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育目標
1.知識目標
(1) 識記
?價值和價值觀的基本含義。
?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價值判斷的基本含義。
?如何正確地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如何創(chuàng)造和實現(xiàn)人的價值。
(2) 解
?人的價值是什么?如何評價人的價值。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
?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進行選擇。
?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
?在個人與社會的統(tǒng)一中實現(xiàn)價值。
?實現(xiàn)人的價值的主觀條件。
(3) 運用
?運用所學知識及相關哲學原理,分析物的價值和人的價值的不同,從中加深對人的價值的理解。討論分析為什么對一個人的評價要看他的貢獻,而不是索取了多少;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要看他對社會、為人民貢獻了多少,而不是為自己撈取了多少。
?運用所學知識及相關原理,剖析生活實例,說明人的社會地位不同、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時間、地點和條件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價值判斷。討論分析為什么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要遵循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走歷史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剖析生活中價值沖突的實際事例,如競爭與友情、關愛與懲罰、傳統(tǒng)與時尚等,運用相關原理,分析說明為什么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當作是最高的價值標準,從而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列舉生活事例,運用相關原理,分析說明為什么人的價值要在勞動中、在個人與社會的統(tǒng)一中實現(xiàn),討論分析追求個性發(fā)展和強調與社會統(tǒng)一之間的關系。
253
2.能力目標
(1)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具有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正確分析和看待社會、人生的能力,樹立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初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 通過價值和價值觀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具有認識和分析事物價值的能力,正確認識和評價人的價值的能力。深刻理解正確的價值觀是我們擁有美好生活的指路航標,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諦,初步具有認識和選擇正確價值觀的能力。
(3) 通過學習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原理,要求學生深刻領會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和主體性特征,做到自覺遵循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自覺站在廣大人民的立場上,走歷史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初步具有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能力。
(4) 通過學習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xiàn),使學生領悟和認識實現(xiàn)人的價值的正確途徑,認識到勞動和奉獻不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質和價值的實現(xiàn)方式,形成勞動和奉獻的意識,具有自覺創(chuàng)造和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 人和物的價值之不同,就在于人能夠創(chuàng)造價值,而且只有創(chuàng)造價值,只有在勞動和奉獻中才能夠實現(xiàn)自我,滿足自我需求,勞動構成了人的存在方式。認同勞動的觀念,承認奉獻的價值,是學習這一課后應有的重大收獲。勞動和奉獻著的人是幸福的,勞動和奉獻著的人生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人的一生不能只是索取,只是滿足自己的小利,走不出自我的人生是狹隘的,走不出自我天地的人永遠找不到人生幸福的真諦。
(2)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我們生活在社會中,總是需要依靠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財富來滿足自己的各種需要,因此,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堅持群眾路線,對社會對群眾永遠懷有感激之情,努力用自己的勞動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回報社會,回報他人。
(3) 人的生存和發(fā)展所需要的一切條件都是由社會提供的,人一生下來,就具有社會性,就離不開社會,離不開他人,拋開社會和他人的純粹的個人的奮斗是不可能的。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xiàn),因此,把自己放在社會中,放在集體中,放在和他人交往的社會環(huán)境中,正確處理好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是我們成功的起點。
(4) 砥礪自我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與其詛咒黑暗,不如燃起蠟燭。別總是抱怨自己沒有條件,別總在黑暗中孤影自憐,唉聲嘆氣,走出自我,勇敢地站出來,敢于對命運說不,勇于向命運挑戰(zhàn),奮起沖擊生命的制高點,同樣能夠與那些有條件的人一起搏擊長空,鑄就人生輝煌。
(二) 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內容目標:識別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表現(xiàn),說明價值判斷的意義,理解價值觀對人們行為的導向作用。剖析生活實例,說明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時間、地點、條件不同,會形成不同的價值判斷。剖析價值沖突的實例;體驗價值比較、鑒別、選擇的過程;認同人民的利益為最高價值標準,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提示與建議: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是人們行為選擇的前提和基礎。以校訓、班徽的制
254
定為例,可說明價值判斷在人們的行為選擇中的作用。討論:報刊媒體中關于事實陳述和觀點陳述的內容。社會調查:了解不同的人對某項改革措施的不同反應,用哲學觀點探討其原因。從不同歷史時期人物的言論中,探究影響其價值判斷的因素。例如,競爭與友情,關愛與懲罰,傳統(tǒng)與時尚等。討論:選擇解決某項公共問題的不同方案,應遵循的價值準則,可采取的策略與方法。講評:一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勞動者的生活軌跡。講演:面對人生旅途中挫折與成功、曲折與前進、機遇與挑戰(zhàn)的選擇。人生理想的實現(xiàn)與社會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條件需要每個人去創(chuàng)造。撰寫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小論文。
二、內容分析
(一) 教學提綱
框題一:價值與價值觀
1.人的價值
(1) 價值的基本含義。
(2) 人的價值就在于創(chuàng)造價值。
(3) 對人的價值評價。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1) 價值觀的基本含義。
(2) 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導向作用。
?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導向作用。
框題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1.自覺遵循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1) 價值判斷的基本含義。
(2) 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遵循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3)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
2.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1)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主體性。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因人而已。
(2) 人民群眾的利益是最高價值標準。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們工作價值的最高裁決者。
?必須首先考慮并滿足最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要求。
?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
?把個人、集體、社會三者的統(tǒng)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
255
框題三: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xiàn)
1.在勞動和奉獻中創(chuàng)造價值
(1) 在勞動和奉獻中創(chuàng)造和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
(2) 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xiàn)和證明自己的價值。
(3) 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
2.在個人與社會的統(tǒng)一中實現(xiàn)價值
(1) 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基礎。
?人的生存條件由社會提供。
?人的發(fā)展條件由社會提供。
?人的享受條件由社會提供。
?人的工作條件由社會提供。
?人創(chuàng)造價值的條件由社會提供。
(2) 個性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統(tǒng)一。
3.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1) 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
(2) 發(fā)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3) 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二) 結構分析及探究活動設計意圖
1.本課的邏輯結構
根據(jù)課程標準,第十二課的內容設計為三個框。
第一框,價值與價值觀。這一框設計了兩個目。
第一目,人的價值。這一目的邏輯順序是:價值的基本含義——人是社會一切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人的價值在于創(chuàng)造價值和對社會的貢獻——對一個人的評價主要看他的貢獻。
第二目,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這一目的邏輯順序是:價值觀的基本含義——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導向作用——價值觀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價值觀影響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導向作用——尋找正確的價值觀就是尋找人生的真諦。
這一框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價值,人的價值就在于人能夠創(chuàng)造價值以及如何評價一個人的價值;什么是價值觀,價值觀對人的活動的重要作用,最終了解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
在理解了價值與價值觀的基本含義后,本課將進一步分析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第二框,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這一框設計了兩個目。
第一目,自覺遵循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這一目的邏輯結構是:價值判斷的基本含義——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實踐基礎——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特征。
第二目,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這一目的邏輯結構是: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因人而異——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價值標
256
準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
本目的重點是讓學生懂得要自覺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當作最高的價值標準。
第三框,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xiàn)。這一框設計了三個目。
第一目,在勞動和奉獻中創(chuàng)造價值。這一目的邏輯順序是:勞動著的人是幸福的——人在奉獻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創(chuàng)造價值——人在勞動中才能實現(xiàn)和證明自己的價值——努力奉獻實現(xiàn)人生價值,擁有幸福人生。
第二目,在個人與社會的統(tǒng)一中實現(xiàn)價值。這一目的邏輯順序是: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基礎——在與社會的統(tǒng)一中實現(xiàn)個人的價值。
