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每一個人都愛要面子,小孩子也是一樣,父母若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要從學(xué)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開始,下面就讓我們接合兩上實例來分析下吧,都來評價一下,看看那位媽媽做的更合理一些?
古訓(xùn)有云:“堂前訓(xùn)子,背后教妻”,意思是教育孩子可以在大庭廣眾下進行,不用給孩子留面子,但教導(dǎo)妻子則要照顧她的面子。
在這種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下,家長是否認為孩子有錯誤就該立刻批評,不管有誰在場?或者在與朋友談?wù)摵⒆訒r,總愛當著孩子的面說他的缺點?又或是常在外人面前強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育兒專家表示,孩子也需要“面子”,“堂前訓(xùn)子”不僅達不到教育的目的,還可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王女士去參加朋友聚會,帶上了4歲的兒子茂茂。恰巧朋友的另一個孩子小文也來了,兩個小伙伴一下子就打成了一片。晚飯時,茂茂有點笨拙地夾起一塊雞腿,正要往嘴里送時,他的小手一歪,整個雞腿掉到了衣服上,隨即又掉到了地上。見到此景,王女士一股怒火沖上頭頂,大聲地責備茂茂:“你怎么那么笨,剛給你換的新衣服!你看人家小文怎么不掉東西?”聽了媽媽的訓(xùn)斥,茂茂頓時感到很難過,強忍著眼里的淚水。
遭到媽媽的訓(xùn)斥后,茂茂就怎么也不肯吃菜了,只顧低頭吃自己碗里的飯。任憑媽媽如何給他夾菜,他就是不吃,以這種方式表示抗議。
故事一
訓(xùn)斥后孩子不吃菜了
譚女士下班回來,看見忘帶鑰匙的鄰居被鎖在了門外,于是邀請鄰居到家里坐坐。沒想到一開門,譚女士便發(fā)現(xiàn)家里的白沙發(fā)被蠟筆畫得亂七八糟、五顏六色。譚女士只好尷尬地對鄰居笑笑,強壓住自己心中的怒火。
等鄰居走后,譚女士把3歲的兒子小俊叫過來,問他白沙發(fā)是怎么回事。小俊低著頭,一句話也不說。譚女士想了想,繼續(xù)問道:“剛才奶奶在廚房做飯時,你是不是和小狗在客廳里玩?”小俊點點頭!澳菋寢屩懒,一定是小狗把沙發(fā)弄臟了。小俊可不可以去告訴小狗,在沙發(fā)上畫畫是不對的,如果小狗以后再想畫畫,可以畫到白紙上,好不好?”媽媽走開后,小俊滿臉愧疚地撫摸著小狗,似乎正在思考什么。吃飯時,小俊向媽媽承認了錯誤:“沙發(fā)不是小狗畫的,是我畫的。媽媽,我以后再也不在沙發(fā)上畫畫了!
