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墊江育才中學2013-2014學年秋期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墊江育才中學2013年秋期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本試卷分為第Ⅰ卷、第Ⅱ卷兩部分,共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第I卷一、(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赍(jī)發(fā) 隕首(yǔn) 舂糧(chōng) 孤僻(pì)B. 干涸(gù) 慫(sǒng)恿 酒饌(zhuàn) 吃葷(hūn)C.伶(líng)俐 碾軋(yà)熟稔(niǎn) 拔擢(zhuó)D. 蘊藉(jí) 嬌嗔(zhēn) 吮(shǔn)吸 戰(zhàn)戰(zhàn)兢兢(jīng)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矯首 希冀 物華天寶 俊采星弛B.噩夢 下塌 鐘明鼎食 皇天厚土C.拮據 籌劃 魚舟唱晚 高朋滿座D.廝殺 盤纏 桑榆非晚 天高地迥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當的一項是( )A. 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不僅在舞臺上風姿綽約,在日常生活中也氣度不凡,無論何時何地,他總能讓人為之傾倒。 B.大清朝一滅亡,那些整天只知道提著鳥籠,游手好閑的紈绔子弟也隨著完蛋了!都t樓夢》的伏筆俯拾皆是,每每被脂硯齋指出,說它是“草蛇灰線,伏脈千里”0.5元~0.8元左右。D.再說林沖踏著那瑞雪,迎著北風,飛也似奔到草場門口,開了鎖,入內看時,只叫得苦。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4分,共12分)中國詩歌自身的調節(jié)功能中國詩歌之所以能歷久而不衰,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種調節(jié)功能,其語言形式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之中。從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隨著漢語的發(fā)展變化而不斷形成新的節(jié)奏。二二節(jié)奏的四言詩是詩歌的早期形式,隨著《詩經》時代的結束而趨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詩,如曹操《短歌行》那樣的佳作實在不多。中國詩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節(jié)奏的五言和四三節(jié)奏的七言。四言詩一句分成均等的兩半,節(jié)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個音節(jié),寓變化于整齊之中,節(jié)奏活潑。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為中國詩歌的主要形式。為什么七言沒有繼續(xù)加長,發(fā)展為九言呢?我想這是因為一句詩七個音節(jié)已經達到讀起來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長到九言讀起來呼吸急促。這樣的詩行不容易建立起來。在音節(jié)變化的同時,格律也在逐漸嚴密化。中國詩歌是從自由體(古詩)走向格律體(近體詩),但格律體確立之后自由體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體并存著,各有其特長。就一個詩人來說固然有的擅長自由體,有的擅長格律體,但兩方面的訓練都是具備的。在自由體與格律體之間始終沒有分成派別。它們互相補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國詩歌的繁榮發(fā)展。從深層考察,詩歌的發(fā)展乃是性情與聲色兩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從重性情到重聲色,是中國詩歌史的第一個轉變,這個轉變發(fā)生在晉和宋(南北朝時期的宋)之際,具體地說是在陶謝之間。這恰好也正是近體詩的各種技巧被自覺加以運用的時候。明代的陸時雍說:“詩至于宋,古之終而律之始也。體制一變,便覺聲色俱開。謝靈運鬼斧默運,其梓慶之乎!本唧w地說,這個轉變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即從重寫意轉到重摹象,從啟示性的語言轉向寫實性的語言!段男牡颀?明詩篇》說:“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敝赋隽宿D變后的狀況。從陶到謝的轉變,反映了兩代詩風的嬗遞。正如沈德潛所說:“詩至于宋,性情漸隱,聲色大開,詩運轉關也!(《說詩)重聲色的階段從南朝的宋延續(xù)到初唐,一方面豐富了表現(xiàn)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嚴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與聲色完美地統(tǒng)一起來,遂達到了詩歌的高潮。但是性情與聲色的統(tǒng)一畢竟不能維持多久。盛唐半個世紀一過,二者便又開始分離。重性情的,聲色不足;求聲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統(tǒng)一的詩作雖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統(tǒng)一維持一個時代的再也沒有了。中國詩歌史總的看來是輝煌燦爛的,但其頂峰也不過只有這么一個盛唐,半個世紀而已。下列對中國詩歌自身“調節(jié)功能”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調節(jié)功能”是指歷久不衰的中國詩歌在其發(fā)展過程中不斷求變的一種特性。B.其語言形式的調節(jié)功能體現(xiàn)在不斷形成新的詩句節(jié)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C.語言形式的調節(jié)功能還體現(xiàn)在格律的逐漸嚴密化:格律體取代了自由體。D.調節(jié)功能還體現(xiàn)在性情與聲色的交互作用,從而使中國詩歌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貌。