第三目,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這一目的邏輯順序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發(fā)揮才能,提高個人素質——堅定理想信念,沿著正確的人生道路前進。
在本課中,第一框分析什么是價值和價值觀,人是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價值觀對于人具有導向作用。第二框分析論證什么是價值判斷,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必須遵循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把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才能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第三框論證了人只有在勞動和奉獻中才能創(chuàng)造和實現(xiàn)價值,這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這三框的邏輯清晰,內容緊密聯(lián)系,從剖析不同的概念到實際運用,最后落實到人的具體活動,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
2.本課探究活動的設計意圖
第一框,價值與價值觀。這一框設計了兩個目。
第一目,人的價值。這一目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共有兩問。
第一問要求學生思考,物的價值不同于人的價值,對一般的事物而言,其價值就在于它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功能和屬性,人則不同。人既是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也就是說,人能夠創(chuàng)造出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來滿足社會和他人,并且能夠從創(chuàng)造價值的過程中,實現(xiàn)對自我的滿足。第二問讓學生思考人的價值是什么?人的價值就是人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功能和屬性,人的價值就在于創(chuàng)造價值,就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個人的活動對自己所屬的社會以及他人、自己的需要的滿足。
第二目,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這一目設計了三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列舉出了人們在經(jīng)濟、政治、道德、科學等不同的活動中形成的不同認識。要求學生明確,人們的價值觀不同,對具體事物的看法就會不同。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對人們的認識和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
第二個探究活動是關于某制藥企業(yè)的營銷理念的問題。該企業(yè)經(jīng)理正是本著為患者、為人而生產(chǎn)藥品,而不是為利潤這樣一種堅定的信念,才使該企業(yè)生產(chǎn)的藥物受消費者歡迎?梢钥闯,正確的價值觀對企業(yè)的經(jīng)營產(chǎn)生了積極的、正面的引導作用。正如朱熹所說:“正其義則利自在,明其道則功自在。專去計較厲害,定未必有利,未必有功!爆F(xiàn)實生活中這方面例子還有很多,當然也有很多反面的事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這一問題。
257
第三個探究活動旨在讓學生了解,正確的、積極的、進取的、崇高的價值觀能夠引領人邁向光明而美好的人生路途;而錯誤的、消極的、自私自利的、貪圖享樂的價值觀則容易讓人滑向個人主義的泥潭。一個人在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時要受到自己價值觀的支配和影響。如果你覺得人生在世就應該多為社會、為他人做點事情,那么你就會選擇正確的、積極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失望,總覺得世界、社會或他人都對不住你,覺得人生在世,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那么你可能就會選擇悲觀失望、貪圖享受的、消極的生活方式。通過這一探究活動,教師應告訴學生,選擇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尋找到人生的真諦,才能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第二框,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這一框中設計了兩個目。
第一目,自覺遵循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這一目中設計了兩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引入元代大學者許衡的故事。第一問讓學生思考“梨雖無主,我心有主”這句話的含義。第二問是在第一問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思考認識到每個人的行為選擇都是受其特有價值觀支配的,同樣,饑渴難忍的許衡之所以不去摘梨的選擇,也是在其價值觀念的支配下作出的選擇。
第二個探究活動旨在告訴學生,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是社會實踐的產(chǎn)物,是合規(guī)律、合目的的統(tǒng)一,而不是哪一個人的憑空設想。我黨建黨八十多年來所走的每一步,所制定的每一個政策都是源于對當時的具體情況和條件的深刻研究,都是隨著時空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都是自覺遵循了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決定了我黨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所制定出不同的任務和目標。
第二目,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這一框設計了三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要求學生思考這首詩中農(nóng)民的價值選擇是什么,地主的價值選擇是什么。要求教師告訴學生,在階級社會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不同的階級,價值觀就會不同。
第二個探究活動要求學生對所列的幾種行為選擇進行分析,并要求學生討論,如果看見一個人落水,你會選擇如何去做。在這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探討,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因人而異。人們對事物認識角度不同,對事物的評價就會不同。要求學生自覺分辨哪一種選擇是正確的,哪一種是錯誤的。
第三個探究活動旨在說明,人們的立場不同,價值觀就會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會不同。幾代中國國家領導人在不同的時期,都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這說明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言行一直以來都有一個最根本的衡量尺度,這就是把獻身人民的事業(yè),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從而保證了共產(chǎn)黨人的先進性。這一探究活動要求學生理解,只有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當作最高的價值標準,才能保證我們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正確性。
第四個探究活動旨在告訴學生,當個人利益或局部利益與人民群眾利益、國家利益發(fā)生沖突時,我們都應該始終堅定不移地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把個人、集體、社會三者利益的統(tǒng)一當作自己行為選擇的標準。
258
第三框,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xiàn)。這一框設計了三個目。
第一目,在勞動和奉獻中創(chuàng)造價值。這一目中設計了兩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有兩問,第一問要求學生思考,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chuàng)造價值,才能實現(xiàn)和證明自己的價值。勞動使人品嘗幸福,奉獻使人生獲得快樂,真正有意義的人生就應該是奉獻著的人生,是以勞動為榮的人生。因此,把奮不顧身工作著的人生看成是真正的有意義的人生,為我們選擇什么樣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第二問可以讓學生探討一下,應該怎樣看待人生,應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度過自己的一生。
第二個探究活動主要是要求學生通過思考認識到,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共有兩問。第一問旨在告訴學生雷鋒之所以把為人民服務看作是他最大的快樂和幸福,就在于他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人民,愿意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他把自己的生活的目的看作是讓他人生活得更好,這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榜樣。第二問是讓學生通過思考認識到,一個整天想著自己、斤斤計較蠅頭功利的人,一個心里沒有他人,沒有大眾,總是走不出自我狹隘天地的人,是不可能有真正幸福可言的。
第二目,在個人與社會的統(tǒng)一中實現(xiàn)價值。這一目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
這一探究活動引了科學家馬祖光的一段話,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思考認識到人的價值的實現(xiàn)離不開社會。第一問是讓學生回答“沒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這句話所包含的哲學道理。教師可以告訴學生,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一個人實現(xiàn)自己人生價值的基礎和前提,人在創(chuàng)造價值時必定離不開他人和社會,個人所作的一切總是構成他人和社會成果的一部分,沒有誰能夠真正脫離社會,脫離他人,“個人奮斗”,“自我實現(xiàn)”。第二問是讓學生從自己對馬祖光是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關系的思考中,引出自己所受到的啟發(fā)。這就是:在馬祖光的思想中,沒有大家的努力,就沒有他個人的成功,他把個人的成功看作是大家努力的結果,看作是黨的給予的結果.馬祖光的價值觀就是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因此,他就會毫無保留地為社會服務,為他人謀利益,而不去斤斤計較個人的利益得失,價值觀正確了,他所選擇的人生道路就是光明的,他的人生就是有意義的。
第三目,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這一目設計了三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告訴學生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一個從未上過學的殘疾女孩,憑借著自己不懈的努力,走上了北京大學的講臺,向這些健康的、學業(yè)優(yōu)異的學子們講述自己如何頑強地與病魔斗爭的經(jīng)歷,她就是黑龍江省政協(xié)委員、省十大杰出青年,齊齊哈爾市福源心理咨詢所所長司晶。
司晶是不幸的,出生僅九個月就得了小兒麻痹癥。為了活下去,她接受了大大小小30多次手術,現(xiàn)在是靠著固定在體內脊柱上的三根鋼棍支撐著身軀,可以說,每時每刻司晶都在忍受著肉體痛苦的煎熬。
因為身體的原因,司晶從來沒有進過學校的大門,17歲才開始從糊在墻上的舊報紙學習認字,當她第一次讀懂墻上的一小段文字時,竟激動得流下了眼淚。為了提高自己,她強迫自己每天寫日記,為了握住那支份量小小的筆,她用臉貼在手上,給寫字的手一些力量,硬是練得雙手都能握筆寫字了。就是憑著這種砥礪自我的精神,司晶走出家門自謀生路,開辦了一家心理咨詢所。有人問她:“你那么不幸,那么痛苦,卻躺在那里幫助那些實際上命運很好的人,你心理平衡嗎?”司晶的回答是:“因為我的生命中遺憾的東西太多了,所以我要用我的聰明才智使那些有條件享受生活的人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最終成為社會中的良性細胞,這是我目前所做的工作,也是我終身為之奮斗的目標”。
259
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正是懷著一種極強的自我完善的意識和對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渴望,才使司晶選擇了這種方式度過自己生命的每一天。結合這個故事,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從中感悟一種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砥礪自我的生命精神。
第二個探究活動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如何提高自身素質,并說明提高個人素質與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關系。要求學生了解,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有助于在生命旅途上創(chuàng)造奇跡,實現(xiàn)人生的輝煌。
第三個探究活動是讓學生通過《光的贊歌》這首詩的思考,感悟彭湃的生命激情和崇高的生命情懷: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為社會、為他人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只有具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引,才會選擇如歌的生命。讓學生結合實際,暢想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讓學生懂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通往成功與幸福的人生道路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只有心懷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在正確的價值觀的指引下,懂得運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才能展開自己有力的翅膀,遨游在人生廣闊的天空中,才能在人生旅途中既能做一個對人類、對社會、對他人有用之人,又能夠從中獲得最大限度的自我實現(xiàn)與滿足。當我們年老的時候,回首往事,我們才能坦言無愧于自己的生命。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一) 重點、難點問題分析
