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屆高三語文第二次聯(lián)考試卷(詳細解析)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全國大聯(lián)考)2013屆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
語文試卷(詳細解析)
第Ⅰ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略談城鄉(xiāng)關系之變
1、從一定意義上說, 2A城市與農(nóng)村之間的矛盾是我國現(xiàn)代社會基本矛盾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A城鄉(xiāng)矛盾只是我國基本矛盾的表現(xiàn)之一)。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國城市和鄉(xiāng)村的關系發(fā)生了重大變化。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實行了“重工業(yè)優(yōu)先”的經(jīng)濟發(fā)展戰(zhàn)略和“城市優(yōu)先”的社會政策,戶籍制設置了兩種不同的身份體制,分屬不同的經(jīng)濟體系和社會體系?梢哉f,這是造成我國城鄉(xiāng)之間的勞動生產(chǎn)率、收入水平、消費支出以及公共服務水平差距持續(xù)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一時期,可稱為農(nóng)民進城的“紅燈”階段,強化了城鄉(xiāng)“二元”結構,付出了較高的經(jīng)濟成本和社會成本,造成了我國1D城市化滯后于工業(yè)化的社會現(xiàn)象(D是城鄉(xiāng)矛盾導致的結果,而非導致城鄉(xiāng)矛盾的原因)。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社會開始打破原有的城鄉(xiāng)“二元”結構。而且隨著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迅速崛起,逐漸形成了“三元”結構。具有現(xiàn)代因素的鄉(xiāng)村工業(yè)化,為我國農(nóng)村勞動力創(chuàng)造了上億新增就業(yè)崗位,也提高了他們的收入,從而成為我國經(jīng)濟的一個新增長點和重要組成部分。但與此同時,我國農(nóng)村剩余勞動力規(guī)模仍然龐大,農(nóng)業(yè)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續(xù)下降,農(nóng)業(yè)就業(yè)比重仍居高不下,城鄉(xiāng)收入差距仍呈擴大趨勢。這一時期,凸顯了限制農(nóng)村人口進城“黃燈”政策的社會代價。
進入“十五”時期以來,我國政府轉向對農(nóng)民進城開“綠燈”,鼓勵大量農(nóng)民進城。這不同于土地改革運動和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改革。前二者將農(nóng)民固化在土地上,仍然從事勞動生產(chǎn)率相對較低、經(jīng)濟收益相對較低的農(nóng)業(yè)活動;而農(nóng)民進城是促使農(nóng)民長久性地離開土地、暫時性地離開農(nóng)村,進城務工,從而開始形成“四元”結構:在農(nóng)村,農(nóng)業(yè)勞動者和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并存;在城市,戶籍人口和大量流動性農(nóng)民工并存。在這種情況下,為解決近年來我國社會面臨的市場性的農(nóng)民工潮、新的發(fā)展挑戰(zhàn)和社會矛盾,政府相應地做出了政策調整,即從限制型政策轉向鼓勵型政策,從歧視型政策轉向友好型政策。這就大大加速了我國農(nóng)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使農(nóng)民工迅速成為城市非正規(guī)就業(yè)的主體,成為城市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主力軍之一。
在我國當前及未來發(fā)展中,緩解城鄉(xiāng)矛盾是一項緊迫任務。最近,中央經(jīng)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重視農(nóng)民工在城鎮(zhèn)的工作生活問題,幫助他們逐步解決在就業(yè)、居住、醫(yī)療、子女入學等方面遇到的困難,有序引導符合條件的農(nóng)民工進城落戶!泵鎸Τ青l(xiāng)“四元”結構下的矛盾和問題,3D我國未來社會發(fā)展的基本方向是: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和城市內部一體化發(fā)展(D“根本途徑”文中沒有相對的表述,也找不到足夠的依據(jù));對農(nóng)民的基本方針是:“富(農(nóng))民為本”。
1、下列對導致我國城鄉(xiāng)矛盾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建國初期,國家把重工業(yè)的發(fā)展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位置。
B.長期以來,我國經(jīng)濟都是奉行優(yōu)先發(fā)展城市的政策。
C.戶籍制使社會成員分屬不同的經(jīng)濟體系和社會體系。
D.城市化滯后于工業(yè)化,城鄉(xiāng)之間各種差距持續(xù)擴大。
