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班級授課制的分層次教學
如果把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制比喻為“齊步走”,那么是再形象不過了,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統(tǒng)一的教學進度,統(tǒng)一的教學方法,統(tǒng)一的考核要求,想“跑”起來的跑不了,走累的想慢點,老師則緊趕著。這種不顧學生客觀差異的“齊步走”的教學結果是,對教學內容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則又吃不了。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陸一鵬及他的同仁們較早地看到了這種“齊步走”教學的嚴重弊端,并大膽動刀,進行改革,實施必修課分層次教學。分層次教學,就是出于對學生差異和個性的充分考慮,為了使更多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為有效、合理的發(fā)展而實施的一種教學策略。
南師大附中在外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政治八門學科實行分層次教學。每門學科都編寫了A、B、C三個層次的教學大綱。不同的層次教學標準不同。C層次的教學標準是現行教學大綱的合格要求,教學內容以統(tǒng)一教材為主,適當增加趣味性;B層次的教學標準是現行教學大綱的優(yōu)秀要求,注重聯系生產、生活實際進行教學;A層次的教學要求不受現行教學大綱的限制,教學內容借鑒國內外優(yōu)秀教材有所增加、補充,教學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用論文和科技實驗的形式表達自己的學習成果!皩哟巍辈皇枪潭ú蛔兊,而是動態(tài)的,每學期結束,學生可以根據考試和整個學習情況作出新的選擇。雖然每個層次的教學標準不同,但各個層次的教學過程都要固守一個原則,那就是要把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主體意識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
選擇“層次”,是學生的一樁大事。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能力,每一次,他們都要反復權衡,最后作出決斷。學生在選擇哪一個層次中,教師充分尊重其自主性,但并不袖手旁觀,而是充分發(fā)揮自己指導者、參與者的角色,觀察、研究學生的發(fā)展“心向”,進行正確的指導。
分層次教學與分快慢班有啥不同?乍一聽到“分層次教學”的人都不禁這樣發(fā)問。陸一鵬校長說,分層次教學是“分層不分班”。所謂“分層”是學科教學分層,“不分班”是學生隸屬的行政班級不變,一個學生數學可能在C層次班上,而物理則在B層次班上,但他是高一幾班或高二幾班不變;而快慢班則不同,它是以學生的各科考試總分排隊,實行一刀切。其實,最根本的不同,還是教育觀念、指導思想上的差別?炻嗍敲嫦蛏贁,面向那些升學有望的學生,丟掉的是大多數,使一部分學生失去學習信心;而分層次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從尊重學生的在不同學科領域的學習差異、保護自尊心、建立自信心出發(fā),實施讓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最好的開發(fā)、個性得到最充分的發(fā)展的教學策略。
轉變教師角色的導師制
說起導師制,人們立刻就會想到大學。如今,中學里也有了“導師制”,南京一中就是這樣的學校。你不要以為南京一中是在玩“概念”,從它那《構建導師制的運行機制全面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實施方案到兩本厚厚的導師制論文集、3次導師制下的課堂教學研究課的實錄,足可以反映出學校自1998年9月開始實施的這項制度搞得扎實、深入。
如何理解南京一中的導師制?它是以教師為主導的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是引導全體學生積極主動發(fā)展的運行機制,其宗旨在于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這兩方面的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努力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全體任課教師,都要按照導師制的教育思想,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學會學習、體會成功、獲得成功。教師在課堂教學全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導師制實施中的四條教學原則:全面引導、崇實引導、及時引導、因才引導。導師既對所教班級的每一個學生負責,又要直接指導若干學生,一般要5到10名,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作具體指導,指導學生不斷地改善自我,充分發(fā)展。讓教師做到教書與育人相統(tǒng)一。如果這樣解釋下來,你還是覺得概念化的味道太濃,那么就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導師制下的“四方會議”。