1.人在勞動中創(chuàng)造價值
人和事物的價值關系問題,不僅是一個具有相當大的理論難度的問題,也是一個成長中的高中學生經(jīng)常在思考的問題,因而在教育教學中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價值是客體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功能和屬性,是客體對主體的積極意義。事物對人有價值,就是事物對人有用、有意義;人對人有價值,就是人對人有用、有意義。就人的價值來說,這里的主體是人,價值都是對人而言的;這里的客體也是人,是人對人的價值。人的價值和一般物的價值的根本不同在于,人既是世界上唯一的價值享受者,只有人才能發(fā)現(xiàn)價值、利用價值;人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價值創(chuàng)造者,只有人才能有目的、有計劃地創(chuàng)造對人有價值的東西,以滿足人生存、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從生成的角度看,價值的形成過程實質上是人的主體性在客體中的對象化過程。這表明,價值的生成,一要“人的主體性”,二要“對象”,三要“化”。所謂“化”就是主體作用于客體,就是要通過主體的活動、勞動,去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客體的價值。因為任何事物或人只有當他與主體發(fā)生聯(lián)系,成為主體活動的組成部分,才成為主體的價值對象,對主體發(fā)生有益或有害的影響。而且,同一個人或物,與不同的主體結合,成為不同活動的成分,使形成不同的價值。一般地說,自然界出現(xiàn)的事物都不能直接滿足人的需要,世界上一切有益于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價值成
260
果,都是體現(xiàn)和凝聚著人的主體性的人造物。且不說電腦、手機及短信、飛機、火車、食物……這些對人具有價值的物,是人們遵循客觀規(guī)律創(chuàng)造出來的,就是空氣、水、陽光等自然物,在社會生產(chǎn)力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也都打上了人類智慧、人類生產(chǎn)的烙印,也要通過生產(chǎn)勞動加工、凈化,作為主體改造的對象,才能對人顯示出積極的價值來?傊,價值是人創(chuàng)造的,是人通過自己的勞動、自己的活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
2.在創(chuàng)造和奉獻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
人不僅改造自然物,不斷地創(chuàng)造出新的物的價值,人還在改造人與人的關系中不斷創(chuàng)造人生價值。因為人是具有自覺能動性的動物,人憑借著這種主體的自覺能動性,不僅把人從自然界中提升出來,使自然界對象化,形成客體價值;而且在勞動中,自己把自己對象化,分出主體性自我(I)和客體性自我(ME),產(chǎn)生人與自身之間的主客體關系,形成主體價值;同時,能動的交往又產(chǎn)生了人與他人的關系,即人把他人對象化,產(chǎn)生了人與他人之間的主客體關系。因而,在馬克思的哲學中,生活在社會關系中的人,都是互為主客體的。個人對社會的價值,就是個人作為價值客體對價值主體——社會的價值,就是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也是通常所認為的“社會價值”。同時,人作為社會性動物,個人在社會中生存和發(fā)展,社會對個人也是有價值的。能否滿足每一個勞動者生存、享受和發(fā)展的需要,是衡量一個社會進步程度和合理性的重要標志。社會的價值就是社會對每一個勞動者的尊重和滿足,也叫做“自我價值”。
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兩個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它們相互依存、互為條件。首先,自我價值是社會價值的必要基礎和前提。個人只有獲得自我需要的必要的滿足,他才能生存和發(fā)展,成為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為他人和社會做貢獻;其次,社會價值決定自我價值。人的自我價值需要通過社會價值得以實現(xiàn)和表現(xiàn),在為社會做貢獻的過程中得到滿足。在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和社會對個人的滿足這兩個方面中,決定的方面是個人對社會的貢獻。要滿足需要,首先需要生產(chǎn)出滿足需要的產(chǎn)品,貢獻是滿足的前提。社會、集體高于個人,人的社會價值大于他的自我價值,是社會進步的先決條件。同時,個人也只有在為社會做貢獻的過程中,在展現(xiàn)自己的社會價值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因為社會對個人的尊重、評價、滿足只能通過個人的貢獻才能實現(xiàn)。人的勞動貢獻越大,人生價值就越大,他也就越會受到他人或社會的尊重和滿足。
因此,人生價值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通過人的實踐過程及其結果來實現(xiàn)和完成的。因為作為價值客體,人對他人、對社會的貢獻必須通過勞動和實踐來實現(xiàn)。人在社會實踐中使自身潛在的能力發(fā)揮出來,變成創(chuàng)造客體價值的現(xiàn)實力量,人也就成為現(xiàn)實的主體而實現(xiàn)了自身的價值。所以,社會實踐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它使人表現(xiàn)了自己的才干、能力、智慧,從而實現(xiàn)了自我價值,同時也使自己成為有益于他人和社會的人。
當然,人的實踐活動總是具體的,在一定歷史條件下進行的。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無疑會受到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社會歷史條件不同,人生價值實現(xiàn)的方式和程度也不同。但是我們更強調人生價值實現(xiàn)過程中的主觀條件,即個人的主觀努力。它包括個人確立的人生價值目標,個人的思想道德、身體心理、創(chuàng)新能力、知識構成等綜合素質,以及個人的精
261
神狀態(tài)等。所以,青年學生要更好地實現(xiàn)人生價值,必須不斷增強自身素質,全面提高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能力。
3.價值觀的內涵與特征
價值觀就是關于價值的根本看法,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對人所產(chǎn)生的意義的一種認識、一種理解,這是價值觀的一個重要特征。每個價值觀念的內容都是對某個事物或某一類事物的價值理解,例如,道德觀念理解的是人際關系中的倫理價值,民主觀念理解的是政治生活中的平等價值。對事物的價值有了新的理解時,新的價值觀念便產(chǎn)生了。最近我們所倡導的環(huán)保意識就是對自然價值的重新理解。
價值觀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方向性。對于任何主體來說,所謂“有價值”的東西,就是自己認同、肯定、滿足自己需要的東西,是自己奮斗的目標,實現(xiàn)的愿望。因而,人人都有價值觀。
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價值觀的多樣性和變化性歸根結底是由社會生活決定的,這體現(xiàn)了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的決定作用。作為每一個個體的人,都生活在一定社會的經(jīng)濟結構中,都有不同的社會地位,生活、學習和工作在社會的某一個領域中,受教育程度不同,成長的文化背景不同等。受教育程度不同決定了人們不同的知識結構,現(xiàn)實利益的不同導致了人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因而,價值判斷也會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同一個人,也會因為存在的地點、條件發(fā)生了變化而產(chǎn)生價值觀的變化。這說明,人們的價值觀是與他們所處社會關系中的地位以及他們所從事的活動緊密相關的。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系的初步建立,我們的社會價值觀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人們的價值觀出現(xiàn)了由單一到多樣、由封閉到開放、由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的轉變,同時也引發(fā)了不同價值觀之間的沖突,有時這種沖突還是相當激烈的。因為社會轉變根本上是價值觀的轉變,很多問題的爭論實質也是價值觀的爭論。價值觀的變化既充當了社會變革的先導,推動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也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上引起了一定的?昆亂。這是客觀的社會現(xiàn)象。面對這種現(xiàn)實,作為思想政治課必須發(fā)揮其引導學生認同社會主導價值觀的功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使其能夠更好地投身于社會變革中,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在心理學中,認為價值觀是一種有關什么是“值得”的看法,這種看法當然會影響人們對行為方式、手段和目的的選擇。這就是價值觀對人們行為選擇的導向作用。這種導向作用一般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價值觀影響人們的價值判斷。面對同樣的客觀事物,人們可能會作出比較一致的事實判斷,但究竟這種客體對人具有什么樣的作用,持不同價值觀念的人作出的價值判斷可能有很大差異。如,同時代的人對工作和金錢的態(tài)度和理解,不同時代的人對“幸福生活’’的理解等。即使對一些很具體的問題,不同價值觀的人都會有不同反映。如,對于經(jīng)濟體制改革過程中產(chǎn)生的失業(yè)問題、分配不公問題,人們的看法便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其次,價值觀對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導向作用。再次,價值觀對于個人的人生道路、人生選擇具有導向作用。正確的價值觀能指導人們積極、健康地生活,錯誤的價值觀只會使人誤入歧途。
262
4.人民利益是最高價值標準
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進行價值判斷的標準是多種多樣的,因為人們的價值觀是多元的,即使正確的價值觀也并不是單一的,也是多種多樣的。盡管如此,我們總要認同多種價值標準中占主導地位的最高價值標準。這種最高價值標準,應該與社會生活的基本狀況和基本要求相一致,只有這樣的價值觀,才能夠為社會最大多數(shù)人所認同、所接受,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其導向作用。對于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而言,判斷事物有無價值或價值大小的最高標準,就是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需求相一致的最廣大人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各種利益發(fā)生沖突時,人民利益是最高的取舍標準。
這是因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生活資料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人類歷史上的一切精神文明成果歸根到底都是人民群眾實踐活動的總結;人類的每一次巨大變革、社會形態(tài)的每一次進步,都是人民群眾斗爭的結果。因此,人民群眾是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人民利益是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它作為整體利益,反映并代表了社會成員的個人利益。只有堅持集體利益為最高價值標準,才有利于實現(xiàn)個人利益。我們的主導價值觀就要以人民群眾為根本立足點,反映和表達人民群眾的利益,把人民當作價值主體和評價主體,將實現(xiàn)共同富裕和社會進步與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作為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和價值取向。我們就應把獻身于人民的事業(yè)、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追求和價值標準,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二) 相關疑難問題解答
1.如何理解價值的含義?
作為哲學的范疇,價值是指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種特定關系,即客體以自身屬性滿足主體需要或主體需要被客體滿足的效益關系。一個事物有沒有價值,主要看它能不能滿足主體的某種需要。如果某種事物能夠滿足主體一定的需要,具有對人而言的某種有用性,對于主體的生存發(fā)展有積極的肯定的意義,這種事物就是有價值的;反之,如果某種事物不能滿足主體的需要,甚至妨礙主體實現(xiàn)某種需要,對于主體具有消極的否定的意義,就會被主體認為是無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即無價值的。因此,進行價值判斷必然涉及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主體的需要和滿足;另一方面,是客體的屬性和功能。
這是因為,一個事物的價值必須以客體具有主體所需要的那種屬性和功能為基礎?諝馐且驗槟芴峁┤撕粑璧难鯕舛鴮θ藖碚f是有價值的,如果空氣被污染,不能提供充足的氧氣,甚至提供的是對人的身體有害的氣體,那么這種空氣就變得沒有了價值。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大家都強調要注意保護空氣質量,避免其遭受污染。同時,價值也離不開主體。沒有主體的需要,就無所謂價值。例如,我們說垃圾是沒有價值的,所以我們才總是希望盡快拋棄它。其根本的原因是它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甚至是損害我們的健康。可見,價值不是某種實體,它既離不開主體,也離不開客體;但它既不能歸結為主體,也不能歸結為客體。價值是在二者之間的關系中發(fā)生和形成并存在的。因而,價值關系,實際上就是意義關系、作用關系。價值的大小,歸根結底就是意義的大小、作用的大小,是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程度的大小。
263
2.人的價值與物的價值的區(qū)別是什么?