【答案】D
【解析】(是城鄉(xiāng)矛盾導致的結果,而非導致城鄉(xiāng)矛盾的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城鄉(xiāng)關系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兩者之間的矛盾日益成為制約我國社會發(fā)展的基本矛盾
B.建國以來,我國的城鄉(xiāng)關系經(jīng)歷了“二元”“三元”和“四元”結構的變化,這種變化反映了政府為解決城鄉(xiāng)矛盾所作的努力。
C.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迅速崛起,部分地解決了農(nóng)民的就業(yè)問題,提高了他們的收入,但城鄉(xiāng)矛盾并沒有得到根本緩解,“三農(nóng)”問題依然突出。
D.“十五”時期以來,我國政府鼓勵農(nóng)民進城,對進城農(nóng)民實行友好型政策,城鄉(xiāng)之間的矛盾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答案】A
【解析】(城鄉(xiāng)矛盾只是我國基本矛盾的表現(xiàn)之一)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我國雖有相對完備的工業(yè)體系,但城市的發(fā)展一直落后于工業(yè)化進程,究其原因,城鄉(xiāng)“二元化”結構式關鍵因素之一。
B.鄉(xiāng)村工業(yè)化,將大量農(nóng)村富余勞動力轉變?yōu)猷l(xiāng)鎮(zhèn)工人,促進了我國社會“三元”結構的形成,也促進了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
C.鼓勵大量農(nóng)民進城務工將使農(nóng)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加速我國農(nóng)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從而有力的促進城市經(jīng)濟的發(fā)展。
D.“城鄉(xiāng)一體化”和“城市內部一體化”的發(fā)展,既是我國未來社會發(fā)展的基本方向,也是解決我國城鄉(xiāng)矛盾的根本途徑。
【答案】D
【解析】( “根本途徑”文中沒有相對的表述,也找不到足夠的依據(jù) )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4—7題
朱敦儒,字希真,河南人。父勃,紹圣諫官。敦儒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中,召至京師, 4A將處以學官(譯解:打算任命他為學官。處:委任,)敦儒辭曰:“麋鹿之性,自樂閑曠,爵祿非所愿也。(譯文:麋鹿的天性,就喜歡獨自悠閑自在的生活在曠野之中,加官進爵,領取俸祿不是我的愿望。得分點:①性:天性;②自樂:獨自喜歡;③閑曠:悠閑自在的生活在曠野;④爵祿:加官進爵,領取俸祿;⑤愿:愿望,想要的。)”5①固辭還山(堅持推辭回家)。高宗即位,詔舉草澤才德之士,預選者命中書策試,授以官,于是淮西部使者言敦儒有文武才,召之。5②敦儒又辭(朱敦儒有推辭不去)。5③避亂客南雄州(避亂客居南雄州,即在南雄州避亂),張浚奏赴軍前計議,弗起。
紹興二年,宣諭使明橐言敦儒深達治體,有經(jīng)世才,廷臣亦多稱其靖退(譯文:宣諭使(官職名)明橐說朱敦儒深通治國之理,有經(jīng)天緯地的才能,當朝大臣也稱贊他恭敬謙遜。得分點:①深達:深知,精通;②治體:治國的道理;③經(jīng)世:經(jīng)天緯地;④稱:稱贊;⑤靖退:恭敬謙遜)。詔以為右迪功郎,4B下肇慶府敦遣詣行在(下令肇慶府敦促朱敦儒前往皇帝的行宮。敦:督促),5④敦儒不肯受詔(朱敦儒不肯受詔)。其故人勸之曰:“今天子側席幽士,翼宣中興,譙定召于蜀,蘇庠召于浙,張自牧召于長蘆,莫不聲流天京,5⑤風動郡國(震動州縣),君何為棲茅茹藿,白首巖谷乎!”5(6)敦儒始幡然而起(朱敦儒才幡然醒悟而出仕)。既至,命對便殿,論議明暢。上悅,賜進士出身,為秘書省正字。俄兼兵部郎官,遷兩浙東路提點刑獄。會右諫議大夫汪勃劾敦儒專立異論,4C與李光交通(和李光勾結。交通:交往。應理解為:勾結)
高宗曰:“爵祿所以厲世(官位俸祿是用來激勵人的。厲:激勵),則文臣便至侍從,武臣便至節(jié)鉞。如其不可,雖一命亦不容輕授!倍厝逅炝T。十九年,上疏請歸,許之。
敦儒素工詩及樂府,婉麗清暢。時奏檜當國,喜獎用騷人墨客以文太平,檜子?亦好詩,于是先用敦儒子為刪定官,復除敦儒鴻臚少卿。檜死,敦儒亦廢。
談者謂敦儒老懷舐犢之愛,而畏避竄逐,故其節(jié)不終云。(秦檜死后,朱敦儒也被廢黜。作者認為,朱敦儒雖然志行高潔,但老年時懷有舐犢之愛,又害怕流放,故晚節(jié)不保。
【解析】認為朱敦儒晚節(jié)不保的并非是作者,而是那些議論者即“談者”)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次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將處以學官 處:委任
B.下肇慶府敦遣詣行 敦:督促
C.與李光交通 交通 :交往
D.爵祿所以厲世 厲:激勵
【答案】C
【解析】
A將處以學官(打算任命他為學官),處:委任。
B下肇慶府敦遣詣行在(下令肇慶府敦促朱敦儒前往皇帝的行宮),敦:督促
C與李光交通(和李光勾結)交通:交往。應理解為:勾結
D爵祿所以厲世(官位俸祿是用來激勵人的)厲:激勵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朱敦儒“志行高潔”的一組是(3分)
