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澳大利亞研究人員證明,人的城市生活會對思維產(chǎn)生影響。
美國密歇根大學認知神經(jīng)科學實驗室的心理學家馬克?伯曼指出,在一條車水馬龍的大街上行走幾分鐘之后,人的大腦在組織接收到的各種信息方面的能力大大降低。
大自然則對大腦健康非常有益。一些研究甚至證明,那些能夠透過病房窗戶看到樹木的住院患者康復速度比那些看不到樹木的患者快得多。
大多數(shù)人都生活在城市中,鋼筋水泥的建筑和川流不息的車輛構成的城市風貌對人的身體和思維健康都會產(chǎn)生影響,甚至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神經(jīng)科學家和心理學家已經(jīng)開始參與到城市規(guī)劃當中,希望減少城市對人的大腦的損傷。
在市中心種植樹木,或者建造城市公園都可以有效減少城市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當我們漫步在城市當中,大腦總在高度關注著各種潛在威脅,它必須處理與交通和城市生活相關的紛繁復雜的信息。這一過程看似平常,但卻會使人精疲力盡,因為它消耗的是大腦最為脆弱的一種能力,即集中精力。
城市提供的信息五花八門,對大腦產(chǎn)生無序的刺激,我們必須不斷調(diào)整,避免被一些無關緊要的事物分散注意力,如閃亮的霓虹燈和支離破碎的與人交談的片斷。
相反,生活在自然環(huán)境中就不需要大腦付出這些認知上的努力。大自然中也充滿著各種吸引我們注意力的東西,但是它們卻不會引起負面的情緒反應,這與城市中的汽車或人群截然不同。因此,大自然可以使人的思維徹底放松。
緊張的城市生活還會影響人的自我控制力。例如,我們必須抵御各種消費廣告的吸引,這就需要用到大腦前皮層,這是負責調(diào)整注意力的一個大腦區(qū)域。此外,城市生活還會導致情緒失控。專家指出,住在能看得見風景的房間里的人發(fā)生家庭暴力的可能性低于那些只能看到鋼筋水泥建筑的人。交通堵塞和城市噪音也會增加人的攻擊性。
也許我們無法輕易地回歸鄉(xiāng)村生活,但是一定要學會建設一個自然的城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76049.html
相關閱讀:高一生物寒假作業(yè)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