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媽媽的給予,并不是孩子成長的需要,而是他們自身的心理需要。燕燕媽媽沒有意識到,正是自己的行為,讓燕燕喪失了獨自探索的勇氣。她不能理解,愛并不是一種簡單的給予活動,愛要求另一個人的完全參與——使用他們的頭腦和心智。她不明白,很多時候,不給予其實比給予,需要更多的勇氣。而且培養(yǎng)獨立性要比照顧那些原本可以照顧自己的人,更加是一種真愛行為。此外,他還需要學會表達自己的需要、憤怒、不滿與期望,這對于燕燕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這樣的母親竭力要獲得的是自己未能得到的贊賞。她們不明白作為一個人的價值,只能用孩子的成就給自己一些慰藉。
如果你要是愛一個人,你會覺得他就是他,你就是你才對。兩個人都無需失去自我,這才是愛的本質。
愛是要尊重生命,讓孩子做他自己
如果父母將自己的期望、擔心,甚至想讓孩子為未來做預防的話,但是就是失去了愛本質的意義,而孩子是接受不到這種愛的。讓孩子按照成人的期望來成長,這是傷害而不是愛,要尊重孩子如同一粒種子,她會按照她的生命去成長,而不是去干預她,不能教育一個三歲的孩子,要為以后十八歲的社會負責任。他未來可能面對一個友善的社會,也有可能面對一個險惡的社會,無人能預見。但父母要做的是,讓孩子按生命的法則去生活,讓他做真實的自己。
愛是讓孩子知道
大多數(shù)父母都愛自己的寶寶,并且也希望寶寶能感受到自己的愛,但是卻不知道如何才能充分地表達這種愛,并讓孩子覺得被愛。
在《兒童愛之語》一書中,可以學習到孩子有自己感受愛的特有方式,如果要讓孩子感受到被愛,我們必須學習了解他們獨特的愛語。
讓孩子在與父母的身體接觸中感受到愛
身體的接觸是最有力量的愛語之一,它大聲地喊著:“我愛你!”。當媽媽用身體接觸孩子時,媽媽的愛的信息會大聲且清楚地傳達給他們。一個溫柔的擁抱能把愛傳給任何一個孩子,但對需要這種愛語的孩子而言,溫柔的接觸就能把愛強烈地傳達出來。相反地,如果媽媽用身體的接觸表達怒氣或敵意,媽媽會深深地傷了這個孩子。打罵會傷到所有孩子,而對愛語是身體接觸的孩子來說,這是致命的一擊。
用肯定的言詞滋養(yǎng)孩子內在的價值與安全感
親切和摯愛的話、贊美和鼓勵的話,以及所有能給予正面引導的話都是在說:“我在乎你。”這種話如同柔和、溫暖的雨水落在靈魂的心田里,能夠滋養(yǎng)孩子內在的價值與安全感。即使這些話說得很快,它們卻不會很快地被遺忘。一個孩子可能因為一些肯定的話而終生受益。有些孩子從別人肯定的話中感受到最大的愛。這些言詞未必是“我愛你”三個字。
父母對孩子地贊美和鼓勵是應該是真實且恰當?shù)。媽媽的贊美應該是針對孩子所做的事,或者在成就,或者在行為,或者在他有意識表現(xiàn)的態(tài)度上。所以我們提倡的贊美,針對的是孩子有能力控制的事情。如果父母的贊美和鼓勵給得太頻繁,這些話正面的效益就很小。例如,“你是個很好的女孩子”之類的話,這樣獲得的正面效益就不高。
對于主要愛語是肯定言詞的孩子,再也沒有比聽到父母或大人在口頭上肯定更能使他們感受到被愛了。但反過來說也是真的——責備的話會深深地傷害到他們。尖刻和批評的話對所有的孩子都有害,而對主要愛語是肯定言詞的孩子,這些負面的話語就更具毀滅性了。并且,他們可能把這些話藏在心中,咀嚼很長一段時候。
規(guī)劃精心時刻,傳達愛
盡管很多人談論精心的時刻,但大多數(shù)孩子都缺乏它。即使是父母心肝寶貝的孩子,也有可能帶著空空如也的愛箱四處流浪。媽媽,你們想想,自己是不是一直在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沒有滿足他在感情上的需要,是不是給孩子的精心時刻還沒有排入自己的時間表中?
其實,當你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時,你就是在創(chuàng)造一個終生難忘的回憶。你一定希望孩子因這些美好的回憶蒙受祝福。當孩子的愛箱保持滿盈的時候,他們會有健全和奮發(fā)向上的記憶。
精心的時刻不僅可以用來一起從事積極的工作,也可以用來進一步認識你的孩子。當你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時,你自然會發(fā)現(xiàn)自己和孩子在各方面都能無所不談。小宇爸爸說:“在我開始定期和孩子一起打籃球之前,我的兒子不愛說話。”小宇爸爸和小宇一開始常常討論籃球的技術問題,現(xiàn)在,他們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當一個父母在教孩子如何在籃球場上投三分球,教孩子如何用滑板時,甚至一起洗碗盤、做晚餐時,就常會制造出一個親密無間是親子環(huán)境和親子關系。
需要注意的是,計劃相聚的時間也不排除自動發(fā)生的臨事決定,如果有需要媽媽可以隨時更改計劃。但是如果沒有計劃,媽媽往往會發(fā)現(xiàn)自己跟孩子精心時刻其實少的可憐。你往往會把別人排進自己的行事歷程中,但為何偏偏遺漏了孩子呢?孩子會感激你因重視跟他們一起而愿意對其他的活動說不的做法。
給孩子選擇適合的禮物
給予及接受禮物是表示愛的有力方式。當那些最有意義的禮物變成愛的象征時,孩子覺得父母真正關心她,禮物不僅是物品而已,而是深具意義的愛的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禮物并不能當做真愛的替代品。如今,大部分孩子清醒的時間父親不在家,而且過半數(shù)的母親出外工作,他們對于沒有足夠的時間跟家人在一起都有極大的負疚感。雖然爸爸媽媽真的愛孩子,但似乎不可能供給孩子所需的情緒安全感與自我價值感。許多父母買了太多禮物來做為自己對孩子關注的替代品。
孩子接受了這種欠缺考慮的禮物之后,終究會看穿他們真正的本質,也會從這當中得知至少有一方父母把禮物當做真愛的替代品。這會使孩子變成物質主義者且喜歡操縱別人,因為他們學會了用不正當?shù)亩Y物操縱人的感情和行為。這種替代品將使孩子在人格和誠信上產生悲劇性的后果。
讓孩子從父母的服務中感受到愛
孩子需要父母服務的行動,并且從父母的行動上感受父母的愛。在服務的時候必須小心謹慎,不能帶有條件。若父母只因為了孩子的行為令他們滿意才服務他們,這種服務的行為就是有條件的。這些會察言觀色的孩子會學到,只有在受惠者身上有某些他希望得到的東西時,他才會服務對方。
愛的服務則是一種從內心激發(fā)出來的愿望,想要把自己的精力投注在別人身上,是出于自愿,而非外力的強迫下做的。父母若帶著怨恨的心情服務,孩子的物質需求或許會得到滿足,但他的情緒發(fā)展將會受到很大阻礙。因為服務是每天都要做的,即使是最好的父母也需要不時地停下來檢視一番,以確保自己的服務行動所傳達的是愛。
上一頁12下一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61247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