作為價值關系,人的價值和一般物的價值的區(qū)別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 二者的價值構成不同。在人與客觀事物的價值關系中,構成價值的雙方,一方是社會的人,另一方是客觀事物;而在人的價值中,構成價值雙方的都是人,涉及的是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的利益關系。
(2) 二者滿足主體需要的方式不同。物的價值是用自身因素或屬性來直接滿足主體的需要,如食物是用自身的可食性來直接滿足主體的充饑需要,藝術品是用自身美的特性來直接滿足主體的審美需要。同時,在人與客觀事物的價值關系中,客觀事物在滿足人和社會的需要時,是無意識的、被動的。而在人的價值中,一個人在滿足社會或他人的需要時,則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他是“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頭和手運動起來”,“通過活動來取得一定的外界物”,創(chuàng)造出物的價值來滿足主體的需要。
(3) 二者的價值關系不同。在人與客觀事物的價值關系中,物的價值只是單一地構成的,因為物作為客體來滿足人的需要時,它自己本身并不存在任何需要,或需要的滿足問題。物只能是一般的客體,它根本不能作為主體、也不因主體而存在,即客觀事物只充當滿足人的需要的角色;而在人的價值關系中,當人作為客體時,其主體地位并沒有喪失,因為當他創(chuàng)造出價值來滿足社會和他人的需要時,他自身的需要也同時被得到滿足。反之,當人作為主體時,他的客體地位也沒有喪失,因為當人的自身需要被滿足時,他也同樣是創(chuàng)造出滿足社會和他人的需要的價值。即每一個體的人既以自己的勞動成果去滿足社會和他人的需要,自己本身也有一定的需要,須從社會和他人那里得到滿足。
(4) 二者的價值地位不同。人的價值高于物的價值。人的價值總是通過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表現(xiàn)出來的。人的道德品質、人格尊嚴等,雖然對他人、對社會有一定的作用,但卻不能用物的東西來代替,不能用金錢來衡量或交換。正是從這個意義上看,人的價值高于物的價值。
3.怎樣理解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
“自我價值”按其本來的意義,是指自我對自己本身的肯定關系,即自己滿足自己的需要的關系,它表現(xiàn)為社會對勞動者的尊重和滿足。自我價值是肯定的方面,如個人對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自己尊重自己,以及個人的自我完善等。恰當?shù)卣J識自我價值對于人的生存和發(fā)展很重要。所謂人的社會價值,是指個體的人對于社會和他人的意義。這種社會價值主要表現(xiàn)在個人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對社會和他人所作的貢獻。勞動、創(chuàng)造和貢獻,就是人的社會價值的基本標志。一般地說,人的社會價值,就是作為客體的人滿足作為主體的人的需要的關系。在這里,主體就是社會和他人,客體就是為社會和他人做貢獻的個人。個人對社會和他人做貢獻,就是客體滿足主體的需要。每一個正常的人都在多方面成為滿足他人需要的客體,因此,個人的社會價值也是多方面的。如,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的價值,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的價值,種族延續(xù)的生命價值等。在這種相對關系中,個人作為客體,是滿足社會和他人需要的手段。對于個人而言,誰的人生活動符合這種關系,誰的人生價值就有意義。
264
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有所區(qū)別,但又是統(tǒng)一的。這是因為,個人與社會是不可分離的,任何“自我”都只能是在社會關系中存在,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著;而自我也都是有自我意識、具有自我需求的單個的社會存在物,而不是無意識無需求的自然存在物。這樣,自我的需求就不能只通過自我獲得,而必須在自我之外的對象中、在客觀事物的屬性中得到。孤立的、絕對的“自我價值”是不存在的。因此,我們不能抽象地談論自我,必須把“自我”看作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自我”。同、時,任何個人的活動都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一個人不可能只有自我價值而沒有社會價值,也不可能只有社會價值而沒有自我價值。每一個人,要做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有價值的人,就必須同時是一個自尊、自愛、自重的人;反之,真正的自尊、自愛、自重,必須體現(xiàn)在對社會和他人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做出應該作出的貢獻,從而受到他人的愛戴和尊重。也就是說,人的自我價值必須與社會價值相結合,并體現(xiàn)在社會價值中。作為個體的人必須將自己與社會和他人聯(lián)系起來,積極為他人和社會做貢獻,才能實現(xiàn)自我價值。比如,個人對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才能都有一定的評價,也期望得到社會的評價,這是每一個追求進步、爭取發(fā)展的人所具有的自我意識。事實上,如果自己的才能和創(chuàng)造力不落實到對社會和集體做貢獻之中,既無法表現(xiàn),也得不到公正的評價,自我價值也就不可能實現(xiàn)。
四、教學方法建議
(一) 課時安排
建議安排3課時,也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內容的具體展開情況調整。一般情況下,按照教材內容展開的順序:
第l課時學習“價值與價值觀”,其中,重點研究價值、人生價值、價值觀及其作用;
第2課時學習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重點學習形成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原因,教育教學目的落實在遵循客觀規(guī)律、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選擇要求上;
第3課時學習“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xiàn)”,重點學習勞動、創(chuàng)造、奉獻對于人生價值實現(xiàn)的重要性,使學生確立在正確處理社會關系中,在砥礪自我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觀念。
(二) 教學方法建議
本課內容直接涉及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思想教育性很強,要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強化實踐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否則,其思想性就很難實現(xiàn)。因而,從教學方法看,可采取的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1.情境導入
所有的導入課一定要從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切人,這樣才能夠從起始課就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梢詮膶W生所學習的學科科目說起,如為什么學習某些學科,其價值在于什么?也可以從學生身邊發(fā)生的事件說起,如學校為什么要制定一些具體的規(guī)章制度?國家經(jīng)濟政策的制定,各項改革措施的出臺,其價值都是什么?
從“價值觀”的學習看,導人時可以用人們生活中的各種選擇來說明,也可以用學生
265
自己的各種生活選擇來說明,生活中的具體情境更能吸引學生。
從“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這一觀點的學習看,理論知識較難,也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活動,讓學生做,做了之后再談感受,從體驗和感受中抽象形成理論。
個人和社會的關系是比較難理解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情況來說明,如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離不開社會等,可以通過分析具體事例使學生明白道理。
2.對比教學
關于價值含義的解釋,可以聯(lián)系經(jīng)濟學中學過的“價值”(即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具體事物的特有價值,對照哲學上的價值進行學習,使學生明確價值不是實體事物,而是關系中產(chǎn)生的意義。然后再對比物的價值和人的價值的不同,從而說明人的價值的特殊性。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同樣需要對比教學法。因為不了解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的不同,就無法理解價值判斷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能理解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性。教學中,可以列舉諸多判斷,引導學生分析哪些屬于事實判斷,哪些屬于價值判斷,以及各類不同的判斷對于我們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關于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性問題,也可以對比二者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從而發(fā)現(xiàn)其內在的一致性,達到理解和認同的目的。
3討論交流
本課內容會引起學生很多想法,可以提出一些能夠引起爭論的問題,采用討論交流的方法、辯論的方法,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再將這些觀點和想法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經(jīng)過討論和交流,學生能夠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正確的觀點,從而認同正確的觀點。
4.啟發(fā)思維
有問題才會有思考,有思考才會有深度。教學中可以將有關問題設計的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哲學本身就需要思辨,人生哲學問題更能夠引起思辨,所以,如何設計問題則是需要重點進行研究的。
(三) 探究活動操作建議
探究活動1(教材第96頁):“物的價值和人的價值是一回事嗎?你是怎樣認識人的價值的?”
本探究活動可以采用對比方法。如,讓學生分組列出一些事物的價值,說明這些事物價值的具體表現(xiàn),從而區(qū)別物的價值與人的價值的不同之處;并進而分析說明人的價值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確立對人的價值的正確認識。
探究活動2(教材第97頁):“想一想,人們在上述(經(jīng)濟活動、政治活動、道德實踐等)活動中形成的不同認識是受什么觀念支配的?”
本探究活動提供了人們在不同的社會生活中產(chǎn)生的不同認識。在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首先讓學生了解教材中所提供的現(xiàn)象,并分析說明支配這些認識的原因在于人們所具有的不同的價值觀念。然后,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再找一些人們在日;顒又袑κ挛锏
266
不同認識,并分析在這些認識背后起作用的觀念,說明價值觀在人們認識中的作用。
探究活動3(教材第98頁):“這位總經(jīng)理所秉承的信念對他的經(jīng)營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
探究活動的材料中已明確提示,即某制藥廠的產(chǎn)品很受消費者歡迎。我們可以就此事例延伸開來,進一步引導學生從自己生活中所了解到的其他產(chǎn)品或經(jīng)營者的情況進行分析,先分析其取勝的多種原因,再分析其經(jīng)營理念的作用。通過思考制藥廠的成功與其所秉承的思想信念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從中領悟價值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具有的重要的導向作用。
探究活動4(教材第98頁):“為什么正確的價值觀往往同光明的未來和美好的前途聯(lián)系在一起,錯誤的價值觀則容易與平庸和茍且為伍?”
本探究活動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及現(xiàn)實生活中的模范人物來說明,同時也可以從一些誤人歧途的人的事例來論證,以此說明不同的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不同的導向作用,有助于青年學生自覺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探究活動5(教材第99頁):“談談你對‘梨雖無主,我心有主’的理解。在口渴難忍的情況下,許衡為什么會作出上述選擇?”
本探究活動承接上一目“價值觀的導向作用”的教學內容,著重說明價值觀對人們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導向作用。可以對歷史上或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人的具體行為進行分析,也可以結合學生中出現(xiàn)的一些事例,如遲到、早退或樂于助人等不同的行為現(xiàn)象相互評析,主要分析其產(chǎn)生這些行為的觀念原因。讓學生從中領悟到要想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必須遵循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走歷史必由之路。
探究活動6(教材第99頁):“同樣是遵循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作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為什么我們黨在不同歷史階段為自己確立的目標和完成的歷史任務不同?”
此探究活動可以結合學生在歷史課中學到的有關知識,如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政策主張、在建國初的政策主張、在改革開放以后的政策等,說明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特征。也可以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黨的政策變化情況說明這個觀點。目前,根據(jù)我國國內生產(chǎn)總值的迅速增長、非農(nóng)產(chǎn)業(yè)占GDP的比重為85%,財政收入達到占GDP的20%的情況下,又提出了“反哺農(nóng)業(yè)”的政策措施,這都說明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是社會實踐的產(chǎn)物,而正確的價值判斷都是合規(guī)律、合目的的統(tǒng)一,并不是哪一個人的憑空設想。
探究活動7(教材第100頁):“在這首詩中,農(nóng)民的價值選擇是什么?地主的價值選擇是什么?為什么同時同地的人會有不同的價值選擇?”
此探究活動要引導學生明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是社會實踐的產(chǎn)物。在階級社會中,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要具體分析處在社會生活的不同經(jīng)濟結構中、不同政治地位中的人的價值選擇的原因?梢砸龑W生聯(lián)系生活中某一個具體
267
的人的價值選擇,從尋求其選擇的多種因素中找到根本性因素,說明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最好選擇不同的典型人物說明,也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進行分析。同時也要分析說明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不是完全被動地受制于社會存在,人可以能動地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道路,這樣有助于青年學生自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探究活動8(教材第100頁):“談談你對上述不同選擇的認識,分析他們各自選擇的得失。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做?”
