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讓孩子承擔責任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讓孩子承擔責任。日常生活中就有好多事情可以讓孩子負責去做,以下列舉一些:

  一個2歲半或3歲的孩子能做的事:

  ○ 自己拿外套、拿午餐盒、自己背書包。

  ○ 自己整理玩具。

  ○ 把自己用過的濕毛巾放在浴盆的一邊或櫥子上,至少不是扔在地板上。

  ○ 早上把毛絨玩具放回到床上。

  ○ 每天晚上提前拿出第二天要穿的衣服(3歲孩子)。

  4~5歲孩子能做的事:

  ○ 把自己玩過的地方清理干凈。

  ○ 自己整理床鋪,把毛絨玩具和枕頭都整理好。

  ○ 把用過的濕毛巾搭到架子上。

  ○ 把臟衣服放到臟衣籃里。

  ○ 自己清洗盤子。

  ○ 在家時自己選擇食品(可以提前在儲物柜或冰箱里預備一些食物)。

  ○ 晚上提前準備好第二天上學穿的衣服。

  6歲孩子能做的事情:

  ○ 自己做午飯(你給他做好三明治,他自己往里面加餡料)。

  ○ 自己打包帶飯上學(已經切好裝好的食品)。

  ○ 自己整理被褥床鋪,也包括扯下床罩。

  ○ 每天晚上自己把書包整理好,并且準備好第二天上學要用到的物品。

  8歲孩子能夠做的事情:

  ○ 決定什么時候開始寫作業(yè)并且獨立完成作業(yè)。

  ○ 決定什么時候開始練習培訓的課程并且每天有規(guī)律地進行練習。

  ○ 自己整理去上學、上培訓課、訓練課的書包或背包,并且能夠保管好自己的包。

  分派家務或社區(qū)的事務。通過讓孩子做家務,不僅能增強孩子的歸屬感,也能幫他看到家里每個人的貢獻。讓他懂得,每個人都不是不勞而獲的。(參見第9章中關于個人和社區(qū)事務的探討。)

  教孩子分清事務乃至責任的輕重緩急。確保孩子了解他的某項任務完成之后還有什么安排,告訴她:“你可以完成作業(yè)之后練習一下輪滑!被蛘撸骸澳愦驋咄曦埜C后,可以玩會兒電腦,因為今天是周四(貓窩清潔日)!

  用一些顯而易見的方式提醒孩子的任務。把你希望孩子做的一些事情列出來放到孩子容易看到的位置。對于還不能閱讀的小孩子,可以用畫圖的方式列出來。對于能夠閱讀的孩子,可以用一個詞說明任務,例如:

  ○ 維生素

  ○ 刷牙

  ○ 關燈

  ○ 做作業(yè)

  ○ 午飯

  每天都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事情,可以排一個家務值日表,寫上孩子的名字、每周的天數,以及哪天孩子需要做什么家務。(例如,見第268頁中的工作圖表。)

  不要嘮叨!記住自己的責任所在也是學習責任心的一部分?梢杂媚軌蚩吹降膱D表來提醒,但如果父母總是提醒他,他就無法學著自己去做。他的“記憶肌”需要鍛煉。如果全家人坐在桌子前準備吃飯,而桌子上還亂七八糟,他就能夠馬上意識到自己忘了整理桌子了。大家臉上的失望就是最好的提醒,要比你嘮嘮叨叨很多遍有用得多。

  讓孩子承擔沒有履行責任的后果。多數孩子都曾忘記帶外套,如果在一個下著雪的寒冷下午忘記帶外套,恐怕以后他就再也不會忘了。要讓孩子明白因為沒做某件事而產生的后果,并且讓這種后果真的發(fā)生,孩子就會吸取教訓。如果你想讓孩子永遠記住,就放手讓孩子去經歷,而不要動惻隱之心。

