三個層面的內(nèi)容:修辭方法、表現(xiàn)手法、表達(dá)方式;卮饡r應(yīng)包括三個要點:(1)準(zhǔn)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jié)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dá)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er/219879.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