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 1 化學基本概念的分析與判斷
1、化學基本概念較多,許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時試題的靈活性較大。如何把握其實質,認識其規(guī)律及應用?主要在于要抓住問題的實質,掌握其分類方法及金屬、非金屬、酸、堿、鹽、氧化物的相互關系和轉化規(guī)律,是解決這類問題的基礎。
經(jīng)典題:
例題1 :下列過程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
A.甘油加水作護膚劑
B.用明礬凈化水
C.烹魚時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減少腥味,增加香味
D.燒菜用過的鐵鍋,經(jīng)放置常出現(xiàn)紅棕色斑跡
方法:從有無新物質生成,對題中選項分別進行分析。
捷徑:充分利用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對四種物質的應用及現(xiàn)象進行剖析知:甘油用作護膚劑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學變化。明礬凈化水,是利用了Al3+水解產(chǎn)生的Al(OH)3膠體的吸附作用;烹魚時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減少腥味,增加香味,是兩者部分發(fā)生了酯化反應之故;燒菜用過的鐵鍋,經(jīng)放置出現(xiàn)紅棕色斑跡,屬鐵的吸氧腐蝕。此三者均為化學變化。故選A。
總結:對物質性質進行分析,從而找出有無新物質生成,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例題2 :下列電子式書寫錯誤的是 ( ).
方法:從化合物(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原子的電子式—→得失電子—→化合物或原子團電子式,對題中選項逐一分析的。
捷徑:根據(jù)上述方法,分析CO2分子中電子總數(shù)少于原子中的電子總數(shù),故A選項錯。B項中N與N之間為三鍵,且等于原子的電子總數(shù),故B正確。C有一個負電荷,為從外界得到一個電子,正確。D為離子化合物,存在一個非極性共價鍵,正確。以此得正確選項為A。
總結:電子式的書寫是中學化學用語中的重點內(nèi)容。此類試題要求考生從原子的電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時電子的得失與偏移進行分析而獲解。
例題3 :下列物質有固定元素組成的是 ( )
A.空氣 B.石蠟 C.氨水 D.二氧化氮氣體
方法:從純凈物與混合物進行分析。
捷徑:因純凈物都有固定的組成,而混合物大部分沒有固定的組成。分析選項可得D。
總結:值得注意的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及有機同分異構體(如二甲苯)混在一起,它們雖是混合物,但卻有固定的元素組成。此類試題與純凈物和混合物的設問,既有共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策略 2 物質的量方面試題的求解技巧
2、“物質的量”是中學化學計算的核心。從微觀到宏觀,從固體到氣體,從純凈物到混合物中的各類計算,均要用到物質的量。在溶液方面,還要涉及到溶解度、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求算及溶液中各種守恒關系的分析。
對氣體來說,在解題時要特別注意氣體所處的外界條件,因溫度、壓強不同,等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占的體積不同。對于NO2方面的試題,還要考慮后續(xù)反應,即NO2與N2O4的平衡轉換。
對混合物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的分析,既要考慮反應,還要考慮反應進行的程度及過量問題。
經(jīng)典題:
例題1 :在100mL 0.10 mol·L-1的 AgNO3溶液中加入100mL溶有2.08g 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 mL溶有0.010 mol CuSO4·5H2O的溶液,充分反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最終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溶液
B.最終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質的量的兩種化合物的混合物
C.在最終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質的最為0.02 mol
D.在最終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01 mol·L-1
方法:通過溶液中的離子進行整體分析。
捷徑:題中n(Ag+)=0.1L×0.1mol·L—1=0.01 mol,n(Ba2+)=2.08g/208g·mol—1 = 0.01mol,n(Cl—)= 0.02 mol,n(Cu2+)=0.01mol,n(SO42—)= 0.01 mol,所以生成n(AgCl)=0.01mol,n(BaSO4)=0.01mol。生成AgCl、BaSO4兩種白色沉淀,它們物質的量相等。在生成的溶液中n(Cl—)= 0.02mol — 0.01mol = 0.01mol,Cu2+未參加反應,所以溶液顯藍色,反應后溶液的體積大約為200mL,所以C(Cu2+)= 0.05mol·L—1。以此正確的是B。
總結:這是集化學計算,實驗現(xiàn)象描述為一體的學科內(nèi)綜合試題。盡管難度不大,但很有新意。
例題2 :設NA為阿佛加德羅常數(sh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標準狀況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數(shù)為8NA
B. 18g水中含有的電子數(shù)為10NA
C. 46g 二氧化氮和46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數(shù)均為3NA
D. 在1 L 2 mol·L—1的硝酸鎂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離子數(shù)為4NA
方法:根據(jù)題意對選項逐一化解。