  抓住各種機會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在超市里,如果你4歲的孩子喜歡拎著迷你購物籃,那你就讓他把自己需要的東西放進去(這也是一項很好的視覺鍛煉)。讓你7歲的孩子去另一個通道去拿他自己要喝的飲品(但是首先要確保他的安全)交給你。鼓勵你9歲的孩子寫出他午餐需要的食品,并且在購物時把這些東西都自己找齊。盡量不要隨便干涉他的選擇(除非是無法接受的選擇),并要夸獎有責任感的選擇。

  在餐館里,允許孩子自己點餐,鍛煉他的禮貌。對于那些較為內向的孩子來說,他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有勇氣講出來,可以先試著讓他點一道菜,而不是一下子就把整桌菜都交給他來點。

  要求孩子有責任感。這也是對付他的叛逆和挑釁的一個良方。當你用很尊敬的感覺表達出你需要他幫你做的事情,讓他對某件具體的事情負責,他就有了目標,從而能夠為著這個目標而去努力。你可以試著說:“如果你能在我們離開之前把燈給關上就是幫了我一個大忙,我可能會忘記,所以把這件事交給你來負責吧!

  參與相應活動,鍛煉孩子的責任心。最初你可能覺得參加這樣的活動會比較麻煩,但是,在活動的過程中孩子所學到的責任心本身是無價的,并且這能夠讓孩子受益終生。以下是幾點建議:

  ○ 整理花園:可以堅持照顧一個蔬菜園(花園)。即使是對大人來說,能夠吃到自己親手種出來的菜也是件令人興奮的事。對孩子來說,整個過程都需要他學著去做,從最初的計劃、播種、澆水、施肥乃至最后采摘,這其中孩子付出的責任心是不可估量的,最后的收獲也會讓孩子備感滿足。在一個烈日當頭的大熱天里,沒人愿意到外面去,但他卻記得自己應該去給西紅柿澆水,否則它們就會干死的。

  ○ 照看小動物:在我看來,養(yǎng)個小寵物的好處有很多,相比之下,其弊端不值一提。你不必一開始就養(yǎng)一條金毛犬,養(yǎng)個小動物就行,比如說金魚,很容易養(yǎng),就是每天喂點兒食,然后每周換次水就可以了。而烏龜則需要喂食喂水,還要給它搭窩去住,需要隨時清理打掃。小白鼠則需要主人的關注和陪伴玩耍,需要提供食物、水以及每周定期打掃它們的籠子。養(yǎng)一條小狗或小貓也能夠增強孩子的責任心。選擇合適的寵物,要確保選擇那些能讓你的孩子力所能及去照顧的動物,才能讓孩子從中體會到樂趣,同時也鍛煉了責任心。我不知道一個6歲的孩子是不是應該會打掃狗窩,但是當他自己養(yǎng)了一條狗時,他就有責任去打掃。

  ○為別人準備禮物或卡片:不管在什么場合下,幫孩子去為別人著想就是在培養(yǎng)他的同情心,讓他在為別人負責上邁出了一大步。當孩子的一位朋友因為生病而取消與他的約會,與其帶孩子出去買冰激凌補償他的失望,不如幫他去為朋友做一張祝?ㄆ,祝愿他的朋友早日康復。當孩子的一位同學丟了寵物,可以鼓勵孩子去做一個圖片給他的同學幫助尋找,表達他的關心和同情。

  讓孩子學著為自己說話。4歲的孩子就應該能夠為自己說話了,至少應該鼓勵他去這么做!澳隳芨嬖V艾米的媽媽說‘我不喜歡蘿卜’嗎?”這就是為了告訴他:“如果你不喜歡蘿卜,就告訴艾米的媽媽。”如果他自己不愿意去講,那他就得自己處理盤子里的蘿卜。孩子應該學著去為自己的需要、抱怨以及接口負責任,尤其是當另外一個大人在掌控這些的時候。父母介入并且?guī)秃⒆尤フf,只會阻礙孩子學習為自己的行為、選擇以及感受等方面負責的進程!澳愕米约喝ジ嬖V艾森太太你為什么昨晚沒有完成作業(yè)。”或者:“你需要去告訴艾倫教練為什么你下周不能去訓練!庇袝r候,鼓勵孩子去說出這些話的第一步僅僅是陪在他身邊!拔視黄鹑サ,你跟艾森太太說的時候,我會在旁邊陪你,但你得自己告訴她你的感受!辈灰紤]他的“不,你跟她說”這樣的要求,否則你就前功盡棄了。