此探究活動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思考面對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為什么會有不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從中領悟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往往會因人而異,因而,必須學會分辨什么是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什么是錯誤的判斷和選擇。
探究活動9(教材第101頁):“為什么說‘共產(chǎn)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
此探究活動主要是在上一個探究活動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因人而異,那我們究竟以誰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為標準呢?我們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是什么?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幾代共產(chǎn)黨領導人的講話,說明共產(chǎn)黨人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蓪⑦@些話進行具體的分析,如,人民的利益是什么?人民的立場是什么?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不同時代的共產(chǎn)黨人是如何代表人民利益的?以此為例,繼續(xù)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對事物的判斷和選擇持什么樣的價值標準。這里需注意,不能空泛地理解價值標準,必須放到生活中理解。如,你對事物的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否有基本的價值標準?如果有,是什么?如果仍然處于在不同的情況下價值標準不一致的情況,原因是什么?你是否有要自覺地確立一種價值標準?只有這樣,才會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認同社會生活中正確的價值觀。最終讓學生領悟到只有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自覺維護人民的利益,才能保證我們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正確性。
探究活動10(教材第102頁):“當個人利益、局部利益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發(fā)生沖突時,應該怎么做?”
此探究活動主要是讓學生思考,人民是一個整體,人民內部的利益具有差異性,當人民內部不同的利益發(fā)生沖突時,我們該如何選擇?通過這種思考讓學生明白在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時,必須首先考慮最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F(xiàn)實生活中,個人、集體、社會利益,局部和整體利益在一般情況下是一致的,必須首先引導學生明確這是一個大前提。但是本探究活動研究的不是一致的情況,而是要研究當這些不同的利益發(fā)生沖突時應該如何進行價值選擇。因為只有在沖突時才能體現(xiàn)出價值選擇的重要性。從理論上看,學生都會作出正確判斷,即一定會回答要顧全大局、人民利益優(yōu)先等。因此,在進行探究時,必須引導學生進行具體分析,即在發(fā)生了具體情況時,你會作出什么樣的選擇,并探討其原因。
探究活動11(教材第102頁):“江澤民同志的這段話,為什么把奮不顧身地工作著的人生看作真正有意義的人生?為什么有些人雖然有優(yōu)裕的物質生活,還是覺得不開心、不幸福,甚至認為生活沒有意義?”
268
此探究活動的意圖是使學生明確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也創(chuàng)造人生價值,因而勞動是幸福的。但就青年學生而言,由于生活閱歷淺,生活內容單一,理解這段話有一定困難。因此,在進行探究活動時,必須列舉具體事例進行分析說明。可以引導學生先尋找自己在生活中所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如制作班徽、出板報等,學習中的一些創(chuàng)造性活動等,在此基礎上,談談進行這些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感受,是否有獲得過成功的愉快,是否也使別的同學感到愉快,是否增強了自身的某種能力等。明確勞動在價值實現(xiàn)中的作用,有助于學生確立勞動光榮的觀念。
探究活動12(教材第103頁):“為什么雷鋒把為人民做好事看作是他最大的快樂和幸福?一個只想著自己吃好、喝好、玩好的人會幸福嗎?一個沒有親情、友情和愛心的人會幸福嗎?”
雷鋒的事跡家喻戶曉,也是學生熟知的,但是深入探討雷鋒的行為背后的理念卻是以往少有的活動。因此,本探究活動不在于一般性地談雷鋒,而是要深入探究雷鋒的生活理念以及這種理念是雷鋒為社會所帶來的效應。還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家人,如父母的生活體驗等。從探究這些生活理念中獲得對正確人生價值觀的理解,領悟奉獻社會、服務人民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
探究活動13(教材第104頁):“‘沒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也做不成’這句話包含了什么道理?馬祖光是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的?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fā)?”
個人和社會的關系也是很難以理解的。通過理解馬祖光的這句話,并對馬祖光的行為及理念進行探究,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并理解個人和社會的關系。但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的自身的事例和感受,讓他們真正明確這一觀點。如,在生活中自己所需要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是社會提供的,都需要別人的服務,以此說明自己也應該為他人、為社會服務,領悟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離不開他人和社會,社會所提供的各種客觀條件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基礎。
探究活動14(教材第105頁):“她的成功之路是怎樣走出來的?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除了具備必要的客觀條件外,還需要哪些主觀條件?”
這個探究活動選材很微觀,也很典型。通過對這個不幸的女孩子人生之路的研究,會使學生有深刻的感受,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再找一些這樣的事例,以進一步說明在人生價值實現(xiàn)中主觀條件的重要性。還可以找一些身體健康、精神心理都健康的正常人來說明人生價值實現(xiàn)中的主觀因素,并對這些主觀因素進行具體分析,如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身體素質、知識結構素質以及各種能力素質等。這種情況離學生生活近一些,更有說服力。如,2004年雅典奧運會男子110米欄金牌得主劉翔,在他的宿舍掛著這樣的銘言:“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寬度;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樣樣勝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力!弊寣W生從中領悟到,實現(xiàn)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和自強的精神。
269
探究活動15(教材第106頁):“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質?”
此探究活動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明白,要實現(xiàn)人生價值,就必須努力發(fā)展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為使其具有實效性,必須結合學生實際生活中的點滴小事說明,還可以結合班級日常工作展開活動?梢宰寣W生分組討論歸納幾點,也可以在全班總結一些內容,特別要說明原因和在行動上如何做。如不遲到、不早退,按時值日;學會吃苦,不怕困難,盡可能地做好需要自己做的事情;學會寬容,學會合作,在許多事情上能先考慮別人的感受,理解別人,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等。以此說明提高自身素質必須從小事做起,必須從尊重他人做起。
探究活動16(教材第106頁):“艾青的《光的贊歌》反映了詩人什么樣的心態(tài)?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首先要引導學生明確在這詩中反映的詩人的心態(tài)不僅是積極的,重要的是這種積極心態(tài)表現(xiàn)在奉獻精神上。無論自己的狀況如何,都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為社會、為他人做出自己的貢獻。由此可以引導學生找一些類似的名人名言,結合這些人的事跡,說明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為社會的奉獻精神的重要性。同時說說自己的感受和所受到的啟發(fā),這種啟發(fā)表現(xiàn)哪些方面、哪些事情上等,讓學生從中領悟到,實現(xiàn)人生價值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要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五、教學評價建議
(一) 評價方式建議
1.行為評價
本課內容的評價方式應側重在過程性,注重行為性,因而更需要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主題具有開放性。
可以在學習過程中的不同階段設計不同的行為主題,引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會課程內容。如,對社會做一件公益事情,并寫出感想;在一個學期內幫助一名同學,寫出幫助的具體內容、過程及自己的感受;想一想自己接受別人幫助時有什么感想;還可以由同學、家長或老師共同就某同學做的某件事情做出評價;等等。
2.試題測試
這是常見的評價形式。一般情況下,都會將這種形式作為知識和能力考核的主要形式,針對本課內容,也應力求用這種形式檢測出學生對于正確價值觀的認同程度。因此,問題的設計必須是開放性的,有行為導向價值,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的。如設計一個具體情境,只是一個客觀事件,沒有明顯的主觀導向提示,讓學生自己去評價。
3.撰寫隨筆
隨筆即一事一議,它不是日記,可以不定時地寫;隨筆不要求字數(shù)多少,只要是一事一議即可。這樣的隨筆不構成學生的負擔,還會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須要求學生寫出自
270
己的真實想法,并在一段時間內提出一個基本的數(shù)量要求,以促使學生思考。當面對學生的真實想法時,不能根據(jù)觀點對錯進行評價,而要根據(jù)真實與否進行評價。因為學生的真實想法表明他對課程的認同和對教師教學的信任,同時,這種真實也會成為教師教學的重要資源。
4.社會調查
可以引導學生擬訂調查綱目,按照年齡或職業(yè)的分類等隨機調查社會生活中不同的群體。如,如果你居住區(qū)內的自行車倒了,你是否去扶起來?你是否很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你愿意通過什么方式獲得別人對你比較好的評價?等等。然后對調查來的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和評價。
(二) 自我測評及思考提示
1.有人說,“我們現(xiàn)在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而市場經(jīng)濟是講發(fā)展個人利益的,所以集體主義精神過時了!边@種說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思考提示
我們現(xiàn)在發(fā)展的市場經(jīng)濟,是與社會主義基本經(jīng)濟制度緊密結合的市場經(jīng)濟,它客觀上要求以堅持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與之相適應。說集體主義精神過時是錯誤的。
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強調市場主體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肯定市場主體合法追求與獲得經(jīng)濟利益。但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與堅持集體主義并不矛盾,而且還有利于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因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經(jīng)濟活動的等價交換本身就包含了相互服務的關系,這就決定了對經(jīng)濟利益的準求只能通過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良好服務去實現(xiàn)。那種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的行為,不僅不符合社會主義道德要求,同樣也違背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原則。
2.馬克思說:“在選擇職業(yè)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不應認為,這兩種利益是敵對的、互相沖突的。”請談談你對此的理解。
思考提示
人生價值是在正確處理社會關系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每個人的職業(yè)理想都應該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人生價值是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為社會做貢獻需要提高人的自身素質;只有為人類做貢獻才能夠實現(xiàn)自我價值。
3.農(nóng)業(yè)科學家袁隆平,幾十年如一日,經(jīng)反復試驗,試驗出居世界領先地位的雜交水稻,為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作出了貢獻,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思考提示
(1) 說明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
(2) 說明對社會的貢獻可分為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
(3) 要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必須在自己的崗位上扎實的工作。
4.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有一些人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對此,有人說,這些人之所以發(fā)展很快,是因為機遇好,機遇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首要條件。對此,你是如何認識的?
