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癥患者大腦中存在一種貝塔淀粉狀蛋白,這種蛋白質是導致患者認知能力衰退、逐漸癡呆的原因。
南佛羅里達大學研究人員對96只實驗鼠進行電磁波影響研究。經數(shù)月“手機輻射療法”后,患有老年癡呆癥的實驗鼠大腦中的貝塔淀粉狀蛋白逐漸消失,認知能力有所提高;健康實驗鼠的認知水平則未受影響。
研究人員讓實驗鼠接受手機輻射的方式并非給它們戴上手機耳機,也不是舉著手機貼近老鼠頭部。他們將實驗鼠放置在布滿天線、可產生電磁輻射的環(huán)境中,使每只老鼠距離輻射源的距離一致。
研究人員每天兩次使老鼠置于輻射之下,每次持續(xù)一小時。這樣,老鼠所受電磁輻射量與人們日常使用手機所受輻射量相當。
老鼠接受“手機輻射療法”數(shù)月后顯現(xiàn)積極作用。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將這一療法運用于人體,可能需要數(shù)年時間才能取得療效。
南佛羅里達大學教授曹傳海(音譯)說:“如果我們能找到清除貝塔淀粉狀蛋白沉積物和防止這一物質產生的最佳電磁波輻射量,這一技術就能迅速運用于人們與阿爾茨海默氏癥的斗爭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753384.html
相關閱讀:化學肥料與農家肥料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