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行為習慣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孩子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究竟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需要家長們多做功課學習。

現(xiàn)在很多父母看開了,放手了,什么都不管了:“我什么課外班都不給他報,讓他快樂一些。我們是散養(yǎng)。”“我不給孩子立那么多規(guī)矩。”“我不過多地管束他,不能壓抑孩子的天性。”“只要他快樂就好,我們不要求他一定如何如何……”不過,這些號稱什么都不管的父母,細究起來,做不到“什么”都不管,甚至管得還不少。例如,見人要打招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學不遲到,等等。

父母管得多或者聲明不管,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的,忽略了孩子是需要你管還是不管?孩子需要你管什么,不需要你管什么?很多崇尚散養(yǎng)的父母對孩子的完全不管,肯定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孩子帶來傷害。

別讓那些網紅媽媽的育兒理念,耽誤了孩子一生!


錯過了從他律到自律轉換的關鍵期

我遇到過兩例,求助者都是家庭經濟上比較寬裕的孩子:一個男生,16歲;一個女生,18歲。他們求助的原因都是厭學,也沒發(fā)生什么大事,就是不想去上學了。這兩個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經歷:小時候,男生學過圍棋、兩種樂器、乒乓球等,女生學過鋼琴、素描、陶藝等,都是他們自己提出來想學,父母才給報的興趣班或單獨請的輔導老師。后來也都是他們自己不想學了,父母聽之任之,不學就不學了。

這應該是散養(yǎng)的理想狀態(tài)吧?讓孩子發(fā)揮天性,隨心所欲。兩個孩子在談到自己的這段經歷時都露出悻悻之色,對當時為什么喜歡,后來又為什么不喜歡,學習過程中是否有樂趣,等等,都記不起來了。



我們現(xiàn)在做個假設:當他們一時興起,提出要學圍棋或素描時,父母是花錢的那位,所以決定跟孩子立個“約定”:學習的目的、過程和時間,遇到困難時怎么處理,等等。從有興趣、好奇,到真的潛下心來去學習、鉆研,直至有心得,是挑戰(zhàn),同時也是訓練一個人的過程。借由這個過程,一個人學會耐心,學會勤奮,學會在有瓶頸的時候如何去鞭策、鼓勵自己,學會在有所得時如何不自滿,繼續(xù)保持好奇和探索,學會協(xié)調、安排自己的時間,收獲“一分努力一分成就”的自信和快樂。從兩三歲時搭積木、拼圖到后來上學、學習才藝,到最后選擇職業(yè)以及自己認為應該去做的事,這些都在一點一滴地進行。

小的時候,孩子控制不住自己,容易轉移注意力,容易放棄。此時,需要來自父母的“他律”,幫助孩子慢慢習得上面說的要做成一件事所需要的品質,逐步在10歲以后由他律變?yōu)樽月。淺嘗輒止,輕言放棄,不僅是虛度時間和浪擲精力,更重要的是錯過了從他律到自律轉換的關鍵期,孩子容易形成任性而為、“想一出是一出”的習慣。

孩子一次次放棄才藝的學習,可以,由他!真到了孩子不去上學、不愿意高考,父母才慌了——此時再回頭補課就難了。正常的社會行為的要求,在孩子看來可能是對他的管束、不公平。這時,即使他想做到自我控制也已經做不到了,這會讓孩子體驗到更深的挫敗。

這種沒有要求的教養(yǎng),孩子是否感激呢?小的時候可能覺得媽媽好,“不逼我”,“不管我”;慢慢地長大了,孩子會覺得“你并不真的在意我”,因為你不操心,無所謂,“隨我便”,你應該盡的責任例如指導、培養(yǎng)等沒有盡到。

孩子也會覺得你不信任他,否則怎么會不堅持?“是不是不相信我有這樣的天賦或能力?”孩子后來的這些抱怨卻是說不出口的,因為當初大家都認為“不管”是對孩子好,是少有的好父母的做法,現(xiàn)在如果推翻這一結論,自己就成了忘恩負義的白眼狼,成了反復無常、自相矛盾。而且自我否定是很不舒服的,讓人往往不能接受。

于是,孩子“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該有多郁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57991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