捷徑:A.在標準狀況下,辛烷是液體,22.4L液態(tài)辛烷物質的量要比1mol大得多,所以A選項錯誤。B.18g水為1mol水,其中含有的電子數(shù)為10mol。C.NO2和N2O4具有相同的最簡式,相同質量的NO2和N2O4必然含有相同數(shù)目的原子。46g NO2即為1mol NO2共含有3mol原子。D.n(NO3—)= 1L×2 mol/L×2 = 4 mol。以此不正確的為A。
總結:此類試題是高考試卷中的熱點題型,在解答此類試題時,一要注意物質所處的狀態(tài),二要理清微粒間的聯(lián)系。
例題3 :分別取等質量80℃的甲、乙兩種化合物的飽和溶液,降溫至20℃后, 所析出的甲的質量比乙的大 (甲和乙均無結晶水)。下列關于甲、乙溶解度的敘述中肯定正確的是 ( )
A.20℃時,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80℃時,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溫度對乙的溶解度影響較大 D.溫度對甲的溶解度影響較大
方法:從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分析。
捷徑:溶解度是在一定溫度下,在100g溶劑中制成飽和溶液時,所溶解溶質的質量。由于取等質量甲、乙兩種溶液,其中含水的質量不知道,無法推斷其溶解度的大小。但降低相同的溫度,甲析出的質量大于乙,所以溫度對甲的溶解度影響較大。故選D。
總結:有關溶解度方面的試題,在解題時既要考慮某一溫度下溶解度的大小,又要考慮溫度變化時溶解度的改變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溶液不是飽和溶液,則不能利用溶解度進行有關計算
策略 3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試題的分析技巧
3、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部分的試題,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根據(jù)概念判斷一些說法的正確性;二是比較粒子中電子數(shù)及電荷數(shù)的多少;三是原子及離子半徑的大小比較;四是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斷。 此類試題的解法技巧主要有,逐項分析法、電子守恒法、比較分析法、分類歸納法、推理驗證法等
經(jīng)典題:
例題1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原子及其離子的核外電子層數(shù)等于該元素所在的周期數(shù)
B.元素周期表中從IIIB族到IIB族 10個縱行的元素都是金屬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氣體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都是8
D.同一元素的各種同位素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均相同
方法:依靠概念逐一分析。
捷徑: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shù)等于該元素所在的周期數(shù),而離子由于有電子的得失,當失去電子時,其離子的電子層數(shù)不一定等于該元素所在的周期數(shù),如Na+等。A選項錯。元素周期表中從IIIB族到IIB族 10個縱行的元素都是過渡元素,均為金屬元素正確。氦的最外層為第一層,僅有2個電子,除氦外的稀有氣體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都是8正確。同一元素的各種同位素的化學性質幾乎完全相同,而物理性質不同,D選項錯。以此得答案為AD。
總結:此題要求考生對元素及元素周期表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雖不難,但容易出錯。
例題2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離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原子半徑 A>B>D>C B.原子序數(shù) d>c>b>a
C.離子半徑 C>D>B>A D.單質的還原性 A>B>D>C
方法:采用分類歸納法。
捷徑:首先將四種離子分成陽離子與陰離子兩類,分析其原子序數(shù)及離子半徑。陽離子為aA2+、bB+,因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故原子序數(shù)a>b,離子半徑A;陰離子為cC3-、dD-,因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故原子序數(shù)c,離子半徑C>D。再將其綜合分析,因四種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故A、B位于C、D的下一周期,其原子序數(shù)為a>b>d>c,離子半徑A。故正確答案為C。
總結:對于電子層結構相同的單核離子,其核電荷越大,半徑越小。
例題3 :X和Y屬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則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可表示為 ( )
A.XY B.XY2 .XY3 D.X2Y3 C
方法:先找出所屬元素,再分析反應情況。
捷徑:根據(jù)題意X可能是Li或Si。若X為Li,則Y為H,可組成化合物LiH即XY,若X為Si則Y為Li,Li和Si不能形成化合物。因此得答案為A。
總結:部分考生因未分析出X可能為Li,而造成無法解答
策略 4 速率與平衡方面試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4、在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變化必經(jīng)過三態(tài),即起始態(tài)、變化態(tài)和最終態(tài)。對于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及其它化學反應方面的計算,如能根據(jù)反應方程式,對應地列出三態(tài)的變化,哪么便可使分析、解題變得一目了然。此方面的試題的題型及方法與技巧主要有:
(1).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
化學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關鍵是要看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是否相等及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百分含量是否還隨時間發(fā)生變化。