故事二
給孩子一個臺階下
“兒童長到2歲多時,開始出現(xiàn)自主意識。平時說話中也常常會出現(xiàn)‘不’、‘我’之類的詞匯。這個階段的孩子,常常強調(diào)自己立場的重要,具有一定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會表現(xiàn)出一定的自尊心。”南寧市銀興雙語藝術(shù)幼兒園園長顏媛介紹,這個階段一般會持續(xù)到6~7歲,有人稱之為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顏媛認為,孩子雖然年紀小,但也有自尊心,也愛面子,有些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比成人還強。因此成人在教育孩子時,一定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是教育的原則。
南寧七田教育兒童右腦潛能開發(fā)中心校長朱海瑕認為,孩子與成人一樣,是獨立的個體,是有尊嚴的人,需要與成人一樣被尊重。如果家長當著很多人的面訓(xùn)斥孩子,孩子會產(chǎn)生抵觸心理,即使知道自己錯了,但在心里也不會接受。
朱海瑕說,在外人面前訓(xùn)斥孩子、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揭發(fā)孩子的短處等,這些行為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產(chǎn)生挫敗感和羞辱感,給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此外,常常在外人面前受到家長批評的孩子,還會缺乏安全感以及對父母的不信任感,從而疏遠與家長的關(guān)系。孩子在家長面前不受到尊重,常常是家長與孩子產(chǎn)生隔閡的原因。
早期教育,不顧及孩子的感受進行“堂前訓(xùn)子”,還會導(dǎo)致孩子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比如自卑等。顏媛說,有些孩子甚至?xí)谶@種影響下出現(xiàn)極度的自卑,其實極度的自卑與極度的自尊是相對應(yīng)的,如果不注意引導(dǎo),會在孩子的心靈上埋下隱患。一旦爆發(fā),甚至?xí)T發(fā)犯罪。
平等對待孩子
如何愛護孩子的面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育兒專家提出以下建議。
很多中國的家長都有這樣一種思想,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養(yǎng)的,聽從自己的話是應(yīng)該的。因此一些家長總是把孩子放在一個低矮的位置上,居高臨下地教訓(xùn)孩子,讓孩子服從自己的意愿,甚至把孩子視為自己的附屬品。朱海瑕表示,孩子在家長面前不受到尊重,恰恰是家長與孩子產(chǎn)生隔閡的最重要原因。
“你平時如何對待你的朋友,就應(yīng)該如何去對待孩子!敝旌hφf,“家長們平時在訓(xùn)斥孩子前,可以想一想,如果你身邊的朋友在外人面前揭你的短,或者訓(xùn)斥或強迫你,你會有什么感受?”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可以蹲下身子,用平視的角度和孩子交流溝通。但更重要的是,不僅在形式上使孩子感受到尊重,還應(yīng)在心靈上讓孩子受到尊重。如此,大人也會被孩子所尊重。
“堂前”不要訓(xùn)子
當孩子無意間犯下錯誤,或是偶爾提出無理要求時,作為家長要知道,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認識錯誤并改正錯誤,而不是讓孩子無地自容。朱海瑕表示,在公共場合,只要不是必須立即制止的錯誤,還是要給孩子留足面子,過后再換個機會“堂下教子”。
顏媛表示,孩子在外人面前犯錯時,可以先用溫和的語言進行教育,用商量的語氣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等到了“堂下”,再與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一定不能用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
家丑不要外揚
愛護孩子面子,還要注意不要宣揚孩子的錯誤。帶孩子外出碰到熟人,面對朋友對孩子的夸贊,很多家長會擔心孩子聽到后會洋洋自得,于是刻意在孩子面前向外人數(shù)落他的不是。在這種場合下隨意數(shù)落孩子的缺點,不僅不能達到控制孩子驕傲的作用,反而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還有些家長在一起談?wù)摵⒆訒r,會把孩子以前鬧過的笑話拿出來“交流”。朱海瑕認為,這些發(fā)生在孩子身上的糗事,在成人眼里是個笑話,在孩子心里卻是關(guān)乎臉面的事情。因此家長們在一起聊天時,不能把孩子的缺點或笑話作為談資,以免傷害孩子。
早教中心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也最好在小范圍內(nèi)教育。能夠父母一方單獨出面就能解決的,不要再讓另一方也參與進來,否則會讓孩子感受到被“批斗”的情緒。畢竟家長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要讓孩子的錯誤得到改正,問題得到解決。
總結(jié):愛護面子是每個人的天性,只有如何懂的尊重孩子的家長才能教育出優(yōu)秀的寶寶,每一個孩子都希望父母是諒解自己的,他們也更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如果父母在其同事等其他人的面前一味的詆毀孩子,很容易讓孩子失去自信心,進而會想反正都這樣了,愛咋咋得吧,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并不求上進,所以父母在做事情之前要先學(xué)會考慮下孩子的感受,多為孩子著想,因為每個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128444.html
相關(guān)閱讀: