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活充滿化學課堂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化學離不開生活,生活無處不化學。充分發(fā)掘生活中的化學知識,貼近生活開展化學教學,讓學生親身感受身邊的化學知識并運用化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化學問題,可促進學生欣賞化學、熱愛化學,獲得愉悅的學習心情,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1.生活中的化學實驗

  化學教學應盡量增加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密切的實驗內容,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講《選修5》中“油脂的皂化反應”時,由于肥皂是學生熟悉的生活用品,而肥皂的生產涉及的知識點多(如:皂化反應的條件、皂化反應完全的判斷、鹽析的分離方法)、家庭實驗條件不足以及安全問題(如加熱過程中酒精易燃)等等,我就把課本的實踐活動改為學生探究實驗。我的做法是:①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工業(yè)上生產肥皂的工藝過程:②讓學生自由組合,研究實驗室生產肥皂的可行性方案;③根據(jù)各自形成的實驗方案,讓學生做分組實驗;④小組成品展示;⑤小組代表匯報方案實施過程中的成功與不足,教師適時進行點評。在整個實驗探究過程中,學生能夠始終保持高度的學習激情。通過資料的查找、實驗的探究,學生親身經歷了肥皂的皂化、鹽析、洗滌、整理的生產過程,掌握了生產肥皂的關鍵問題是各種原料的配比和皂化反應進行的程度,明白了生產肥皂時加入乙醇的作用是利用乙醇既能溶解堿又能溶解油脂的性質,能使皂化反應在均勻的系統(tǒng)中進行并且速率加快。而且,通過小組的熱烈討論以及各自富有創(chuàng)意的成品展示,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的積極性、生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協(xié)作精神,體驗到生產勞動的樂趣與艱辛,并找到知識的內驅力。

  2.生活中的化學故事

  教學中充分發(fā)掘并滲透生活中的化學故事,不僅能滿足學習的好奇心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往往能使學生從中產生知識的頓悟。

  例如在《必修1》和《必修2》中,學習白磷的性質時,讓學生分析夏天晚上農村野外出現(xiàn)“鬼火”的原因;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時,介紹意大利某地的一個奇怪山洞——“屠狗洞”,并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它可以使人窒息,不懂科學可能無故喪生的道理;學習一氧化碳的性質時,介紹家庭煤氣中毒的事故;學習氮的固定時,讓學生分析中國農諺“雷雨發(fā)莊稼”的內涵,并介紹新疆與青海兩省交界處的“魔鬼谷”;學習膠體的性質時,介紹1999年秋季在我國上海、北京等城市上空相繼發(fā)生的“飛碟”現(xiàn)象,后經專家解釋和論證,原來是“飛機造成的假象”……通過故事教學中知識的頓悟,學生對白磷的自燃、二氧化碳的密度、一氧化碳的毒性、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膠體的丁達爾現(xiàn)象等知識感到親切、明了。

  3.生活中的化學理論

  化學理論往往比較枯燥、抽象,教學中如能結合生活中有關常識,進行形象的比喻、類比,學生將學得輕松,有成就感。

  例如《選修4》中化學平衡理論部分,化學平衡觀點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難度。教材雖然采用了圖畫聯(lián)想等方法,設置知識臺階,幫助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但是學生在學習之初,對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描述中有關“正、逆反應速率相等”還是無法真正理解。如能借助生活常識,以“水箱中水的流動”“商場中人的進出”現(xiàn)象為例,分析當“進水量與出水量”“出與入的人數(shù)”分別相等,則“水箱中的水”和“商場中的人”分別處于“平衡狀態(tài)”,學生會感到豁然開朗,從而輕松自然地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類似的還有:《選修3》中,用“能層是樓層,能級是樓梯的階級”來比喻電子排布遵循的構造原理;《選修4》中,用“鹽水稀釋不會變成糖水”來說明酸堿的無限稀釋其酸堿性不會改變;用“將右口袋中的錢放到左口袋中,錢還在自己身上”來理解歧化反應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

  4.生活中的化學物質

  “世界是物質的”,化學物質覆蓋的范圍很廣,如元素化合物、有機物等,生活中的這類化學知識更是隨處可見,例子舉不勝舉。如能加以發(fā)掘利用,教學將事半功倍,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偕钪械奈镔|結構

  例如《選修3》中,用“頭碰頭”“肩并肩”來比喻共價鍵的兩種鍵型(σ鍵和∏鍵)的形成過程;用“蜂巢與蜂室的關系”來比喻晶體與晶胞的關系;用“人們在觀察大幅圖案畫時的視覺感受”來比喻晶體的某些物理性質的各向異性,即“對于同一幅圖案畫來說,由不同的方向審視時,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把金屬晶體中的金屬鍵想像為“失去價電子的金屬原子浸泡在自由電子的‘海洋’里”。《選修5》中,讓學生用橡皮泥做簡單有機分子的球棍模型,并理解分子的手性;書寫高聚物的結構時,記住兩側要“伸出手臂“。這樣,學生借助生活素材,加之形象比喻,并潛心頓悟,從而體會到探究物質結構奧秘的樂趣,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谏钪械奈镔|性質

  例如《選修4》中,從手電筒用的干電池、摩托車用的蓄電池引入化學電源;從鐵銹、銅綠的生長學習金屬的電化腐蝕與防護;《選修5》中,學習醛的還原性想到保溫瓶膽的制備、尿糖的檢驗;學習鹵代烴聯(lián)系臭氧空洞的話題;學習乙醇提到酒精的消毒、含酒飲料;由食醋與料酒一起使用可去腥加香引出酯;從植物油呈液態(tài)、動物油呈固態(tài)學習油脂的組成;從糖類談到甜味,談到“人不能消化纖維素“;從頭發(fā)、皮膚、病毒認識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從水泥、玻璃、陶瓷講起硅酸鹽材料;從衣料講到合成纖維;從隱形眼鏡講到功能高分子材料……信手拈來,充滿了生活氣息。

  來源:化學教育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316584.html

相關閱讀:機械力化學效應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