271
思考提示
(1) 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而“機遇”就是機會或時機,是客觀條件之一,它在人們的學習、實現(xiàn)人生價值等方面,確實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題中觀點有合理之處。
(2) 但把機遇夸大到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首要條件則是錯誤的,因為人生價值目標的實現(xiàn),除一定的客觀條件之外,主要還需靠個人的主觀努力。
(3) 忽視任何一方面或夸大另一方面的作用都是錯誤的。
5.討論:1907年,俄羅斯作家高爾基在意大利的卡普里島療養(yǎng),他10歲的兒子馬克西姆?彼什柯夫也在那里住了一些日子,并在院子里栽了一些花。后來,馬克西姆先回國了,高爾基給兒子寫了這么一封信:
“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卻留了下來,在生長著。我望著它們,心里愉快地想,我的好兒子離開以后,在卡普里島留下了某種美好的東西——鮮花。要是你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給人們的都只是美好的東西——鮮花、思想、對你的非常美好的回憶——那你的生活將會是輕松和愉快的。那時你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這種感覺會使你成為一個心靈豐富的人。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
請談談你對“‘給’永遠比‘拿’喻快”這句話的理解。
思考提示
人生價值必須在奉獻社會中才能實現(xiàn)(可展開討論)。
六、教學資源鏈接
(一) 名詞解釋
1.主體、客體
主體是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承擔者,客體是主體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指向的對象。主體可以劃分為三種形式:個人主體、集團主體和社會主體?腕w主要類型也有三種:自然客體、社會客體和精神客體。
主體和客體的關系具有不同的側面,主要是實踐關系、認識關系和價值關系。實踐關系是主體改造客體以及客體被改造的關系;認識關系是指主體在觀念上掌握和反映客體以及客體在觀念上被掌握、被反映的關系;價值關系則是指主體的需要和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關系。而價值關系實際上也是在實踐關系和認識關系中產(chǎn)生的并滲透在實踐關系和認識關系中的。
主體和客體的關系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它們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2.勞動
人類特有的基本的社會實踐活動,也是人以自身的活動有目的的作用于自然界、改造自然界,并在這一活動中改造人自身的過程。勞動最基本的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動或勞動
272
本身,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勞動過程就是這些要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過程。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勞動的含義做了科學的說明,指出:“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人自身作為一種自然力與自然物質相對立。為了在對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質,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頭和手運動起來。當他通過這種運動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變自然時,也就同時改變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著的潛力發(fā)揮出來,并且使這種力的活動受他自己控制!(《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1—202頁,1972年版。)勞動是人生活的第一個必要條件,是人類實踐活動的最基本的形式。人們首先必須解決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活動。而人們的物質消費,只有靠勞動才能解決。勞動還是人類社會產(chǎn)生的契機長發(fā)展的根源,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和人類社會,并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所以,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根本上是勞動發(fā)展的歷史,理解勞動發(fā)展史也成為了理解全部人類社會發(fā)展史的鑰匙。
3.個性
指單個人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征的總和。由于每個人的先天素質不同,社會生活的經(jīng)歷和受教育的條件不同,所以每個人都具有個人的獨特性。馬克思說:個人“是一個特殊的個體,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為一個個體,成為一個現(xiàn)實的、單個的社會存在物”。(《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3頁,1979年版。)個性是穩(wěn)定性和變動性的統(tǒng)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逐漸使心理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固定化,從而使自己的活動總帶有一定的傾向性,在不同的條件下總是顯示出較為恒定的品質。但個性也具有可變性,人在生活過程中,會形成一些新的個性特征,已經(jīng)形成的個性特征也會發(fā)生某些改變。個性還是社會性和生物性的統(tǒng)一。因此,人的個性要受到人的生物特性的制約,個體的生物特征是個性形成的基礎,影響著個性發(fā)展的道路和方式,影響著某些個性品質形成的難易。但對個性形成和發(fā)展的決定因素是社會方面的因素。人的理想、信念、性格、意志、能力等,都是在個人同具體的社會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個性是人的各種穩(wěn)定的個性特征所構成的一個系統(tǒng)整體,包括三個分系統(tǒng):第一個分系統(tǒng)是個性心理特征系統(tǒng),包括氣質、性格、意志、智力等要素,它是直接和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特征相聯(lián)系的;第二個分系統(tǒng)是個性傾向性系統(tǒng),包括人的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價值觀、人生觀等要素,它在較大程度上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第三個分系統(tǒng)是自我調節(jié)系統(tǒng),即自我意識,它對個性行為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控制,它是個性形成、改造和發(fā)展的控制機制。個性是隨著人類社會活動的多樣化、社會關系的豐富化而形成和發(fā)展的,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和生產(chǎn)關系的進步是人的個性發(fā)展的決定性條件。個性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不僅是社會充滿活力的源泉,也是社會進步的最高目標。
4.需要
生物體、個人、社會集團和整個社會對其存在和發(fā)展的客觀條件的需求。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把人的需要分為三個層次:生存需要、發(fā)展需要和享受需要。需要是人類活動的基
273
本動力,人們從事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無不是由于人們社會生活的需要而引起的。人們的需要受物質生產(chǎn)歷史發(fā)展所制約,又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不斷地變化和豐富著。人們在物質生產(chǎn)的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滿足需要的手段和產(chǎn)品,同時又產(chǎn)生出新的需要!耙呀(jīng)得到滿足的第一個需要本身,滿足需要的活動和已經(jīng)獲得的為滿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這種新的需要的產(chǎn)生是第一個歷史活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32—33頁,1995年版。)需要是人們的歷史活動的一般前提,正是由于需要的滿足和新的需要的不斷產(chǎn)生,才引導和推動人們在各項實踐活動中,不斷地有所發(fā)明、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前進。
5.個人利益
個人生存和發(fā)展的各種需要的總和。包括個人的社會生活(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個人發(fā)展其體力、智力等方面素質和才能的需要。個人利益,既受到社會物質生產(chǎn)、生活條件、社會關系及個人在各種關系中的地位等條件的制約,也受一定社會的法律保護,同時個人對待自身利益的態(tài)度如何又受到一定時代、一定社會制度下普遍的道德觀念的影響。個人利益在不同社會和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內容。在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國家保護個人合法的正當?shù)睦,同時個人也應當盡自己的力量為國家和集體做貢獻。
6.幸福
倫理學的基本范疇之一,指人們在一定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因目標和理想的實現(xiàn)或接近而感受到的一種內心滿足。幸福是同人生目的、意義以及現(xiàn)實生活和理想聯(lián)系最密切的道德現(xiàn)象,因而也歷來是各種倫理學注重研究和爭論的重要道德范疇。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承認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i但強調幸福范疇是整個歷史發(fā)展的結果,是與社會關系、社會整體利益相聯(lián)系著的,是社會生活條件在人們思想和情感中的反映。由于人類生活的多變性和實踐領域的多樣性,幸福范疇的具體內容和表現(xiàn)形式,不僅是變化的,因人因事因時而異的,而且具有多方面和多層次的復雜結構。在共產(chǎn)主義道德中,幸福范疇是個人幸福和社會整體幸福、物質幸福和精神幸福、享受和創(chuàng)造的完整統(tǒng)一。為整個社會、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為人民服務才是最大的幸福。
(二) 相關資料選輯
1.關于主導價值觀的研究
關于當前中國社會的主導價值觀問題,學術界基本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當前社會的價值觀是多元的,沒有主導價值觀,主導價值觀正處于形成或重建階段;一種觀點認為,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價值觀仍然是我們社會中占據(jù)主導地位的價值觀,仍然在社會的各個領域發(fā)揮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持這一種觀點的研究者占大多數(shù),他們比較一致地認為,集體主義是當前社會的主導價值觀,但對集體主義的理解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
有的研究者指出,要堅持集體主義必須澄清對集體主義價值觀的誤解。誤解之一,認為集體主義就是只講集體利益而不講個人利益。集體主義是關于集體和個人關系中把集體利益放在頭等重要地位的一種態(tài)度、傾向和信念,并不是把集體看作是唯一的真實存在、
274
只承認集體利益不承認個人利益。集體主義不同于整體主義,集體主義主張個人和集體不可分割。個人利益只有和集體利益相結合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和實現(xiàn),集體利益代表個人的根本的、長遠的利益,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fā)生矛盾、沖突時應在兼顧二者的同時,要求個人服從集體。而尊重、保護和發(fā)展個人的正當利益是集體主義的內在要求,一旦集體不考慮并實際地滿足個人的正當需求,就迫使個人只有自己去關心自己,脫離集體去謀求個人的發(fā)展,這是集體就名存實亡,成為“虛假的集體”,失去向心力和凝聚力了。誤解二,認為集體主義與市場經(jīng)濟相排斥。雖然市場經(jīng)濟強調個人利益和個人主體性,對市場體系中不同利益主體必須把個人勞動轉化為社會勞動,為他人和社會提供所需要的產(chǎn)品和服務,個人利益才能得到實現(xiàn)。個人意識、個人取向和集體意識、集體取向都是市場經(jīng)濟所要求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可以放大、強化市場經(jīng)濟中的集體主義、集體取向,在重視個人利益和個人主體性的同時,應明確提出人民為本、集體優(yōu)先的原則,樹立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價值觀。
有的學者還指出,要堅持集體主義還必須將集體主義的價值精神與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要求結合起來,批判地繼承計劃經(jīng)濟時代倡導的集體主義,合理地對其進行體系結構的調整和內容的更新,形成新的集體主義。與傳統(tǒng)的集體主義相比,這種新的集體主義應具有如下兩個主要特點。
其一,強調集體的出發(fā)點是為了維護集體成員的正當個人利益。傳統(tǒng)的集體主義具有片面強調集體至上性、絕對性的弊端;新的集體主義必須依據(jù)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現(xiàn)實要求,將集體應當對個人承擔的義務加以科學的闡釋。真正的集體應該維護各個集體成員的個人利益,實現(xiàn)組成集體的各個主體的自我價值。這種新型的集體主義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社會關系的真實反映,既與個人主義有本質區(qū)別,也不同于傳統(tǒng)的集體主義。
其二,要體現(xiàn)道德要求的先進性與廣泛性的統(tǒng)一。在計劃經(jīng)濟時期的集體主義,缺乏清楚的層次性要求,過分強調了道德的先進性,忽視了道德的廣泛性要求,錯誤地把作為無產(chǎn)階級先進分子應該踐行的集體主義的最高層次要求視為集體主義的全部內容,從而使集體主義脫離了普通群眾的道德水準。在現(xiàn)階段提出集體主義的層次性要求,完全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們的思想道德層次的客觀狀況,符合社會先進分子和廣大人民群眾思想道德水準的實際情況。集體主義的先進性要求是針對社會先進分子而言的,集體主義的廣泛性要求是針對廣大人民群眾而言的。作為一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般社會公民,只要在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時,具有謙讓精神,能做到“三兼顧”,即在爭取和實現(xiàn)個人合理利益的同時,‘兼顧到他人、國家和整個社會的利益,就可以說他們堅持了集體主義原則。
(摘自:《價值與文化》2002年第1期)
2.中國百姓藍皮書六:價值觀和心態(tài)
焦點二
集體與個人:大河無水小河干
集體與個人之間的關系,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必須面對的最基本問題。只強調集體的利益,而忽視個人的合理利益,曾是過去一個時期里社會主導價值觀念的一個重要特征。
275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隨著市場經(jīng)濟進程的深入,由于人們自我意識的覺醒,其利益動機也呈現(xiàn)出增強之勢。那么,在具有軸心地位的價值觀念,即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奉獻與索取、自我與他人的關系方面,當今的社會心理表現(xiàn)出怎樣一種態(tài)勢?