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隨著《詩經》時代的結束,人們由此感覺到二二節(jié)奏的四言詩越來越僵化。B.明代陸時雍和《文心雕龍?明詩篇》都指出了兩代詩風的嬗遞發(fā)生在陶淵明和謝靈運之間。C.中國詩歌沒有從五言七言發(fā)展成九言,是因為九言讀起來呼吸急促,詩行不容易建立起來。D.晉宋之間,詩歌轉變主要表現(xiàn)在從重寫意到重摹象,從啟示性語言轉向寫實性語言兩個方面。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詩歌之所以能歷久不衰,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調節(jié)的狀態(tài),是重要原因之一。B.中國詩歌的發(fā)展是從自由體走向格律體,出現(xiàn)各種技巧被自覺運用的同時又重聲色,體現(xiàn)了中國詩歌發(fā)展的趨勢。C.古詩與近體詩的長期并存,說明在中國詩歌史上對詩歌語言形式層面的追求意義不大。D.從詩歌的發(fā)展來看,性情與聲色兩者只有完美統(tǒng)一起來,才能真正成就詩歌的燦爛輝煌。8、 對下列句子中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 去:離開 B.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 蚤:通“早”C.見白書,乃鉆火燭之 燭:照亮 D.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fā)” 期:希望。9、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素悍勇而輕齊 B.遂成豎子之名勞苦而功高如此 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C.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  D.孫臏以此名顯天下其孰能譏之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0、 聯(lián)系全文看,下列對文末“太史公曰”一段話的認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史學家的眼光,評論孫臏智慧和膽識過人,卻難以避免自己的不幸。B.指出孫子、吳起的兵法后世多有非議,只有其處事原則和方法可以肯定。C.借用俗語,闡述“能行”和“能言”的關系,對孫臏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D.啟示后人,才智過人者固然可取,但學會保護自己有時更加重要。第Ⅱ卷四、(本大題共3小題,共18分)11、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4分)翻譯: (2)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6分)翻譯: 12、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與文學常識中的空缺部分。(8分)()()()()() ,撫孤松而盤桓五、(本大題共4小題,共24分)閱讀下面小說,完成13—17題定 局 樓明太祖火燒了慶功樓,該死的都叫他們死了,卻還剩個劉伯溫。都說劉伯溫是當今棋圣。太祖說:不信我贏不了他!太祖在奎星樓上擺了棋局。劉伯溫奉詔上了樓。伯溫要向太祖施大禮。太祖阻攔:你是功臣,大禮就免了罷。叫他平身,又賜了座。倆人面對面坐了。太祖的臉布作八卦陣。劉伯溫的臉是無無流的潭水。太祖說,這樓,從此刻起就改叫定局樓了。劉伯溫佯作不解。太祖說:今日請你,想與你下盤棋。賭注是大明江山。這盤棋你贏了,江山就歸你。那潭水未現(xiàn)波紋。太祖執(zhí)黑,先落一子。伯溫執(zhí)白,隨便落下。黑白子如兩路兵馬,拼斗廝殺,傷亡互見,難分難解。太祖不時向伯溫望上一眼。劉伯溫卻專注棋盤。太祖投下關鍵一子,自覺成局已定,心就有些清爽,眼也發(fā)了亮。太祖抬起頭,直了腰,渾身輕松,端茶啜飲。伯溫是直挺挺地坐著,凝視著棋局。太祖等得不耐煩,就撂了茶,掃了一眼伯溫,又掃了一眼棋局。霎時,太祖額頭沁了細汗。剛才投下的最得意的一子,竟然落了劉伯溫的埋伏。黑棋貌似咄咄逼人,其實是四面受敵。那口氣原是假眼,只要白子往中間一點,黑子便斷了氣。太祖希望劉伯溫看不出那步棋,又覺得他不會看不出那步棋,不免心有些發(fā)緊。劉伯溫那具僵直的身軀終于活動了,伸手從罐里取出一枚白子。太祖覺得劉伯溫的手捏著他的肉。劉伯溫捏著棋子的手懸著不動。日影在悄悄地移。那只懸著的手依然是懸著。太祖的臉似銅鑄鐵澆,有口長長的氣在胸中憋著,一直未吐。太祖忽然想起件事,他取過玉璽往案上一礅。說,劉愛卿,棋,你該怎么下就怎么下。這玉璽我早就給你預備下了。劉伯溫臉上現(xiàn)出一絲笑紋,他手一松,白子便_______,然后緩緩立起,從容地下了樓。明太祖立在定局樓上,眼見劉伯溫的身影消失在山野里,他便望著江山長嘯。他以為自己這一招奠定了萬古基業(yè)。未料想,如今上谷城只剩了個明孝陵,荒草萋萋。13、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劉伯溫的性格特點。(3分)14、“太祖的臉布作八卦陣。劉伯溫的臉是無無流的潭水。”這兩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從兩人的神態(tài),可窺見他們此時的內心怎樣?(7分)15、你怎樣理解末段的意思?(6分)16、根據文意推測,在文中省略處劉伯溫最終把白子放到了哪里去了?(4分)17、下面對這篇小說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4分)A、這篇小說的詳略安排十分得當,前半盤棋的斗智斗勇寫得十分簡略,“關鍵一子”如何下,寫得濃墨重彩,情景畢現(xiàn)。B、小說善于描寫人物的表情,如“太祖的臉布作八卦陣。劉伯溫的臉是無無流的潭水”,形象地寫出了兩個人一個緊張、一個平靜的不同心態(tài)。C、小說的篇幅雖短,但情節(jié)卻起伏跌宕。下“關鍵一子”時,僅太祖的神情舉止就經歷了松弛——緊張——松弛三個階段。D、“日影在悄悄地移。那只懸著的手依然是懸著!边@里有兩種可能,一是劉伯溫還沒有最后想好這步棋該如何下,二是他不知道這步已經想好的決勝的一子該不該下。E、小說通過一盤未下完的棋,表現(xiàn)了古代封建重慶市墊江育才中學2013-2014學年秋期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er/245556.html

相關閱讀:遼寧省東北育才雙語學校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自主練習 語文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