  以身示范。那些有著負責任的父母的孩子更容易具有責任心。盡量讓自己變得更有責任心,無論是不是跟孩子在一起。首先要讓自己養(yǎng)成習慣,潛移默化中,也就養(yǎng)成了孩子的習慣。當許多客戶說他們?yōu)槭裁醋鲆恍┦虑榈脑驎r,經常跟我說:“我父親經常……”同樣,你的富有責任心的舉動也會一直留在孩子的記憶里。

  給孩子機會去學習社會責任感。盡量去幫助別人——鄰居、朋友以及社會上的人,教孩子學會另一種形式的責任感。當鄰居外出時,幫他們收郵件,或者把報紙送到老人的陽臺上,這些都會幫孩子認識到怎樣去為別人負責任。

  尋找機會讓孩子體會到自己被需要的感覺。讓孩子走出家庭這個以他為中心的地盤去為別人(無論是為年齡大的人還是年齡小的人)負責任,會讓他產生一種自我價值感。例如,指導一個小孩子的數學題,或者像一個“小媽媽”那樣去幫鄰居家的小孩子學走路,都會讓孩子體會到一種被需要的快樂。那些設有同齡人顧問的活動、有著訓練顧問的野營,甚至是設有不同年齡組的活動都能夠讓提供幫助的孩子感覺到成就感。因為他所做的工作能給別人的生活帶來改變,這是讓孩子感受到社會責任感的基礎。

  社會責任感源于家庭。在許多大家庭里,大孩子需要去照顧小孩子。大家庭里一般都存在這種方式,生活在其中的孩子很早就有了社會責任感。在那些不要求兄弟姐妹互相照顧或獨生子女的家庭里,需要鼓勵孩子去為家庭成員負責,而不能對他們沒有要求。例如,當弟弟或妹妹不舒服或難過或者需要陪伴的時候,哥哥姐姐可以為他(她)去講故事。這樣弟弟妹妹對他們的崇拜,再加上你對他的感恩,會讓孩子更快地培養(yǎng)起責任心的。盡管如此,如果孩子是被逼或者是帶著情緒去做的,就要考慮其中的不良后果。

  “有時候我們要去看望奶奶,因為她需要有人照顧,有一些家務需要有人幫忙做,有時候僅僅是因為能看到你們這些孩子,她就會非常開心!睋碛猩鐣熑胃芯鸵馕吨軌蚪o予別人幫助,給予別人陪伴,讓別人感到舒服。

  讓孩子參與到你的社會責任的活動中。

  ○ 允許孩子跟你一起去參加投票活動,投票選舉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 當你在福利站義務勞動包裝食物時,帶上你女兒同去,讓她也參與包裝并且參與分發(fā)食品。

  ○ 在公園的路上碰到垃圾,撿起來放到垃圾箱里,并且告訴孩子:“愛護公園的環(huán)境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雖然這垃圾不是我扔的,但是我也有責任把它撿起來!睈圩o地球環(huán)境,人人都有責任。

  ○ 當你的社區(qū)搞“清潔日”或“美化日”活動的時候,帶上你的孩子去參加。

  ○ 讓孩子了解你為什么支持一件事情或者你為什么會選擇某些人,并且告訴孩子你怎樣支持他們:你給出的支票,你付出的時間,以及所參加的拍賣籌款活動等等。

  社會責任感是一種能夠養(yǎng)成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將會伴隨孩子今后的人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07527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