關于如何看待集體利益與個體利益,一項“當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相矛盾時,應如何處理”調查表明:近三成(29.8%)的人選擇了“個人利益無條件服從集體利益”;近六成(57.7%)的人選擇了“集體利益為主,兼顧個人利益”;4.5%的人選擇“個人利益為主,兼顧集體利益”;2.1%的人選擇了“集體利益無條件服從個人利益”;5.9%的人表示“說不清”。可見,集體取向的價值觀仍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認同與肯定。但也能看到,個體取向的價值觀呈現(xiàn)出一定的增強之勢。
對于應如何處理奉獻與索取的關系?調查還表明:“只講奉獻,不講索取”這種以往倡導的價值觀,只得到了極少數(shù)人的認可;而“少奉獻,多索取”、“不奉獻,也索取”這種在任何社會中都不會受到鼓勵的價值觀則只在極少數(shù)人身上有所反映;而絕大多數(shù)人表現(xiàn)出了一種力圖在奉獻與索取之間尋求盡可能兼顧的傾向性,比例最大的人所選擇的“多奉獻,多索取”表現(xiàn)出了希望通過為社會工作使個人價值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的鮮明務實取向。
在面對自我與他人的利益關系時,當今人們所持原則表現(xiàn)為:近五成(44.9%)的人認可“利己但不損人”;約三成(32.5%)的人贊同“先人后己,助人為樂”;21%的人肯定“先己后人,盡量兼顧”;只有1.2%的人選擇“只要利己,不顧他人”。這一調查結果說明: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帶來了人們自我意識與利益動機的覺醒,強調合理的自我利益已經(jīng)成為當今價值觀念中一個突出的發(fā)展趨勢。然而,絕大多數(shù)人能夠認識到合理利己并不以損人為前提,“損人利己”沒有成為絕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先人后己”這種主流社會文化以往一直提倡的價值觀念至今仍得到不少人的肯定。一個重要的變化則在于,相當一部分人表現(xiàn)出尋求在利他與利己之間進行兼顧的傾向。中國曾有一句俗語“大河無水小河干”。當人們用它來作為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這一觀念的表達方式時,大多數(shù)人都對它表示了很高的認同。這一點對于我們認識價值觀中個體取向的增強究竟會帶來什么后果這一問題,也是頗具啟發(fā)性的。
焦點三
保爾和比爾:誰更讓人傾心
2000年初,根據(jù)世界名著改編的電視連續(xù)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經(jīng)中央電視臺播出以后,在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多家媒體就曾經(jīng)作為我國以往數(shù)代人精神偶像的保爾精神展開了討論,并且通過將保爾與微軟締造者比爾?蓋茨進行比較,來觀照當前一代人價值觀念、尤其是人生理想的變遷與現(xiàn)狀。
人們對保爾和蓋茨作出了不少獨到而深刻的評說。盡管他們的看法不會完全一致,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把保爾和蓋茨推崇為英雄,只不過更傾向于將保爾視為精神世界的偶像,而將蓋茨當做現(xiàn)實世界的榜樣。
該年進行的一項對北京高校大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對于“保爾和蓋茨誰是英雄”這一問題,44.9%的人同時選擇了“保爾”和“蓋茨”,20.4%的人選擇了“蓋茨”,17.5%的人選擇了“保爾”;對于“保爾與蓋茨誰是你的榜樣”這一問題,44.2%的人選擇了“蓋茨”,
276
27%的人選擇了“保爾”和“蓋茨”,13%的人選擇了“保爾”。青年人更傾向于選擇蓋茨為現(xiàn)實榜樣,固然有其現(xiàn)實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和青年自身發(fā)展方面的多重原因,但是,保爾精神在現(xiàn)時代依然給人們以啟迪,則與這種精神本身具有某種長久不衰的深刻內涵有關。
當今青年在人生理想方面,表現(xiàn)出的主要特征是:既注重精神的價值,同時注重物質價值。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北京青少年最崇拜的6類職業(yè)者,依被選比率高低排列分別為:科學家、企業(yè)家、影視明星、軍人、教師、勞動模范。而他們最愿成為的從業(yè)者分別為:企業(yè)家、科學家、影視明星、教師、軍人、勞動模范?梢钥闯,在具體職業(yè)類型選擇上,青年人所崇拜的職業(yè)與所選擇的職業(yè)之間存在著差異。換言之,最崇拜的職業(yè)并不是最想從事的職業(yè),這一情形反映出在他們的擇業(yè)觀念中,理想價值與現(xiàn)實價值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分離狀態(tài),他們最崇拜的是科學家,而最愿意成為的是企業(yè)家,這一點鮮明地表現(xiàn)出了他們人生理想中更多的務實取向。
3.在創(chuàng)業(yè)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記2004年度勞務輸出“十佳帶頭人”蔡同祥
蔡同祥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在少年時代,就立志要為家鄉(xiāng)的富裕干些實事。初中畢業(yè)后,蔡同祥先在本鎮(zhèn)以及周邊鄉(xiāng)鎮(zhèn)搞建筑。他經(jīng)常對工友們說:“我們靠什么去占領市場,贏得市場?靠的是過硬的工程質量和良好的社會信譽。”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奮斗,蔡同祥的建筑隊伍不斷壯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他也實現(xiàn)了兒時的夢想。
為了這支隊伍的生存,更為了擴大建筑隊伍的規(guī)模,蔡同祥曾經(jīng)幾次北上北京,南下上海等城市進行實地考察,最后決定在上海這塊黃金寶地求發(fā)展。1994年,蔡同祥初到上海,人生地不熟,很長時間找不到活兒,心里很著急,但他沒有灰心,白天吃自己做好的大餅,喝幾口水,晚上住在廣場或公園里,一個月時間瘦了十幾斤。后來,在一位朋友幫助下,認識了一位長期在上海投資的建筑商高老板。于是,他每天都在高老板上班之前到他的公司門口等,堅持了一個星期左右,高老板終于被他的誠心和吃苦精神所打動。通過對蔡同祥工程隊的考察和技術方面的考核,決定將一部分工程交給蔡同祥做,蔡同祥也就踏上了他的異地建筑之路。
質量是企業(yè)生存之本,蔡同祥有切身感受。剛進入上海市場,因施工質量問題,他多次受到批評。后來,蔡同祥認真查找原因,努力改善施工工藝,在質量管理方面采取了許多措施,如實行“三檢”制度、“交接班”制度、獎懲制度,此外還制定了“三結合”戰(zhàn)略,即樓上樓下施工做到上下結合,室內室外施工做到內外結合,白班夜班施工做到日夜結合,施工質量得到穩(wěn)步提高。從此,蔡同祥的工程隊逐漸在上海站穩(wěn)了腳。蔡同祥富起來以后,沒有忘記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他決心幫助他們走上富裕之路。
蔡同祥每年發(fā)放的工人工資都在800萬元以上,每個工人一年的工資都在1萬元以上,多的可達2萬元以上。被他帶出去的工友們富了,當然他也富了。蔡同祥沒有忘記家鄉(xiāng),每年鎮(zhèn)里組織向貧困戶獻愛心時,他都積極帶頭捐錢捐物。
該鎮(zhèn)蔡某由于病魔纏身,家中的所有積蓄都被花光了,仍未保住性命,留下年邁的母親和妻子及一個孩子。蔡同祥從工地回家后,從鄉(xiāng)親們閑談中得知這個情況,為她們送去糧食、衣服,為孩子提供學費,如今,她們一家人生活得很快樂。
277
本村有一戶孤單老人,年老體弱,既無勞動能力,又無固定的經(jīng)濟收入,一次蔡同祥路過他家門前看見他從鄰居家里提著一只水桶出來,才知道他家因無錢,沒有安裝自來水,于是蔡同祥讓妻子幫他家通上了自來水。像這樣幫助鄉(xiāng)親的事情還有不少。
蔡同祥常說,是黨的政策讓他走上致富的道路。他認為,自己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他奉勸農(nóng)村青年朋友們: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要學點技術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會有出路;只有有技術,才會有機會。
(網(wǎng)上宿遷2005年2月5日)
4.20年忠誠鍛鑄馬班郵路
——記木里縣馬班郵路鄉(xiāng)郵員王順友
眼前這位苗族漢子矮小、蒼老,40歲的人看過去有50開外。整整一天,我們一直跟著他在大山中被騾馬踩出的一趟腳窩窩里艱難地走著,險峻處,錯過一個馬蹄之外,便是萬丈懸崖。
傍晚,就地宿營,在原始森林的一面山坡上,大家燃起篝火,扯成圈兒跳起了舞。他有些羞澀地被拉進了跳舞的人群,一曲未了,競如醉如癡。“我太高興了!我太高興了!”他嘴里不停地說著!敖裢碚嫦褡鰤簦20年里,我在這條路上從沒有見過這么多的人!如果天天有這么多人,我愿走到老死,我愿……”忽然,他用手捂住臉,哭了,淚水從黝黑的手指間淌落下來……
這就是那個一個人、一匹馬、一條路,在大山里默默行走了20年的人——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馬班郵路鄉(xiāng)郵員王順友。苗族名字:咪桑。他在20年中行程26萬公里——相當于2l趟二萬五千里長征、繞地球赤道6圈。
馬班郵路——中國郵政史上的“絕唱”
王順友的話不多,卻見心見肝。他說,他常常覺得自己這一輩子就是為了走郵路才來到人世上的。
馬班郵路在正式文字中被定義為“用馬馱著郵件按班投送的郵路”。在2l世紀的中國郵政史上,這種原始古老的通郵方式堪稱“絕唱”,而在木里人的眼里,這卻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王順友至今記得,他8歲那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做鄉(xiāng)郵員的父親牽著馬尾巴撞開家門,倒在地上!把齻宋业难劬!蹦赣H找來草藥煮沸后給父親熏眼。第二天清早,父親說,看到光亮了。他把郵件包往馬背上捆。母親抱著他的腿哭,父親說:“縣里的文件不按時送到鄉(xiāng)上,全鄉(xiāng)的工作就要受影響!
11年后,父親老了,他把郵包和馬韁繩交到了19歲的兒子手上。他開始沿著父親走過的郵路啟程,負責木里縣至白碉鄉(xiāng)、三桷亞鄉(xiāng)、倮波鄉(xiāng)、卡拉鄉(xiāng)的馬班鄉(xiāng)郵投遞,郵路往返584公里。他每走一個班要14天,一個月要走兩班。一年365天,他有330天走在郵路上。他先要翻越海拔5000米、一年中有6個月冰雪覆蓋的察爾瓦山,接著又要走進海拔1000米、氣溫高達40攝氏度的雅礱江河谷,中途還要穿越大大小小的原始森林和山峰溝梁。
他這樣描述自己的生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泥,餓了吞幾口糌粑面,渴了喝幾口山泉水或啃幾口冰塊,晚上蜷縮在山洞里、大樹下或草叢中與馬相伴而眠,如果趕上下雨,就得裹著雨衣在雨水中躺一夜。同時,他還要隨時準備迎接各種突來的自然災害。
278
這些艱辛在王順友看來還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是孤獨。郵路上,有時幾天都看不到一個人影,特別是到了晚上,大山里靜得可怕,伸手不見五指,他能感覺到的是只有風聲、水聲和不時的狼嚎聲。家中的操勞的妻子、年邁的父母、幼小的兒女……,此刻就會像走馬燈一樣在他的腦海里轉,淚水落下一行,又落下一行。于是,他便喝酒,讓自己的神經(jīng)麻木而昏睡過去,因為明天還要趕路。
如果僅僅是為了一個飯碗,王順友在這條馬班郵路上或許早就堅持不住了。讓他最終堅持下來的,是這條郵路傳達給他的一種神圣。
“每次我把報紙和郵件交給鄉(xiāng)親們,他們那種高興勁就像過年。他們經(jīng)常熱情地留我住宿,留我吃飯,把我當成共產(chǎn)黨的大干部。這時,我心里真有一種特別幸福的感覺,覺得自己是一個少不得的人!”這是王順友最初感受到的鄉(xiāng)郵員工作的價值。
白碉鄉(xiāng)鄉(xiāng)長王德榮曾對他說過這樣的話:“你是我們鄉(xiāng)唯一對外的聯(lián)絡員,是黨和政府的代表。藏民們有一個月看不見你來,他們就會說:“黨和政府不管我們了。”這話讓王順友心里滾燙。
最壯美的詞句——“忠誠”
2000年7月一天的傍晚,他翻越察爾瓦山時,突然從樹叢中跳出兩個劫匪,嚎叫著要他把錢和東西都交出來。他本能地向前跨出一步,用身體護住了馱在馬背上的郵包,大聲喝道:“我是鄉(xiāng)郵員,是為黨和政府服務的,是為鄉(xiāng)親們送信的。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說著,他抽出隨身攜帶的柴刀,死死地盯著劫匪。兩個劫匪一時競被這個一身正氣的鄉(xiāng)郵員嚇呆了。趁他們出神的空當,王順友疾步上馬,沖了過去。事后有人送他一個綽號“王大膽”,他說:“其實我心里也怕得很,是這身郵政制服給我壯了膽”。
這身郵政制服給予王順友的何止是膽?它給了他一個馬班郵路鄉(xiāng)郵員的最高品質——忠誠。這也是他作為一個共產(chǎn)黨員對黨的事業(yè)的忠誠。忠誠灑滿了他郵路上的每一步。
1995年的一個秋天,王順友牽著馬走過雅礱江上剛剛修建起的吊橋,來到了一個叫“九十九道拐”的地方。這條由馬幫踩出的羊腸小道陡峭地盤旋在懸崖峭壁之間,走在這條路上,馬的糞便可以直接落在后面的馬和人身上,跟在后面的人只能看到前面馬的尾巴,路的下面便是波濤洶涌的江水,稍有不慎,就會連人帶馬摔下懸崖,掉入江中。
王順友小心翼翼地跟在馱著郵件的馬后邊,一步一步地向前邁,眼看就要走出“九十九道拐”了。突然,一只山雞飛出來,嚇得馬一個勁地亂踢亂跳,他急忙上前想拉住韁繩,誰知剛一接近,受驚的馬抬起后腳便朝他蹬來,正蹬中他的肚子,一陣劇疼之后他倒在了地上,頭上的汗水大顆大顆地往下落。
過了很久,受驚的馬終于安靜下來,它回頭看著主人痛苦的樣子,眼神變得悲哀而凄婉,用嘴一下一下不停地蹭著王順友的臉。王順友流淚了,他抬起手向馬做了一個手勢,告訴它不要難過,他不怪它。一路上疼痛不斷加劇,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實在挺不住了,就倒在地上躺一會兒,就這樣,堅持把這班郵件全部送完。
9天以后,他回到木里縣城,肚子已經(jīng)疼得受不了了。鄰居用拖拉機把他拉到了醫(yī)院,醫(yī)生檢查后大吃一驚:大腸已被踢傷,由于耽擱時間太久,發(fā)生嚴重的腸粘連。醫(yī)生說,再晚些時間,命就沒了。經(jīng)醫(yī)院全力搶救,王順友總算保住了一條命,但他的大腸從此短了一截,留下終身殘疾,肚子經(jīng)常作痛。
279
20年來,他沒有誤過一次郵班,沒有丟失過一封郵件和一份報刊,投遞準確率達到百分之百。
他像高原上的一道脊梁
跟著王順友一路跋涉,終于來到了他郵路上的第一個大站白碉鄉(xiāng)。路邊等候著一群鄉(xiāng)親,見到他都圍了上來。有人給他遞茶,有人往他口袋里塞雞蛋,還有一個鄉(xiāng)親竟抱來一只活生生的老母雞捆到了他的馬背上。王順友像個遠道回家的大孩子一樣,高興得牙齦都笑得露了出來。晚上,坐在一戶鄉(xiāng)親家喝酥油茶,他對我講:“每次走到鄉(xiāng)上都是這樣,鄉(xiāng)親們需要我,我也離不開他們。”
1998年8月,木里縣遭受百年罕見的暴雨和泥石流襲擊,通往白碉鄉(xiāng)的所有大路、小路全被沖毀,這個鄉(xiāng)幾乎成了一個與外界隔絕的孤島。按規(guī)定,這種情況王順友可以不跑這趟郵班。但是,當他在郵件中發(fā)現(xiàn)了兩封大學錄取通知書時,便坐不住了。他清楚地知道對于山里的孩子來說,這兩份通知書意味著什么!拔覜Q不能耽擱娃兒們的前程!”他上路了……
王順友是怎樣拽著馬尾巴連滾帶爬地走到白碉鄉(xiāng),他已記不清了。但是當年接到通知書的布依女孩海旭燕和藏族女孩益爭拉初的家人至今都清楚地記得,當他們在連日的絕望中打開家門,看到一身水、一身泥、腿上流著血的王順友,從懷里掏出那封用塑料袋裹得嚴嚴實實、滴水未沾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全家都哭了。
現(xiàn)在,這兩個女孩都已經(jīng)大學畢業(yè),參加了工作。益爭拉初的父親王八金紅著眼圈說:“咪桑是一個最忠誠的人,是我們這里離不開的人!”
2004年秋天,國家組織的為老少邊窮地區(qū)白內障患免費實施復明手術的“健康快車”駛進木里。木里縣殘聯(lián)的同志把通知書交到王順友的手上,希望在“健康快車”離開木里之前能把它送到倮波鄉(xiāng),因為那里有因白內障而失明的老人。
當時王順友正患胃病,可他什么也沒說,牽著馬上路了。他幾乎是一路急行軍,沒有吃過一頓安穩(wěn)飯,沒有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只要兩條腿能動,他就不停歇地走。結果,7天的路,竟用了4天趕到了。這時,他已經(jīng)被病痛和過度的勞累折磨得不成樣子了,兩手捂著胃,臉白得像紙,虛汗不停地往下淌,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他被送進了醫(yī)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er/56982.html
相關閱讀:高二政治《哲學常識》第七課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條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