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王勃《尋道觀》原文及翻譯 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王勃《尋道觀》原文

其觀即昌利觀,張?zhí)鞄熅右病?/p>

芝應(yīng)光分野,蓬闕盛規(guī)模。

碧壇清桂閾,丹洞肅松樞。

玉芨三山記,金箱五岳圖。

蒼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王勃《尋道觀》注釋

、張?zhí)鞄煟河卸。其一:張(zhí)鞄熂磸埖懒,東漢時五斗米道的創(chuàng)始人,道教第一代天師,仙界四大天師之首。則此處,“張?zhí)鞄熅右病币馑季褪牵簭執(zhí)鞄煹撵`柩放在這里。其二:張?zhí)鞄熅褪且晃恍諒埖漠?dāng)時道教的主持人。則“張?zhí)鞄熅右病币馑际牵海ㄍ醪┪宜J(rèn)識的張?zhí)鞄熅驮诓^。最后一提:張?zhí)鞄煵豢赡苁菑埲S,因為張三豐是元明之際的名道,而子安是初唐人。如果大家對張?zhí)鞄煹纳矸萦懈嘁娊猓瑲g迎指出。

2、芝:指仙草。

3、分野:中國古代天文學(xué)家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區(qū)域聯(lián)系起來,地上的某一區(qū)域都劃定在星空的某一范圍之內(nèi),稱為分野。此處作動詞,意思為:劃分范圍;界限。

4、蓬闕:原指蓬萊宮,神仙居住的地方。多用于借指道觀。下文中的“碧壇”和“丹洞”皆指道觀。

5、清肅:此處用了互文的手法。“清”、“肅”需要一同解釋,莊重,嚴(yán)肅;清靜,安靜的意思。

6、桂閾:桂木造的門檻。指顯貴的門第。松樞:松木做的戶樞。

7、玉芨:堇草,即陸英。

8、三山五岳:此處用了互文的手法。五岳是遠(yuǎn)古山神崇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封禪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以中原為中心,按東、西、南、北、中方位命名,東岳泰山雄,西岳華山險,北岳恒山奇,中岳嵩山峻,南岳衡山秀。 三山是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妒酚洝份d:“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后人在五岳之外的名山中間選擇新的三山,廣為流傳的是: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三山五岳之后便成中國名山的統(tǒng)稱。

9、金箱:猶金相,比喻完美的形式,或者,指貼金的佛菩薩等像。

0、云衢:云中的道路,借指高空。

王勃《尋道觀》翻譯

尋找道觀,所謂的道觀就是昌利觀,張?zhí)鞄熥≡谶@里。山頂處,仙草茂密的山野由于光線的陰晴,被分割成兩部分。道觀似乎隱匿在蓬萊仙島中,并且極為恢宏。道觀外觀青碧怡人,入內(nèi)則丹紅輝煌。桂木造的門檻清靜莊嚴(yán),松木做的戶樞靜穆莊重。道觀中的玉芨仙草以及仙人的金相讓三山五岳都傾慕銘記。我想得道成仙卻又無能為力,只能呆呆的望著白云和深遠(yuǎn)的天空。

王勃《尋道觀》賞析

《尋道觀》是唐代詩人王勃的詩詞作品。本詩描寫了興盛時昌利觀周圍的事物及環(huán)境,表達(dá)了詩人對道教的向往。

詩中第一句“尋道觀 其觀即昌利觀,張?zhí)鞄熅右?quot;, 體現(xiàn)了時昌利觀在初唐時是非常興盛的。而同處唐代的薛能的《過昌利觀有懷》:“萬仞云峰八石泉,李君仙后更誰仙。我來駐馬人何問,老柏?zé)o多不種田。”卻寫的是一派蒼涼。李君就是李白。李白晚年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后的中唐,昌利觀已經(jīng)衰敗。而薛能選擇昌利觀,來感懷家和社會的命運,可以推測王勃時期的昌利觀不僅興盛,可能還是當(dāng)時的道教圣地或者是具有政治氣息的道教中心。表明了年輕的王勃到當(dāng)時這個頂級的道觀求仙問道,心態(tài)不僅僅靜穆,也是積極向上的。

詩中第二句“芝應(yīng)光分野” 與王維的“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大體是一樣的意思。子安寫的是山野上光影勾勒出的靜態(tài)的分割線。而王維詩寫得更具云霓動感和朦朧美。看到如此明顯的陰晴分界,詩人必定登上了山頂,暗托尋找時間之久和尋找的決心。終于,不負(fù)有心,找到了極具規(guī)模的宛若仙境的道觀。

詩中第三句是互文。色彩上,清幽的碧對榮盛的丹;形態(tài)上,外放寂靜的壇對深幽自然洞;清肅二字合意,形容詞提前,強調(diào)道觀特點;松桂屬名木;閾樞合指整個道觀的建筑。另外要說的是:色彩不僅僅符合道教清肅自然的精神,而且可見時代的富貴繁榮。桂閾、松樞也有門第等級的意思。

詩中第四句是互文。與“楚塞三湘接 荊門九派通” 異曲同工。記、圖,同意,指讓人掛念敬慕。三山是仙中作樂三山。五岳是人間帝王禪封的五岳。三山五岳,泛指名勝,有權(quán)威意識;泛指海內(nèi),由仙至人,由帝王至百姓。玉芨是仙草,金相則存在世俗感。故玉芨對三山,金箱對五岳。詩人將整個仙界人界各個姿態(tài)勾勒出來。   由以上分析,詩人眼中的道觀并非全是夢幻的仙境,也具有人界富貴階級意識及積極向上精神,然而詩人眼中的道觀也并非全是人間的俗物,也具有仙界的超凡自然意識及靜穆無為精神。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王勃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聰敏好學(xué),據(jù)《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yīng)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斗雞檄》被趕出沛王府。之后,王勃歷時三年游覽巴蜀山川景物,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后,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學(xué)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王勃的詩詞全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563064.html

相關(guān)閱讀:抱樸子外篇省煩卷第五十一
契合_詩歌鑒賞
搖船曲――哀嘆調(diào)_詩歌鑒賞
對月_詩歌鑒賞
我們將不再攜手漫游_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