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學習方法,大家更多想到的是聽課方法、復習方法、考試方法等,這些方面的指導,許多教師都在進行,我們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指導是完全必要的,這里僅從學習的認知角度來探討學習方法問題。
從學習的認知過程來看,學生學習過程包括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過程。因此,在學習中必須要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記憶、學會思維,才能真正把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學會閱讀與筆記是綜合運用有關心理過程方法的具體體現。
1.學會觀察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首要因素,沒有正確觀察就談不上學習。為了避免觀察的主觀性和片面性,使觀察時能獲得正確的資料,要遵守如下原則:
(l)觀察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對于觀察的行為特征要加以明確的界定,作好計劃,按計劃進行觀察。
(2)觀察必須是系統(tǒng)的,而不是零星偶然的。
(3)觀察必須隨時如實地作好記錄,嚴格地把“傳聞”與“事實”、“描述”與“解釋”區(qū)分開來。
目前,中小學生中不會觀察的大有人在,在觀察現象時(如在實驗里)看熱鬧,而不是在觀察中思考,不會“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地觀察現象的細微變化,分析其產生原因,沒有形成觀察習慣,也沒有關注如何從現象觀察中得到結論,而是死記書本上現成的結論。因此,學會觀察和觀察的訓練是學習指導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2.學會記憶
記憶是積累知識經驗的基本手段,是學習的基礎。中小學生學習的內容大部分是靠記憶來掌握。記憶心理學研究的豐富成果無疑對學生提高記憶效率起良好指導作用。
(1)了解記憶中動機的作用。
記憶時有目的地記,采用一定方法地記,比沒有目的、不采用一定方法地記效果好。
自我參與程度是學習動機強度的一種表現,自覺自愿,樂意學習,采用一定活動動作的辦法,如畫圖、拼圖等方法來學習,由于自我參與的程度高,記憶的效率也就高。
在識記某種材料時試圖回憶,即在學習中不斷自問自答,可以增加長時記憶的效果。研究表明,把全部學習時間的80 %用于試圖回憶,記憶效率最高,試圖回憶之所以能提高記憶效率,其原因是,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個體都處在積極學習狀態(tài)。
(2)了解對學習材料組織的“組塊”作用。
組塊是作為一個獨立體的結構單元。
心理學研究指出短時記憶容量為7±2組塊,如7±2個數字,7±2個字母,7±2個單詞等,為了提高記憶量,應該擴大每個“組塊”的量,主要方法有類別群集、聯想群集、主觀組織、意義編碼、心象化、記憶術等方法。
、兕悇e群集指在記憶一系列項目時分門別類來記憶,效果好。
、诼撓肴杭竿ㄟ^聯想,來擴大記憶內容。聯想定律有:接近律(由一種經驗想起在時間與空間上相接近的另一種經驗);相似律(由一種經驗想起在內容上與之相似的另一種經驗);對比率(由一種經驗想到性質上或特點上與這相反的另一種經驗)等。
、垡饬x編碼、心象化、記憶術等指在遇到學習無關材料時加以主觀組織或附于一定意義,或通過具體形象或使新的信息與已熟悉的編碼相聯系,以便于記憶與回憶。
上述方法的共同點,是加工方式“組塊”化,即把若干小的“組塊”組成數量更少而體積更大的“組塊”。
(3)了解復習中的科學。
記憶需要和遺忘作斗爭,記過的內容要發(fā)生遺忘,這是正常的規(guī)律。問題是如何減少遺忘,記住應該記住的東西。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揭示了遺忘“先多后少,先快后漫”的規(guī)律,說明及時復習是有效防止遺忘的好方法,而有的學生不是功課“天天清”,而要等到考試之前再拿起書,這種方法違反心理學規(guī)律,弄得自己身心疲憊,效果也不佳。
復習時應該注意歸納整理、建立自己的認知結構。利用編寫提綱、列圖表等方式把知識加以系統(tǒng)化。同時,在記憶中可以適度多記些,如我5次記會了,再多記2次,增加學習程度可以使記憶得到鞏固。心理學研究指出,一般學習程度以150%為佳,過少或過多地記效果也不好。
復習時應注意排除記憶內容間的干擾,把相似科目的內容放在一起記容易干擾,再就是中間的內容比兩端內容容易忘,這是由于前攝抑制與倒攝抑制的原因。前攝抑制是指前面學習的材料對后面學習材料的干擾,倒攝抑制是指后面學習的材料對前面學習材料的干擾。為了防止這些干擾,對中間的部分應該采取多復習幾次的辦法,或采用分散記憶的方法來加強這個部分的記憶。
早上與晚上的學習時間由于受到前攝抑制或倒攝抑制的影響較少,應有效利用來記憶材料。
有效記憶的方法多多,但共同點是要學會記憶,即要了解記憶過程中的動機作用、組塊作用、復習作用。根據學生自己的特點,可靈活運用好的記憶方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xuexi/1388.html
相關閱讀:19條法則助你一路高升
作文得高分的技巧
開學準備五部曲
“螺旋上升”學習法
如何提高口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