①固辭還山 ②敦儒又辭 ③避亂客南雄州
④敦儒不肯受詔 ⑤風動郡國 ⑥敦儒始幡然而起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①固辭還山(堅持推辭回家)【表明朱敦儒“志行高潔”】
②敦儒又辭(朱敦儒有推辭不去)【表明朱敦儒“志行高潔”】
③避亂客南雄州(避亂客居南雄州,即在南雄州避亂)【避亂,與品行無關】
④敦儒不肯受詔(朱敦儒不肯受詔)【表明朱敦儒“志行高潔”】
⑤風動郡國(震動州縣)【是指譙定、蘇庠、張自牧等】
⑥敦儒始幡然而起(朱敦儒才幡然醒悟而出仕)【是指朱敦儒受朋友點化后,猛然醒悟】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早起的朱敦儒,安貧樂道輕名利。盡管他只是一介布衣,但是在朝野都很有名望,多次被舉薦為官,他均拒絕不仕。
B.朝廷征召才德之士輔佐治國,朱敦儒再次推辭。后來朋友以復興國家為由勸他出仕,他才入朝應對,被賜進士出身。
C.朱敦儒有文學才華,精通詩及樂府,風格婉麗清暢。秦檜當權,喜歡任用騷人墨客粉飾太平,朱敦儒因此備受重用。
D.秦檜死后,朱敦儒也被廢黜。作者認為,朱敦儒雖然志行高潔,但老年時有舐犢之愛,又愛怕被流放,故晚節(jié)不保。
【答案】D
【解析】認為朱敦儒晚節(jié)不保的并非是作者,而是那些議論者即“談者”
7、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麋鹿之性,自樂閑曠,爵祿非所愿也。(5分)
【翻譯】麋鹿的天性,就喜歡獨自悠閑自在的生活在曠野之中,加官進爵,領取俸祿不是我的愿望。
【得分點】①性:天性;②自樂:獨自喜歡;③閑曠:悠閑自在的生活在曠野;④爵祿:加官進爵,領取俸祿;⑤愿:愿望,想要的。
(2)宣諭使明橐言敦儒深達治體,有經(jīng)世才,廷臣亦多稱其靖退。(5分)
【翻譯】宣諭使(官職名)明橐說朱敦儒深通治國之理,有經(jīng)天緯地的才能,當朝大臣也稱贊他恭敬謙遜。
【得分點】①深達:深知,精通;②治體:治國的道理;③經(jīng)世:經(jīng)天緯地;④稱:稱贊;⑤靖退:恭敬謙遜。
【譯文】
朱敦儒,字希真,河南人。他的父親朱勃,在紹圣(宋哲宗年號)時期擔任諫官(官職名)。朱敦儒志向高潔,雖然是平民,但是有在朝廷在民間都有聲望。靖康(宋欽宗年號)年間,被召到京師,打算任命他為學官,朱敦儒推辭說:“麋鹿的天性,就喜歡生活在曠野之中,加官進爵不是我的愿望。”堅持推辭回家了。宋高宗即位,下詔讓各地推薦在民間有品德的讀書人,參與選拔的人讓他們寫文章考試,選中的人給與官職,于是淮西部的使者說朱敦儒有文武的才能,就把他召來了。朱敦儒又推辭。在南雄州避亂,張浚上奏讓他到軍營商議計策,他沒有去。
紹興(宋高宗年號)二年,宣諭使(官職名)明橐說朱敦儒很了解治理國家,有經(jīng)天緯地的才能,當朝大臣也稱贊他的才能和謙讓。
于是皇帝又下詔讓他擔任右迪功郎,下令肇慶府讓他們督促朱敦儒去皇帝的行宮覲見,朱敦儒不肯受詔。他的朋友勸他說:“如今天子把席子空出來等待賢能的人來做,希望能夠振興國家,譙定被從蜀地召來,蘇庠被從浙地召來,張自牧被動長蘆召來,都是名鎮(zhèn)京城,風動地方,你為什么偏要住茅屋吃青菜,在山里老死呢!”朱敦儒才表示出山。到了京城以后,皇帝命他到偏殿會話,他的見解非常明暢;噬虾芨吲d,賜他進士出身,擔任秘書省正字。不久兼任兵部郎官,又升任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趕上右諫議大夫汪勃彈劾敦朱儒提倡異端學說,和李光勾結。宋高宗說:“官位俸祿是用來激勵人的,如過這個人可以,是文臣的話就能升到侍從,是武臣的話就能升到節(jié)鉞。如個這個人不行,就算一條命也不能輕易給他。”朱郭儒于是被罷免。紹興十九年,他上疏請去還鄉(xiāng),被準許了。
朱郭儒向來精于寫詩和樂府詩,婉麗清暢。當時奏檜當政,喜換獎勵騷人墨客來粉飾太平,秦檜的兒子秦?也喜歡詩,于是先任命朱敦儒的兒子為刪定官,又任命朱敦儒為鴻臚少卿。秦檜死后,朱郭儒也被罷免了。
議論的人說朱敦儒老年為了自己的兒子,而且害怕被流放,所以晚節(jié)不保。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8—9題
念奴嬌?登多景樓
  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憑卻長江,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對!
【注】:
① 陳亮,南宋愛國詞人。多景樓位于今江蘇鎮(zhèn)江市北固山。1164年隆興和議之后,南宋統(tǒng)治者中彌漫著一種以長江為界,南疆北界的謬論,放棄北伐,以求茍安。
【注釋①提供的答題信息】:a此詞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情感;b作者對南宋統(tǒng)治者放棄北伐,以求茍安的不滿情緒;c作者表達了不愿與當時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決心北伐,收回失地的決心
② 中流誓:祖逖中流擊楫,立志蕩平外敵。
【注釋②提供的答題信息】:a表明此詞用了運用典故的表現(xiàn)手法;b表明詩人將學習或效法祖逖立志蕩平外敵,保固南宋江山
③小兒破賊:東晉時期,謝安率軍與氏族人苻堅作戰(zhàn),謝安回答友人的詢問時說:“小兒大破賊”
【注釋③提供的答題信息】:a 表明此詞用了運用典故和借古諷今的表現(xiàn)手法。b表明作者要率軍北伐“大破賊”的決心
8、詞的下闕“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對!”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懷?(5分)
【解答】詞人借祖逖中流擊楫揮師北伐的典故,①通過“正好”“不須”二詞,表達了自己要求北伐刻不容緩的迫切心情和毫不猶豫的自信心;②又以東晉謝安名句收尾,再現(xiàn)了謝安抗敵得勝時的大將風度,表達了自己豁達的胸襟、無畏的膽識和豪邁的氣魄。
9、陳亮長于因詞言政,借古諷今。試就詞中所引六朝舊事,來闡述這一特點。(6分)
【解答】詞人①借“只成門戶私計?”明言六朝實際上是暗指當今統(tǒng)治集團不顧國家存亡的大事,只管各自謀取私利,戳穿了“南疆北界”的欺騙性;②又借“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之故事,譏諷了當朝醉生夢死的豪門貴族國難當頭之際,既不敢抵抗入侵之敵,又要假惺惺地扮作“英雄流涕”的愛國志士的模樣。
【附】:
【全詞大意】居高樓上四處眺望,深感如此地勢的情意,古今有幾個人曾經(jīng)領會?長江天險象鬼神設施,竟被糊里糊涂地看作,劃分南北的天然疆界。一條江水橫奔縱陳,崢嶸的山崗環(huán)繞三面,都做出爭奪雄奇、進取中原的姿勢。六朝統(tǒng)治者干了些什么事?只依靠天然的險阻作為一時茍安的自私之計。
可笑東晉的權貴王導、謝安眾人,居然登上高樓眺望邊遠,也裝模作樣學愛國的英雄灑淚揮涕。憑借著這有利的江山,卻不去收復黃河、洛水一帶地區(qū),讓敵人血腥蹂躪得無邊無際。當前形勢很好,正該北進長驅,不必再回頭反顧,應該效法祖逖中流擊楫發(fā)誓,謝玄在淝水大破秦賊,勝利的局勢已經(jīng)形成,用不著再問強敵是否相對!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義者也。
(2)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乙 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計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列的文字,完成(1)—(4)(25分)
諾曼底知音
[美] 程敏
喬賽特女士不知道要找她的人是誰。她對密勒這個名字一點也沒有印象。
  “密勒先生說,他原本沒有想過要去找您,但是當他某一次開口對我提了這個故事,卻覺得如果不找到您,整個故事就像開了個頭卻收不了場一樣!币晃蛔苑Q是密勒的朋友,叫做培禮的先生說。
  喬賽特女士露出疑惑不解的表情。
  “那是幾十年前的事了!迸喽Y說,“讓我從頭說起吧!”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艾森豪威爾將軍指揮同盟國的軍隊。由英國渡海,要在法國北部的諾曼底登陸。這支龐大的部隊包括四千多艘登陸艇、三百艘掃雷艇和七百艘軍艦,有好幾十萬人,必須在同一時間送上同一地點展開登陸作戰(zhàn)。密勒是其中的一位。
  六月五日,不顧海上狂風怒吼、白浪滔天的惡劣天氣,艾森豪威爾將軍下達作戰(zhàn)命令,大批滿載軍隊和裝備的船只陸續(xù)開出英國港口,在樸次茅斯港外的海上集結。然后由掃雷艇開路,其他的船艦隨后跟進,駛向諾曼底海岸。
  海上風浪很大,船上的官兵很多都暈了船,密勒的面色也發(fā)白起來,胃液上翻,得極力抑制嘔吐。
  “別緊張!币粋軍官拍拍他,“你就等著吹奏勝利的樂章吧!”
  他指的是他的蘇格蘭風笛——密勒是一位風笛手。
  晚上濃密的云層布滿天空,周圍一片黑暗,德軍的巡邏也因為天氣惡劣而停止。盟軍靜靜地等待黎明到來時大舉登陸。
  凌晨四點,放下登陸艇,風浪仍然很大,裝甲車下了船,就被海水給淹沒。接著炮擊開始,簡直是搖天撼地;幾千艘船艦上的數(shù)十萬火炮向德軍陣地發(fā)射,一萬架各式飛機從英國飛來,進行大規(guī)模轟炸。
  密勒描述著那些震耳欲聾的炮聲和漫天硝煙!澳且豢套屓艘詾,全世界的仇恨集中起來也莫過于此,這股仇恨已足以殺死全世界的人。你無法想像如此被仇恨,因為我們始終希望生活在愛中。那真是不可思議。”
  士兵跳下登陸艇,沖上海灘,在猛烈的轟炸下,讓人覺得已經(jīng)幾乎不可能存在的德軍大舉反擊,盟軍剛踏上海灘幾步就被打死,尸體堆積如山。密勒見過同胞盡一切努力搶先登陸,他們在德軍密集的機槍火力下卻一個個倒下。
  密勒慶幸自己不需要殺人。當然,他很愿意為祖國效力,尤其是看到那么多人浴血奮戰(zhàn),他們被地雷炸得血肉橫飛。密勒明白必須消滅法西斯的決心,他并不害怕,但是有一瞬間他以為他們全都是瘋子。密勒以激昂飽滿的精神吹奏著風笛,充斥在心中的和其他官兵一樣的仇恨動力卻開始變成迷惘。
  天大亮,海灘上仍在戰(zhàn)斗,通往飛馬橋的路上卻出現(xiàn)暫時的寧靜。就在這個時候,密勒看到不遠處的農(nóng)莊跑出一個小女孩。密勒驚訝地看著那個穿短裙的女孩,她拼命地奔跑,一頭褐色的鬈發(fā)在空中飛舞著。密勒甚至一度產(chǎn)生錯覺。以為自己身處在家鄉(xiāng),而那是一個活潑可愛的蘇格蘭小女孩。
  “音樂!音樂!”小女孩喊著。
  小女孩跑到密勒的面前停下,一邊喘著氣,一邊用手敲著密勒的風笛!敖o我吹一首曲子!”小女孩仰著臉喊。
  密勒呆了一下,望著女孩褐色的大眼睛,吹奏起《可愛的棕發(fā)女孩》。這是他童年時候十分喜愛的一首曲子,他一點也沒有想到會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方吹奏。這一個片刻,密勒和小女孩仿佛置身在另一個世界,他們身邊是綠油油的草地、起伏的丘陵、友善的農(nóng)莊、最原始而單純的感情、羊群和牧人。風笛的聲音帶來無憂的愉悅,頭上的白云緩緩飄著,沒有戰(zhàn)斗,沒有殺戮,沒有炮聲隆隆。
  接著幾天諾曼底海灘一片血水硝煙,每天有兩百艘船艦來到諾曼底。天氣沒有轉好,沒有藍天白云,只有狂風呼嘯,暴雨傾盆。但是盟軍仍節(jié)節(jié)推進。
  “接下來盟軍的勝利就不用說了!迸喽Y說,“但是這段歷史,密勒總是再三回憶起有關小女孩的那一段,他說,那是他生命里最不可思議的美麗插曲!