(2).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與分析
要充分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的計量數(shù)之比。
(3).化學平衡移動的分析
影響因素主要有:濃度、壓強、溫度,其移動可通過勒沙特列原理進行分析;瘜W平衡移動的實質是濃度、溫度、壓強等客觀因素對正、逆反應速率變化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使V正≠V逆,原平衡狀態(tài)發(fā)生移動。
(4).等效平衡的分析: 主要有等溫等容和等溫等壓兩種情況。
(5).速率與平衡的圖象分析:主要要抓住三點,即起點、拐點和終點。
經(jīng)典題:
例題1 :在一定溫度下,容器內(nèi)某一反應中M、N的物質的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 ( )
A.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M N
B.t2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達到平衡
C.t3時,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
D.t1時,N的濃度是M濃度的2倍
方法:圖象分析法。
捷徑:從圖中得到N為反應物,M為生成物。從0→t2min,M增加2mol,N消耗4mol,且到達t3min,M、N的濃度保持不變,即反應為可逆反應,反應式為2N M。t2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物質的量相等,此時不是正、逆反應速率相等。當t3時正逆反應的速率相等。t1時n(N)=6mol,n(M)=3mol,由于在同一容器中,所以c(N)=2c(M)。因此此題正確答案為D。
總結:選項B最容易被誤認為正確說法。造成錯判的原因有三:①沒有看清縱坐標的物理量;②概念錯誤,認為物質的量相等時,化學反應速率就相等;③沒有讀懂圖。
例題2 :體積相同的甲、乙兩個容器中,分別都充有等物質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溫度下發(fā)生反應:2SO2+O2 2SO3,并達到平衡。在這過程中,甲容器保持體積不變,乙容器保持壓強不變,若甲容器中SO2的轉化率為p%,則乙容器中SO2的轉化率 ( )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無法判斷
方法:平衡中的等效轉化分析法。
捷徑:設乙容器壓強保持1.01×105Pa,因甲容器中體積保持不變,2SO2+O2 2 SO3的正反應是個氣體體積縮小的反應,達到平衡時,混合氣體的總壓強小于1.01×105Pa。又減小壓強,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則甲容器中SO2轉化率低,乙容器中(定壓)SO2的轉化率高。以此得答案為B。
總結:將兩平衡態(tài)先相聯(lián)系,再依據(jù)平衡移動原理相互轉化,便能快速方便獲得結果。
例題3 :在一定溫度下,向a L密閉容器中加入1 mol X氣體和2mol Y氣體,發(fā)生如下反應:X(g) + 2Y(g) 2Z(g)。
此反應達到平衡的標志是 ( )
A.容器內(nèi)壓強不隨時間變化
B.容器內(nèi)各物質的濃度不隨時間變化
C.容器內(nèi)X、Y、Z的濃度之比為l : 2 : 2
D.單位時間消耗0.1 mol X的同時生成0.2 mol Z
方法:從平衡狀態(tài)下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分析。
捷徑:此反應為一氣體分子數(shù)減小的反應,故容器內(nèi)壓強不隨時間變化,說明巳達平衡。各物質的濃度不隨時間變化而變化,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巳達平衡狀態(tài)。濃度為一固定比值不能說明巳達平衡。D項中的所述均為正反應,未提到逆反應,故不能判斷。以此得答案為AB。
總結: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是高考中的重點內(nèi)容,也是平衡中的重點。此類試題只要抓住平衡狀態(tài)下速率相等,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變,即可求解。
25℃時,pH + pOH = 14
3.鹽類水解的應用
策略5 電解質溶液方面試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5、本策略內(nèi)容主要包括: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水的電離和溶液的pH、鹽類的水解三部分。從近十年的高考試卷來看,水的電離與溶液pH的求算、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離子共存,是高考中?疾凰サ臒狳c內(nèi)容。隨著人們對環(huán)境保護意識的增強,有關與溶液有關的廢水分析與處理問題,將會與離子共存、pH求算及中和滴定一起融入未來的高考試題中。
(1).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可通過平衡狀態(tài)分析法進行比較分析。
(2).溶液的pH計算
酸可直接計算,堿可通過pOH轉換成pH。
pH= -lg{ c(H+)} ,pOH= -lg{ c(OH-)},pKw= -lg{ Kw}。
25℃時,pH + pOH = 14
例題1 :相同溫度、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四種溶液:①CH3COONa②NaHSO4 ③NaCl ④C6H5—ONa,按pH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
A.④ > ① > ③ > ② B.① > ④ > ③ > ②
C.① > ② > ③ > ④ D.④ > ③ > ① > ②
方法:溶液pH的大小由兩種情況決定,一是電解質本身的電離,二是水的電離,而水的電離程度的大小又決定于鹽類水解程度的大小。此類試題要求準確把握酸堿的相對強弱,充分依靠水解規(guī)律判析。
捷徑:四種溶液可分成三組,②NaHSO4,電離顯酸性,pH < 7;③NaCl 為強酸強堿的正鹽,不水解,溶液呈中性,pH= 7;①④是強堿弱酸鹽,水溶液均呈堿性,因 CH3COOH 的酸性較C6H5OH強,故pH值應為 ④ > ① ,以此得答案A。
總結:此類試題解答的一般步驟為:先分組,然后再對組內(nèi)物質根據(jù)電離與水解程度進行判析。題中溶液除為鹽溶液外,還可能為酸或堿。如等濃度的八種稀溶液:①Na2SO4②H2SO4 ③NaHSO4 ④NH4Cl ⑤NaHCO3⑥NaCO3 ⑦NaOH ⑧Ba(OH)2 ,其pH由小到大的順序為 ②③④①⑤⑥⑦⑧ 。
例題2 :已知一種c(H+)=1×10-3mol·L-1的酸和一種c(OH— )= 1×10-3 mol· L-1堿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 )
A.濃的強酸和稀的強堿溶液反應 B.濃的弱酸和稀的強堿溶液反應
C.等濃度的強酸和弱堿溶液反應 D.生成了一種強酸弱堿鹽
方法:酸堿中和后所得溶液的酸堿性主要有兩方面因素制約,①鹽的水解,②酸堿用量。解題時既要考慮酸堿的強弱,又要考慮酸堿用量的多少,兩者缺一不可。
捷徑:題中兩溶液中的c(H+)= c(OH— ),采用中和假想法,若是強酸強堿等體積混合,溶液一定呈中性,F(xiàn)溶液呈酸性,說明酸過量,且必須是弱酸。以此得答案B。
總結:中和反應后溶液的酸堿性由兩方面決定。該題給出c(H+)= c(OH—),故應從酸堿用量考慮。如未理解題意,極易從鹽的水解進行分析,故易錯選C、D。
策略6碳族方面試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6、碳族元素,作為元素化合物部分的重點內(nèi)容,在近幾年的高考試卷中,巳波及到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及鍺、錫、鉛三種元素的內(nèi)容。
此類試題中的常規(guī)題,其解法有過量分析、守恒分析、方程式的合并分析等。
此類試題中的信息題,其解法有遷移類比、現(xiàn)象剖析、效用比較等。
經(jīng)典題:
例題1 :某二價金屬碳酸鹽和碳酸氫鹽的混合物跟足量鹽酸反應,消耗H+和產(chǎn)生C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6:5, 該混合物中碳酸鹽和碳酸氫鹽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
A.1:1 B.1:2 C.1:3 D.1:4
方法:利用假想法。將消耗H+和產(chǎn)生C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6:5 假想成消耗6molH+和產(chǎn)生5molCO2,然后再行分析求算。
捷徑:設二價金屬碳酸鹽為RCO3,碳酸氫鹽為R(HCO3)2,其物質的量分別為x和y。根據(jù)題意有:2x + 2y = 6mol ,x + 2y = 5mol 。解得x = 1mol ,y = 2mol ;旌衔镏刑妓猁}和碳酸氫鹽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選B。
總結:部分考生在解題時,將混合物中碳酸鹽和碳酸氫鹽的物質的量之比理解成CO32-和HCO3-,而出現(xiàn)錯選D選項的較多。
例題2 :將1體積選項中的一種氣體與10體積O2混和后,依次通過盛有足量濃NaOH溶液的洗氣瓶和盛有足量灼熱銅屑的管子(假設反應都進行完全,最后得到的尾氣可以是 ( )
A.Cl2 B.CO C.CO2 D.N2
方法:找對氣體來源,分析好氣體去路。通過剖析來龍去脈求解。
捷徑:A.Cl2與O2混合后,通過NaOH,Cl2全部被吸收,再通過熱銅屑,O2被全部吸收,最后得不到尾氣。
B.CO與O2混合后,通過NaOH溶液,都不能被吸收,再通過熱銅屑,發(fā)生反應:
2Cu+O2 2CuO,CuO+CO Cu+CO2最后得到的尾氣是CO2,故C選項為最后得到的尾氣。
C.CO2與O2混合后,通過NaOH溶液,CO2被吸收,再通過熱銅屑,O2被全部吸收,最后得不到尾氣。
D.N2與O2混合后,通過NaOH溶液,都沒有被吸收,再通過熱銅屑,O2被吸收,最后得到尾氣N2,所以D選項也為最后得到的尾氣。
故本題答案為CD。
總結:本題的難點是對題意的理解。有學生誤認為選項中的某種氣體混入氧氣后,再按題意依次反應后的尾氣仍然是原選項中的氣體。這是對題意的片面理解。正確的理解是,尾氣可以是原選項,也可以是其他選項。對于這種設問盡管比較少見。但只要認真閱讀,題中的設問是可以理解明白的。
策略7氮族方面試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7、氮族元素,作為元素化合物部分的重點內(nèi)容,在近幾年的高考試卷中所占比例較大。其主要內(nèi)容有氮族概念的分析與判斷、氮的氧化物的分析與計算、硝酸及硝酸的性質分析與計算、磷及磷的化合物的分析與應用等。
此類試題中的常規(guī)題,其解法有過量分析、守恒分析、方程式的合并分析、工業(yè)生產(chǎn)中的用量比較等。
此類試題中的信息題,其解法有遷移類比、現(xiàn)象剖析、效用比較等。
經(jīng)典題:
例題1 :金屬加工后的廢切削液中含2% ~ 3%的NaNO2,它是一種環(huán)境污染物。人們用NH4Cl溶液來處理廢切削液,使NaNO2轉化為無毒物質,該反應分兩步進行:第一步:NaNO2+NH4Cl = NaCl+NH4NO2
第二步:NH4NO2 N2+2H2O
下列對第二步反應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NH4NO2是氧化劑 ②NH4NO2是還原劑 ③NH4NO2發(fā)生了分解反應 ④只有氮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 ⑤NH4NO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方法:根據(jù)方程式,對照敘述,從化合價、反應類型等方面綜合分析。
捷徑:NH4NO2==N2+2H2O這是分解反應,又是氧化還原反應,NO2—被NH4+還原生成N2,顯然都是氮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以此得答案為D。
總結:同一元素,如果一種顯正價的微粒,另一種顯負價的微粒,若它們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則往往生成該元素的單質,如2H2S+SO2==3S+2H2O,NaH+H2O==NaOH+H2等。
例題2 :某金屬單質跟一定濃度的硝酸反應,假定只產(chǎn)生單一的還原產(chǎn)物。當參加反應的單質與被還原硝酸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時, 還原產(chǎn)物是 ( )
A.NO2 B.NO C.N2O D.N2
方法:據(jù)題可知,2mol金屬失去的電子給了 1mol HNO3?刹扇∮懻撛囁愕姆椒ù_定選項。
捷徑: 令金屬為+1價,失2 mol電子,N被還原后顯+3價。
令金屬為+2價,失4 mol電子,N被還原后顯+1價。令金屬為+3價,失6 mol電子,N被還原后顯—1價。選項只有C符合。
總結:金屬與HNO3反應后的價態(tài),是該題求解的關鍵。部分考生因難以確定金屬的價態(tài),而造成無法獲得結果。
策略8氧族方面試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8、氧族元素包括了初中化學中氧氣、水,高中化學中的臭氧、過氧化氫,硫及硫的化合物等。內(nèi)容多,知識廣,且有時還可能擴展到硒、碲、釙等元素。因此對其解題方法的掌握尤其重要。
此類試題中的常規(guī)題,其解法有過量分析、守恒分析等。
此類試題中的信息題,其解法有遷移類比、現(xiàn)象剖析、效用比較等。
由于濃硫酸與稀硫酸的性質不同,故在解題時,還必須注意,反應進行時濃度變化引起的反應變化。
經(jīng)典題:
例題1 :向50mL18mol/L 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銅片并加熱。充分反應后,被還原的H2SO4的物質的量為 ( )
A.小于0.45moL B.等于0.45mol
C.在0.45mol和0.90mol D.大于0.90mol
方法:根據(jù)方程式,將參加反應的硫酸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為氧化作用,一部分為酸性作用,然后對其進行分析。但又要注意隨著反應的進行,H2SO4的濃度越來越稀,稀硫酸不能與銅片反應,以此被還原的H2SO4的物質的量小于依據(jù)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值。
捷徑:濃H2SO4與足量的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SO4(濃)+Cu CuSO4 + SO2↑+ 2H2O,從方程式看,被還原的H2SO4應為所給H2SO4 0.90 mol的一半,即0.45mol(中間值),但由于隨著反應的進行,H2SO4的濃度越來越稀,反應停止,故不可能等于0.45mol,一定小于0.45mol。故答案為A。
總結:該題存在著一個隱含信息,即隨著反應的進行,溶液的濃度逐漸降低,反應自行停止。在解題時必須特別注意此類隱含信息。
例題2 :為方便某些化學計算,有人將98%濃硫酸表示成下列形式,其中合理的是 ( )
A.H2SO4· H2O B.H2SO4·H2O C.H2SO4·SO3 D.SO3· H2O
方法:質量假想法。
捷徑:假設原98%硫酸的質量為100g,則98%濃H2SO4中有純H2SO4 98g ,水2g。
則H2SO4與H2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 1? ,可判斷A正確,B C錯誤。D
項是A項略作變形,H2SO4· H2O → SO3·H2O· H2O → SO3· H2O,以此得答案為A D。
總結:將化合物或混合物按其組成進行拆分,在無機及有機試題中均有出現(xiàn)。
策略9 鹵族方面試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9、鹵族方面試題的題型主要有:鹵素及化合物的性質分析、氣體的實驗室制取、應用性試題及新情境試題等。
在解題時,要充分運用守恒法、遷移類比法、方程式合并法、多步反應一步計算等。
信息給予題(又叫新情境試題),是近年來推出的一種新題型,此類試題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基本形式為:給出全新的情境(最新科研成果等信息)、冗長的題干、頻繁的設問。但題示的新信息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經(jīng)處理后可遷移或靈活運用。
經(jīng)典題:
例題1 :氯化碘(ICl)的化學性質跟氯氣相似,預計它跟水反應的最初生成物是 ( )
A.HI和HClO B.HCl和HIO C.HClO3和HIO D.HClO和HIO
方法:遷移類比法求解,但要考慮到ICl 中元素的化合價不為0。
捷徑:ICl是擬鹵素,很多性質與鹵素單質相似,但不是完全相同,因為Cl比I的得電子能力強,所以在ICl中,I為+1價,Cl為—1價。而HCl中,Cl為—1價,HIO中I為+1價,在ICl與水反應后其產(chǎn)物的化合價均不發(fā)生改變。故反應為:ICl+H2O = HCl+HIO,以此答案為B。
總結:本題著重考查學生對ICl和Cl2性質的理解能力和比較能力。Cl2與水反應生成HCl和HClO,ICl與H2O反應生成物究竟是HI與HClO,還是HCl與HIO,不少同學未能從化合價去分析、判斷,因而誤選A。通過本題不僅要認識ICl與H2O反應生成HCl與HIO,還要理解此反應為一非氧化還原反應。如果將此反應擴展至ICl與堿反應,也要知道生成物為NaCl與NaIO。
例題2 :為實現(xiàn)中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標,衛(wèi)生部規(guī)定食鹽必須加碘, 其中的碘以碘酸鉀(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 可和I- 發(fā)生反應:IO3- + 5I- +6H+ = 3I2 + 3H2O,根據(jù)此反應,可用試紙和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質進行實驗, 證明在食鹽中存在IO3-?晒┻x用的物質有:①自來水,②藍色石蕊試紙,③碘化鉀淀粉試紙,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進行上述實驗時必須使用的物質是 ( B )
A.①③ B.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
方法:這是一道無機信息題,利用給定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質,鑒別食鹽中是否含有IO3—。要充分理解消化題目給定的知識——IO3—可在酸性條件下,將I—氧化,產(chǎn)生I2。
捷徑:根據(jù)鑒別I2的方法得B。
總結:充分利用題目中提供的信息,作為解題的突破口,這是我們常用的解題方法。本題給了我一個很好的范例。題中的信息是IO3—在酸性條件下發(fā)生反應,(即需要酸,從題中可順利選出食醋)生成了I2單質,檢驗碘單質需要淀粉。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看到正確理解,充分消化信息的重要性。
策略10金屬方面試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10、堿金屬內(nèi)容,是高考必考的知識點。其中有關過氧化物的分析與計算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在解題時,要在理清題中關系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反應合并、守恒法。對于信息類試題,如NaH、超氧化物等,還要注意知識的遷移和化合價的分析。
經(jīng)典題:
例題1 :下列滅火劑能用于撲滅金屬鈉著火的是 ( ).
A.干冰滅火劑 B.黃砂 C.干粉(含NaHCO3)滅火劑 D.泡沫滅火劑
方法: 根據(jù)性質分析獲解。
捷徑:分析性質,因鈉可與干冰滅火劑及干粉滅火劑產(chǎn)生的CO2發(fā)生反應,與泡沫滅火劑中的水反應生成氫氣,故不行。而鈉與黃砂不能發(fā)生反應,故可用黃砂撲滅金屬鈉著火。綜合后得答案為B。
總結:將課本中鎂與CO2的反應遷移到鈉,是解答出此題的重要之點。
例題2 :在一定溫度下, 向足量的飽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 g無水Na2CO3,攪拌后靜置, 最終所得晶體的質量 ( )
A.等于1.06 g B.大于1.06 g而小于2.86
C.等于2.86 g D.大于2.86 g
方法:通過假想類比分析(不必計算)。
捷徑:在飽和的Na2CO3溶液中,加入1.06 g 無水碳酸鈉,析出晶體(Na2CO3·10H2O)
Na2CO3+10H2O===Na2CO3·10H2O
106 286
1.06 2.86
由于飽和溶液中析出晶體,使原溶液中水量減小,減少溶劑又有晶體析出,導致析出晶體大于2.86 g,所以選D。
總結:根據(jù)考試說明,對析出含有結晶水的晶體的計算不作要求,但并不排斥對結晶出來晶體的質量的范圍作估計,或者對溶液質量變化或者溶液的濃度的計算或判斷。因此在復習時注意復習范圍。
策略11鎂鋁方面試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11、鎂,鋁是重要輕金屬,具有較強還原性。鎂,鋁及其化合物在工業(yè)及生活中有著重要而廣泛的用途,特別是鋁及其化合物的兩性,在題目中的計算形式方法性和技巧性均較強,是金屬及其化合物知識的重點與難點。代表題型有;天平平衡判斷題,鎂的強還原性,鋁鹽與強堿反應產(chǎn)物的討論,含鋁化合物沉淀圖像題等。
解題關鍵是:(1)熟悉鎂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2)將鋁及其化合物的兩性與過量計算相結合。(3)結合圖像綜合分析。(4)充分利用守恒關系。
經(jīng)典題:
例題1 : 0.1 mol 鎂粉分別在足量的O2、CO2、N2中燃燒, 生成固體的質量依次為W1、W2、W3。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 )
A.W2>W1>W3 B.W1=W2>W3 C.W1=W2=W3 D.W3>W2>W1
方法: 將方程式比較后分析。
捷徑:反應式依次為2Mg+O2 2MgO,2Mg+2CO2 2MgO+C,3Mg+N2
Mg3N2,根據(jù)計算式可求出答案為A。
總結:W2中還有碳生成,是固體。如果疏忽這一點就誤選B。
例題2 :某些化學試劑可用于凈水。水處理中使用的一種無機高分子混凝劑的化學式可表示為[Al2(OH)nClm·yH2O],式中m等于 ( )
A.3-n B.6-n C.6+n D.3+n
方法:電荷守恒(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0)。
捷徑:根據(jù)化合價的代數(shù)等于0得,2×3=n+m,所以m=6—n。答案為B。
總結:此題為一易題,如不能運用電荷守恒,也很難獲解。
策略12鐵方面試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12、鐵是中學化學中的重要變價元素。在高考中有關鐵方面的試題主要類型有:性質分析、實驗原理與操作分析、有關鐵方面的計算等。
1.性質分析試題的解題方法
此類試題要求考生從鐵及其化合物的反應方面去分析試題內(nèi)容。特別是鐵的變價問題。
2.實驗原理與操作試題的解題方法
此類試題要求考生從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操作、實驗注意點等方面對實驗內(nèi)容作較為詳實的分析。主要有鐵的性質實驗、鐵的制取實驗、Fe(OH)2制取實驗等。
3.有關鐵方面的計算試題的解題方法
此類試題可采用方程式分析或將方程式合并后統(tǒng)一分析求解。在解題時盡可能利用守恒法求解。
經(jīng)典題:
例題1 :.a、b、c、d、e分別是Cu、Ag、Fe、Al、Mg5種金屬中的一種。已知:(1)a、c均能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氣體;(2)b與d的硝酸鹽反應, 置換出單質d;(3)c與強堿反應放出氣體;(4)c、e在冷濃硫酸中發(fā)生鈍化。由此可判斷a、b、c、d、e依次為 ( )
A.Fe Cu Al Ag Mg B.Al Cu Mg Ag Fe
C.Mg Cu Al Ag Fe D.Mg Ag Al Cu Fe
方法: 尋找突破囗,并從突破囗推出其它金屬。
捷徑:以c、e金屬鈍化為突破口,由(1)(3)(4)知c為Al,再由(4)知e為Fe。有上述結果和(1)知a為Mg,最后由(2)知b為Cu、d為Ag。解此題的關鍵是確定c,然后很容易判斷出e、a。得答案為C。
總結:判斷出c為Al,e為Fe,就可舍去選項A、B,由(2)確定b和d的活潑性。這樣判斷可簡捷些。
例題2 :等質量的銅片,在酒精燈上加熱后,分別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銅片質量增加的是 ( )
A.硝酸 B.無水乙醇 C.石灰水 D.鹽酸
方法:從反應過程進行分析。
捷徑:當銅片在酒精燈上加熱后,表面生成氧化銅,造成銅片質量增加。當該銅片插入硝酸中,表面的氧化銅及未被氧化的銅均能被硝酸溶解。插入無水乙醇中發(fā)生反應CH3CH2OH+CuO CH3CHO+Cu+H2O,銅片又恢復到原來的質量。若插入鹽酸中,表面的CuO溶于鹽酸中,質量減少。只有插入石灰水中,銅片不發(fā)生反應,表面的氧化銅仍附著在銅片上,質量增加。以此得答案為C。
總結:在插入溶液之前,Cu片質量就己增加。部分考生未能理解這一點而造成錯選。
策略 13方程式的巧析巧寫技巧
13、化學方程式的分析與書寫,在高考試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
有關分析題主要有氧化劑與還原劑的強弱分析、反應用量分析、反應過程分析等。其方法在于抓住反應的實質,比較反應前后的關系。
有關方程式的書寫主要是信息類方程式。在書寫時要在充分理清題示信息,找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特別是對生成物的判斷,切不可依據(jù)熟題效應而得出結論,要知道,即使是同一反應物,條件不同,其產(chǎn)物也有可能不同。
經(jīng)典題:
例題1 :R、X、Y和Z是四種元素,其常見化合價均為+2價,且X2+與單質R不反應;X2+ +Z = X + Z2+ ; Y + Z2+ = Y2+ + Z。這四種離子被還原成0價時表現(xiàn)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 )
A.R2+>X2+>Z2+>Y2+ B.X2+>R2+>Y2+>Z2+
C.Y2+>Z2+>R2+>X2+ D.Z2+>X2+>R2+>Y2+
方法:利用“強氧化劑 + 強還原劑 → 弱氧化劑 + 弱還原劑”的反應原理對題中的離子方程式進行分析。
捷徑:根據(jù)反應X2+ +Z = X + Z2+ 知:氧化性X2+ > Z2+;根據(jù)反應Y + Z2+ = Y2+ + Z 知:氧化性Z2+> Y2+ 。又X2+與單質R不反應,得氧化性R2+>X2+。以此得結果R2+>X2+>Z2+>Y2+。選A。
總結:對離子氧化性與還原性判斷的方法較多,其它如根據(jù)溶液中離子的放電順序、金屬活動順序表、元素周期表等。
例題2 :在同溫同壓下,下列各組熱化學方程式中,Q2>Q1的是 ( )
A.2H2(氣)+O2(氣)=2H2O(氣)+Q1 2H2(氣)+O2(氣)=2H2O(液)+Q2
B.S(氣)+O2(氣)=SO2(氣)+Q1 S(固)+O2(氣)=SO2(氣)+Q2
C.
D.H2(氣)+Cl2(氣)=2HCl(氣)+Q1
方法:反應放出或吸收熱量的多少,跟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狀態(tài)有密切關系。以此解答該題可從熱化學方程式的化學計量數(shù)和聚集狀態(tài)進行分析而獲得結果。
捷徑:A.由于從氣態(tài)水到液態(tài)水會放熱,所以生成液態(tài)水比生成氣態(tài)水放出的熱量多,即Q2?Q1;
B.由于從固態(tài)硫到氣態(tài)硫要吸熱,所以氣態(tài)硫燃燒放出的熱量比固態(tài)硫燃燒放的熱量多,即Q1?Q2;
C.由于O2與CO反應生成CO2又放出熱量,所以Q2?Q1
D.Q1=2Q2
正確答案即為AC 。
總結:現(xiàn)行教材中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要求已有所改變。在此是為了保持高考題的原樣而列出。
策略 14無機結構的分析與判斷技巧
14、無機結構包括:原子結構、分子結構和晶體結構等。在解答此類試題時,其主要方法與技巧包括:
(1).最外層8電子結構的判斷技巧
對于ABn型分子,如果A的化合價的絕對值加最外層電子數(shù)等于8,即A原子的最外層為8電子結構,如NH3、PCl3、H2S等。其計算式為:
┃A的化合價┃+ 最外層電子數(shù) = 8 。
(2).非極性分子的判斷技巧
對于ABn型分子,如果A的化合價的絕對值等于最外層電子數(shù),即為非極性分子。如CO2、BF3、PCl5等。其計算式為:┃A的化合價┃= 最外層電子數(shù) 。
(3).分子結構的分析與判斷技巧
常見的無機分子結構有直線形分子(如CO2)、平面三角形分子(如BF3)、彎曲形分子(如H2O)、三角錐形分子(如NH3)等。在解題時,要能將常見的分子構形根據(jù)電子排布的相似點,遷移到新的物質中。此類試題主要采用遷移類比法分析。
(4).晶體結構的分析與判斷技巧
常見的晶體有離子晶體(NaCl型和CsCl型)、分子晶體(如干冰)、原子晶體(如金剛石、晶體硅、二氧化硅、碳化硅及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金屬晶體及過渡型晶體(如石墨)。在解題時,既要能分析其晶體結構,又要能將常見的晶體結構根據(jù)題中敘述,遷移到新的物質中。此類試題主要采用遷移類比法分析。
經(jīng)典題:
例題1 :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滿足最外層為8電子結構的是( )
A.BeCl2 B.PCl3 C.PCl5 D.N2
方法:利用ABn型分子中價電子排布規(guī)律分析求解。
捷徑:根據(jù)金點子中的技法概述1知,屬ABn型分子的有BeCl2、PCl3、PCl5,只有PCl3分子中的┃P的化合價+3┃+ 最外層電子數(shù) = 8 。故PCl3分子中P原子的最外層滿足8電子結構,又Cl原子為-1價,也滿足最外層8電子結構,故B符合題設要求。又因N2的電子式是 , 所有原子都滿足最外層為8電子結構。以此得正確答案為BD。
總結:BeCl2中Be原子的最外層只有2個電子,所以它不論形成離子化合物還是共價化合物,其最外層電子數(shù)都不可能是8。PCl3的電子式可聯(lián)系到中學階段所學的NH3分子的結構書寫,即為 。
例題2 :關于晶體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在晶體中只要有陰離子就一定有陽離子
B.在晶體中只要有陽離子就一定有陰離子
C.原子晶體的熔點一定比金屬晶體的高
D.分子晶體的熔點一定比金屬晶體的低
方法:從中學范圍內(nèi)四種類型的晶體綜合分析。
捷徑:在金屬晶體中,存在金屬陽離子和自由電子,故B選項錯誤;晶體硅的熔點1410℃,要比金屬鎢的熔點(3419℃)低,而金屬汞的熔點(常溫下是液態(tài))又比蔗糖、磷等(常溫下是固態(tài))低。以此說法正確的只有A。
總結:部分考生由于對金屬晶體理解不深,錯誤認為:在晶體中只要有陽離子就一定有陰離子,而出現(xiàn)誤選B的現(xiàn)象較多。
策略15常見儀器及實驗裝置的分析技巧
15、此類試題包括:儀器的使用、儀器的選用、儀器組合成的簡單裝置等的分析。
(1).儀器的使用分析
儀器的使用分析,要從儀器要求和使用范圍上去整體把握,采用的方法是遷移應用。
(2).儀器的選用分析
儀器的選用要從實驗原理和實驗要求去確定采用何種儀器。
(3).儀器組合成的簡單裝置的分析
裝置依賴于目的、原理和注意點。以此分析裝置需從實驗要求出發(fā),采用儀器原理相結合的手段確定實驗結果。
經(jīng)典題:
例題 1 :準確量取25.00 mL高錳酸鉀溶液, 可選用的儀器是 ( )
A.50 mL量筒 B.10 mL量筒
C.50 mL酸式滴定管 D.50 mL堿式滴定管
方法:從所給儀器的精確度分析。
捷徑:用量筒取溶液的體積不可能精確到0.01mL,只能用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又因為高錳酸鉀溶液能腐蝕橡膠,故不能用堿式滴定管。所以選C。
總結:此題為一常規(guī)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實驗儀器精確度的理解。
例題 2 :下列有關使用托盤天平的敘述不正確的是(填寫標號) ( ).
A.稱量前先調(diào)節(jié)托盤天平的零點
B.稱量時左盤放被稱量物,右盤放砝碼
C.潮濕的或具有腐蝕性的藥品,必須放在玻璃器皿里稱量,其他固體藥品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盤上稱量
D.用托盤天平可以準確稱量至0.01克
E.稱量完畢,應把砝碼放回砝碼盒中
方法:從托盤天平的使用要求分析。
捷徑:因為托盤天平的游碼刻度為0.1g,精確度為0.1g。被稱量的藥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盤天平上。腐蝕性藥品及易潮解藥品應放在小燒杯中稱量。即使沒有腐蝕性的藥品也不能直接放在托盤上,而應放在一張潔凈的紙上。故敘述不正確的有C D。
總結:托盤天平中的質量關系為:左盤質量 = 右盤質量 + 游碼質量。
例題3 :下列敘述儀器“0”刻度位置正確的是 ( )
A.在量筒的上端 B.在滴定管上端
C.在托盤天平刻度尺的正中 D.在托盤天平刻度尺的右邊
方法:從具體儀器去分析。
捷徑:量筒無“0”刻度,其刻度數(shù)下端最小。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托盤天平的“0”刻度在刻度尺的左端。溫度計的“0”刻度因種類不同而不能確定。選B。
總結:量筒的最下端無刻度,也即無“0”刻度,是有關“0”刻度方面的重要之點。部分考生由于分不清這一點而出錯。
例題4 :把0.05 mol NaOH固體分別加入下列100 mL 液體中,溶液的導電能力變化最小的是 ( )
A.自來水 B.0.5 mol· L-1 鹽酸
C.0.5 mol· L-1 HAc 溶液 D.0.5 mol· L-1 KCl 溶液
方法:導電性強弱決定于什么?是解答出此類試題的關鍵。一般說來,金屬的導電性決定于單位體積內(nèi)自由電子數(shù),電解質的導電性決定于單位體積內(nèi)自由移動的離子數(shù),也即自由離子的濃度。
捷徑:溶液的導電能力變化最小,也即自由移動的離子的濃度變化最小。選項A、C均有弱電解質變成強電解質,離子濃度增大。選項D由于加入NaOH 固體,增大了離子濃度。B中NaOH 與含等物質的量HCl 的鹽酸反應后,溶質由HCl 變成NaCl ,離子濃度不變,導電性幾乎不變。故選B。強弱要分清、濃度是關鍵。若不注意強弱電解質問題,此題極易誤選答案C。
總結:導電性問題是生產(chǎn)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其導電性不僅有溶液中的導電,還有金屬與非金屬(如石墨)的導電。此類試題一要注意自由電荷的濃度;二要注意兩類導電物質本質不同,金屬的導電為物理過程,而電解質溶液的導電實際上是一電解過程。
例題5 :相同溫度、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四種溶液:①CH3COONa②NaHSO4 ③NaCl ④C6H5—ONa,按pH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
A.④ > ① > ③ > ② B.① > ④ > ③ > ②
C.① > ② > ③ > ④ D.④ > ③ > ① > ②
方法:溶液pH的大小由兩種情況決定,一是電解質本身的電離,二是水的電離,而水的電離程度的大小又決定于鹽類水解程度的大小。此類試題要求準確把握酸堿的相對強弱,充分依靠水解規(guī)律判析。
捷徑:四種溶液可分成三組,②NaHSO4,電離顯酸性,pH < 7;③NaCl 為強酸強堿的正鹽,不水解,溶液呈中性,pH= 7;①④是強堿弱酸鹽,水溶液均呈堿性,因 CH3COOH 的酸性較C6H5OH強,故pH值應為 ④ > ① ,以此得答案A。
總結:此類試題解答的一般步驟為:先分組,然后再對組內(nèi)物質根據(jù)電離與水解程度進行判析。題中溶液除為鹽溶液外,還可能為酸或堿。如等濃度的八種稀溶液:①Na2SO4②H2SO4 ③NaHSO4 ④NH4Cl ⑤NaHCO3⑥NaCO3 ⑦NaOH ⑧Ba(OH)2 ,其pH由小到大的順序為 ②③④①⑤⑥⑦⑧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748392.html
相關閱讀:高考全國卷化學答題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