“四方會議”是在各班每月召開一次導師組會議的基礎上不定期舉行的!八姆健狈謩e是任課教師(導師)、學生、家長和校領導,一起平等、民主、和諧地對有關學生進行具體“會診”,既為有不足之處的學生“會診”,也對優(yōu)秀學生的發(fā)展“會商”。這是高三(7)班召開的“四方會議”的一組真實鏡頭。學校會議室里圍坐著四方人士,一名學生主動站起來要求發(fā)言,一位教師隨即說:“坐下來說,不要拘謹。”這名學生坐下來說,他平時很努力,時間抓得緊,經常熬到深夜,可是成績不理想,思想負擔很重……說著流下了眼淚。家長安慰道:“孩子,你上進心強,學得很苦,成績不理想,我們一點兒也不怪你!闭Z文老師接著說:“你的語文能力比較強,寫作水平高,你的作文常被當作優(yōu)秀作文在班上介紹,并不是各科成績都不理想!笨煅钥煺Z的英語老師說:“你的英語學得也不錯,恐怕是數理化成績不理想。”數學老師和藹地說道:“你做了不少數學題,可是效果不明顯,你可能是被難題搞得頭昏腦脹,如果正確處理好打基礎與做難題的關系,情況會有大的變化。”另一位老師又加上一句:“停止做難題,著重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卑嘀魅(任課教師之一)在肯定該生關心集體、樂于助人的優(yōu)點后,著重從學習思路、學習方法和心理上進行疏導。學校領導也不時地“點撥”。終于抹去了這位學生心中的一塊“愁云”。
導師制體現了現代教育下教師角色、功能的變化,教師不僅是文化知識的傳遞者,言傳身教的教育者,而且也應是學生智力資源的開發(fā)者、學生未來生活的引導者和學生學習的指導者。
“洋思現象”的啟示
在江蘇省基礎教育系統(tǒng)提起“洋思初中”,很少有人不知道。這所地處泰興市偏僻農村的普通初級中學何以有這么大的知名度?洋思初中在辦學基礎條件、生源沒有選擇的情況下,連續(xù)多年學生的入學率、鞏固率、合格率為100%,優(yōu)秀率列全市之首。近幾年,許多外地的家長把孩子送到這里就讀,F在正在學校就讀的1600余名學生中,只有200余名是本地施教區(qū)的,其余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相當一部分是后進生。好學生能在這里學得更好,后進生也能學好,能升學。2000年中考,升學率為100%,其中70%以上的學生考入省級重點高中。江蘇省教育行政部門稱其為“洋思現象”,并召開現場會,編輯《洋思經驗學習輔導材料》,推廣他們的經驗。
洋思初中從校長到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信條: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沒找到能教好學生的方法。他們從相信學生“人人都能學好”的信念出發(fā),從不拒收學生。校長蔡林森常說這樣的話:“教師一屆學生未教好,還會有下一屆;而家長只有一個孩子,他們把孩子交給你,就期望你100%地成功。我們必須100%地教好!
在洋思初中不分快慢班,排座位時,堅持優(yōu)生與后進生搭配,便于“兵”教“兵”,便于“一幫一,一對紅”。針對學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的狀況,學校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策略,課堂教學全過程都讓學生去學、去探索、去實踐,而教師在其中只是“向導”、“路標”,起著“引路”、“架橋”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上從過去“滿堂灌”的“第一線”退到“第二線”,為學生在自學、思考、討論、答疑中當“參謀”、“顧問”。
洋思初中不放棄任何一個基礎差的學生,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培優(yōu)”、“轉化”工作。學校從新生進校的第一天抓起,從最后一名學習基礎差的學生抓起。教師上課,起點是后進生,重點也是后進生,課堂上回答提問、板演、做實驗都是由后進生來打“頭陣”。每天早讀課上,文科老師幫助后進生一起學習英語單詞、課文,每天中午理科老師幫助后進生糾正作業(yè)中的錯誤。學校實施后進生驗收制度,教師堅持利用課堂上的“邊角時間”,有重點地檢查后進生的自學情況,后進生的作業(yè)也優(yōu)先批閱,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
細細掂量洋思初中的經驗,與其說是教師嫻熟的“教法”造就了學生特別是后進生的“成功”,毋寧說是校長和教師們的愛心、耐心和恒心造就了他們的成功,因為他們堅定地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
無論是分層次教學、導師制,還是洋思現象,都在向我們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教學不是單純的師生間的智力活動,也是非智力因素的活動。教師的教學技藝再熟練甚至高超,如果不能同時播撒人文精神,那么教學仍是低效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937784.html
相關閱讀:高考全國卷化學答題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