  喬賽特女士張大了眼睛!拔蚁肫饋砹耍 彼蝗缓暗。
  “對極了!”培禮微笑,“您就是那個小女孩!
 密勒和喬塞特在五十年后重復,兩個人激動的擁抱在一起。這個故事有一個動人的開始,現(xiàn)在也有一個美滿的結束。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A.喬賽特女士對密勒這個名字一點也沒有印象,因為她與密勒在戰(zhàn)場相見時是在五十年前,時間隔得太久。
B.在激烈的戰(zhàn)斗中,有一瞬間密勒認為參加戰(zhàn)斗的人全都是瘋子,這表明密勒不想?yún)⒓討?zhàn)爭,也不想殺人。
C.看到戰(zhàn)爭的血腥與殘酷,密勒和其他官兵一樣,充斥在心中的對法西斯的仇恨動力已經(jīng)開始變成迷惘。
D.由于被密勒吹奏的風笛聲吸引,年少的喬賽特在戰(zhàn)斗的間歇中不顧生命危險從莊園跑到戰(zhàn)場上來。
E.小說用了較多的筆墨描寫天氣的惡劣,其作用是通過對天氣的描寫來襯托戰(zhàn)爭的殘酷和密勒對此時惡劣的心情。
(摘自《世界中學生文摘》)
【答案】:E(3分)、D(2分)、A (1分);BC不給分。
(2)“這個故事有一個動人的開始,現(xiàn)在也有一個美滿的結束。”結合文意,說說句中“動人的開始”和“美滿的結束”的含義。(6分)
“動人開始”的含義:指在殘酷的戰(zhàn)場上,在密勒十分苦惱和迷惘時遇到了給他精神慰藉的小女孩;
美滿的結束”的含義:是指五十年后,年老的密勒與長大成人的女孩再一次相逢。
(3)請從表現(xiàn)手法和思想感情兩個方面賞析文中畫線的部分。(6分)
表現(xiàn)手法:運用了想象和對比的手法。畫線句子描述的和平、寧靜、美麗的生活圖景是密勒和小女孩陶醉在音樂中所產(chǎn)生的幻覺,是想象之景,并與眼前的殘酷的戰(zhàn)爭場面形成鮮明的對比。
思想感情:表現(xiàn)了密勒和小女孩對戰(zhàn)爭的厭惡,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4)結合文本,探究小說塑造“密勒和喬賽特”兩個人物形象的意圖。(8分)
意圖:①純潔、善良、熱愛生活、追求和平是密勒和小女孩的共同特點,而小說中的這兩個人物就成了美好、純潔、和平的象征。②小說正是通過對密勒和小女孩兩個人物的塑造,一方面謳歌了人性的美好善良的本性,另一方面表現(xiàn)了人們厭惡戰(zhàn)爭,熱愛和平的愿望。③還表達了美好,純潔與正義必將戰(zhàn)勝一切邪惡的信念。
五、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25分)
忠義奇男子楊小樓
楊小樓(1878-1938),原名楊三元,又名楊嘉訓,出身于梨園世家。是與梅蘭芳、余叔巖并稱為京劇“三賢”的代表人物,有一代 “武生宗師”之譽。
1890年,四十七歲的楊月樓就因病亡故了。楊月樓臨終之際,將自己的三兒子楊小樓托付給自己的換帖結義兄弟譚鑫培,并讓兒子拜在譚鑫培膝下為義子。
幼年喪父的楊小樓,八歲那年進入了小榮椿科班。為二科“春”字輩學生,排名“春甫”,與葉春善同科。小榮椿科班的班主楊隆壽給他開蒙,教他的第一出戲是《淮安府》。十一歲那年就登臺演出《錘換帶》里的高懷亮。
他身材瘦長,比同齡人個子要高,站在臺上不好看,在科班里演戲,大家都曾瞧不起他,嫌他站在臺上難看,又嫌他吃得多,給他取了一個綽號叫“象牙飯桶”。但是小樓平時為人親和,態(tài)度良善,別人怎樣對待自己他并不是不放在心上,而是將自己被人嘲笑的事情埋在心里,從不外露。因為人前受人輕視,所以人后練起功來更有著十分的倔強勁兒。變聲期嗓子沒有恢復,他就跑龍?zhí)追e攢上舞臺的經(jīng)驗。個子太高站在舞臺上不好看,他就反復思考如何解決自己身高臂長舞臺上動作不好看的弊病。
成長中的楊小樓,走出了少年喪父的哀痛,在刻苦練功中漸漸成長起來。他跟隨楊隆壽、姚增祿、楊萬青等認真學藝,后來又在譚鑫培的幫助之下拜上了俞菊笙為師。
十七歲出科以后,楊小樓演出于京、津兩地,二十四歲以后搭“寶勝和”班,譚鑫培又提攜他進入“同慶班”,名氣越來越大,楊小樓逐漸成為挑大梁的武生演員。
1906年,二十九歲的楊小樓被清宮?平署以“民籍教習”挑選入宮,成為了內廷供奉。
楊小樓進宮首演的戲是《長坂坡》,楊小樓演出趙子龍就有“長坂坡前活趙云”之譽,加上進宮給西太后演戲,戰(zhàn)戰(zhàn)兢兢但是卻分外賣力。這一亮相,引起了慈禧太后的注意和喜愛。
一次楊小樓在宮里演戲時耍珠子,不小心將戲臺角上放置的檀香木架子損壞了,慈禧太后見此即傳喚楊小樓見駕。眾人都悄悄地替楊小樓捏了一把汗,因為慈禧太后的脾氣的確是不好摸。誰知慈禧太后竟和顏悅色地問詢他為什么會出此差錯,楊小樓說自己是連演四出戲,加之身體近來不好,體力實在難以支撐。慈禧聽罷面上顯露出痛惜之色,遂讓楊小樓以后演出不要連續(xù)演這么耗費體力的大戲。不但沒有絲毫責備,還額外多賞賜了銀兩。
慈禧太后喜歡看自己的戲,那是作為一個內廷供奉的藝人的最高榮譽,楊小樓沒有因為頻頻上戲而有絲毫的驕傲。慈禧太后看戲之后常有重賞,楊小樓更沒有因為慈禧太后的恩寵而感到絲毫的虛榮,相反卻是充滿了恐懼。誰不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幾番思索之后,壓力越來越大的楊小樓決定選擇棄藝出家、隱名避禍,來保全身家性命。楊小樓在北平西便門外的白云觀掛單出家,當了道士,自號“超范子”。
抗日戰(zhàn)爭期間,楊小樓積極參與賑濟災民、慰勞將士的義務戲的演出。演這些戲,楊小樓要么不計報酬,要么分文不取。1936年,偽冀東政府的長官大漢奸殷汝耕在通縣為過生日舉辦堂會,拋出重金邀請楊小樓,楊小樓不為所動,以“不當亡國奴”為由嚴厲拒絕。雖面臨著抄家喪命的威脅,然面不改色,不加讓步,最后殷汝耕只得強行讓楊小樓的外孫劉宗楊代替演出,還無理取鬧地扣下了戲箱。楊小樓深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為了保持自己的民族氣節(jié),遂從此產(chǎn)生了不再登臺的念頭。他為拒與日寇合作,留起了胡須,重披上了道袍。
1937年,國破家亡再次讓楊老板披掛演出,他在第一舞臺與郝壽臣合作出演《九伐中原》。劇中的英雄姜維到了生命的窮途,念白道:“四十五萬鐵甲雄兵,只剩下七人五騎……”
姜維此時是英雄末路,是口吐鮮血,涕淚交流。誰會知道,此時的楊小樓竟然也咳出鮮血。這是抱病登臺的楊大老板對英雄的呼喚。
1938年2月14日楊小樓逝于北京。這位人間奇男子,一生在舞臺上演出英雄,在臺下也不是孬種。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站住了是個“人。
(選自《傳記文學》,有改動)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A.起初,身材瘦長、飯量又大的楊小樓并不被同行看好,同行們還嘲笑他為“象牙飯桶”,對此楊小樓從不在意。
B.楊小樓進宮首次給慈禧太后演《長坂坡》時,飾演趙云,楊小樓高潮的演技和賣力的表演,獲得了慈禧的肯定。
C.楊小樓有一次給慈禧太后演出時出了點差錯,慈禧太后得知是體力透支引起的,就不再讓楊小樓演耗費體力的大戲。
D.楊小樓一生充滿神奇色彩,如在事業(yè)如日沖天之時,曾經(jīng)先后兩次隱姓埋名,出家當?shù)朗,以此保全身家性命?br>E.得到慈溪的恩寵而不虛榮,面對漢奸未必而不改色,楊小樓用自己的行動為“富貴不淫,威武不屈”作了注腳。
【答案】B(3分),E(2分),D(1分) , AC(不給分)。
(2)命運坎坷的楊小樓為什么能夠成為挑大梁的武生演員?(6分)
【答案】①得到了著名武生楊隆壽的教導。②自身的刻苦練功,且善于取長補短,總結經(jīng)驗。③得到了譚鑫培的提攜。
(3)、文章標題“忠義奇男子楊小樓”,請分別舉一件事例來說明楊小樓的“忠義”和“奇特”的特點。(6分)
【答案】忠義:面對漢奸殷汝耕的威逼和金錢的誘惑,楊小樓沒有演出,表現(xiàn)了他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做到了對國家民族的忠誠和對正義的堅持。
奇特:面對慈禧太后的恩寵,楊小樓沒有產(chǎn)生虛榮心而迷失自己,而是保持了清醒的認識,選擇棄藝出家,隱名避禍的做法。
(4)對于倒數(shù)第二段內容,有人認為多余,可刪去;有人認為是重要的內容,不能刪去。你對此如何理解?請談談你的觀點和具體理由。(8分)
【觀點一】是重要的內容,不可刪去。①這一段主要寫楊小樓飾演英雄末路的姜維,姜維九伐中原的事跡,表現(xiàn)了姜維對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楊小樓通過飾演姜維表達了他對國家民族的忠誠之心,并以此激發(fā)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抗戰(zhàn)報國的決心,強化了文章的主旨;②前面兩次寫了楊小樓為個人安危而采取了出家避禍的事件,而這一段的內容寫楊小樓為了國家危亡而不再顧及個人安危,進一步豐富了楊小樓的形象。(言之成理即可)
【觀點二】多余,可刪去。①前面通過楊小樓為抗戰(zhàn)義演和拒絕殷汝耕事件的對比已經(jīng)鮮明地突出了楊小樓愛國、報國的形象,飾演姜維的內容主要表現(xiàn)楊小樓報國的形象,與前面的內容重復;②這一段的內容不是直接表現(xiàn)楊小樓的愛國情懷,而是曲折委婉地表現(xiàn)楊小樓的愛國情懷,增加了讀者理解的難度。(言之成理即可)
第Ⅱ卷 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C )
【答案】C
A高考也僅僅是一次考試,沒什么大不了的,成功固然可喜,失敗了,重癥旗鼓,只要努力,終有死灰復燃的一天。
【解析】死灰復燃:比喻已經(jīng)消失了的惡勢力又重新活動起來。不恰當原因,貶詞褒用
B“富貴”兩字常在一起,有人以為有富即貴。殊不知富和貴并沒有內在邏輯,更沒有必然聯(lián)系,富而不貴的情況汗牛充棟
【解析】汗牛充棟:形容書多。不恰當原因:對象不當
C中國人素有安土重遷的情結,在城市化進程中,如果忽視了這一特點,只是一味強調經(jīng)濟補償,會給搬遷工作帶來困擾。
【解析】安土重遷:安于本鄉(xiāng)本土,不愿輕易遷移。此處使用恰當。
D進入夏季以來,西北部分省市遭受著旱災的煎熬,江南一帶卻連續(xù)幾個月五風十雨,部分城市出現(xiàn)嚴重內澇,出行困難。
【解析】五風十雨:形容風調雨順。不恰當原因:望文生義。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D )
【答案】D
A目前國際糧價依然面臨不確定性,決定糧價持續(xù)上漲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供應下調是否反映在價格中;二是價格上漲對市場需求的抑制是否開始發(fā)揮作用。
【解析】一面與兩面搭配不當,前面是“上漲”,后面是“是否”,把“是否”改成“不能”。
B隨著極端天氣的增多,不僅南方城市近幾年經(jīng)常在暴風雨中變成“水城”,北方城市也常常因遭遇暴雨而陷入混亂,表明城市應對危機的措施和能力都有待提升。
【解析】搭配不當,“措施”不能和“提升”搭配。
C懂喝茶、喝葡萄酒的人都知道,茶、酒入口后不要馬上咽下去,而是要在口里含一會兒,漱一漱,目的就是為了讓它和盡可能多的味蕾充分接觸。
【解析】贅余,“目的”與“為了”重復
D全省各地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yè)培訓活動,力爭使新進入人力資源市場的勞動者都能接受相應的職業(yè)培訓,使企業(yè)在崗職工獲得至少一次本崗位職業(yè)技能提升機會。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3分)( B )
【答案】B
【解析】根據(jù)前文可知,陶淵明應排在袁中郎的前面,①為承接句,放在首位,⑥為總結句,放在末尾。故選B.
瀟灑表現(xiàn)在文學上是沖淡和性靈兩種風格的結合,它們集中的體現(xiàn)在陶淵明和袁中郎身上。①陶淵明和袁中郎都是當時文藝上的叛徒。④在陶淵明時代,宮廷文學把文學領到一條死路上去,③使文學徒有華麗的軀殼而沒有靈魂;②在袁中郎時代,摹古之風盛行,⑤文人作文,也忘掉了還有個自我存在。⑥因此陶淵明和袁中郎都盡力地追求沖淡自然。
A.①②⑤④③⑥ B.①④③②⑤⑥ C.②④③⑤①⑥ D.④②③⑤⑥①
16、下面這段文字是從哪三個方面闡述放寬在大陸畢業(yè)的臺灣學生及其他臺灣居民在大陸就業(yè)的相關政策的?請分店概括,每點不超過20個字。(6分)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決定,進一步放寬在大陸畢業(yè)的臺灣學生及其他臺灣居民在大陸就業(yè)的相關政策。大陸企業(yè)可按照就業(yè)管理的相關規(guī)定,自主招用臺生及其他臺灣居民就業(yè);在大陸畢業(yè)的臺生及其他臺灣居民可與大陸居民同等條件到大陸企業(yè)就業(yè)。在福建、江蘇試點的基礎上,新增天津、上海、浙江、湖北4省市為試點地區(qū)。在大陸畢業(yè)的臺生,通過公開招聘可以到試點地區(qū)的事業(yè)單位就業(yè);取得大陸認可學歷的臺灣居民可到試點地區(qū)的高等學校、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等事業(yè)單位工作。大陸公共就業(yè)服務機構將加強對臺生及其他臺灣居民的就業(yè)服務,免費提供就業(yè)政策咨詢、職業(yè)介紹和職業(yè)指導服務,通過多種措施為臺生及其他臺灣居民在大陸就業(yè)提供便利。
【答案】①積極促進他們在大陸企業(yè)就業(yè)。②擴大他們到大陸事業(yè)單位就業(yè)試點。③加強對他們在大陸企業(yè)、事業(yè)就業(yè)的服務。
17、依照下面示例,以“春姑娘”開頭,另寫兩句話,要求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句式與示例相同。(5分)
春姑娘攜著神奇的小花籃,把五彩的鮮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
春姑娘伴著淅瀝的小雨點。把美麗的故事講給魚兒,講給青蛙。
【示例】
春姑娘跟著山間的小溪流,把婉轉的歌兒唱給青山,唱給牧童;
春姑娘帶著歸來的小燕子,把春天的喜訊傳遍山村,傳遍農(nóng)家。
六、寫作(60分)
18、閱讀下列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最近,社會上涌現(xiàn)出了更多的“最美”,從“最美媽媽”、“最美女教師”、“最美司機”……身上,我們看到了他們平凡而偉大的道德力量,以及對于民眾的震撼和潛移默化式的教育!白蠲馈币殉蔀樯鐣弦坏雷顪剀芭c和諧的靚麗風景。雖然,很多“最美英雄”都付出了沉重,甚至是生命的代價,然而,在他們高尚的道德感召下,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民眾自覺加入“最美”行列。有評論說,“‘最美’絕非迸發(fā)于瞬間,而是孕育日久,猶如那驀然盛開的鮮花,早已有陽光雨露滋養(yǎng),含苞待放多時!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提示】
本題現(xiàn)實型新材料作文。本題現(xiàn)實型新材料作文的含意相對較為顯豁,不像寓意型材料作文的含蓄。本題是多則材料的材料作文,審題時要求分析對較多則材料在內涵上的異同之處,重點在找到這幾則材料內容上的共同點,并以此作為文章的立意。這三則材料內容的共同點是記敘“最美”的人的感人事跡,其中心為贊美、弘揚向善、行善的社會美德。據(jù)此,可以從以下角度立意:①平凡中也有偉大的力量;②再小的善舉也能顯示出博大的愛心;③不畏代價,追求高尚;④美存在于有愛心的行動中;⑤要善于滋養(yǎng)自身的真善美;⑥向善、行善、揚善。
【參考標題】
1.感悟“最美”
2.平凡的美麗
3.為善行喝彩
4.讓我們與善舉同行
5.瞬間的最美
6.善行永恒
7.瞬間與永恒
8.善念鑄就“最美”
9.與人為善,生命常青
10、心存善念,世無荒原
【考生好標題】
1、最美的人(生命)
2、最美的人生“風景”
3、給“最美”下定義
4、祭奠最美的容顏
5、生命中的最美
6、危難中那抹美麗
7、人性的那份善良
8、精神之花最美
9、守住人性的善良
10、讓生命絢爛如夏花(泰戈爾:“讓生如夏花之絢爛,讓死如秋葉之靜美”)
【考生偏、離標題】
1、殘缺是一種美麗
2、最美的母愛
3、母愛的偉大
4、最美的教師
5、最美的司機
【范文示例】
與人為善,善莫大焉
善,是埋藏于每個人心靈中的花種。一個真誠的笑容,一次伸手的攙扶,一碗清澈的涼水,一句真心的鼓勵……只是這些,只要這些,善的種子就會在心間開出最美麗的花,散發(fā)最甜美的香氣,結出最豐碩的果實。
與人為善,心靈得以慰藉。為善是中國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講的仁義道德,佛家講的普度眾生,道家講的修身養(yǎng)性,都是一種與人為善精神的體現(xiàn)。古人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逼渲械摹暗馈笔鞘裁,何以變化而生萬物,恐怕其中的精髓就是“為善”。力所能及的行善,如果你指望從中獲得回報,那么,它的匯報是心靈的平靜,它可以使我們活得坦然,活得踏實,甚至可以使我們活得驕傲!白蠲缷寢尅眳蔷掌、“最美教師”張麗莉、“最美司機”吳斌,他們并沒有得到豐厚的物質回報,但他們的行善得到社會大眾的普遍稱贊,他們的心靈自然也就得到了最大的慰藉。
與人為善,事業(yè)可成。善有善報,行善之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行善的同時,便為自己種下了“善德”的種子。①“漢初三杰”之一的張良,有個著名的“祀下之履”的故事,他恭恭敬敬地替老人多次撿鞋并穿好,后來也因此得到一部兵書,繼而成了一名優(yōu)秀的軍事家。張良正因為有指點江山、運籌萬里的宏圖,心中懷有濟蒼生于亂世的善念,才能使其行善而受益終生。②姬昌初春打獵獲得母鹿而不取,因“善”而聞名,此后所以興周;反之,不善之人,即使一朝得勢,也往往落得個千古罵名,為人不齒。
與人為善,社會得以和諧。社會是個整體,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需要者眾人去維護,只要人人都獻出一分善,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③“兩根蘿卜度一日,三十萬元助學子”這是?谏屏冀淌陉悊①t的真實寫照!老人吝嗇又大方,他對自己的生活吝嗇,只為將那善良的幫助帶給他人,讓我們嗅到他那善良那美麗的馨香!放眼望去,生活中,豈一個陳啟賢?④中國首善陳光標、信義兄弟孫東林孫水林……太多太多的善良人,釋放著善良的馨香,可謂花香沁滿園!在這樣的馨香浸潤下,社會豈能不美好不和諧?⑤德國前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那深沉的一軌,體現(xiàn)了日耳曼民族大氣的善良;而此時的⑥日本卻還在篡改他的歷史教科書,美化他的強盜侵略行徑,不斷給大和民族的善良蒙上塵埃。世界能否和平與穩(wěn)定,其原因明眼人一看便知。
為善是一種美德,無論修身還是治國,都應以善為先,與人為善,善莫大焉。
【范文點評】
本文的作者能抓住三則材料的中心立意:“與人為善,善莫大焉”。文章開頭緊扣標題,用形象的語言對“善”進行了闡釋。主體部分以“與人為善,心靈得以慰藉”、“與人為善,事業(yè)得以成功”、“與人為善,社會得以和諧”三個分論點來闡述中心論點。闡釋時結合材料,舉例豐富,內容充實。在語言表達上也簡潔利落,不拖泥帶水。這是一篇不錯的應考作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7567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